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鼎笔墨神韵 写意人生

2023-12-22张于惠子图片艺术家提供

时尚北京 2023年12期
关键词:丹青笔墨山水画

文:张于惠子 图片:艺术家提供

艺术家介绍

周鼎

半山房主人,半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荣宝斋画院特聘教授、周鼎山水画创作院导师、内蒙古中国画学会理事、内蒙古收藏家协会副主席、呼和浩特市原美协主席、内蒙古塞上画院院长、内蒙古书法家协会会员。

孔子曾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艺术家周鼎的作品既有北派山水之雄强峻厚,又有南派之神韵。周鼎秉厚朴之质、内秀之资、朴质坚笃,发为笔墨,形于山水,自有浑朴沉厚之致,其作品“古而健、厚而活、稳而奇、浑而雅”。

写意亦写精神

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中国画逐渐人格化,并具有了特殊的抒情写意空间。伴随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加上具有文学性的中国画独有之精神,使得中国画具备了更深厚的底蕴和内涵。“意”,是人类对自然景物的抽象而富有韵味的认知;写意,是人类在表现自然景物的审美认识上实施的具体技法。“写意”既是美学范畴,也是凝集了世界观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范畴的方法论。

在中国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众多文人墨客以书入画,用抽象的画面、极具想象的构思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和表现事物的本相,追求事物神韵;以自然之美,体现中国绘画意趣,一直被历代文人所推崇。纵观中国画的发展历史,充分证明了写意画作为中国画的核心,在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和替代的作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画的精髓所在。艺术家周鼎的写意山水画以自然为上,追求气韵生动,注重画面空灵静谧、苍润浑厚的意境及“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的时空观念和审美意蕴等意象精神。

丹青传奇,格局高远

《芥子园画传》中,将《树谱》独辟为一个谱系,并置于诸谱之前。“画山水必先画树,树必先干,干立加点则成茂林,增枝则为枯树,下手数笔最难,务审阴阳向背,左右顾盼,当争当让,或繁处增繁,或简而益简。故古人作画,千岩万壑不难一挥而就,独于看家本树大费经营。”足见树在画幅中具有统领全局、决定整体构图走向的重要作用,也充分体现出一位画家经营笔墨的能力与涵养。周鼎以树为表现对象的写意山水画,笔下的树姿态万千。

周鼎是山西交城人,1988年作为拔尖人才引进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为该市原美协主席。他把人生最宝贵的年华融入文化建设和艺术创作中。呼和浩特多处文物景点,以隶书书写的文物保护标志碑都出自周鼎之手。昭君墓顶的昭君雕像碑的白描绣像,是周鼎在石匠期待目光下现场创作的。

周鼎肩负着传承中国写意精神的历史使命,深入艺术创作领域,承担起全新的艺术文化禀赋,他以山水画创作进入全新的学术领域。周鼎的山水画意蕴丰厚、内涵深邃。他以学养才识和阅历的富有为感知,引领艺术实践,形成了独特的丹青叙事风格,呈现出含古纳今、融汇中西的新样式,表现出大山水的主要特征,以作品树立圣洁的丰碑,营建精神图腾式的大境界。大境界的表现由扎实专业的艺术语言陈述。

周鼎以细腻的笔触熟练地展现山的巍峨、云的缥缈、水的湍缓和树的密疏,讲述着大千世界万象兴衰的过程和事物发展规律的要义和哲思。每幅山水画都记录着周鼎人文追求一路走来的心相印痕,讲述着自然法则的世相箴言。周鼎以神山圣水铸造信仰的图腾,抒发释放满怀才情。

神山圣水的艺术追求

周鼎对山石的结构作以创新式的打造,在客观生活与主观意向结合的基础上进行了重组,形成了表现主题风格的新模式。一幅幅作品都如碑林耸立,彰显艺术高格的大势雄风。力透纸背的线条刻画出的山川铁骨铮铮,雄强的笔触构建出铁铸斧劈的质感。这一切全靠周鼎专业的笔下功夫和扎实的技法修养实现。全部的笔情墨意,都为创作意图服务,内敛到整体气势的恢宏之中,所有的技法都淡化了本身的存在,注入博大山川和灵秀之中。

面对一幅幅皇皇巨制时,感受到笔墨的精神气质。周鼎山水画中一条条如横空出世、壁立万仞般的长线。这线条宛如气贯长虹的精神桥梁,支撑起座座丰碑,注入不朽的画魂之中。一幅幅融汇古今的佳作由最为原生态的勾、皴、擦、点、染的传统技法营造,是传统文化和当代精神的结合,呈现出盛世文明的艺术新葩。周鼎人生履痕诠释着一位为信仰而献身的丹青旅者的必然正果。品悟周鼎的作品,是一种文化享受。其作品饱含着久远文明的当代关照,富有着画家个性与时代气息相推挽互融会的特质,使人感知到其中有着对民间艺术、宗教哲学、传统美学交汇中的升华,是包含中西融汇古今美学思想与作者思想感情有机结合的产物。这些要素完美融合,形成学理支撑,走进了周鼎的精神结构之中,并在不断的修研中升华,底蕴外延,呈现大美丹青的天籁雅境。

周鼎在山水画中独树精神品格,成就复合型丹青大家的文化积淀。周鼎复合型知识元素集山水、花鸟、人物于一身,在工笔和大写意两种表现形式间自由驰骋,在书法、绘画两个艺术领域均为业界翘楚。文化的蕴含促进艺术的创新,这是古今丹青大家的必由之路。周鼎承担着文化使命走在大漠边陲,高扬着信仰的图腾,续写着丹青传奇。

大美丹青,天籁雅境

周鼎的系列画作,将树木的形象放大到极限。他将传统山水画中属于从属地位与点缀作用的树木,上升为画纸中的绝对主角,而隐约的山岗、广袤的原野却成了装点画面的配角。这样有意为之的处理,犹如将相机的镜头拉近到观者面前,更能切近地感受到画面中或茂密或疏朗树木旺盛的生命力,也更能充分感受到画者的笔墨意图与精神追求。

画中的树木,以北方树种为主,独特的地域风貌,造就了艺术家笔下树木的枝、干、叶,有着明显的干燥、斑驳、沉着的北方气质,自然区别于南方树木的翠绿、葱郁、阴柔。生长环境的恶劣,更凸显出北方树木坚韧的品性和顽强的生存能力。扎根荒漠的树木,历经风雕刀刻,蔚然成荫,成了一道道站立的风景。艺术家在画树,更是在捕捉灵魂,在笔墨写意,更是在抒发精神。画幅中体现出树木的遗世独立,不与浊世厮混的独立精神,正是画家自身精神世界与人格追求的投影和自况。

周鼎用质朴单纯的笔法,重塑传统文人画中更注重体现精神内涵的优秀传统,犹如北方大地上一棵棵独自成风景的大树,将根深深扎根到土地之下,用枝干树叶荫蔽燥热干涸的荒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气质。画家与自己的画作浑然一体,并彼此尊重、彼此理解、彼此关照,达到了物我交融,与天地万物平等视之的哲学思想境界。欣赏以树为绝对表现主角的画作,由内心生发出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树枝没有一丝一毫疲态和颓势,而是昂扬向上、直插天空,蓬勃的生命力溢满宣纸。

周鼎的艺术作品既有一脉相承的个人风格,又有千变万化的笔墨语言,不会产生千人一面的审美疲劳。皴、擦、点、染娴熟变幻,浓、淡、干、润相生相间,诗、书、画、印相映成趣,这一系列元素的综合运用,凸显出周鼎画艺的精湛、笔墨的老辣和文化的厚重。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不露声色中,藏巧于拙、大隐于市、勤于笔耕,从不故步自封,勇于不断突破自我,在表象呈现与精神世界间自由游走,心无旁骛、臻于化境。周鼎系列写意画作和他的为人一样,是浊世中的一道清流,写形、写意,亦写精神,耐读、耐看,更耐品味。

猜你喜欢

丹青笔墨山水画
我来打开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丹青校园
水墨丹青
陆俨少山水画谱 (五)
丹青阁賦
丹青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