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笔一束

2023-12-26丰文茂

山东文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男同学女同学海明威

丰文茂

我也追求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1928 年秋,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剑桥大学演讲:“一个女人要想写作,必须拥有两样东西,钱和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演讲有特定的语境,强调的是“女人写作”。其实作为男人写作,也大多离不开这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我是具备的:大学毕业,国家分配工作,按月领工资,够吃够喝了,有基本的生活保障,也有不错的住房。但我生性贪婪,竟然一直坚持追求自己的独立空间。

随着国家的飞速发展,我的住房条件也在不断改善。结婚之后,在妻子的单位办公楼上申请了一间住房,一房多用,兼有住宿、厨房、餐厅和书房等多种功能。后来有了女儿,又增添了幼儿娱乐场的功能。两年后,分到了两间平房,我和妻子精心布置,把一间安排为客厅兼活动场所,另一间一分为二,里间供妻子和女儿休息,外间供我休息和读书写作之地。里外间相通,我的独立空间有限。在妻子和女儿熟睡后,我可以安静地读一会儿书。这期间,我的邻居无意间帮了大忙。他热衷打麻将,每晚都有几个朋友聚在他家搓麻。哗啦哗啦的搓麻声,赢牌之后兴奋的尖叫声,陪伴我度过一个个夜晚。夜深了,我批改完学生作业,读一会儿书,大脑兴奋起来,就写一段故事。有时也会困,但一想邻居还没睡,我也没有要睡的理由。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们的住房条件大为改善,由二间平房换成了三间平房,女儿也长大了,她有了自己的独立空间。这期间,我养成了随时随地读书和写作的习惯,躺在床上可以读书,卧在床上可以写作。有时在办公室里一边同来人谈话交流,一边在键盘上码字。一些文学作品陆续发表在省内外刊物上。

我多想有一间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呀!

十五年前,我有了三室两厅的住房。女儿去读大学了。我布置了一间宽大的书房,打制了与一面墙同宽同高的书橱,摆满精致的各类图书。书桌上摆放一台配置较高的电脑,墙上挂一幅书画名家韩光熙手书的“学海无涯”四个隶书大字。可我的时间不知道跑哪儿去了!白天忙于事务,晚上忙于应酬。每天喝得微醺回到家,未进书房先进了梦乡,书房成为我长期没有踏足的地方。我曾经多想在这个属于自己的空间里有所作为呀!

我终于闲下来了,搬进了女儿的新居。她采用了新的装修理念,在客厅里摆放了一张长条大板台,一台多用,既当餐桌又当书桌。大多时候,妻子在桌前辅导外孙女功课,我躲到街上去散步。有时我也坐在桌前,与妻子各拿一本书,各自在书中寻找自己的乐趣……

退休的时光是悠闲的,有时自己劝自己,没必要把自己搞得那么累。除非是真正做学问搞学术研究的人,像我这种把读书写作当作娱乐的人,不要再追求什么独立空间了。有书可以随时随地读,怡情怡心。

养 心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除了利,世人心中最看重的就是名了。名利二字,是多少人一生的追求啊!又有多少人为名和利所累,到头来落得个“赤条条来赤条条去”呀!

怎样才能做到超越名利呢?那就要有一颗淡泊名利的心。

庄子在《逍遥游》里讲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尧让天下于许由”的故事。尧被古人认定为圣人之首,是天下明君贤主的代称;许由是一个传说中的高人隐士。尧很认真地要把天下交给许由管理。许由淡淡地回答:你治理天下已经治理得很好了,那么,我还要天下干什么?我代替你,难道就图个虚名吗?他接着说:一个小小的鸟在广袤的森林里面,它用来筑巢的也只有一根树枝;一只小小的鼹鼠在一条汤汤大河里饮水,它顶多喝满了它的小肚子而已。许由以这样一种宁静致远的淡泊心智,可以连天下都辞让出去,这就是一种博大的境界和情怀。

提起罗念生,你一定觉得是一个很陌生的名字。罗念生是古希腊经典著作翻译家、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他穷毕生之力完成了近千万字的翻译和文论。他几乎翻译了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匹得斯的全部传世作品。他的成就让雅典科学院折服。他们将“最高文学艺术奖”的殊荣,授予这位中国老人(迄今为止,全球只有4 人获得这一荣誉)。但他在国内是寂寞的,这与他取得的成就不相称。有人劝他不妨去争取一些头衔和荣誉,他淡淡地回答:“我不要那个,那个是虚的。”

那么,怎样才能有一颗淡泊之心呢?靠“养”。庄子在《在宥》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叫云将的人到东边游历,见到一个世外高人叫鸿蒙。鸿蒙是自然元气凝聚、混沌未开的老头儿,此刻他正用手拍着大腿,像鸟一样跳来跳去地玩儿。云将问:老头儿,你是谁呀?你在干什么呢?鸿蒙也不停,还在用手拍着大腿,像鸟一样跳着玩儿,说我在遨游呢。云将说:我有问题要向您请教。老头儿继续拍着大腿蹦来蹦去,回答说:我不知道啊!我不知道啊!过了三年,云将东游,再次遇到鸿蒙,更为认真地向他讨教。这次鸿蒙终于脱去了一副老顽童的外表,把心里最朴素的真理说了出来。他说了两个字:“心养”。“心养”其实就是“养心”,修养心灵。鸿蒙说:你要忘掉你的肢体,抛开你的聪明,把你所有外在的一切都忘掉,投身到大自然中,用你更多的心智,去体会大自然给你的一切。当你真正能够顺乎自然,让心真正飞翔起来,释放出来,就达到了逍遥游的境界。

在这一点上,儒道是相通的。儒家强调“心斋”,就是用心的斋戒去真正反躬内省,认清自己。孔子的学生颜回要出去干一番事业。孔子说:你现在还太毛躁,还没认清自己,你出去做什么事都不会成功,你先自己去斋戒吧。颜回说:我们家可穷了,不喝酒不吃肉已经好几个月了。我一直过着这样的苦日子,这还用斋戒吗?孔子说:你说的是祭祀上的斋戒,而不是心的斋戒。孔子告诉他:在这个世界上,你不光用耳朵听,还要用心来听,更要用气来听。用你的气息去感受一切,回归到心里,得到自我的确认,这就是心斋。

在这一点上,佛道也是相通的。佛家讲的是“护心”。丰子恺先生在《佛无灵》中写道:“我的护生之旨是护心,不杀蚂蚁非为爱惜蚂蚁之命,乃为爱护自己的心,使勿养成残忍。”在丰子恺先生看来,只要能护心,吃荤吃素实为小事;只要能护心,当小官与当大官是一样的。

让我们养好一颗淡泊之心吧,这是疗治现代人浮躁病的一剂良药。

思 考

多年前读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扉页上有一句题诗: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为什么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呢?百思不得其解。请教了几位大方之家,也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随着自己阅历的增长,对这句话有了初步的认识。

中学教科书上有一篇文章,记述意大利著名的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过一次试验:他手持一大一小重量不等的两个铁球站在塔顶,同时松开手让两个球自由下落,结果两个铁球同时落地。这就是著名的自由落体试验。依据试验的结果,他提出了“自由落体定律”,从而否定了1900 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关于“物体下落的速度与重量成比例”的原理。这一流传甚广的故事曾经激励过多少人为科学而献身?但这又是一个多么不可能发生的事件!试想,伽利略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他在做自由落体试验时一定会考虑到空气等阻力的影响,在比萨斜塔上抛出两个重量不同、大小不一样、密度不一样的球是不可能同时落地的。他在公众面前做这样的科学演示,结果的偏差极有可能会误导缺乏科学常识的群众,反而宣传了伪科学。倘若有人提出在比萨斜塔上同时抛出一个铁球和一根羽毛,其结果又会如何呢?伽利略无法消除空气阻力,其实验的结果只能证明亚里士多德是“正确”的,这无疑是具有讽刺意味的。伽利略的理论充其量只能是空想。直到1971 年,全世界的人都目睹了现代人做的一个试验:阿波罗号的宇航员在月球上将一根羽毛和一把锤子同时扔下,结果同时落地。这个实验彻底证明了伽利略的理论——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

中学历史教科书上还有一个著名的人物也很值得思考,那就是英法百年战争时期的法国民族英雄——圣女贞德。1429 年,历经90 年的英法战争已接近了尾声,英军已把法军打得溃不成军。此时贞德出现了,这个一身戎装的农家少女来见法国王储,并很快赢得了他的信任。贞德自称受神的指示,率领法国军队纵横于战场上,以破竹之势击败英军,解救了即将沦入英军手中的奥尔良城,并辅助查理七世登位。1431 年5 月,贞德被绑在火刑柱上烧死了。但战争形势却因为贞德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她将一场原本枯燥乏味、普通人民深受其害但却不感兴趣的王朝间的冲突,变为一场热情激昂的保家卫国的圣战,而又最终解救了法国。法国人民为了感念她的伟大,特赐予她“圣女贞德”的尊称。圣女贞德是英法百年战争中的一个神话、一段传奇、一个奇迹。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贞德只是一个目不识丁的17 岁少女,来自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毫无带兵打仗的经验,是什么原因促使谨小慎微的查理把自己军队的权力交给她的呢?据说贞德见到查理时向他展示了某种“神迹”,由此得到了王储的信任,而正是这个“神迹”使得贞德掌握了法军军权,并奠定了她成为“圣女”的基础。那么我们要追问的是,贞德向查理展示了怎样的“神迹”呢?当贞德因被指控为异教徒而受审时,“神迹”是一个颇为敏感的话题。在再三审问下,贞德不厌其烦地描绘了一群长着翅膀、戴着花冠的天使,如何为国王送来了一顶纯金的王冠。没有人相信贞德阐述的“神迹”是真的。后来的历史学家和作家对这一段故事进行了各种各样大胆的演绎,但都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既无定论,我们是否可以大胆揣测:贞德的“神迹”,就如同中国历代帝王自称是真龙天子,在起事前演绎出一段“凤鸣岐山”的灵兆或者“刘邦挥剑斩蟒蛇”之类的故事来。

读中学的时候,有一次上作文课,老师批评我们的作文语言啰嗦,造句应力求简洁。老师说:写文章应向海明威学习。有记者问海明威,你的作品用词精练,你是如何写作的呢?海明威回答说:我常常站着写作。老师以此为例教导我们说:海明威常常站着写作,那多累呀!所以海明威为节省时间和力气,他就不写废话。这个故事是广为流传的,我也信以为真。有时为了写得好一点,就站着写,结果是坐着写不好的东西站着依然写不好。现在想来,这个故事未必是真的。写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海明威形成用词精练的写作风格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是一言半语能够解释清楚的,海明威说常常站着写作未必不带有调侃的成分。试想,海明威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作为战地记者他亲赴前线,身中无数弹片,有些弹片嵌入体内与他终身为伴,他坐卧不宁,常常站着写作的可能性是有的,但这绝对与写作风格无关。

人类是善于思考的,在思考中解决了一个个认识上的问题,破解了一个个未知的密码,上帝发出会心的微笑。许多事件的真相,往往需要我们独立思考,经过层层剥离之后才能探寻到事件的本来面目。如果仅仅停留在事件的表面,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人云亦云,那么我们就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让我们都学会独立思考吧!

喝 酒

喝酒在南方叫“吃酒”,在某些地方叫“饮酒”,虽然意思差不多,但在我看来,“喝”字则显得更豪放一些。

喝酒要讲酒德。在酒桌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喝酒者。我有个朋友为人实诚,上得酒桌,也不管你喝不喝、喝多少,他是举杯即干;也不管你喝足喝不足,反正他喝足了就拉倒。他酒风也好,喝多了不哭也不闹,你就觉得这样的朋友可交。我有位同学就不同,有酒量,但喝起来不爽快,黏黏糊糊,耍奸擦滑,还常常理由百出,比如从兜里掏出几片药,说道:“你看,这几天正吃药呢,不能喝酒。”又如:“你看,我脸都红了,再喝就醉了。”我有位老师喜爱偷喝酒,他一日三餐在家顿顿喝酒,享受独饮之乐,喝完一瓶就把酒瓶藏在旮旯里。而出外参加宴会,则坐在桌边文质彬彬,滴酒不沾,所以他喝酒的事很久并不为人知。我喜欢三五好友时常聚聚,“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我不嗜酒,喝酒不可不醉,也不可太醉,享受的是这种喝酒的氛围。有一种霸王喝法是颇招人烦的,你要请他喝酒,他装腔作势,自己不喝偏让你喝,或者他少喝而让你傻喝。你喝醉了他也不领情,反而怨你傻,说你喝酒贪杯。有一种人喝酒借酒撒疯,拍桌子瞪眼,指桑骂槐,我是羞于与这种人为伍的,酒场上遇了这种情况,俺扭头便走,惹不起咱就躲一边去。

喝酒须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我有一个企业界的朋友,善饮,有一次参加聚会,人尚未聚齐,小菜刚上了三五碟,他忽然对一位文质彬彬的朋友发生了兴趣。在不明对方酒量的情况下,他提议和对方先喝个认识酒,提杯先干,对方也干了。我这位朋友看人家真给自己面子,举杯提议首次见面再敬一杯,人家痛痛快快干了。两杯下肚,已过了半斤,还有客人未到。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文质彬彬的朋友说:“初次见面,看兄弟也是性情中人,我得回敬你一杯,请你赏脸。”话说到这个份上,我这位朋友有苦也只能往肚里咽了。三杯下肚,我这位朋友已失了分寸,可对方依然谈笑风生,对在座的诸位道:“我喝酒有个标准,一斤酒漱漱口,斤半酒扶墙走,喝二斤酒就有点多了,墙走我不走,那感觉好极了。喝不够二斤酒,我就觉着浑身不得劲。”

有位大学男同学来访,我置酒款待,并请同城的一位女同学坐陪。我和这位女同学虽然同在一个小城工作,但平时也难得一聚,起初她推托女同志不善饮,端端酒杯沾沾嘴唇也就过了,我们并不在意。大学毕业分别十几年了,见面自然亲切,酒过数巡,几个人情绪高昂起来,互相敬酒。男同学给女同学敬酒,道:“敬你三杯,祝你青春永驻。我喝三杯,你得喝一杯,你怎么也得给我这个面子。”女同学不好再推托只好干了一杯。女同学对男同学道:“你大老远的来看我们,我怎么也得尽地主之谊,回敬你三杯。”男同学再三推托,女同学哪里肯让步。我出面打圆场道:“喝多了不好,不喝也不好,那就两杯顶一杯,女同学敬三杯,男同学喝六杯。” 喝完,女同学又道:“在大学期间,承蒙你照顾,至今想来,仍令我难以忘怀,在此我借花献佛,再敬你三杯。”男同学早已是强弩之末,不胜酒力,哪里肯再喝。我又再次打圆场道:“那就一杯顶一杯,各喝三杯。”无奈之下,男同学只得强喝,可哪里还能再喝。我只能替男同学暗暗叫苦。俗话说:“酒场上三种人不可忽视:扎小辫的,红脸蛋的,装药片的。”此话真矣!

地分南北,酒分区域。在贵州喝茅台,在四川喝五粮液,在山西喝汾酒,在山东河北一带喝古贝春和衡水老白干,到北京喝二锅头。我外出旅游,喜欢喝地方酒。有次到北京办事,几个朋友聚在一家小饭馆吃饭,问老板有什么酒,老板推荐两款半斤装的二锅头,蓝瓶的13 元,白瓶的15 元,我大声拍板道:“我们来到首都,就喝这款贵的!”声音宏亮,态度潇洒,气势豪放,同桌的人都笑了。

更深夜阑,我又一次在醉梦中醒来,屋里有几丝亮光,楼外的世界安静极了。我躺在床上,睁着眼横竖睡不着,回想起酒局种种,回想起刚刚过去的一天,已经过去的一年、十年、几十年,人生遭遇的种种挫折,又或者经历的某一个高光时刻……思绪飘荡开去,自己人生的故事互不相连,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大脑里瞬间刮起一阵迷乱的风暴……

没有在深夜沉醉过的人,不足以与之谈人生。

猜你喜欢

男同学女同学海明威
海明威名言
你好,我是你老公的女同学
海明威:《雨中的猫》
《老人与海》与海明威
搭讪的技巧
“树木”与“树林”
不说同学的坏话
不说同学的坏话
积极发言
海明威的那些女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