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教融合的专业课程改革策略探析

2023-12-19苏纯吴朝阳巨浩范丽荣朱伟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30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考核

苏纯 吴朝阳 巨浩 范丽荣 朱伟

[摘           要]  新时期,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型一流课程,这些课程不仅需要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和考核評价等方面体现鲜明的产教融合特色,而且需要通过教学改革实现课程目标达成的持续改进和突出的创新创业成果。结合数控加工工艺学课程改革,介绍了基于产教融合的专业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内容、主要策略及其特色,以期为工科专业课程改革提供路径引导。

[关    键   词]  课程改革;产教融合;数控加工工艺学;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30-0145-04

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题论述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这为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做好新工科建设的努力目标。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对新工科建设的解读中强调深化新工科建设,强调工科的新要求、新的工科专业、深度交叉融合再出新,全面推进组织模式创新、理论研究创新、内容方式创新和实践体系创新,探索构建产学研用多要素融合、多主体协同的育人机制[1]。在上述政策引导下,为了培养一流应用型本科人才,各高校纷纷采取建立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机制、共建产业学院和实践教学平台、打造多元化师资队伍和基于产出的质量评价体系等多种措施深化产教融合专业建设[2],其中重构课程体系将部分专业课打造为产教融合型课程是必然采用的举措之一。这就对这部分专业课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和考核评价等方面都需要体现鲜明的产教融合特色,并通过教学改革实现课程目标达成的持续改进和突出的创新创业成果。本文以数控加工工艺学课程为例,分析工科专业课开展产教融合型课程改革的主要策略与成效。

一、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问题导向

“高档数控机床”是江苏省重点产业链之一,属于高端装备集群[3]。数控加工工艺学既是机械类本科核心课程,又是数控技术方面的基础课程,学好这门课,可以为学生深入掌握数控技术奠定坚实基础。本课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强调应用型设计不足,不能全方位适应地方经济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二是随着智能化数控设备及技术的快速发展,原有教学与实践环节滞后于产业技术的问题更加突出,亟须更新教学内容。

(二)基本思路

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以产出为导向,基于数控技术及工艺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充分利用校企工程资源打造工程师资团队、工程专业教材和工程教育环境,通过产学对接不断调整和明确授课要求,持续优化教学内容和改革教学模式,以期达到快速及时响应制造业发展需求并符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目标。

二、课程改革的内容

(一)强化立德树人根本宗旨

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导,修订教学文件,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校企融合培养学生树立高尚的个人修养和职业道德。

1.利用虚拟技术,强化立德树人,推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

以打造“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和建设“省产教融合型一流课程”为抓手,维护扩充本课程虚拟教研组,利用线上教学跨时空的优势,探索“虚拟+”案例化课程思政教育模式,打造“线下+车间+线上”三大课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职业操守。

2.促进校企文化融合组织课程思政教育

按照课程思政建设的最新要求和本课程特点修订教学大纲,校企教师通过课堂或现场教学,在讲授产业技术的同时引申出做人做事的道理,将特有的企业文化渗透进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向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学习,逐渐养成严谨求实、积极进取的职业道德。

(二)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围绕产业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和共性问题在教学内容中增加典型实践案例,解决以往教学内容以理论为主与该领域工程技术发展相脱节的问题,积极拓展实践教学资源。

1.教学大纲

课程团队通过集体研讨共同制订教学大纲,保证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既能够体现产教融合特色,又保证充分涉及思政元素。

2.教材

课程团队在原有基础上修订自编讲义,用于指导课程实践教学,同时认真落实产教融合型新形态教材的编写任务。

3.典型案例库

课程团队基于企业实际建设典型案例库和零件库,丰富企业工程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课程化案例,持续更新实操微课程案例和机床操作案例,并制订计划将上述典型案例逐步拍摄视频上线。

4.在线开放课程

在原有爱课程平台独立SPOC课程基础上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并与课程同步开设慕课堂,提供线上讨论、公告和阶段性测试功能,“数控加工工艺实操教学”微课程以项目式教学的形式引导学生线上学习实操技能,在线开放课程、慕课堂和实操微课程综合形成集教、学、做三位一体的线上教学资源库。

(三)教学模式方法创新

积极推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法”,促进课程内容与产业技术发展衔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合,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

1.项目式教学实现教学互动

采用项目式教学,理论讲解与实操指导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会编制来自生产一线的典型零件数控加工工艺。推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改革,按照企业规范进行工程化培训和项目训练,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2.多场景现场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借助校内外实践基地组织师生开展多场景现场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实际生产案例或科研成果转化案例,并随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及时更新案例库。

3.基于产教协同,开展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整合式教学

课堂上采用“专任教师讲解—企业实例视频演示—师生共同研讨”的串珠式教学,课堂外实践教学采用多场景企业现场教学,由产业教授协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负责,线上课程整合了各种校企优质课程资源,从而实现“串珠式课堂教学+现场实践教学+线上资源拓展教学”的整合式教学。

(四)课程考核评价改革

课程考核理论联系实际,重点考核实际应用能力,同时注重平时考核,实行全程考核,使成绩构成多样化。

1.采用大作业等多种形式考核学生编制工艺的实际水平

由课程教学团队共同确定大作业和期终考核试题,引入结合生产实际的试题,着重考核学生编制数控加工工艺的实际水平,教师根据实际完成情况结合行业标准综合打分。大作业零件库由企业兼职教师在企业产品库和工装库中择优选取并建库,学生可以在零件库里自选零件完成大作业,零件库随着技术进步动态更新。

2.采用档案袋评价、大作业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的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根据每位学生的档案袋评价给定,大作业侧重考核实践能力,期末考试综合评价本课程需掌握的知识、素质和水平,由上述三项成绩加权计分确定学生的总评成绩。

(五)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以“智能制造”国家级产业学院为平台,与合作企业共建混编式校企师资团队,校企双方教师的理念与方法相互影响,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结构与能力相互补充,打造师资立方体。

1.实行专任教师企业“挂职”制度

持续推进专业师资“双师型”建设工程,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培养高质量产教融合教师队伍,每年选派1~2名中青年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时间为4个月到1年,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参与企业新技术研发。

2.聘请产业教授充实教学团队

基于“智能制造”国家现代产业学院平台,支持课程教学团队中的企业教师申报省、市、校三级产业教授,聘请其他产业教授和企业教师共同参与课程教学。

3.组建虚拟教研组共同备课

借助“虚拟+”跨时空优势,整合校企设备、人力和文化资源,融入案例化课程思政元素,共同服务于企业员工培训、本专业学生课内学习和微专业学生学习,探索区域协同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课程改革的主要策略

(一)组建产教融合教学团队分工协作课改任务

课程教学团队采用校企双负责人制,队伍由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成,围绕江苏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和一流课程的总目标,共同承担江苏省产学研合作项目及企业技术委托课题、合作申报科学技术奖等。课程教学团队每年派出1名教师深入企业一线挂职锻炼,同时引进行业劳动模范和优秀毕业生,直接参与课程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快速有效提升课程教学团队的实践教学能力。课程教学团队坚持定期集中或通过网上教研室集体研讨备课,共同完成课程目标、教学大纲、教材与数字化资源开发、课程教学及考核评价等一系列课程改革工作。

(二)促进校企文化融合组织课程思政教育

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导,修订教学大纲,校企教师通过课堂或现场教学,在讲授产业技术的同时引申出做人做事的道理,将特有的企业文化渗透进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向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学习,逐渐养成求实创新、积极进取的职业道德。如在讲述数控机床工件装夹方案时,强调很多定位元件的精巧结构都是工程技术人员刻苦钻研的结果,既保证了加工精度,又可以提高装夹效率、节约成本,用工程实例彰显活学活用课程知识的有效性,有效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达成了课程思政教育的目标。

(三)挖掘行业企业真实案例实现创新创业教育

本课程建设的合作单位均为我校“五合一”合作基地,多年来形成了“生产实习—数控加工工艺学—创新创业教育—毕业设计”多课程合作共建的模式,每年有一定比例的企业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合作指导学生。在本课程中,由课程教学团队共同研讨,将企业攻关课题及专任教师相关科研成果及时编进教学内容,进而在项目课程化基础上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针对数控车削、三轴数控铣削、四轴数控铣削、加工中心和电火花加工,分别引入2~4个案例,由此展开的创新创业训练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具体见文末表1所示。

(四)采用多种方式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

课程教学团队首先建立了基于爱课程平台的SPOC课程,然后与教学计划同步开设慕课堂,提供线上讨论、公告和阶段性测试功能,同时上线“数控加工工艺实操教学”微课程,以项目式教学的形式引导学生线上学习实操技能,实操微课程具体内容见表2所示,所包含的典型样例均来源于生产一线,并跟随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持续更新。SPOC课程、慕课堂和实操微课程形成全方位的线上教学资源库,形成了既服务于学生又为企业员工培训提供服务的自主学习平台。此外,课程教学团队还申请立项建设产教融合型新形态教材,目前正在積极筹备中并即将正式出版。

(五)采用形成性评价考核学生编制工艺的实际水平

积极开展课程形成性评价改革,由平时成绩、大作业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价课程学习效果,课程考核的成绩组成如表3所示。由课程教学团队共同确定大作业和期终考核试题,引入结合生产实际的试题,着重考核学生编制数控加工工艺的实际水平。如大作业考核要求学生单独或以团队形式编制所选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包括数控车削加工工艺和加工中心加工工艺两部分内容,教师根据实际完成情况结合行业标准综合打分。大作业零件库由企业兼职教师在企业产品库和工装库中择优选取并建库,学生可以在零件库里自选零件完成大作业,零件库随着技术进步动态更新。

四、课程改革的特色

目前,“数控加工工艺学”产教融合型课程改革在以下三方面呈现鲜明的特色。

(一)深度融合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机械工程师素养

以产教融合为路径从合作上市企业挖掘思政教育素材,将课程思政的着眼点落在学生服务地方智能制造产业的价值观和基本职业操守、职业素养等方面,较好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这个教育的基本问题。

(二)基于产教协同,开展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整合式教学

课堂上采用“专任教师讲解—企业实例视频演示—师生共同研讨”的串珠式教学,课堂外实践教学采用多场景企业现场教学,由产业教授协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负责,线上课程整合了各种校企优质课程资源,从而实现“串珠式课堂教学+现场实践教学+线上资源拓展教学”的整合式教学。

(三)紧扣前沿产业技术与主流应用,建设工程性和高阶性内容体系

校企教学团队共同研讨,教学内容精选丰富的工程案例,课程与实际工程问题面对面,与行业企业面对面,与产业领域面对面,紧扣当前数控技术发展的智能化趋势,提升课程内容的工程性与高阶性,培养学生“为国铸利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岩.持续深化“四新”建设,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J].教育家,2022(22):1.

[2]汤正华,谢金楼.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9):124-129.

[3]王惠清,马丽君,张燕.江苏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J].当代经济,2015(32):31-33.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考核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内部考核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