APP下载

创新传播形式,传承弘扬传统文化

2023-12-29姬英丽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3年46期
关键词:长安李白古诗词

姬英丽

聚焦热点

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自上映以来广受关注,成为社交媒体上热议的话题。影片从李白、高适跨越数十载的友谊出发,勾勒唐代诗人追逐人生理想的闪光轨迹,再现锦绣壮美的盛唐风貌和闪耀千年的唐诗文化。影片中一共植入了48首唐诗,李白、高适、王维、杜甫、李龟年、孟浩然、贺知章等唐代名家轮番出镜,这些诗人以他们的作品立于人生天地之间,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痕迹,凝聚成始终傲然于天地的精神内核。

时评频道

以动画讲文化,描摹“中国式浪漫”

《长安三万里》让观众在“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中感受繁华都市,也在“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穿行大漠边塞;一起在江城五月的黄鹤楼共赏玉笛飞声,也在烟花三月一同徜徉锦绣扬州。有网友评价说:“这是只有中国人才懂的浪漫。”

这种浪漫,包含中国式的视觉表达和审美理念。电影里,李白吟诵《将进酒》的片段被许多观众津津乐道。倏然间出现飘逸的白鹤、激荡的江浪、璀璨的银河,上天入海、自由驰骋,诗仙的想象力通过先进的光影技术展现出来,带来视觉的享受,也蕴含辽阔的诗心。除此之外,电影中还以古画、水墨、炭笔等不同方式展开故事情节,传递出了独特的东方意境和美学观念。将最新的动画技术和中国美学相结合,呈现出唐代诗词中恢宏自信的气度和内涵,能让更多人体验到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这种浪漫,离不开古典诗词的魅力和意蕴。据统计,《长安三万里》中出现了48首诗词,但真正让很多人潸然泪下的,是当流放的船舶行至古白帝城,接到特赦令的李白大喊出的一句“轻舟已过万重山”。儿时课本上一知半解的“全文背诵”,或许只有体会过人生百种况味,才真正读懂此中真意。短短几行文字,能穿越千年时光,让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动容,其间蕴含的追寻理想、不畏艰险、积极乐观等精神气质力透纸背、历久弥新,这正是中国诗歌文化的魅力所在。

这种浪漫,源于中华文明独一无二的连续性。长安是一个地名,也是浓缩着许多人人生追求和家国情怀的文化符号。影片中,我们随着高适三次进入长安,领略了长安城的繁华,也见证了长安城在战乱中被毁于一旦,油然而生“国破山河在”的悲情。可是,长安真的在战火中消失了吗?当电影片尾各地方言诵读“长安”相关诗歌的声音响起,我们就已经知道了答案:长安从未远去。千年之后,我们已不复得见物理上的唐代长安城,但仍然可以毫无阻碍地感受李白、高适在诗句中的澎湃情感,使用和他们一样的语言和文字沟通、创作,正如电影中所说:“诗在,书在,长安就在。”

文化自信,既存在于余韵悠长的深厚积淀中,也活跃在紧跟时代的创新表达里。无论是《长安三万里》《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唐宫夜宴》,还是《只此青绿》,火爆秘诀无他,唯有用走心换得真心、以创新迎来热潮。用电影、舞蹈等多种形式承继好、表达好这种中国式浪漫,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种有益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资源宝库,只要用心探索、呈现,必能打动人心。

(摘自“人民日报评论”2023年7月20日)

素材链接

网络文艺绽放中华诗词的斑斓与风姿

近年来,网络文艺正以多元的叙事载体、灵活开放的创意机制,与中华诗词不断碰撞交融,让中华诗词的斑斓与风姿在网络空间充分绽放。

“诗入小说”,文学遗产在网络文学中得以继承。中华诗词不仅是一种文体,还作为一种元素,融入其他文体之中。唐代文言小说开创的“诗入小说”这一风尚,在当下的网络小说中得以继承。网络小说的交互性、想象性与媒介性等特质,必然赋予古典诗词一种全新的身份,令其开启新型的叙事与美学功能,从而打开不同于古典时代的叙事与美学空间。在“诗入小说”的历史穿越网文中,穿越者凭借对后世知识的占有,成为“出口成章”“才气纵横”的诗词“大家”,从而驰骋于各种文才比拼的场合,甚至诗词还能成为武器,用以征战沙场、所向披靡。这种驾驭文才的自由恣意之感,既满足了网友的自我代入欲,又制造了震惊式的喜剧感。网络文学拥抱中华诗词,是对中华诗词文化传播的助力,是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有益尝试。

线上鉴赏为中华诗词传播插上新翅膀。21世纪初,一些作家投身诗词鉴赏类散文随笔写作风潮,这批作品部分连载于网站,受到出版社青睐正式出版,后转载于各大文学网站,是早期借由网络传播的诗词品读类文艺形式,很好地普及了古典诗词。

短视频一出,即成为网络文艺家族中的一匹“黑马”,成为中华诗词网络传播的主力军,为之插上新的翅膀。各路网络高手齐聚短视频阵地,打破文字单一模式,结合短视频视觉化、轻便化优势,借用各种文艺形式演绎古诗词,包括“说唱+古诗词”“舞蹈+古诗词”“戏曲+古诗词”“小剧场+古诗词”“吟诵+古诗词”“沙画+古诗词”等,五花八门,热闹非凡。网络散文、短视频以诗词品读的路径,从广度上展现丰富、多元的诗词世界。

诗词纪录片走红网络展现中华文化深度。“诗史互证”历来为史家青睐,而纪录片纪实性的本体特质符合历史叙事的要求,是“以诗说史”的良好载体。因此诗词类网络纪录片的内容基本采用“以诗说史”的方式,由诗词勾连诗词家的个人史、地域文化史和时代变迁史等,从深度上探寻中华诗词的天地。大型历史名人纪录片《李白》,以李白人生重要节点的诗歌篇章,贯穿、勾勒他的一生,再现了这位诗歌巨匠波澜壮阔的人生轨迹与浪漫高洁的精神品格。《诗词之旅》《江南文脉:诗词篇》等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的纪录片作品,都以诗词地缘的视角,在诗词品读的基础上进行史海钩沉,探寻诗词背后的地理人文景观。

(摘自《光明日报》2023年10月14日)

速用范本

温婧: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创新传播形式。《长安三万里》以动画形式讲文化,描摹“中国式浪漫”,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种有益探索。“惟殷先人,有典有冊”,《典籍里的中国》,以电视语言和综艺的形式呈现,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中国典籍里的无限魅力。可见传播形式的创新在赋予文化时代感与新鲜感的同时,更让文化真正融入大众,也让科技创新成为赓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边歆钦: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想要探寻其深处的底蕴,“任重而道远”。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如今,人们可以借助新的传播形式,进行古今对话,甚至与先人产生心灵上的触碰。创新传播形式,中华文化的探寻与传承便会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豁然开朗。燃当代之火,中华文化不仅要作“薪”,更要作“新”……无法逾越的是回不去的时间,但我们生逢其时,时代的技术能将这份过去永存。科技与文化携手,使得中华文化不仅会“活”起来,更会“火”起来!

【内蒙古包头市第五十三中学】

猜你喜欢

长安李白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我们长安
水VS火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西游新记 2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