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探析

2023-12-26谢纬安

科技风 2023年34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师生交流

瞿 磊 蒋 毅 谢纬安 孙 声

南通职业大学 江苏南通 226007

师生关系作为高职院校中的一个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社会关系、教育关系、心理关系以及平等关系等,是教师和学生在学校内相互接触、了解、传授和吸收知识技能的全过程。好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应该是充满爱心和信任的,在严爱相济的前提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因此师生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的核心,将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和校园面貌[1-2]。高等职业教育属于类型教育,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有别于普通本科院校,因此,无论是师生间的社会关系、教育关系等在高职院校中都有着独特之处。

随着社会结构的不断转型,学生的成长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随之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同时,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招生“扩招”政策的执行,高等教育由“精英式教育”逐渐向“大众式教育”转变,高职院校正面临着生源数量和质量的双重压力,00后高职院校大学生成为主流学生群体,他们个性鲜明、思想活跃、依赖网络、喜欢标新立异[3-4]。高职院校师生能否正确认识并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将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教育成效。

高职院校的师生关系贯穿于教育培养的整个过程,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家人式、朋友式的关系,使彼此之间形成一种理解包容、互教互学的新形态[5-7]。高职院校中的和谐师生关系不仅包括教与学的和谐,还包括沟通交流过程中的和谐,师生双方主体能够相互关心、体谅与理解。因此构建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要环节,能够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深化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推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一、和谐师生关系的内涵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和谐师生关系能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与负担,提高学习成绩,促进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实施环节,通过教师、学生践行各自的角色使命,提供师生相互交流、理解、包容的空间,能够全方位了解师生双方,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从而增进师生间的感情,给予师生之间更多的关怀与体验。

(二)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适应当代多元文化发展的需要

和谐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与基础,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承担起培养和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责任,高职学生已成为社会各项生产活动最直接、最基础的参与者,因此,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有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和谐社会的建设也符合当前社会文化的发展需要。

二、高职院校师生关系现状分析

(一)师生互动单一化,缺乏交流

当前高职院校师生间的互动关系大多数仅表现在教学活动中完成各自承担的角色任务,课堂成为教师与学生沟通的主战地,但双方分别以完成各自的教学工作和课业任务为主。部分教师认为教学只是为了单纯地完成一项工作任务,总是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一味讲授,只关注其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不会主动关注和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生活状态等方面,因此存在“下课即走”的现象。学生方面,现今高职院校的青年学生,主力军为00后,普遍存在自我意识较强、以自我为中心,缺少主动关心和了解别人的积极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愿主动与教师沟通交流。教师与学生的这种状态导致了双方互动形式单一,情感淡漠,并未建立起真正的师生关系。

(二)师生矛盾多元化,缺乏认同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主要障碍,教师与学生的多元矛盾主要集中在教学环节、语言交流、价值取向等方面,严重阻碍了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在教学实施方面,部分学生对所学课程缺乏热情,无视教师教学成果。在学生评价方面,部分教师存在以成绩定评价结果,缺乏客观的评价体系,致使学生出现“唯分数论”的错误思想,导致师生矛盾的紧张化。在语言交流方面,现今高职学生的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在与教师沟通过程中语言表达较为随意、时尚,与大部分受传统教育文化影响的高职教师存在语言交流障碍,致使学生认为教师“古板”;教师认为学生太过“随意”,使得双方的认同感较低。在价值取向方面,高职学生在年龄结构特征上处于转型期,主要表现为思想不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建立,因此无法处理好个人与教师、个人与集体等关系。

三、高职院校师生关系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教师作为高职院校师生关系的主体之一,是决定师生关系状态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导致师资力量不足。许多高职院校引进大量年轻教师,且普遍呈现“高学历、无企业实践背景”等特点,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占比逐年减少,师资队伍建设参差不齐。虽然引进的教师大多数具备较高学历,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但实践与教学能力较弱,因此在传授学生知识时大多数按照自己的意愿将教材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无法把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导致与学生互动效果较差。此外,部分教师认为“高职学生”的总体质量不高,无法与自己形成交流上的共鸣,因此与学生交流的主观意愿不强,久而久之,无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状态,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本科院校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及自信心较弱,因此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导致很多学生都无法专注于课程学习,对授课教师也缺乏信任,因此很难真正与教师形成互动;此外,作为00后的高职学生,具有思想独特、意识超前等特点,学生思想观、价值观等越来越多元,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不愿受到学校规章制度的束缚,集体观及师生情淡漠。

四、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具体措施

(一)深化师生关系内涵理解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理论学习、活动体验、典型经验分享与研讨、自我反思等多种形式定期开展“师生关系内涵”主题教育活动,让教师与学生深刻了解师生关系的历史起源、当代师生肩负使命和权利义务等,为师生在非授课阶段提供更多交流与分享的时间与空间,并以此为契机营造健康和谐、沟通顺畅的交流氛围,实现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此外,还可以通过师生关系的实际典型案例,让教师和学生深刻理解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师生间在有关学业、价值观等问题上达成共识。

(二)营造包容文化氛围

包容是融洽师生关系的黏合剂,它表现的是师生之间的理解、尊重与激励,有助于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包容性校园文化氛围下,能够最大程度地接纳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创造一个有助于学生自我提升的环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良性发展。它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充分地展现真实的自我并发挥自身潜力,提高学习热情;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保护,使其在与教师的沟通与交流中能够得到充分肯定。一方面,教师需要包容学生的成长周期,高职教育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等日趋成熟与稳定的关键时期,教师作为引导者,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英雄不问出身、英雄不问资历”,虽然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缺乏自信,但教师要摒弃“出身论”,要因材施“教”,“以爱育爱”,对待学生要懂得相互理解,要能看到学生之所长,容之所短,要为学生的成长搭建展现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达到学生与教师的协同发展。另一方面,学生需要包容教师的发展周期,职业院校的教师有着不同的专业背景与教育理念,优势长短各有不同、理念风格各有差异,在实践动手能力、教学方法以及主动关心学生等方面可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但学生要充分信任教师,主动与教师交流,在成长的道路上要让教师作为你的指路人,引领你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同样在引领学生发展的同时也是教师自身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

(三)丰富师生交往渠道

沟通与交流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目前,高职院校师生之间存在“交流危机”等问题,急迫要求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建立师生交流平台,拓展师生交往渠道。一是开设第二课堂,增强师生交流的频次和深度,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和延伸,是学生在课堂以外以自愿的形式来获取知识与信息,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课堂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如沙龙、主题报告、读书会等,此外还可以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师生彼此之间的交流,增强师生之间的友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知识水平与专业技能的全面提高。二是倡导对话互动的辅教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地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融入对话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在行动和体验的教学活动中构建知识体系,并通过对话提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从而达到传授知识、激发情感的教学目的,既有利于师生间的相互理解,又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构建科学评价机制

教育评价是导向仪,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新职业教育法指出,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应把受教育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等作为重要指标,因此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促进师生和谐关系的建立。传统的评价机制过于注重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成绩往往由学习成果确定,而忽略了学生的成长过程。对照学生全面发展目标体系,要完善学生的评价机制,一是要围绕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养、身心健康以及实践能力四个维度,遴选关键要素和评价指标综合考量学生;二是要凸显多方面评价主体,包括学生个人评价、同学间互评、任课教师评价等,凸显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考核与评价体系;三是重视过程性、动态化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进行监督和反馈,教师春风化雨,学生才能茁壮成长,只有教师对学生做到全方位动态考核,才会尊重学生的个性,才会包容学生的过失,才会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学生才会幸福成长,教师和学生之间才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最终才能实现教学相长。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正蓬勃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高职院校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决定了高职阶段的教学质量与今后学生的发展方向,可以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成长,并促使师生情谊永存,从而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师生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