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野鲮人工驯养繁殖研究

2023-12-19金艳华李治虎林承一吴明周哏小四

科学养鱼 2023年11期
关键词:催产亲鱼鱼苗

金艳华,李治虎,林承一,吴明周,韩 东,哏小四

(1.芒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云南 芒市 678400;2.德宏州水产技术推广站,云南 芒市 678400)

云南野鲮(Lɑbeo yunnɑnensisChaudhuri)隶属鲤科、野鲮亚科、野鲮属,地方名癞鼻子鱼,主要分布于大盈江、龙川江流域,为当地常见的野生土著鱼,受人类活动和江河水库建设等影响,现云南野鲮野生资源越来越少,市场价格60~70元/千克。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本地特有的野生水生生物资源,德宏州水产技术推广站、芒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基本掌握了云南野鲮的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现总结如下,以期为今后云南野鲮的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一、材料与方法

1.人工驯养

(1)驯养鱼来源及驯养鱼池。野生云南野鲮采自龙川江龙江水库大坝尾,系渔民用刺网、垂钓等方式捕获。驯养池位于德宏州水产技术推广站养殖基地内,该基地水源为天然溶洞水,水源常年水量充沛、水源径流面无污染,四季水质清新、水质良好。

驯养池基本情况:驯养池长8米、宽16米、高1.5米,水深0.8米;为模拟驯养鱼的野生环境,驯养池保持微流水,开春水温升高后加大流量,刺激性腺发育;驯养池日最低水温15.3℃、日最高水温25.2℃,年平均水温20.6℃。

(2)驯养方法。将鱼池洗刷干净,用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并曝晒,7天后注水洗刷鱼池,排水后注水待用。采集的驯养鱼难免会带有创伤,入池前用4%~5%的食盐水浸泡消毒5~10分钟,消毒过程中要时时观察鱼是否有焦躁不安等应激状态,如发生此类情况及时加注新水。

驯养鱼入池后第二天开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刚开始驯食时少量多次投喂,待鱼逐渐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后,日投喂量增加到鱼体重的3%~5%。冬季水温低适当减少投喂量,坚持“四定”原则投喂。

(3)日常管理。每天上午9:00、下午17:00 各测量记录水温1次,经常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及时清理排污口杂物,及时清除残饵和淤泥,确保鱼池水质良好,溶氧量高。每15~20天交替使用浓度分别为1克/米3的漂白粉和20克/米3的生石灰全池泼洒1次,以预防鱼病。

2.人工繁殖

(1)亲鱼选择。性成熟良好的雌鱼个体腹部膨大而松软,手摸有弹性感觉,生殖孔扩张微红;性成熟良好的雄鱼个体较狭长,用手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要挑选体质健壮、发育良好、无病无伤的雌、雄鱼作为亲鱼。

(2)产卵池。采用圆形产卵池,面积15米2,池深1米,水泥砖砌结构,池底中心有1个方形出卵口,上盖拦鱼栅,出卵口由暗管与聚卵池相连,产卵池上方有1个直径20厘米的进水管,进水管与池壁成40°切线。亲鱼产卵过程中产卵池上方要加盖遮阳网,遮蔽光线营造产卵环境和防止亲鱼跳出造成损失。

(3)人工催产。近10年来笔者单位几乎每年均开展云南野鲮的人工催产繁殖,据不完全统计累计在德宏州水域开展鱼的增殖放流数百万尾,这里仅选取2020、2021、2022年3次人工催产繁殖数据进行介绍。

催产剂:对挑选好的雌亲鱼采用多潘立酮注射液(DOM)和促黄体激素释放素类似物(LRH-A2)作为催产剂,将催产剂用生理盐水溶解后每尾每针注射剂量为1毫升。

催产方法:雌鱼分两次注射,第一次注射LRH-A2总用量的1/5,间隔12小时后注射LRH-A2总用量的4/5 和DOM;雄鱼催产剂用量为雌鱼的一半,在雌鱼注射第二针时一次性注射,注射方式采用胸鳍基部注射,注射后将雌雄亲鱼放入产卵池内待产,在此过程中要辅助流水刺激。

(4)人工孵化及苗种培养。鱼苗孵化:将聚卵池内收集的受精卵放入用高锰酸钾消毒后的圆形孵化环道内,孵化环道滤网网目60 目,孵化采用微流水,水源为经过沉淀池沉淀处理的池水(经沉淀处理的水有温度相对恒定、泥沙等杂质含量少、溶氧高等优点),受精卵经过22小时左右即可破膜,在孵化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洗刷滤网,检查滤网是否有漏洞、堵塞。

鱼苗培育:将孵化出的鱼苗移到室外鱼苗培育池培养,鱼苗培育池长22米、宽18米、高2米,水深1.2米。

鱼苗培育池预处理:推算鱼苗下塘前15天左右每亩每米水深用漂白粉12.5千克清塘消毒,5天后排出池水,再次进水至水深60厘米,晴天上午按说明书施“肥水肽”或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肥水,在肥水过程中可适当泼洒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生物制剂。

试水及清除水虿等敌害生物:肥水10天左右培育池中繁殖出大量浮游动物时投放鱼苗,投放鱼苗前要试水24小时;放苗当天,用密网眼拖网全池拉网数次,清除水虿(蜻蜓幼虫)、水蜈蚣等敌害生物。

鱼苗投喂:鱼苗放养初期不投喂人工饵料,水体中浮游生物大量减少之后开始投喂经纱布过滤的蛋黄或豆浆,之后逐渐投喂粉料、破碎料、颗粒料等人工配合饲料。

二、结果

1.驯养情况

2018年7月18日,于龙江大坝尾收购云南野鲮25.10千克,共30尾,经消毒处理后放入驯养池驯养,死亡3尾;2020年3月17日,购入云南野鲮20千克,共21尾,此次采集的云南野鲮为养过一段时间的鱼,经消毒处理后放入驯养池,未出现死亡。

2.人工繁殖情况

2020年7月29日,挑选成熟度较好的雌亲鱼6尾重14千克、雄亲鱼12尾重19千克用于人工催产,催产剂用量如下。

雌鱼催产药物用量:多潘立酮注射液14千克×5毫克/千克=70毫克,促黄体激素释放素类似物14千克×3.5微克/千克=49微克。

雄鱼催产药物用量:多潘立酮注射液19千克×5毫克/千克÷2=49.5毫克;促黄体激素释放素 类 似 物19千克×3.5 微克/千克÷2=33.25 微克。

水温21℃历时6~7小时,雌亲鱼产卵5尾,较大个体亲鱼死亡1尾(未产卵),产卵约60万粒,孵化水温23℃,历时36小时受精卵破膜完成,该批次人工繁殖受精率约为80%,孵化率85%。8月1日上午(天气晴)将鱼苗投入事先经过消毒、肥水、清除敌害生物处理的鱼苗培育池,共下塘鱼苗40万尾。

2021年7月5日,挑选2020年采集的成熟度相对较好的雌亲鱼9尾重7.1千克、雄亲鱼11尾重7.15千克进行人工繁殖,每千克亲鱼催产剂用量同上。水温21℃历时5小时,雌亲鱼开始产卵,持续约2小时产卵结束,产卵约20万粒,孵化水温22℃,历时45小时受精卵破膜完成,该批次人工繁殖受精率约为84%,孵化率75%。7月10日上午(天气晴)将鱼苗投入事先经过消毒、肥水、清除敌害生物处理的鱼苗培育池,共下塘鱼苗12万尾。

2022年7月8日,挑选成熟度相对较好的雌亲鱼6尾重8千克、雄亲鱼10尾重10千克进行人工繁殖,每千克亲鱼催产剂用量同上。水温21℃历时9小时,雌亲鱼开始产卵,持续约2小时产卵结束,产卵约100万粒,孵化水温22℃,历时50小时受精卵破膜完成,该批次人工繁殖受精率约为90%,孵化率89%。7月13日上午(天气晴)将鱼苗投入事先经过消毒、肥水、清除敌害生物处理的鱼苗培育池,共下塘鱼苗80万尾。

云南野鲮催产和孵化情况见表1。

三、讨论

1.亲鱼培育影响人工繁殖效果

2021年催产批次亲鱼为2020年采集的亲本,亲本个体较小,雌鱼成熟度不足、怀卵量少,与2020、2022年催产批次相比较,2021年批次产畸形卵、小卵、白卵较多,该批次相对产卵量明显较低,在云南野鲮人工驯养繁殖中应加强亲鱼培育管理。

2.催产剂用量要随亲鱼个体的大小适度调整

2020年催产批次大个体亲鱼死亡1尾,疑因难产而死,在人工催产过程中,配置好的混合催产剂无论亲鱼个体大小用量都一致,因此就会有个体较小的亲鱼催产剂使用过量、个体较大的亲本用量不足的情况存在,在今后的人工催产过程中要加以改善。

3.适当混养

云南野鲮食性偏“素食”为主,喜刮食青苔,其亲鱼培育池及鱼苗养殖池池壁均较光滑,鲜见青苔附着,笔者也亲见云南野鲮刮食池壁附着物,建议可在河蟹、鲟鱼、虹鳟养殖池中适当混养。

猜你喜欢

催产亲鱼鱼苗
“四大家鱼”亲鱼的秋季培育技术
双针刺疗法联合米索前列醇在118例孕足月产妇催产中的应用及对产妇宫颈成熟的影响
惨!海南再现死鱼事件,石斑鱼养户亏上百万,刚投放鱼苗几乎全军覆没
花䱻亲鱼池塘套养培育及规模人工繁殖技术
按摩乳头能催产吗
注水在四大家鱼亲鱼中繁育的作用
催产激素对尼罗罗非鱼人工繁殖效果的研究
加强春季亲鱼培育管理确保繁殖顺利进行
鱼苗养殖中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泰山螭霖鱼全人工催产繁殖技术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