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为例

2023-12-25甘肃贺彩虹

语文教学之友 2023年11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能力意识

◎甘肃/贺彩虹

一、批判性思维的含义

在历史发展的源流中,批判性思维概念的形成与心理学有着密切关系。批判性思维指的是一种复杂的信息加工和信息处理能力,是一个系统性的意识和思维过程。批判性思维是一个主体自主意识的发生过程,它调动人的意识、意志和反思能力。批判性思维赋予个体主体性,促使人们在面对外部环境时能够从不同维度抵达事实的真相。更为重要的是,批判性思维赋予学生一种质疑能力和质疑思维,让学生主动去质疑,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学会了独立自主地去选择和判断外在事物,理智分析和看待外界事物的纷纷扰扰,从而做出准确的选择。

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学生,其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不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具备批判性思维的学生更有主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更容易发现真问题、提出真问题,敢于提出意见,敢于表达情感,敢于质疑权威,主体意识更强。即便学生不认同对方的观点,也能积极包容与自己意见相左的观点和想法,遵从客观规律,结合证据和事实做出评判。在信息大爆炸的网络和人工智能时代,如果学生不具备独立思考和自主判断能力,就会沦为知识和信息的奴仆,每天都在信息的洪流中盲目追逐。知识是廉价的,真正珍贵的是对信息的甄别、判断和选择的能力,而对于这种能力的挖掘和培养有赖于基础教育中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语文教育应重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教师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引导学生在开放自由的环境中展开独立思考,在思考中审视自己,质疑权威,从而形成自己的看法。

二、初中语文教学在批判性思维培养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自身的批判性思维及相关教学技能不足

新课标指出:“思维能力是指学生运用想象、联想等处理复杂信息的一种综合性能力。”思维能力决定了方向、高度,还决定了决策的水平,对于学生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尤其是老教师出于教学思维的惯性和应试的需要,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方式,把阅读教学的重心放在对文本“字、词、句、段”的理解上,只看到文本表层的知识要求,没看到隐藏在其背后的关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对于基础教育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要求,教师思考得不够,思考得不深,实践活动开展得不及时、不彻底。认真思索这一现象,就会发现其产生的原因在于教师自身的能力建设没有及时跟上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一些老教师,他们基本的文化素养和教学基本功是很强的,但知识与方法的更新却明显迟滞了。甚至有的教师自身就缺乏批判性思维,也缺乏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因而从根本上限制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比如,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课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会按照教学参考书的阐释,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聚焦一种既定式的思想内容和论证方法去讲解,而不能结合课文,加入自己的理解,去反思和质疑所谓的参考答案,因而不同教师的讲解都大同小异,没有特色,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二)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评价

当前的语文教学工作重视基础性和微观的工作,对整体性的知识架构和总体性的、长期性的学习规划明显不足。学生的思维发展属于总体性的意识能力,这是需要着重培养的。

比如,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文章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结果问题答案是统一预设的,这从一开始就限制了学生的思考方向,学生怎么可能会有多元化的思考,又何谈批判性思维的生成。因此,教师如果不首先做出改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就无从谈起。

(三)培养计划不完整,执行不充分

批判性思维的养成是一项长久性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的长期坚持。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尽管教师清楚地知道这一点,但迫于家长的期望、学校的要求、自身的追求、学生的诉求,在目前单一的量化分数考核体系中,教师无力从根本上进行改变,只能随波逐流。出于功利的教学观和育人观,教师为了回应现实中的诸多关切,为了实现自己的教育业绩,只能去培养学生使用固定的答题模式和思维方式,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挥和创新发展,虽然可以稳定学生的阅读成绩,但无疑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

归根结底,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功利化的社会风气脱不了干系。学生接受教育不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完善自我人格,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经济目标。在中国传统应用性观念“学而优则仕”的影响下,学习致仕成为部分人的普遍心态,人们普遍追求效率,追求目标的直接性和现实性。加之现在学生心理水平和生理水平与之前相比变化较大,学生的学习接受度和理解力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虽然看到了这一点,但由于传统的备课已经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推倒重来要耗费更多心血,教师显然不愿意这么做。这就导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得不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以可量化的分数作为学习评价的标准,忽略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一)尊重客观事实,反思事实前提

批判性思维是在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觉意识的主导下,主动思考、自觉思考、主动反思。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发散性思维。不能为了质疑而质疑,也不能为了批判而批判,不顾学理,不顾事实。因此,要发挥批判性思维的作用,首先就要实事求是地解读文本。例如,在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教学过程中,对于“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一命题及其回答的反思应该基于文本事实,不能掐头去尾,只选择对自己观点有利的证据,而要放在具体的、完整的文本语境中去分析、理解、阐释、发挥,这样的批判才是有意义的。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摒弃自身已有的认知,尊重文本事实,探寻问题真相。在探寻的过程中,学生会随着鲁迅先生走进其论点中,也只有在尊重文本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阅读,学生才能走进文本深处,对文本进行深入的分析、评判,从而提高批判性思维水平。

(二)培养学生质疑和审视自我的意识与能力

清代文人顾炎武在《顾亭林诗文集·亭林文集·与友人论学书》中提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就告诉我们,创新的源泉、进步的源泉在于质疑。“阅读反思首先是提出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思考并最终解决。”当前,语文阅读素材给学生的理解留有发挥的空间,而这空白就是学生自由发挥的领地。在这样一个空间里,学生的思考是不受束缚的,是人人平等的。思想的价值在这种思考中产生,思维的能力也在这种环境中成长,人的独立价值在其中形成,从而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

比如,在进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阅读教学时,关于其思想主题的探讨,不仅要深入时代语境中知人论世,也要跳脱出来,联系当下的社会实际作出更加具有时代性的理解和阐释,要从传统解读中尚未发掘的空白处着手,在阅读中反思阅读,才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爱思考、能质疑、善反思的好习惯,从而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提升。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能力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