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谈心谈话实效性提升的调查研究

2023-12-19邹婷吕志强周云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30期
关键词:谈话辅导员老师

邹婷 吕志强 周云

[摘           要]  为深入了解高校辅导员与学生谈心谈话开展的情况,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围绕谈心谈话的频率、方式、感受、态度、内容和收获等方面设计问卷和访谈提纲。随机抽取广东省某高校本科大学生参与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469份。同时,对参与调查的学生进行分层取样,抽取10名学生进行深度访谈。从调查和访谈结果可知,当前高校辅导员与学生谈心谈话的育人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包括谈心谈话常态化落实不足,谈话环境空间受限,谈话态度、内容和体验等有待提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让高校辅导员与学生谈心谈话能取得更好的实效。

[关    键   词]  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实效性;积极心理;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30-0117-04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提出“谈心谈话”是辅导员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是辅导员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交流沟通情感、处理学生问题和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的主要手段和途径。通过谈心谈话,辅导员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学习指导、心理疏导、生活帮扶等。一场“好”的谈心谈话有时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具体来说,就是学生愿意谈,在谈话过程中感到舒服自在,愿意自我敞开,能从谈话者那里获得有效帮助,随后付诸行动,从而改变和调整自己。越来越多的心理研究发现,人的积极的心理因素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内驱力。积极的心态让人以乐观的态度看待一切,能够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事物,从而能够自觉、主动、 自主、创新地开展工作[1]。积极心理学就是这样一门致力于挖掘人类的美德和潜能,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内在资源,进而提升个人的素质和生活品质的学科[2]。面对“00后”这个思想活跃、价值追求多元、平等观念突出、自我凸显、求新求变、个性张扬的大学生群体,辅导员必须改变以往说教和灌输为主的谈心谈话方式,引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充分关注学生的潜能和美德,合理对待学生的弱点和不足,以期让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中更好地消化和吸收,帮助学生获得快乐和成功。本文主要针对广东省某综合性高校本科生辅导员与学生谈心谈话的情况进行调查和访谈,探讨当前辅导员在谈心谈话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实效性提升的研究提供实际的参考依据。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1.问卷调查

2023年1月,以广东省广州市某综合性高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星在线发布问卷的形式开展调查。共有4512名学生填写问卷,剔除无效问卷43份,剩下4469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9.05%。其中男生1664人,女生2805人,大一1554人,大二1300人,大三808人,大四807人。

2.个案访谈

2023年3月,在参与问卷调查的本科生中,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10名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其中大一2人,大二3人,大三2人,大四3人。

(二)研究方法

调查问卷的内容是由研究者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进行自编设计,经过两次预调查进行修订并形成最终的正式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级、专业、学业成绩)和谈话频率、谈话方式、谈话态度、谈话感受、谈话内容和谈话收获等维度,每个维度3道题目。

个案访谈围绕调查问卷的内容进行深化,共设计8个开放式问题,由研究者安排访谈人员与学生在约定的时间、地点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半结构化访谈。在征得访谈对象允许的情况下对访谈现场进行录音,事后将录音整理成文字资料。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谈心谈话的频率

本次调查研究发现,共有3185(约71.27%)名学生表示辅导员老师并不经常约他们进行谈心谈话(不经常44.37%,比较不经常12.38%,十分不经常14.52%)。有1174名学生(占26.27%)表示从进入大学到现在没有与辅导员老师谈过话,谈过1次的有32.71%,2~3次的24.75%,4次及以上16.27%。进一步分析数据发现,选择6~7次及以上的多为心理需要关注或者与辅导员老师交集较多的学生干部。从谈话次数的整体来看,谈话对象主要集中在学生干部和问题学生身上,对普通学生关注较少。关于辅导员间隔多久与其谈话较为合适,38.09%的学生支持“每学期一次”,24.79%的学生支持“每学年一次”,“每月一次”的有13.42%,“每周一次”的有1.39%,“每周2~3次甚至更多”的有0.67%。值得关注的是,仍然有822名学生(占比18.39%)选择“最好不要谈”,在选择“其他”的145人中,绝大部分表示“没谈过”。以上说明,当前辅导员谈心谈话尚未做到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机制未能很好地落实,谈心谈话的广度没有完全铺开。

(二)谈心谈话的方式

调查数据显示,当前辅导员与学生开展谈心谈话的主要方式排名前三的分别为:企业微信、面谈、微信,极少教师采用电话、QQ和短信的方式。同时,学生表示自己最希望辅导员与之进行谈心谈话的方式排名前三的分别为:企业微信、微信和面谈。可见,企业微信是最受学生和教师欢迎的一种交流方式,微信和面谈也是学生和教师所信赖和喜欢的,短信、电话因为需要付费不被喜欢,QQ因为不常用也不被热爱。在这所有的方式中,短信是最不被学生所接受的沟通方式。有接近一半(47.77%)的学生喜欢通过线上开展谈心谈话,其次是办公室(15.42%)、谈话室(13.23%)、校道上(14.32%)、宿舍里(7%)。在访谈中学生还特别强调希望“谈心谈话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在办公室、咖啡屋等密闭空间里进行”,有的希望“辅导员老师可以多参与学生的课堂,参与学生的生活,在饭堂、走廊等都可以开展”,而所有参与访谈的学生基本上都强调“谈话环境的安静和私密性”,“不喜欢拉个板凳在教师办公桌旁边谈”,而室外会“感到不自在”。由此看来,对于谈心谈话的方式,学生认为线上线下都可以,线上要常用且方便实惠,线下要注重环境氛围的营造。

(三)谈心谈话的感受

超八成的学生喜欢与辅导员老师进行谈心谈话,当问到“辅导员老师在你心中的印象”时,出现最多的先后是“温柔、耐心、亲切、善良、热情、友善”等关键词。可见,大部分辅导员老师是比较受学生喜爱和认可的。不同学生在接到辅导员的谈话邀请时会有不同的感受,有的学生反馈接到约谈的第一感觉是“老师要布置任务”(14.84%);觉得“比较正常”(25.51%),因为他们“知道辅导员经常找同学谈心”;也有的表示“被约谈很开心”(8%),他们“自己也正有找老师聊天的想法”,而这部分大多是与辅导员老师交集较多的学生干部或者学业优秀的学生;还有近一半的学生表示被约谈的第一反应是“我是不是哪里做错了”(25.42%)或者“我是不是有问题”(24.64%),进一步挖掘数据发现,这部分学生大多为日常与辅导员老师接触较少,或是心理与品德行为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在访谈中还发现,学生反馈“在刚开始谈话的时候会觉得紧张、拘谨和戒备”“生怕说错话”生怕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生怕自己的隐私被公开”等,也有学生当感受到老师的温暖、耐心和友善之后,就会放下紧张和防备,放松自己逐渐投入谈话中。

(四)谈心谈话的态度

在谈心谈话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反映辅导员老师“内心能量很足,能进行积极引导,给予积极启发”(47.57%),也能“循序渐进,尊重对方的想法和感受”(43.46%)。同时,近九成的学生表示,辅导员在谈心谈话的时候“会耐心细致,积极引导,并且以鼓励为主”,只有不到10%的学生觉得教师“态度强硬”(2.4%),“以自我为中心,不能真正理解学生”(3.56%),“谴责训导,批评教训多”(1.83%)。此外,84.06%的学生表示辅导员在谈心谈话后会继续跟进了解学生的情况。由此看来,大部分辅导员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关爱,对学生事情用心处理。但是,辅导员队伍中仍然存在一小部分不懂教育、不能同理学生、过度理性、按部就班的人。访谈中学生也提到,在谈心谈话中最在意的是辅导员老师“态度是否温和”“是否关心我”“是否用心聊”“是否能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快乐聊天”以及“教师对我的看法会怎样”。与学生谈心谈话是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部分,需要辅导员有耐心、用爱心、表真心,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真正帮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五)谈心谈话的内容

在谈心谈话过程中,辅导员与学生交谈最多的是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话题,其次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涯规划发展、学业学习指导等。此外,还有兴趣爱好、人际交往、突发事件处理、情绪情感等方面。在“学生最喜欢与辅导员老师交流的话题”中,出现最多的关键词先后分别是生活、工作、心理、生涯规划、人际、学业、情感、兴趣爱好等。而关于学生最不喜欢与辅导员老师谈论的话题,一半以上的学生表示“没有不可以谈的”,少部分学生觉得“不喜欢谈论隐私、家庭、学业等方面”,而这部分学生多数是心理需要关注、单亲家庭或者亲子关系不和谐以及挂科现象较为严重的学生。在谈话过程中,学生普遍比较担心的是“谈话内容的私密性”,还有“担心自己会紧张”,也“担心自己会被批评”。也有学生希望辅导员能扩大谈心谈话的学生范围,多关注平凡普通的学生,多谈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内容,而不是局限于学校的条条框框。确实,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花大量时间在“抓两头”的工作上,关注问题学生,培养优秀学生,往往忽视对普通学生的关照。

(六)谈心谈话的收获

95%以上的学生表示与辅导员老师谈心谈话可以给自己带来收获,包括“目标更明确”“认知更合理”“心情更舒畅”“思考更全面”“师生关系更好”等,只有227名学生表示与辅导员谈心谈话“没有收获”,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不喜欢与辅导员进行谈心谈话”,且其中有接近七成的学生在与辅导员老师谈话的频率中选择了“最好不要谈”。在个案访谈中,我们继续追踪此问题。在被访谈的10个学生中,有2名学生认为作用不是很大,A学生说“是否有用要看情况”,她觉得“跟辅导员谈心是在浪费时间,谈话可以有点帮助,比如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的启发等”;B学生说:“跟老师反馈的问题,基本上都没能得到很好的处理。”从数据和资料整体来看,学生在谈心谈话中的收获与辅导员的为人处世、带班风格以及在学生心中的印象有很大关系。

三、建议与对策

(一)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调整关注视角,让全员齐受益

对于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國家政策层面要求做到“经常性”“广泛性”地开展。但从本次调研结果来看,存在较大差距。大部分辅导员并没能做到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而且谈话对象存在“两头高中间低”的现象,对于普通学生关注较少。这与学校在落实谈心谈话工作方面“要求不明、制度不细,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开展不够规范。同时,也与相当一部分高校对辅导员开展谈心谈话工作的要求没有落地”[3]有关。谈心谈话其实是一项防患于未然的工作。高校辅导员要认识到开展谈心谈话工作不仅是解决问题的渠道,更重要的是发挥谈心谈话的“发展性”“预见性”等积极功能,通过谈心谈话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样态、心理状态、生活形态等,从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探索全员教育路径。既要关注急需跟进教育引导的学生,及时给予帮扶指导;又要关注优秀学生的能力挖掘和榜样作用发挥;更要重视平凡、安分守己、有自己节奏成长的绝大多数学生,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充分思考如何让普通学生更好地发展,让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获得更进一步的成长。有些高校要求“每名辅导员每天至少与一名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并要做好记录”[4]。对于普通学生的一些共性问题,可以从“单向性”转换成“双向性”甚至“多向性”的谈心谈话,把谈话的主动权让给学生。也可组成学生小组共同探讨,辅导员老师一起分析研讨,在相互交流中提升学生之间的情感,也能确保辅导员接触和了解每一位学生。

(二)创造安全的谈心谈话环境,营造舒适的氛围,让谈话对象无顾忌

本次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比较在乎谈话的环境和空间氛围,他们喜欢线上聊天,因为时间比较自由,而且线上聊天比较安全,就像一个网络咨询室,可以自由地坦露心声,具有很好的隐秘性,可以避免面对面所带来的紧张和焦虑。但是和传统的面对面线下沟通相比,线上沟通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线上谈心谈话的表达方式较为单一[5],容易导致谈话双方难以准确捕捉对方当下的情绪状态,也比较容易因为对文字的过度解读而产生误解,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处理。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环境和组织系统对个体的健康成长有着较大的影响。谈心谈话作为一种师生互动的交流过程,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下展开。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辅导员都需要努力让学生感到谈话环境是安全的,是被包容、被同理、被保护、被支持的。同时,高校可以为每个学院设置专门的谈话室,落到实处地解决学生“搬小板凳到老师办公桌边上聊天”的忐忑与尴尬。而且要重视谈话室的空间布置,独立、安全、舒适、温馨,让学生能释放自己,无顾忌地表达内心的声音。

(三)强化谈话中的积极情感体验,提升师生积极心理品质,让积极能量流动

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绝大部分辅导员在谈心谈话中对学生的态度是积极的。但有些辅导员会过于理性地批评教训和谴责,这让学生产生不舒服的体验,所以才会有学生觉得跟辅导员“谈话”是可以的,“谈心”是不可能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在积极心理学看来,每个人都是教育者,每个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向上生长的力量和追求。高校辅导员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也要善于调整育人的视角,将关注点投注在学生积极品质上,用开放和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在谈心谈话中注重积极情绪情感体验的创造,让学生在舒适、愉快、自在、放松的氛围和情绪状态中自如交谈。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通过实验得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能改变人的行为的能量[6]。辅导员要在谈话中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消极事件背后的正面动力,学会对问题进行积极构建,这对谈心谈话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传统道德教育过分强调矫治功能,习惯于从学生的问题入手开展工作[7],辅导员要把学生当作充满无限可能和潜力的个体,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发展中的学生,重视学生自我成长体验,多用平等、积极的词汇与学生沟通,让积极的心理能量随着师生积极的谈心谈话在彼此的生命里积极地流动起来。

(四)提高辅导员多学科多元化知识水平,拉近师生距离,让谈话更有意思

郑均雷指出:辅导员要做到同大学生“聊得来”“聊得深”“聊得透”。一方面,要有最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知识。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广泛涉猎多学科知识,要对政治学、历史学、管理学、伦理学、民族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另外,还要对小说文艺、时事政策、热门综艺、经典电影,甚至是流言八卦等有所了解[8]。这与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相符合,学生希望辅导员老师能具备多层次的知识储备,能与他们有共同语言,而不是局限于问题的处理和简单的教育管理。实际上,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存在随意性、滞后性、说教化、套路多、总结少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高校辅导员对谈心谈话意义的认识不足、工作精力分散、规划不明、职业知识储备不足、采用的谈话方法不当[9]。从学校层面上来看,谈心谈话制度落实不到位,谈心谈话工作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谈心谈话工作得不到重视。辅导员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谈心谈话上,但是在职称评审、岗位晋升、绩效考核、表扬表彰等方面皆未得到应有的体现,久而久之也就导致动力不足、热情不够、激情不再。谈心谈话工作并不是简单的思想灌输,也不是简单的政治宣传,而是一门心灵沟通的艺术,特别考验辅导员的能力。高校要重视辅导员队伍整体质量的提升,为辅导员创造更多的培训学习和专业成长的机会,提升谈心谈话的“看家本领”,让辅导员真正有能力把谈心谈话工作上升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高度。辅导员有能力而且有意识主动开展有计划的谈心谈话,与不同的学生探讨不同的话题,帮助不同的学生获得有效的成长路径,用丰富的学识与积极的人格陪伴学生成长,才能让谈心谈话更有意思,更贴近人心。

参考文獻:

[1]王希永.实施积极心理教育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6(4):52-55.

[2]Seligman ME,Sikszentmihalyi M.Positive psycho-logy:An introduction[J].Am Psychol,2000,55(1):5-14.

[3]陈帅,叶定剑,张碧菱,等.构建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长效机制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6):56-58.

[4]张春伟.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研究与实践[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684-686.

[5]赵裕丰.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线上谈心谈话的工作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20(11):119-121.

[6]何燚,方元务.从罗森塔尔效应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11):106-108.

[7]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8]郑均雷.提升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实效性的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5):81-83.

[9]刘潇,张磊.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开展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6):41-43.

猜你喜欢

谈话辅导员老师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1)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