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财务管理“双一流”高校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3-12-25李毅青郭姝君

山西财税 2023年11期
关键词:财务监督双一流成本核算

■李毅青 王 苗 李 海 郭姝君

随着我国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体制综合改革深入推进,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不断扩大,高校的经济和业务活动越来越复杂。“双一流”高校财务工作对高校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如何优化完善高校财务发展新格局是促进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但由于高校特殊及不断丰富的社会属性,现阶段高校财务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探究解决。

一、“双一流”高校财务管理现状及问题

(一)预算管理体系存在缺陷

1.预算编制不合理。高校预算是一项涉及全校所有部门、所有人员、所有业务的经济管理活动,这项活动自上而下进行、逐级汇总、全员参与、相互协调。通过预算编制这项活动,实现高校资源的有效配置,落实高校的发展战略。现阶段,高校的预算编制由财务部门主导,与各业务单位实际资金支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不利于资金在各业务单位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且高校往往缺少宏观层面的全校性的预算管理机构,这会导致编制的预算缺乏全局性。

2.预算执行偏差大。预算编制不合理往往还会导致实行执行过程中的偏差。预算编制时,部分部门负责人缺乏足够的重视,未根据实际情况测算资金的需求,导致部分项目的预算执行进度差、执行效益低,造成高校资源的浪费。还有一些部门缺乏严格按照预算执行的意识,在项目资金支出时随意性较大,资金使用混乱,最终往往会导致预算超支、资金不足等情况。如果出现部门预算超支或新增未纳入预算的项目支出,预算部门只能在事后进行调整,失去了对资金支出的监控作用,预算管理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预算编制流于形式,降低了资金的管理水平。

3.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绩效评价体系对于高校预算执行情况的评价、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监管、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目前,高校的绩效评价体系不是很健全,评价指标比较单一,与实际业务联系不紧密,影响评价的效果。对于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大多数高校往往流于形式,并不能实际找出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甚至有部分高校并未进行绩效评价。

(二)成本核算薄弱

1.缺乏成本核算意识。普通公立高校属于非盈利组织,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不以盈利为目的,其大部分收入来源于财政拨款,收支平衡。高校依赖财政拨款的这个特性使得高校往往忽视成本的核算,经费紧张时高校可以继续向财政部门申请拨款,这使得高校在经费支出时并不在意成本效益原则。高校领导层面往往也缺乏进行成本核算管理的意识,高校财务的重点往往在于报销记账和资金使用,停留在会计的初级阶段,无法盘活资金使用、提高资金利用率,实质上增加了资金机会成本,减少了高校可使用的资金,造成经费紧张,不利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2.成本核算体系不完善。高校缺乏成本核算意识直接导致成本核算体系不健全。在传统的高校成本核算制度下,教育成本是主要核算对象,核算项目中很多成本无法准确的计量,数据来源不严谨,核算范围划分不清等。科学有效的成本核算体系是成本核算发挥作用的保证,高校必须准确的进行成本核算,以掌握高校的实际成本状况,进行高效的成本管理。现阶段,很少有高校能搭建起来功能完整的成本核算系统,只是按照新政府会计制度中关于成本核算的制度进行的机械性应用,成本核算仍然处于不成熟阶段。

3.缺乏成本核算的相关配套设施。健全的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虽然高校目前比较重视财务系统信息化的建设,但是缺乏相关的信息技术人才,早期财务人员信息化能力较差,在高效使用财务智能系统方面比较困难。目前高校的财务智能系统功能并不齐全,缺少配套的成本核算板块,造成成本核算工作开展困难。此外,成本核算还需要各单位的非会计信息数据的支撑,但现阶段高校的有关资产、人事、教学、学生等相关的系统并不互通,需要各单位共享数据信息,打通系统之间的壁垒,统一数据口径,保证高校成本核算数据的准确。

(三)内控及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

1.内控体系不健全。内控意识的薄弱直接导致内控体系不健全。尽管随着时代的进步,高校越来越能意识到内控建设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起步晚,经验不足,缺乏成功的内控建设案例进行学习,因此如何建设健全的内控体系仍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再者,现阶段各高校有关内部控制的文件往往被束之高阁,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无法发挥监管的作用。缺乏专业的内控人才对于内控体系的建设也是一个难题。

2.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高校缺乏风险防控意识,对风险管理不重视,只是机械的执行资金的支出。高校的大多数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理应会受到财政的相关监督,这种思维的普遍存在使得高校不认为自身会存在风险。现实情况是,风险存在于高校运行的各个环节上,为了确保高校资金安全、高校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风险防控管理。意识的淡薄导致多数高校的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甚至有部分高校并未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存在很大的管理缺陷。

(四)业财融合还有待完善

1.业财融合缺乏系统支持,财务与业务信息不畅通。业财融合的前提是财务部门能获取经济业务的信息,高校的财务和业务管理系统没有实现完全的连通融合,各个系统之间相互独立,存在信息壁垒,财务系统只处理财务相关的报销审核支付事项,生成财务数据,各学院各部门的管理系统只录入业务数据如课题立项等,缺乏一个业务和财务数据可以进行共享的综合性信息平台,不利于业务和财务信息进行整合,阻碍了业财融合的进程。

2.财务和业务目标不一致。高校的不同部门有各自的职能目标,各部门都关注自身的业务情况,如学工部关注学生奖助学金评选,科技处和社科处关注老师课题立项,人事处关注教师岗位级别等,虽然这些业务都与财务紧密相关,但是部门人员却对发生的财务支出,成本费用缺乏考量。同时,财务部门只关注会计制度和财务数据,缺乏对业务发生的整个过程的了解和管控。

(五)信息化程度偏低

1.信息化系统不成熟。高校财务部门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缺乏全局性的整体设计,为了解决单个的具体问题,建立了多个管理系统,如经费报销系统,劳务申报系统,预算系统,账务系统等,系统之间没有相互联通,出现不同系统内数据不一致的情形。高校的一些财务软件还有待更新提高,特殊情景下出现运行缺陷,软件的智能化程度较低,功能不够齐全,都会影响工作效率。

2.高校普遍存在信息孤岛问题。高校各部门出于实际工作需要设计了不同的系统,如学工部的学生信息系统,国资处的资产管理系统,人事处的社保缴费系统等,不同的管理系统开发标准和底层架构都不一致,数据无法共享,信息孤岛现象严重,财务部门需要的很多基本信息无法从这些管理系统获取,增加了会计核算的复杂性。

3.网络信息安全难以保证。很多高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信息安全不够重视,缺少必要的经费投入,一般仅通过设置防火墙和密码登录等简单方式来保护系统,没有日常对电脑病毒进行查杀,对重要数据没有加密处理等,防护效果欠佳。

(六)会计监督不到位,监督机制不健全

1.缺乏良好的运行环境。很多高校缺乏对财会监督重要性的认识,多数高校没有明文规定财会监督的主体责任、内容范围、职责权限等,导致财会监督执行过程中缺乏制度依据,难以达到统一的标准,当前财会监督大多是起到事后监管的作用,即先有问题再找解决方案,没有起到良好的事前预防作用。

2.监督主体责任不明确。当前高校财会监督主体责任不明确,各监管部门没有划分具体的职能。对高校进行会计监督的部门包括上级财政厅、学校纪检监察、审计处、财务内部审计部门等,这些部门没有明确监督检查的侧重点,缺乏交流合作,未能形成监管合力,财务部门作为会计资料的提供方,没有实质性地参与监管。

3.财会规章制度缺失或执行不到位。当前部分高校的财会监督只是对已生成的会计凭证和银行明细进行抽查,没有将所有经济活动纳入监管范围,存在一些盲点,缺乏相互制约的制度设计,缺乏从源头上对各项支出的管控;还有部分高校不允许财会监督人员参与项目资金的全流程,导致财会监督执行效果差。

二、“双一流”高校财务管理高质量发展研究

(一)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发展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推动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1.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为了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支付的控制,高校需要将预算分析和财务需求分析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搭建预算管理系统,在内部建立财务分析体系,对预算、核算、决算进行闭环管理,打通预算、核算、支付、决算四个板块之间的数据壁垒,提高共享数据的标准化要求,增强数据的关联性和有用性,加速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体化进程,通过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增强预算编制的合理性、有效性,科学有效地提高预算的执行效率。

2.推进构建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严格按照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要求,引进专业人才或专业团队,紧密联系学校业务,设计评价指标,建立健全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对于绩效评价体系的搭建,要从学校实际出发,设计一套适合自己院校的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根据信息公开相关工作的要求,公开绩效目标、评价结果等相关信息,接受各部门的监督,通过自评与第三方独立机构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和效果进行审计监督,发现问题,督促落实整改。

(二)财务管理与成本核算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发展,高校社会属性也越来越复杂,管理机制改革的权力下放,高校自主办学的空间逐渐扩大,这种融合了财政支持与横向合作的双重性质给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于事业发展需要开展成本核算工作的需求也与日俱增。高校成本核算经历了初始的探索到《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的出台,再到医院成本核算具体指引的出台,到近期《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具体指引-高等学校》的出台,高校开展成本核算工作的外部环境逐渐成熟,如何高效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成为研究课题。

成本核算涉及院系成本核算和学生教学成本的核算,各项费用的划归分配工作,具有计算量大、分摊规则复杂等特征,充分利用智能化财务系统提供的基础数据运算是成本核算的主要思路,改进优化现有财务系统,突出成本核算所需数据需求,构建单独的成本核算模块,做好财务数据的归集,为期末成本核算工作提供便利,结合各高校实际情况,构建成本核算运行系统和成本核算体系,界定成本核算的项目及范围,逐步推进实现成本核算财务智能化和数字化,提高成本核算工作的效率。

(三)内控管理与风险防控发展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是高校通过拟定各项制度、组织建立和实施高质量的内部控制程序,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防范高校经营风险,促进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治理过程。随着当前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所面临的发展方向也逐渐多样化,如何在纷乱复杂的信息环境中推动高质量发展,这就要求高校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强化内控管理机制。设置不同期限的内控自我评价报告,这样可以定期更新内控制度实施效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内部控制、风险防范。

1.全面梳理业务流程。进行内部业务流程的优化和再造,通过对各学院、各部门沟通、分析和总结,明晰现有流程中的优化点和控制点,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提高基础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构建全面风险防控体系。风险以虚无缥缈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建立风险防范体系是难点也是重点。高校想要实施内部控制,管理层首先要识别自身各个发展阶段可能出现的风险。重视顶层设计,推动整体的风险防范体系构建。例如,高校可建设债务风险预警平台对债务风险进行监测,加强债务风险防控体系,对高校预决算与债务等相关数据进行关联比对,构建全面风险防控体系。单独设立风险防控办公室,由计财处、审计处等相关部分的风险防控专家组成,梳理高校现存债务的规模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梳理高校现金资金的规模以及使用情况等,从总体上掌握整个高校的资金运转情况,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防控体系,同时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在资金运行的每一环节上都做到充分的风险防控。

(四)财务与业务融合发展

高校财务高质量发展内涵可以解读为两个方面,首先是财务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但财务自身发展离不开高校这个大环境;其次是财务助力高校的高质量发展,以高校为主体研究,当然也离不开财务发展的支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经济业务日趋多样、财务任务日渐繁重,研究高校财务发展需要对发展有更为清晰的认知。基于对会计本质上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的认识,高校财务高质量发展可以解读为:以高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立足财务本身,构建财务服务新发展格局,同时实现高效财务的高质量发展。从业财融合视角分析,业务牵引财务,财务支撑业务,双向协同,紧抓服务高校高质量发展为主流价值体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绩效逐步提升的高质量发展。

通过强化数据管理,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结合财务业务个性化操作需求,不断创新优化工作流程,有效推动财务与业务的深度融合。业务财务流程优化带来的管理效能显著提升,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有效协作,资源与信息的融会贯通,在推动各项业务转型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1.内部业务流程的优化和再造。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提高基础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了提高精细化管控的程度,逐步将从合同审批签署、从业务审批到支付申请相关的流程进行了线上化。通过线上化的方式将数据录入系统中,相关的资料也能同步保存并相互关联穿透,便于统计和查看。

2.财务和业务的协同和联通。建立财务与业务的协同联通机制,实现从前端业务事项的发起到财务处理、过程管控、信息反馈等流程的闭环管理,实现了局部自动化。业财一体化在推动管理数字化、规范化方面实现业财一体化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同步层层把关,过程监控,确保了最终生成的财务数据真实、细致、准确,拓展了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的细度和精度。业财一体化建设不断升级完善及深化应用,通过原有财务系统搭建与实施,依据学校业务类型、管理方式、资金管控等几个维度搭建收入系统、资金管理系统、共享平台和成本核算平台。对数据的高效管理和利用,形成了多维度分析的能力,发挥了重要的决策支持作用。

(五)财务智能和数字化发展

1.财务业务智能化。高校财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在于,经费使用人员有主观能动性,因而高校财务往往面临与经费使用人员意识相悖的情况,这也是高校财务部门多被诟病之处。如何提升财务工作效率,提升经费使用人员的满意度是提升工作质量需要思考的一部分。财务系统的开发应用是关键,建立定期与应急结合的系统优化机制,定期搜集相关使用人员的反馈建议进行优化,设置确保财务信息安全的应急方案。

2.财务业务数字化。推动财务部门与其他相关业务部门的交流融合是财务系统的又一大挑战,需完善部门之间的信息联动机制,以学校整体发展为目标,再造业务流程,实现部门之间融合和联动,通过搭建数字化建设平台,实现业务财务的深度融合。在智能化财务和数字化平融合基础上,搭建融业财一体化平台、数据中台、决策支持平台为一体的数字化平台,为各高校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六)财会监督与财务服务发展

随着“十四五”规划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思想提出,确立了我国至2035 年建成教育强国的远景目标,构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在此形势下,高校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目标,创新高校财务监督管理模式,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1.统一站位、强化财务监督思想。纵观高校财务监督的发展,流于形式的监督现象普遍存在的,未能真正发挥监督的作用。如何抓好财务监督重视的工作,根据高校财务管理机制设置,首先要以领导层面为突破口,思想上重视是第一步,要高度重视财务监督管理工作,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摒弃底线思维”,财务监督要做到客观可靠,而非体现为存在一定活动范围的监管,在防范资金使用现存安全风险的同时,也要加强防范越权开展业务的预期风险,树立全方位的风险防范意识,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风险管理。

2.建立健全财务监督机制。财务监督不是某个部门单一的任务。如何统筹规划,设置科学合理的财务监督制度及机制是开展财务监督的关键,好的制度机制事半功倍。已有学者提出多方位的财会监督体系(如图1),在国家制度约束下,开展高校财务自我监督与第三方监督结合的“三位一体”格局,摒弃财务监督管理工作的孤立化思想,通过整合各部门数据资源,联动财务监督与高校内控、审计、资产招标、巡视等工作,提升财务监督质量。

图1 财务监督框架

三、结语

推动“双一流”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少不了构建高校财务的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要以全面动态的新发展思想为指导。以党建带动财务业务,建立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开展成本核算工作,强化财务风险防控意识,形成财务监督常态化管理,完善信息化系统,优化人才晋升培养机制等,站在以高校财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高度,不断完善丰富财务发展内容,助推“双一流”高校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财务监督双一流成本核算
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工作的探讨
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有效对策
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完善对策
浅谈新形势下加强学校财务监督措施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加强高校财务监督“八要”
新时期高等学校财务监督问题的思考
如何做好工程投标的成本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