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陇东南红色文化资源文献综述及展望

2023-12-26罗婕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28期
关键词:陇东编著根据地

罗婕

(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1]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2]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党和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和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之源。在当今西方一些国家以非常隐蔽的方式向全球推行文化殖民,力图瓦解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根基,削弱其文化主权意识,使其永远屈从于西方文化背景下。因此,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使他们了解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历史,对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一件非常重要、紧迫的事情,因而红色文化资源的发掘利用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1 总体研究概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基于此,全国各地掀起了学习、研究红色文化的热潮。其中,红色文化资源作为红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一是2013 年7 月,教育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联合设立了8 个“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教育部还建立了专门的网络平台。二是出版了一批有质量的著作。从电子图书检索可知,以红色文化资源或红色资源为主题的书籍有40余部。三是发表了数量较多的论文。从中国知网检索可知,以红色文化资源或红色资源为主题发表的学术论文,截至2023 年6 月,总量达18 000 余篇。

2 国内陇东南红色文化资源研究的现状整理

目前,学术界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已取得了颇为丰硕的学术成果,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国内对于陇东南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与研究,虽然目前没有专门的著作出版,但相关的研究文献在近10 年有一定的发展。

近10 年来,中共甘肃省委加强了甘肃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研究和指导。在中共甘肃省委和中央党史研究室的支持下,编辑出版了7 部有分量的著作,分别是史尚唐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甘肃历史(1921—1949)》(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 年)、巩世锋主编的《陇东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年)、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的《甘肃省革命遗址通览》(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 年)、杨元忠和李荣珍编著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历史问题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 年)、高文和郭文奎等主编的《南梁精神与甘肃红色文化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年)、杨元忠主编的《甘肃党史资料选编》(1—4 辑)(甘肃文化出版社,2015 年)、《陇东革命历史纪事》编辑部编著的《陇东革命纪事》(中共党史出版社,2018 年)。这些书籍是陇东南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关于陇东南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学者主要聚焦以下几个方面。

2.1 关于陇东南红色文化资源类型、内涵及特点的研究

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的《甘肃省革命遗址通览》、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编著的《甘肃省文化资源名录·红色文化》(中国书籍出版社,2017 年),均从总体上反映了甘肃省红色文化资源及革命遗址的地理地貌历史和现状,对于了解和掌握陇东南红色文化资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开展保护利用奠定了基础。

2.2 关于陇东南红色文化资源的文献史料研究

关于甘肃红色文化史料的挖掘研究,是学者研究成果较多的部分。在这些成果中,陇东南红色文化资源史料零星散在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 关于陇东南地区从早期党组织的诞生到新中国成立时期的革命史料研究

该方面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史尚唐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甘肃历史(1921—1949)》,该书记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甘肃诞生后领导甘肃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史,同时对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做了分析与评价。杨元忠主编的《甘肃党史资料选编》(1—4 辑),该书4 辑里均记录了陇东南地区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史,是研究陇东南革命史料的重要参考。

2.2.2 关于陇东南革命斗争的地方史研究

马西林、王钊林编著的《陇东革命斗争史》(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 年),该书对陕甘宁边区辖治和所属陇东县份进行了考证,“寓庆阳革命老区革命斗争历史分期于中国革命史分期之中”[3],既体现了中国革命历史分期这一共同点,又具有陇东实际的特殊性。巩世锋主编的《陇东革命根据地》,是一部十分厚重、很有特色的地方党史著作,全书共15 章,生动记述了从大革命时期一直到解放战争时期陇东革命老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英勇斗争的历史,描写了革命先烈王孝锡首建甘肃农村党支部,刘志丹、谢子长出生入死搞兵运,还有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署理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张闻天著文阐述红军落脚点,也记述了太白镇起义、西华池起义、结束长征的山城堡战役,以及陇东革命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史实,是了解和研究陇东革命根据地革命历史的宝贵资料。还有《陇东革命历史纪事》编辑部编著的《陇东革命纪事》,该书采用分类法进行编辑,分设图片资料、概述、政务活动、执政方略、执政实践和大事记等类目。该书纵贯陇东新民主革命历史全过程,涵盖了陇东革命历史大事、要事,地方特色鲜明,能准确反映党在庆阳的历史全貌及发展规律。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年)是关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资料专辑。全书共61 万字,分代序、综述、历史文献(56 篇)、回忆录(77)篇、调查资料(10 篇)及附录(大事记、组织系列、编辑经过)等7 个部分。该书的特点:一是历史资料翔实;二是地方特色鲜明;三是坚持实事求是。该书从多方面介绍了陕甘边地区游击战争发展的情况。该书的征编工作始于1983 年,历时10 多年编撰而成,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和政治价值,是研究陇东南红色文化资源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料。杨元忠、李荣珍编著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历史问题研究》也是一部较为全面、系统研究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专著,内容包括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历程、存在原因、历史地位、重要会议、统战工作的研究成果,以及对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具有重要影响的两当兵变的研究成果,附录部分主要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构沿革及领导名录。杨成杰编著的《民国陇南纪事》(甘肃人民出版社,2016年),该书为研究民国时期陇南社会、经济、历史、文化、教育等的著作,对于研究陇东南的红色文化资源产生的社会背景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还有杨得志、李志民的回忆录 《陇东追击千里分割青宁二马》,黄江海、李玉泰编著的《解放大西北》(青海人民出版社,1990 年),这些书中收录了当年有代表性的战争的指挥者所撰写的回忆文章31 篇,还收录了重要战役一览表及敌我双方的兵力对比等资料。

上述研究比较详细地叙述了甘肃地区及陇东南地区从大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斗争史,有助于研究陇东南革命斗争史上的若干重大事件。

2.3 关于陇东南红色故事的研究

“讲好中国故事”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重要一环,关于陇东南红色故事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巩世锋编著的《陇东说不完的革命故事》(甘肃文化出版社,2015 年),该书主要内容包括南梁曙光、抗战岁月、解放风云三篇;龙行编著的《陇东枭雄一支活跃在陇东地区的神秘之师的铁血故事》(太白文艺出版社,2003 年),该书从另一个视角印证了革命先烈刘志丹等人革命斗争的史实。

2.4 关于陇东南红色歌谣的研究

红色歌谣整理研究体现了对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坚守。国内红色歌谣的整理研究工作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广泛开展。关于陇东南红色歌谣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高文、巩世锋编著的《陇东红色歌谣》(甘肃人民出版社,2011 年),该书收录了陇东革命根据地各个历史时期流行的歌谣189 首。其中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时期的歌谣58首,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直接领导陕甘宁边区时期的歌谣105 首。陇东这方黄土地上产生的红色歌谣,总是紧密配合各个历史阶段的革命斗争和奋斗目标,成为记录陇东人民革命斗争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5 关于陇东南红色革命精神的研究

红色文化资源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文、郭文奎、马啸、杜养惠主编的《南梁精神与甘肃红色文化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 年)是一部研究南梁精神与甘肃红色文化资源的高层论坛文集。该书共收录了近60 篇论文,分为红色文化内涵研究、革命根据地史研究、红军长征及西路军研究、红色文艺研究、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及附录等。刘志学主编《刘志丹将军与刘志丹精神论集》(陕西人民出版社,2014 年),真实系统地讲述了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历史和刘志丹等陕西地区党组织的主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史实。该书弘扬了他们崇高的革命精神,客观评价了他们的光辉业绩。这些著作对于陇东南红色文化精神的挖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刘绪平、叶进在《南梁精神:新时代文化自信的精神内核与当代价值》中认为,矢志不渝、不断探索的革命精神、对党忠诚、为国为民的献身精神和顾全大局、精诚团结的大局精神是南梁红色精神的灵魂,体现着强大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2.6 关于陇东南中国共产党史人物和思想的研究

该方面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贾巨川执笔的《习仲勋传(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年)、白黎搜集整理的《陕西出了个刘志丹》(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4 年)、路笛和陈应松编著的《红星骁将张才千中将在陇东和中原》(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耿飚写的《耿飚回忆录(1909—1949)》(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年)、白占全编著的《碧血丹心——东征中的刘志丹》(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年)、路小路编著的 《红色圣地上的呼啸声习仲勋在陕甘边区》(作家出版社,2013 年)、中共甘肃省委编著的《习仲勋与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2013 年)。上述著作生动讲述了我党、我军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为创建工农红军、革命根据地,保卫陕甘宁边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以及他们英勇善战、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忠心赤胆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

2.7 关于陇东南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研究

李蓉认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最突出的历史贡献是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心和发展重心从南方转移到西北提供了可能并奠定了坚实基础。它的存在和以后的发展,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占有独特而极为重要的位置,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执政党,做出了巨大而特殊的贡献。”[4]李忠杰指出:“陕甘边根据地之所以能发挥‘两点一存’的特殊作用,是由主观和客观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与土地革命时期的其他根据地相比较,陕甘边根据地有很多共性,也有明显的个性。这些个性蕴含着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同志在创立、发展陕甘边根据地过程中很多独特的思想理念、战略主张和革命风格。”[5]

2.8 关于陇东南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研究

张莉平、闫奇峰和张宇认为:“甘肃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方面存在思想意识滞后,文化遗产保护不到位,开发利用深度、广度不够,缺乏全局意识,应拓展红色文化传承方式、方法,提高人们爱国情怀,进一步完善甘肃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科学保护利用的新思路新对策。”[6]吴世奇在《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发展陇东南旅游业》一文中提出:“发展陇东南旅游产业必须打造文化旅游精品,要建立文化旅游协同发展机制,打破单一景区参观形式,组建陇东南文化旅游指导委员会统一顶层设计。”[7]

3 国外陇东南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

对于陇东南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国外学者主要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编著的《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原名《西行漫记》,记录了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4 研究展望

综观学界对陇东南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多方面的可喜成果,如陇东南红色文化资源的类型、庆阳革命老区的革命斗争史及红色歌谣研究、陇东南革命精神研究等,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4.1 加强陇东南红色文化资源产生背景的研究

马克思强调:“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及它们在历史进程由于人民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8]红色文化资源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载体”[9]。

陇东南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陇东南得以实践的精神产物,是陇东南地域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意识形态。陇东南红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既离不开一定的时代条件,也有赖于具体的陇东南地域环境。

当前,学术界关于陇东南革命史料的挖掘研究较多,关于陇东南红色文化资源产生背景的阐释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因此,今后的学术研究应当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陇东南红色文化资源产生的背景,增强问题意识,以深化对陇东南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

4.2 加强对陇东南红色文化资源形成和发展史的研究

陇东南红色文化资源生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适应了陇东南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需要。基于史学和社会形态学的分析,它不是独立的史学形态,而是一部生长史。根据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任务的调整,在陇东南也形成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红色文化元素,共同构成了陇东南红色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考察其发展史有助于确立陇东南红色文化资源与其他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相比较具有的“独特性”与“合法性”[10]。然而,当前国内学界主要着眼于陇东南红色文化资源的类型阐释,缺乏对陇东南红色文化资源形成和发展过程的梳理,即从发展史的角度来研究的成果,需进一步加强在理论和历史的辩证统一中进行研究。

4.3 加强陇东南红色文化资源的系统研究

在中国版图上,陇东南位置接近祖国的地理中心,无论是自然条件、行政区划、民族分布、人口构成,还是经济形态、民风民俗,均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自然、人文地域单元。对陇东南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学术界主要集中在庆阳地区,研究不够均衡。对于有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天水地区、平凉地区的研究成果较少。另外,现有成果比较零散,缺乏对整个陇东南地区的系统性、整体性研究。还有,对于一些具体问题,有些未能开展;有些偶有论及,但缺乏细致入微的系统梳理。比如,对于陇东南红色歌谣和红色故事的研究,主要局限在陇东地区,对其他地区未有提及,并且这些整理大部分停留在浅层次的内容解读,对其学理意义如歌谣对于民众精神、道德的革新意义,即“精神遗产”的意义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系统挖掘。当前,学术界对于陇东南的革命斗争精神的内涵研究较多,但是对于新时代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如何继承和发扬陇东南红色文化中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精神,还需深入研究。

4.4 综合运用多学科、多方法进行研究

陇东南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陇东南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的产物,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其进行多学科、多方法研究是必要的。比如“着眼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功能层次和系统的系统研究方法”[11]。当前国内学术界关于陇东南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党史学的研究层面,研究学科比较单一。应在今后研究中,注重开展跨学科研究,广泛借鉴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多角度分析问题,进一步完善陇东南红色文化资源研究的体系,使研究结论更具科学性。另外,进一步增强比较研究意识,将陇东南红色文化资源研究置于中国红色文化资源体系下,将陇东南红色文化资源与其他地区如井冈山、延安、遵义等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比较研究,在比较中发掘陇东南红色文化资源的特色,丰富完善中国红色文化资源体系,推进中国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

5 结束语

陇东南红色文化资源生成演进于中国近代以来的陇东南特殊地域和陇东南人民的伟大革命实践中,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陇东南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本质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构的核心价值体系,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渗透和挑战,弘扬传承红色文化有利于消解这些错误思潮的影响。陇东南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其作为我国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秉承民族精神的同时,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形成了独特的陇东南精神。深入挖掘整理陇东南红色文化资源,传承伟大的陇东南革命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猜你喜欢

陇东编著根据地
米小圈笑园
季进编著《另一种声音:海外汉学访谈录》(增订版)书影
陇东能源大数据中心
不同种植区陇东苜蓿营养价值的比较研究
汕大高教所陈小红教授编著的编著的《潘懋元先生与汕头大学》出版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陇东黄土高原软枣猕猴桃栽培技术
《国学小子丛书》书目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