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教、学、管”三位一体学风建设优化路径研究

2023-12-19杨中建刘丽华李艳梅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30期
关键词:学风民办高校育人

杨中建 刘丽华 李艳梅

[摘           要]  学风建设良好与否是衡量高校教育教學水平、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随着民办高校办学规模不断壮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学风方面的问题日渐突出,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桎梏了高校内涵式发展。以沧州交通学院为例,结合学风建设构成要素对民办高校存在的学风问题进行了阐述,从教师、学生、管理三个维度出发,探讨影响民办高校学风建设的因素,形成民办高校“教、学、管”三位一体学风建设的新路径。

[关    键   词]  民办高校;学风建设;三位一体;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30-0005-04

21世纪以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随着民办高校办学规模不断壮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学风问题日渐突出。学风建设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永恒主题,是衡量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1]。尤其是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2]自2021年9月1日实施以来,对民办高校办学质量有了更明确的要求。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深度分析当前民办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归纳问题成因,提出有效对策,形成“教、学、管”三位一体民办高校学风建设体系,以提高民办高校办学质量,提升育人能力,助益于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

一、民办高校学风现状调查与分析

为准确了解民办高校学风建设现状,分析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对策,特进行问卷调查。本调查以沧州交通学院学生为调研对象,通过分层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调查方法选取样本,涉及该校大一到大四各年级学生,专业涵盖工、管、经、文、艺多个学科,覆盖面相对较广。家庭分布情况:51.67%来自村镇,48.33%来自县级及以上城市,比较均衡。问卷发放采用了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随机发放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700份,回收有效问卷164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6.76%,总体来看调查数据具有随机性、代表性和普适性。样本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一)奋斗目标不清,内生动力不足

当问及大学阶段主要学习目标是什么时,调查数据显示,41.7%的大学生为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实现人生理想做准备;41.96%为了掌握一技之长,打好就业基础;7.6%的大学生为了获得文凭;2.74%的学生表示没有考虑过。与此同时,31.55%有规划且制订了具体的计划并循序渐进地进行,56.78%有规划但不够具体。毕业调查结果显示,11.67%的大学生觉得比较迷茫,没有规划,走一步算一步,不清楚甚至没想过自己未来做什么。有2.07%的学生认为得过且过挺好,44.26%的学生基本满意自己的学习状态,能够主动学习,但表示目标不清楚,24.26%的学生不太满意自己的学习状态,但不知如何改变。以上数据表明民办高校大学生奋斗目标不清,制约着良好学风的形成。

(二)教育资源有限,师资力量较弱

民办高校虽然趁着教育改革的东风发展迅速,机制也相对灵活,但受传统观念所限,社会认可度与同等公办院校仍存在一定差距,对优秀教师的吸引力相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尤为突出。办学经费主要是“自收自支”,几乎不享受国家的相关补贴,办学条件发展有限,导致民办高校软硬件配套设施落后、不齐。调查结果显示,28.81%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经验不够丰富,教学方式比较单一,照本宣科,没有吸引力。通过随机抽取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到,一定比例的教师授课方式创新性不足,自说自话,课堂掌控能力不强,很大程度影响到良好学风的建设。

(三)师生双向不满,管理有待提升

在学风建设中,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着学风建设。但目前在一定比例的高校中,师生之间存在着双向不满的情绪——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学生对教师的教风也颇有微词“学生不会,教师自我陶醉”,有19.09%的学生认为导致学风问题的原因是教师教学枯燥单一,没有吸引力,另有19.45%的学生认为学风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学风问题,希望加强日常管理,做到综合培养。民办高校一般成立时间较短,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学校师资中专兼教师平分秋色,青老各占半壁江山,中坚力量略显不足,教育教学存在断带现象,学风建设没有充分形成合力。

二、民办高校学风建设问题及诱因

一般来说,学校的学风是判断该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深入调研和剖析制约良好学风形成的因素对于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调研数据显示影响该校学风建设的因素有如下几点:

(一)学生层面

1.学习兴趣不足,内在动力缺乏

当前民办高校的学生主体是“00后”,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溺爱孩子的程度不断加剧,而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不升反降,导致孩子填报高考志愿时从众心理和功利思想明显,缺乏科学判断和独立选择院校和专业的能力。高考分数的不理想,进一步促使民办高校大学生不能完全以个人兴趣为出发点选择学校和专业。从专业的选择调查数据来看,仅有22.92%的学生是完全出自个人的爱好和兴趣,有22.86%的学生甚至表示自己学习不好是由厌恶现在的专业导致。由此可见,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激活个体学习的内在动力。

2.职业发展不详,目标规划不清

目前民办高校的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培训方式固化。绝大多数民办高校不开展或者仅在大一下学期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大三下学期或者大四上学期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这两门课程,没有做到全过程职业规划。二是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从教者专业度不高,目前民办高校承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任课老师大都是由本校的辅导员组成,且很大比例辅导员入职时间较短,专业程度和实战经验不足,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成长需求,当部分学生需要教师帮助设定目标、制订规划或者指导择业时显得无所适从。三是指导老师增加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招生规模的扩充速度,而学生本身不具备科学规划的能力,导致在校大学生学习目标不够明确,职业规划不够清晰,学习动力无法与目标高度匹配,进一步加剧学风问题。

3.学习基础较差,自我要求较低

民办高校大学生大多在中小学期间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根据现阶段录取情况看,当前民办高校的录取分数大多居省排名中下游,2021年新高考改革第一年尤为明显,录取成绩略高于本科分数线,个别学校和专业低至与国家本科分数线齐平,其中物理、数学、英语尤为薄弱。而大部分在校生目标设定过低,只是为了毕业能找到一份工作,学习要求是达到毕业条件即可,把大量的课余时间用在了睡觉、游戏、娱乐或者社团活动中,更有甚者因为高考失利而选择了自暴自弃。因此,唤醒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自觉,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势在必行。

(二)学校层面

1.办学历史较短,文化积淀不深

民办高校在我国起步较晚,而学风建设指在学校管理者、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努力下通过摒弃原有的陋习,共同建设的具有系统性、传承性以及持久活力的校分、教风、学风的一系列的活动过程[3]。大部分民办高校办学历史较短,文化底蕴不足,未形成风清气正、充满活力、特色鲜明的文化氛围,制约了优良学风的形成。

2.制度不够完善,监督机制离散

学风管理机制是指学校学风管理系统的结构和运行机理,保证学风管理功能实现的结构和作用系统,管理机制一旦形成,就会根据一定的规律和制度自发地、能动地发挥作用[4]。而民办高校的学风管理中缺乏完整性、系统性的学风管理体制,容易使得学风管理分工不明、责任不清,管理制度难以落实落细。另外,在学风监督方面,大部分监督制度过于分散,如教学督导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的检查分别只针对教师的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生态链。各部门虽然各司其职,但是缺乏配合,没有形成合力,导致良好学风的塑成缺乏有力抓手和监督指南。

(三)教师层面

1.师资力量较弱,教育投入尚需增加

目前民办高校的教风整体向好,但是受传统观念所限,社会认可度依然与同等的公办院校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优秀教师的吸引力相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尤为突出:第一,教师学缘结构失衡,博士生比例远低于公办院校,甚至个别院校存在相当比例的本科生。第二,年龄两极分化,民办高校以青年教师和退休返聘的老年教师居多,显现出或育人经验欠缺或教书精力不足的窘境。第三,育人定位不准,只教书不育人的情况时有发生[5]。第四,工作量大,激励政策跟进不及时,无法激发教师的育人积极性。与此同时,民办高校不享有公办院校的教育补贴,受固化的商业思维的影响,教育投入多显现出后劲不足的现象,这就大大影响了健康学风的形成。

2.自我定位设限,课堂思政不够充分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换句话说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门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而民办高校由于师资力量薄弱,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不充分,开展课程思政的意识严重不足,自我定位不准,没有充分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

3.职业生涯规划滞后,目标教育人才匮乏

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目标教育方面,民办高校缺乏职业生涯和目标教育系统性的实施方案。这两方面工作的主力军多以辅导员为主,而辅导员队伍普遍年龄偏低,经验较少,专业化程度不夠,自我定位和生涯规划尚在探索期,只能边学边讲,当学生真正遇到职业发展困惑时,难以给出明确的指导意见,显得无所适从。另外,大部分民办高校的职业生涯课集中在大三或者大四,时间相对滞后,学生多出现后知后觉,为时晚矣的情况,师德学风建设起步晚,后劲不足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改善民办高校学风问题的对策

学风直接关系到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因此探索一条改善学风现状的新路子迫在眉睫,笔者从学生、教师、管理三个方面入手,提出“教、学、管”三位一体学风建设方案。

(一)为管理:规范学风,完善学风制度

1.完善制度,培根铸魂

以制度为抓手,建立健全学风管理制度。成立“学风管理委员会”等专门组织,制定合理的学风管理奖惩制度,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使得学风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首先,制定高端人才吸引政策,把好教师入口关,培护好教师这条教育之根。其次,重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发挥制度指挥棒的作用,充分利用“以老带新”“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励政策,让教师有获得感和归属感,稳定教师队伍。最后,注重教育全过程考核,加大课堂质量评估力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四有”好老师为目标,以新时代职业行为高校教师十项准则为指南,帮助教师牢固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

2.分工明确,制度落地

教师、辅导员、学风管理委员会成员是学风建设的主要力量,明确责任分工:辅导员主要起到思想政治引领、“三观”的树立和日常管理的重要作用,并通过丰富多彩的学风建设相关的活动来影响学生正确学风的建立;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由教师掌握和把控,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和价值观,以此来影响和净化学生;学风管理委员会成员要“专职专心”,对教师的备课情况、材料准备情况、学生课堂表现、教师的课堂管理等进行定期抽查并作为教师教风考核的一部分,同时将教师对学生的课外指导情况一并纳入考核评价范围,以此来促进课内外学风建设。

3.加大投入,提高效能

学校领导快速适应非盈利大学的办学方向,转变原来“成本和收益”为首位的落后思想,加大在人力和软硬件上的投入力度:在人力上,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壮大教师队伍,改变民办高校师生比例相对失衡的现状;在硬件设施上,打造智能化教室,不断丰富图书馆藏,优化自习室环境,及时更新实验室设备,努力建设智慧校园,以良好的环境来吸引学生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软件上,不断更新和完善配套设施,并充分利用线上打卡、人脸识别、大数据等先进的考勤模式,提高管理效能。

4.合力育人,共塑学风

“全员育人”,教师、辅导员、学风管理委员会和其他各单位各类人群,以及校园内目之所及都要助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教育不是单打独斗,而是群策群力,以良好的教风、优美的校风,全员联动形成合力,全方位无死角地感染学生,铸就良好学风的形成。

(二)为学生:启智润心,全面综合培养

1.性格分析,职业规划

创新生涯规划和目标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第一,根据学校专业特性、学生特点、就业方向、就业性质,结合MBTI职业性格测试内容,制订职业性格测试问卷,让个体了解“我是谁”或者“相信我自己将会成为什么人”,通过价值清单的填写进行价值澄清,从而了解自己选择方向的关键点和落脚点。第二,加强引进职业规划教育方向专业人才,对学生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因材施教。第三,加大现有教师职业生规划培训力度,“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帮助教师快速成长。

2.专业解读,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学习的最强原动力,从兴趣出发选择专业是持续保障学习动力的重要途径。新生入校后通过专业解读、性格分析、自我探索、职业定位等帮助学生科学、全面地了解和选择专业。为部分对现专业不感兴趣的学生,争取较充足的学习时间,以便为顺利完成转学业夯实基础。尽最大可能让学生选择真正适合自己和感兴趣的专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持续保持良好的学习势头。

3.导师引导,朋辈辅导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充分发挥“班级导师”班主任的能动作用,做好新生班主任的选聘工作。班主任一般由专业课教师担任,且需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业务水平、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在班主任管理方面,明确班主任的责任和地位,充分发挥班主任在挑选班级临时负责人、组建班委、班级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学风建设、文体活动等)、学业引导等方面的效能。关心关爱班主任,鼓励和激发其育人自觉性,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从了解专业到热爱专业,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从迷茫到坚定,为后续的学习、工作奠基良好的基础。另外,选拔一批品学兼优的新生辅导员,从大一开始在为学为人为事上进行朋辈正向引导。选树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学生典型进行表彰和宣传,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

(三)为人师:培根铸魂,优化教育路径

1.思想引领,助力学风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当前,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思想多元化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深层次影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但要靠思政课的创新,更要通过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教育、网络思政等大学生喜闻乐见而又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性、亲和性和系统性。全面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切实有效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地生根,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内涵式发展,以思想引领助力学风建设。

2.教学相长,共塑学风

制度在先,变劣势为优势。激发年轻教师的爱心,引导“知心哥哥”“知心姐姐”秉承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年龄接近的优势,走近学生、关爱学生、教育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唤醒老教师的“童心”,通过举办“学生教我打游戏,我教学生做课题”等活动,进行角色互换,相互探索,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打造优质课堂来吸引学生,将双向不满变双向奔赴。

3.实践育人,推动学风

实践育人是新形势下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效途径。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结合专业特色,推动实施“立足志愿服务,突出专业特点,适应个性发展”的三位一体实践育人模式。通過志愿服务进行责任定位、社会实践进行环境定位、专业实习进行职业定位、文化活动进行综合发展等多元化育人载体,实现学风建设全覆盖,以达到实践育人和“立德树人”的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Z],2021.

[3]涂晓洁.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荆州:长江大学,2019.

[4]邵崇晓.民办本科高校学风管理问题与对策:以温州W学校为例[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5]孙昀,付丽霞,张勇.高校独立学院学风建设探析[J].学术探索,2015(9):102-106.

猜你喜欢

学风民办高校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
大学学风建设探究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