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上颌窦底提升术在老年凹面型上颌窦底形态患者中的应用

2023-12-26张勇跃周万盛汤奶庚福建省福州市鼓楼亚华口腔门诊部口腔种植科350001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24期
关键词:凹面窦底上颌

张勇跃 周万盛 汤奶庚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亚华口腔门诊部口腔种植科 350001

上颌窦底形态凹面型主要因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所致,该区域具有较为特殊的解剖结构,一旦出现牙齿缺失的情况,受上颌窦气化和缺乏生理性刺激等因素的硬性,剩余牙槽骨吸收较为明显[1]。目前临床主要通过上颌窦底提升术(Maxillary sinus lifting,MSL)帮助该类患者提升窦底高度,在改善患者咀嚼和语言能力及恢复外观形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较差,且往往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对手术的耐受性较低,若种植材料选择不当,极有可能加大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而影响其术后恢复质量[2]。目前常见的MSL种植材料主要包括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Dvanced Platelet-rich fibrin,A-PRF)、胶质银明胶海绵等,两种材料均属于新型组织生物材料,前者在促进软硬组织生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后者止血、杀菌效果十分显著[3]。基于此,本文就A-PRF联合MSL在老年凹面型上颌窦底形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接受上颌窦底提升术治疗的80例老年上颌窦底形体为凹面型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0~91岁,平均年龄(72.87±5.26)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下36例,高中及以上4例。观察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62~92岁,平均年龄(73.36±5.36)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下34例,高中及以上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本次研究经由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纳入标准:(1)上颌后牙缺失;符合上颌窦底提升术治疗适应证;(2)颌间距充足;(3)年龄≥60岁;(4)遵循知情同意书原则。排除标准:(1)无法耐受全身麻醉;(2)对种植体材料过敏;(3)种植点及周边组织合并急慢性炎症;(4)近期服用抗凝药物治疗者。

1.2 方法 手术方法:选择缺牙处作为切口位置,对患者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后,将牙槽嵴切开,钝性分离黏骨膜,确保牙槽嵴充分暴露后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设定窦底提升范围,采用超声骨刀对上颌窦底方向的窦底壁进行研磨,并将上颌窦底黏膜剥离。观察组:选择A-PRF作为种植材料,制备方法:于术前采集患者20ml静脉血,置于2支10ml且无抗凝剂的离心管中,离心1 500r/min(离心力3 461RCF,角度58°60′,动力扭转852N),14min,分离上下两层血清,取中间层A-PRF,并采用专用工具压制A-PRF膜,置于离心液中保存待用。确认窦底提升至所需高度后,剪碎A-PRF并植入牙槽窝中,并植入合适的种植体,放置适量的Bio-Oss骨粉,最后无张力缝合切口即可。对照组:选择胶质银明胶海绵[Gelatamp,国食药监械(进)字2013第3643967号]作为种植材料,其余操作与观察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术后相关指标:包括术后疼痛、肿胀程度、愈合时间等。术后疼痛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估,分值0~10分,0分:无痛;1~3分:良好;4~6分:中度疼痛;7~9分:重度疼痛;10分:剧烈,分数越低疼痛越小[4]。(2)比较两组骨密度:分别在手术前和术后4、6、12个月为患者拍摄CBCT,利用CBCT自带的Exam vision测量新生骨密度。测量方法:术前于CBCT模拟种植位点,对拟种植位点距上颌窦底1mm部位的HU值进行测量,术后不同时间段均测量种植体根端1mm颊侧、近中、远中、鄂侧的HU值,结果取平均值。(3)比较两组种植体稳定系数(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ISQ):分别在术后1、4、6、12个月采用种植体动态分析仪测量颊侧、近中、远中、鄂侧的ISQ,结果取平均值,ISQ越大说明稳定性越好。(4)比较两组并发症:包括黏膜穿孔、上颌窦炎、牙周感染、恶心呕吐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肿胀程度均低于对照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相关指标对比

2.2 两组骨密度值比较 两组术前、术后12个月骨密度值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4、6个月骨密度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骨密度值对比

2.3 两组种植体稳定系数比较 两组术后1、12个月种植体稳定系数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4、6个月观察组种植体稳定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种植体稳定系数对比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χ2=4.500,P=0.034<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老年患者相较于年轻患者缺牙时间往往更长,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受疾病、自身代谢等因素的影响,老年患者的骨密度下降和骨量减少较为严重,更容易出现牙龈萎缩或牙槽嵴吸收等情况,再加上上颌窦底解剖条件的限制,无法通过义齿种植的方式进行修复[5]。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MSL的出现改变了原有的种植修复概念,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上颌窦底区域的种植成功率[6]。但目前临床对于骨移植最佳材料的选择还存在较大争议,自骨体被认为是最佳的骨移植材料,但存在收集困难、术后骨吸收快等局限性,而人工合成骨或异骨体虽容易收集,但若移植材料选择不当,极易加大术后免疫排斥或潜在疾病传播的风险。因此,临床若想在保障骨移植效果的同时提升MSL在老年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还需找寻成骨性较高的骨移植材料[7]。胶质银明胶海绵结构较为特殊,其疏松多孔的结构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表面积,且在吸收血液后其体积不会膨胀,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种植的稳定性,但其在促进成骨方面作用较差,较难促使患者恢复[8]。

近几年,A-PRF被证实富含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具有加快软硬组织愈合的作用[9]。本文结果发现,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且愈合时间较短。说明在MSL手术中将A-PRF作为种植材料,对患者造成的痛苦较小,同时还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分析原因为,A-PRF属于第二代血小板浓缩物,可通过与细胞因子和血小板产生作用的方式对多种细胞受体进行激活,进而诱导血管形成,同时还能增加血凝块的数量和强度,促使血小板激活,从而有效加快患者的术后愈合时间。此外,A-PRF具有较强的生物兼容性,可迅速与骨粉充分融合,且该材料富含大量白细胞,可有效维持机体促炎和抗炎之间的平衡性,从而有效降低炎症刺激造成的疼痛,同时还能缓解炎性肿胀,可有效促使患者恢复。

此外本文还发现,观察组术后4、6个月的骨密度值和ISQ值均较对照组高。说明在老年凹面型上颌窦底形态患者接受MSL手术治疗时,利于A-PRF作为种植材料能够更好地加快患者的成骨速度,并充分保障种植体的稳定性。推测可能是因为,A-PRF富含细胞因子,具有为良好的稳定性,且还富含大量生长因子,与传统PRF结构不同,该材料的结构为三维立体网格,在伤口处停留的稳定性较强,有助于进一步加快患者的骨修复速度,在提升骨密度和种植体稳定性方面均具有更为显著的作用[10]。本文还发现,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5.00%。提示A-PRF在MSL手术中的应用能够更好地保障老年凹面型上颌窦底形态患者的手术安全性。分析原因为,A-PRF在MSL手术的应用中无需添加抗凝剂,对机体造成的刺激较小,且该材料中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还能将中性粒细胞诱导迁移至伤口部位,从而通过产生消化酶或吞噬等作用消除病原体,有利于降低感染的发生,在提升治疗安全性方面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接受MSL手术治疗的老年凹面型上颌窦底形态患者,利用A-PRF作为种植材料,不仅能加快成骨速度,提升种植体稳定性,还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风险,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术后恢复质量。

猜你喜欢

凹面窦底上颌
关于上颌窦底提升术骨增量策略的研究进展
上颌窦底黏膜在上颌窦底提升术后窦底空间成骨中的作用
搜集凹面锥体
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窦底提升术1例报道
内窥镜辅助疑难上颌窦底提升术病例1 例
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中种植体位置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的应用分析
右侧上颌第一前磨牙三根管1例
玻璃纤维桩在上颌前磨牙根管治疗后的生物力学影响研究
紫外全息凹面光栅离子束刻蚀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