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文化街道空间的色彩风貌协调性研究

2023-12-21秦一帆

流行色 2023年10期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

秦一帆

摘 要:本研究聚焦上海愚园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中的愚园路段,强调城市风貌色彩规划的关键性。当前城市更新偏重基础设施,却忽略了色彩风貌对历史文化街道独特价值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综合整体与局部的调查研究方法,深入分析愚园路色彩特征,从历史演变和街区特点出发,提取其独特特征。在评价历史街区环境色彩的保护现状时,突显色彩对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研究发现愚园路的色彩协调性存在差异,一部分路段成功保留历史建筑,而另一部分路段存在失修现象。本研究强调在城市更新中恢复和强化历史文化街道空间色彩风貌的必要性,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色彩风貌;城市更新;愚园路

Abstract: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Yuyuan Road segment within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landscape of Shanghai, emphasizing the crucial role of urban color planning in preserving the unique value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treets. While current urban renewal efforts often prioritize infrastructure, they tend to overlook the impact of color harmony on the distinctive value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treets. Addressing this issue, the study employs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combining both overall and localized investigation methods. It deeply analyzes the color characteristics of Yuyuan Road, extracting its unique features from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neighborhood characteristics. When assessing the current state of environmental color preservation in historical districts, the study underscores the significance of color in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heritage. Findings reveal variations in color harmony along Yuyuan Road, with some segments successfully preserving historical buildings while others show signs of neglect. This research emphasizes the necessity of restoring and enhancing the color harmony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treet spaces in urban renewal to promote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heritage.

Keyword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treet district;color harmony;urban renewal;Yuyuan Road

1 研究背景

城市更新和歷史文化街道空间的色彩协调性问题备受关注。城市色彩在城市环境中起着关键作用。城市色彩是人们在城市公共空间当中通过视觉所能感知到的色彩总和,是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因素。城市色彩在时间、空间和情感维度均有体现,包括季节、昼夜和历史演变,地理差异和文化,居民活动和感知[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认识到城市色彩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地位。一些研究介绍了国外的实践经验,如德国的“Kirchsteigfeld色彩计划”,分析其如何从整体视角考虑街道界面的色彩规划,关注色彩的协调性、整体性以及氛围感知[2]。还有一些研究则分析了我国城市色彩规划现存的问题和实践所存在的问题,指出色彩规划应建立在空间之上[3],并基于国内的实践提出地域性城市色彩规划体系应包括环境基底色彩、历史特征色彩和公众意象色彩[4]。

与此同时,在全球城市更新的背景下,历史文化街道空间的色彩协调性同样备受关注,越来越多的实践和研究开始关注如何让街区的色彩既能够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特点,又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意大利都灵的色彩工程,通过城市提取本地色彩,建立数据库,建筑或广场建设时从数据库提取颜色,形成协调统一的城市色彩环境。这种方法强调了建筑与环境的色彩融合,但也面临实际操作挑战,包括数据库的准确性和更新频率以及实施难题[5]。另外有一些研究则聚焦分析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色彩协调性,如成都色彩规划,从历史文化、地域特点等角度分析了建筑物外墙色彩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如何使色彩更符合地域特点通过深入调研历史文化,制定颜色指南,鼓励设计师参与。但是存在社会影响评估不足的问题。因此通过研究上海愚园路等案例,可以弥补缺乏具体实践经验的剖析的问题,可以提供更多的实证数据和经验,为类似项目提供一定参考。

因此,本研究选取上海著名的历史风貌区——愚园路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色彩提取和定量分析尝试分析历史文化街道在城市更新背景下的色彩协调性特征和问题,从而提出以色彩为媒介提升改造空间品质的策略手段。

2 研究对象

愚园路位于上海市长宁区,总长度约为1.3公里,是整个愚园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内占比最大的一条道路。它与定西路、安西路、凤冈路、江苏路、镇宁路与乌鲁木齐北路相交,共分为5个路段(图1)。

这条街道承载了20世纪初至二战期间上海犹太人社区的历史和文化,目前正面临城市更新和文化保护的平衡问题。愚园路拥有大量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包括西式洋楼、园林别墅等,较多沿袭了海派风格。它们主要采用了青砖、红砖、花岗岩、涂料等多种传统建筑材料,同时还采用了丰富的装饰元素,如以石膏、石材制成的浮雕、雕塑、花纹等,用以装饰门廊、窗户、柱子等部分。但是,随着城市更新的开展,愚园路也出现了不少新建建筑。新建建筑在设计上可能采用现代风格,使用更现代的建筑材料,与原有历史文化建筑的传统风格产生不协调。这包括外观设计、建筑材料选择等方面,这些不协调的情况需要在城市更新中进行平衡。

因此,研究愚园路这一典型路段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色彩协调性存在怎样的特征和问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历史文化街道在城市更新中的色彩选择和搭配。

3 研究方法

3.1 分析思路

人们在不同的周边环境中,会因为视觉上的差异而对色彩产生不同的感受[6]。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整体的效果不仅仅是各部分效果的简单相加。[7]因此,评价街区中街道的色彩风貌时,应该从整体的角度考虑,将街巷中主要界面的色彩和质地作为分析的起点,大致评估新旧建筑之间的色彩协调性。

本研究采取从整体到局部的色彩调查和分析方法。首先,对愚园路两侧界面进行色彩取样,提取主色和辅助色。其次,根据愚园路各小段的主色与辅助色的HSB值计算小段和總体的加权标准差。第三,根据加权得出的标准差对愚园路各段的色彩协调性进行评价,总结色彩协调性特征。第四,分析各段色彩协调性问题,提出色彩规划建议。

3.2 数据收集

本研究将愚园路两侧界面进行拍照,参考《中国建筑色卡》进行颜色比对,针对每张照片提取街道色彩,并根据提取的色彩结果进行数据转换和记录。[8]采用传统的“主色—辅助色”二元分类方法,根据颜色实际使用的面积进行简单区分,将实际使用面积约为60%—70%的颜色识别为主色,剩下的颜色则识别为辅助色。在识别时注重考察建筑的外墙颜色、商业界面、广告牌、景观小品所使用的主色以及路灯的特定色调等。

3.3 色彩评价

将愚园路分成了五大段、14个小段,基于孟赛尔色彩三维体识别各小段的主色与辅助色的色相、明度、饱和度,然后针对三个属性分别计算标准差,通过对三要素的标准差各赋予权重计算得出各小段各界面的加权标准差,再基于各小段各界面的标准差得出各大段标准差的平均值。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θ为色相角度值,X为色相值的调整,i为常数作为标识,指向具体色相值。

通过σ与其标准差的平均值进行对比,进行色彩协调性评价。根据当前普遍采用的评价方法[9-10],路段两侧的σ值均低于全路段平均值时,色彩的协调性好;路段两侧的σ值高于全路段平均值时,群体内个体的差异明显,色彩的协调性差。结合现场调研,分析各路段色彩协调度特征和成因,从而提出后续更新建议。

4 愚园路色彩协调性分析

4.1 愚园路主色—辅助色分析

根据主色—辅色分析,愚园路各路段主要色调在整体上是比较接近的,以暖色系为主,如红、黄、橙等,常见于历史建筑如西洋楼或园林别墅。此外,灰色调与米白色调可能用于建筑外立面的装饰,材质方面主要采用传统的青砖、红砖、花岗岩等。在江苏路—镇宁路段主色调差异性较大,有粉色、绿色、橘色与蓝色等,主要运用在涂料与金属钢板等。辅助色调在整体上差异较大,有绿色、红色、粉色或黄色等,多运用在商铺招牌、广告牌、霓虹灯、夜景照明等界面装饰上(图2)。

4.2 愚园路色彩协调性分析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到下表(图3)。

具体而言,协调性较好的路段。其中,凤冈路—江苏路段成功保留了一些老建筑和历史建筑,延续了历史风貌。特别是在路段由于许多界面材质选取了高反光的透明玻璃,映射街景的同时利用室内灯光提升了街道的趣味性。同样,镇宁路—乌鲁木齐北路段由于拥有较多历史建筑,其色相以米色系为主,饱和度与明度偏低。道路上占比最大的市西中学帮助街道界面有效地提高了整个路段色彩的协调性。但仍有些许门店大面积使用不协调的色相与饱和度,不顾街道色彩风貌,导致局部协调度低。除此,还有多个路段受到过渡区的影响,虽然协调性较高,但是色彩使用协调单一,离散度低,色彩风貌缺乏辨识度,亟待更新及维护。

在协调性较差的路段中,定西路—安西路段建筑差异较大,新旧并存,风格各异,其中有部分更新改造色彩突兀,色相运用跳跃,饱和度和明度值较高。但仍有部分在更新过程中考虑到对面街道红色玻璃和蓝色广告牌的使用,大胆地使用了红色、黄色等亮色,一定程度上使街道两边形成呼应。安西路—凤冈路段存在着色相使用较为广泛的问题,尤其是不协调的色彩使用面积较大,南侧的点缀和辅助色虽然提升了创意活力,但整体色彩突兀,协调性较差。江苏路—镇宁路段儿童医院周围则色相差异较大,明度和饱和度区分明显,且面积占比大,南北两侧建筑色彩风貌迥异,使该路段的协调性下降。

总体而言,我们可以发现色彩协调性较好的路段具有以下共同特征。首先,众多历史建筑得以保存。其次,一些界面更新时借鉴了已有的色彩风格,选用了传统建筑材料,巧妙地辅以点缀色。但是,部分地段可能正处于过渡阶段或失修状态。

而色彩协调性较差的路段则存在以下情况。首先,在同一条街道上,两侧界面的新旧程度和建筑风格差异较大,一侧是有历史特色的沿街商业,而另一侧则是风格混杂的生活服务区。其次,街边店铺广告颜色以及现代材质的使用与已有的传统色彩产生不协调,尤其是各种饱和度极高的涂料形成街区的不协调跃色。第三,经维护的门面私自进行改造,存在随意添加卷闸门、贴瓷砖、广告牌等行为。但是,这些大胆的色彩运用也使街道呈现出一种艺术和时尚的气息。如定西路到凤冈路段,大胆运用了鲜艳的绿色、黄色、蓝色等,综合考虑既有条件和当地特色,设计者在色彩方案中运用了本土文化元素,如传统手工艺和当地建筑风格,以保持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与此同时,结合现代审美趋势,引入了高光泽的材料,如金属和现代塑料,赋予建筑时尚感。这种巧妙的结合既尊重传统,又通过现代手法注入活力,形成了既有历史深度又符合当代审美的艺术时尚建筑。

5 结语

在对愚园路的色彩风貌协调性进行分析后,本研究发现愚园路作为历史文化风貌区,各路段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协调性。凤冈路—江苏路段和镇宁路—乌鲁木齐北路段表现较好,成功保留历史建筑,色彩更新协调且富有创意。然而,安西路—鳳冈路段和江苏路—镇宁路段存在一些色彩的更新可能在强调现代感的同时,对历史文化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比如广告牌色彩差异大,部分建筑界面年久失修,建筑风格差异过大等,需要进一步优化。

因此,在进行色彩更新时,需要更注重对历史文化街道的色彩脉络的延续,通过有效展现历史色彩以提升整体风貌,尤其要避免过度商业化和标准化对文化街道色彩协调性的影响。其次要在保留历史建筑的同时辅以丰富的辅助与点缀色,避免出现色彩过于单一(过渡区与失修)的情况,在既保留文化街道的独特历史氛围的同时注重现代性。

本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仅对愚园路进行调查,且对色彩的定量计算无法完全反映市民的主观感受。后续研究可以扩展到其他历史文化风貌区,进一步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色彩协调性的实践和效果,以获取更广泛的城市更新经验。并且考虑结合居民调查等主观因素,结合评价数据以更全面地评估街道的色彩协调性。

6 参考文献

[1]吴伟.城市风貌规划—城市色彩专项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2]苟爱萍.建筑色彩的空间逻辑——Werner Spillmann和德国小镇Kirchsteigfeld色彩计划[J].建筑学报,2007(01):77-80.

[3]苟爱萍. 从色彩到空间——街道色彩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10.

[4]张洪涛,郭锦涌.体现地域性的城市色彩规划体系构建与实施对策——以菏泽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6(08):17-21+32.

[5]李开然.城市设计中色彩规划的历史沿革[J].园林,2014(08):42-44.

[6]王丹.基于视觉景观的城市色彩规划研究——以伊春市中心城区色彩规划为例[D].长沙:中南大学,2011.

[7]马丽丽.基于协调性的廊道色彩景观设计——台州市椒江廊道色彩景观规划[D].杭州:浙江大学,2006.

[8][10]路旭,阴劼,丁宇,等.城市色彩调查与定量分析——以深圳市深南大道为例[J].城市规划,2010(12):88-92.

[9]吴云,何礼平,方炜淼.日本历史文化街区景观风貌调研方法及启示[J].建筑学报,2012(06):44-49.

猜你喜欢

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更新,时空“生长”
TOD/城市更新
推进广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的思路与成效
洛阳老街区“微空间”改造设计思考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城市文脉延续的新思考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探讨
文化系统剥离与市场割裂对文化创意体验产品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