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专业劳动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提升路径

2023-12-19郑航月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30期
关键词:师范师范生劳动

郑航月

[摘           要]  劳动教育是培养青少年良好劳动素养的教育,是新时代“五育并举”的关键内容。师范专业开展劳动教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可以提高师范生的劳动素养并促进师范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会对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产生长远的影响。当前师范专业的劳动教育课程在内容、教育途径、评价方式和保障支持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师范专业劳动教育课程要结合师范专业的特点,准确定位课程目标,构建具有师范特色的课程内容体系并结合师范专业拓展教育途径,使劳动教育课程体现出师范特色。

[关    键   词]  师范专业;教师教育;师范生;劳动教育;劳动素养;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3)30-0105-04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为大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1]2020年7月7日,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2]高等学校的劳动教育既要遵循党和国家的统一要求,又要结合学科专业提高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师范生是未来的教师,师范专业的劳动教育既关系到师范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又对未来中小学生产生长远的影响。笔者尝试参照《意见》和《纲要》的要求探讨师范专业劳动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提升路径,为新时代师范专业开展劳动教育提供参考。

一、师范专业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的重要意义

“新时代劳动教育承载着建设新时代教育发展道路的重要使命。”[3]师范专业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对国家教育方针的落实、师范生以及中小学生的成长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要求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教育工作提出的重要论断。立德树人就是要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劳动教育课程是新时代“五育并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1]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必须在各级各类学校扎实开展劳动教育。劳动教育的实施必须要有一批劳动素养优良的教师作为保障。师范生是当下的学生,也是未来的教师。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师范生的劳动素养,既是高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体现,又能够为师范生未来在中小学教师的岗位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准备。

(二)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师范生是未来的老师,师范生的培养质量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对国家的教育事业发展产生长久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4]“四个引路人”是对教师的要求,理应成为师范生的价值追求。《意见》指出:“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1]”这些现象在师范生中客观存在。教师在学生成长发展的路上起着示范引领的作用,一个在劳动素养方面存在问题的师范生是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甚至优秀的中小学教师的。因此,必须通过加强劳动教育补齐师范生劳动素养的短板,提升师范生培养的质量。在师范专业开展劳动教育,有利于师范生在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等方面得到提升,进而实现师范生的全面发展。

(三)提高中小学生劳动素养的必要条件

中小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对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是提升全民族劳动素养的根本举措。“加强师范生这一群体的劳动教育,既是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必然抉择,也是彰显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内在要求。”[5]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离不开一大批劳动素养高的优秀中小学教师。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向师性与可塑性,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展示出来的劳动素养对学生起着极大的示范作用。只有会劳动、爱劳动的教师才能上好劳动教育课,才能真正促进中小学生劳动素养的提高。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劳动教育课程开设不足等现象。原因之一就是部分中小学教师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正确看待劳动教育在“五育并举”中的重要地位。针对师范生的劳动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师范生形成优秀的劳动素养,同时也能让师范生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价值,在师范生心中种下热爱劳动、重视劳动教育的种子,为以后在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展劳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师范专业劳动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不符合学生特点

《纲要》指出:普通高等学校要“结合学科专业开展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积累职业经验,培训创造性劳动能力和诚实守信的合法劳动意识”[2]。但是,师范专业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第一,课程针对性不强,课程内容缺乏师范特色。部分师范院校在开设劳动教育课程时未能密切结合师范专业的特点,导致师范专业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与非师范专业雷同。第二,课程内容更新速度较慢,导致部分课程内容较为陈旧,缺乏时代性。第三,劳动教育课程中日常生活劳动内容较多,生产劳动和社会服务劳动内容较少,三种劳动内容之间的比例关系不符合师范专业学生的年龄特征。

(二)教育途径较为单一

《纲要》指出:“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丰富、拓展劳动教育实施途径。”[2]当前师范专业在劳动教育的途径上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劳动教育的定位不明确,培养目标缺少对学生劳动素养的具体描述,导致师范专业的劳动教育缺乏明确的方向。第二,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不明确,独立开设的劳动教育可能达不到《纲要》中规定的课时量。劳动教育与其他课程的融合则导致劳动教育课程的弱化和淡化。第三,在学科专业教学中未能有机渗透劳动教育。由于缺乏统一和明确的要求,专业课教师在自己的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动力不足,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虽然涉及劳动教育,却表现出碎片化、随意化的特征。专业课程和公共必修课程未能及时加入劳动品质、劳动相关法律法规和劳动政策的教育,导致劳动教育的目标无法完全落实。

(三)评价体系不健全

健全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可以对劳动教育课程起到引导和指向的功能,当前师范专业劳动教育的课程评价体系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第一,评价方式以知识考查、劳动总结等为主要形式,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全面考查师范生劳动素养的状况。第二,劳动教育的评价以自我评价为主,缺少教师、同伴、家长以及服务对象的评价。并且劳动教育的评价以总结、评语等方式为主,缺少客观材料的支撑,导致劳动教育评价的主观性过强。第三,缺少对学生劳动素养的长期监测。当前对学生劳动素养的评价主要以学生在某一时间段的表现为依据,所做出的评价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劳动素养的真实情况,评价结果的反馈和改进功能不足。

(四)保障与支持系统不完善

劳动教育课程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完善的保障与支持系统,当前师范专业在劳动教育课程的保障与支持上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缺乏劳动实践场所。师范专业现有的实习实训场所基本都是为了满足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建设的,校内有教师技能训练中心,校外有一批中小学作为实习基地。但是社区、福利院、社会机构等服务性劳动基地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学生开展服务性劳动的需要。第二,劳动教育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缺乏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同时也未对现有的专业课教师进行劳动教育的培训。

三、师范专业劳动教育课程提升路径

“高校推进劳动教育一定要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与实习实训相结合……”[6]师范专业要加强对劳动教育课程的顶层设计,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途径、课程评价、条件与保障等方面精心设计,提升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效果。

(一)准确定位师范专业劳动教育课程的目标体系

《纲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2]”劳动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劳动素养包括正确的劳动观念、必备的劳动能力、积极的劳动精神、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四个方面。“劳动价值观是劳动素养的核心……真正健康的劳动教育应当特别重视核心目标的达成”[7]。在劳动素养的四个方面中,劳动观念是劳动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均以劳动观念为基础。因此,师范专业的劳动教育应构建以劳动观念为核心并与教师教育密切结合的目标体系。

劳动观念方面,师范专业的劳动教育在使学生认同劳动的价值并尊重劳动和普通劳动者的基础上,要使学生牢固树立关于教师劳动的正确观念;正确认识教师的劳动对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重要价值;理解教师劳动的多样性及每种劳动的独特价值。劳动能力方面,师范专业的劳动教育要使学生巩固好基本的劳动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学校情境中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具备设计、组织中小学生完成劳动任务的能力。劳动精神方面,师范专业的劳动教育要使学生认同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和奉献性特征,养成勤俭节约、敬业奉献、奋斗创新的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方面,师范专业的劳动教育要使学生具备主动参与、勇于担当、持之以恒的劳动习惯,形成诚实守信、在艰苦条件下教书育人的积极品质。

(二)构建具有鲜明师范特色的劳动教育内容体系

《纲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2]师范专业的劳动教育要密切结合师范专业的特点,根据师范生自身成长以及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构建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的课程体系。

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卫生习惯,是每个人自立自强的基础。师范生是未来的教师,他们的日常生活劳动能力会对中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由于学习压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当代师范生的日常生活劳动习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师范专业的劳动教育必须把日常生活劳动作为基础性、日常性的劳动教育内容,提高师范生的劳动自立自强能力。

生产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生产劳动的技能并形成对劳动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会劳动、爱劳动。师范专业的劳动教育首先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工农业生产劳动,让学生在真实的劳动中感受劳动的过程、体会劳动的价值、感悟劳动的平凡和伟大。其次师范专业还要结合专业教育开展生产劳动教育。在教師技能训练、教育实习、创新创业等教育活动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技术,创造性地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服务性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劳动技能和社会责任感。师范专业的劳动教育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卫生保洁、绿化美化等服务性劳动,同时加强和教育教学有关的服务性劳动。师范专业要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为中小学生及家长提供服务,积极参加义务支教等公益劳动。在劳动中树立服务学生和家长的意识,强化投身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完善师范专业劳动教育实施途径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五育并举”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样化的目标。要实现劳动教育的目标,就不能单靠某一门课程或某一种教育途径。因此,师范专业必须结合专业特点丰富和拓展劳动教育的途径,以多样化的方式开展劳动教育。

第一,师范专业要按照《纲要》的要求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并达到32学时,防止劳动教育課程被边缘化。“高校劳动教育的开展应以正式课程为主要依托……”[8]师范专业可以开设劳动教育概论等必修课程,课程内容应包括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观、通用劳动科学知识以及必要的实践体验。此外,师范专业还可以开设中小学劳动教育专题教育必修课,帮助师范生掌握在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知识和技能。第二,师范专业要将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相融合,通过专业课程渗透劳动教育观、劳动相关法律和政策。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明确承担劳动教育的主要课程,相关课程要在教学大纲中明确劳动教育的目标与内容。第三,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可以对学生的劳动素养进行多方面的锻炼和检验。师范专业一方面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校内实践活动,例如图书馆管理、校园环境维护等。另一方面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研、义务支教等校外实践活动。借助实践活动提高师范生的劳动素养。第四,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浓厚的劳动教育氛围,通过多种渠道在学校培育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积极文化。学校要引导学生建立校园劳动公约、劳动任务单等规范;结合相关节庆活动开展劳动教育;在校园宣传中加入劳动教育的内容;举办和劳动教育有关的宣讲活动。

(四)积极开展师范专业劳动教育评价

评价是劳动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有重要的育人导向功能和反馈改进功能。师范专业劳动教育的课程评价要结合专业特点制定明确的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要充分考虑不同评价方式的优缺点,将多种评价结合起来形成综合的评价方式,并积极开展劳动素养监测。第一,将平时表现评价和大学期间的综合评价结合起来。平时表现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劳动教育活动中的实际表现以及从行为表现中反映出来的劳动观念;综合评价则要对学生的劳动素养发展状况进行全面的综合性评定。第二,将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结合起来。在自我评价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劳动体验分析自己在接受劳动教育过程中的观念变化,具有深入细致的优点,但是主观性较强;外部评价包括教师、同伴、服务对象的评价。外部评价具有客观性的优点,能够更加客观地呈现学生在劳动技能、劳动习惯方面的发展状况。第三,积极开展学生劳动素养监测。劳动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逐渐变化、日积月累的过程。劳动素养监测可以记录学生劳动素养的发展过程,为劳动教育的改进提升提供参考。师范专业要积极研究开发学生劳动素养诊断测量工具,并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工具开展劳动素养的评价和监测。劳动素养监测的数据要及时反馈给学生,为学生的自我改进及时提供信息。

(五)健全师范专业劳动教育条件保障

劳动教育课程的扎实开展与质量提升离不开各种内外条件的保障,师范专业要从时间场所、师资队伍、经费投入等方面努力为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条件保障。第一,充分利用校内实践场所。师范院校要在图书馆、后勤管理等部门设立一些适合开展劳动教育的岗位,以志愿者活动或者勤工助学的方式开展服务性劳动教育;师范院校的不同专业之间的实训场所要建立开放共享机制,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劳动实践场所,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第二,积极开发校外实践场所。师范专业要积极争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利用具有地方特色的学农、学工实践基地;师范专业要加强与本地区中小学的联系,建设一批以劳动教育为特色的实习基地:师范专业在中小学的劳动教育实习基地,既可以用来培养师范生的劳动素养,也可以作为师范院校培养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的实践场所。第三,加强师范专业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师范专业可以从现有的专业课程教师以及思政课教师中选聘劳动教育教师,并对其进行劳动教育的相关培训还可从中小学选聘劳动素养优秀的教师作为劳动教育兼职教师。第四,师范院校要做好经费投入、督导激励等方面的工作,提高师范专业教师开展劳动教育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师范专业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四有好老师”的重要使命,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通过劳动教育可以提升师范生的劳动素养,促进师范生成为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一个具有优秀劳动素养的师范生走上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岗位后,将会把自己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优秀的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传递给中小学生,促进中小学生劳动素养的提高。因此,高校师范专业要正确认识对师范生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和独特价值,积极开展劳动教育,促进师范生劳动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0-03-26)[2023-05-28].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2]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2020-07-15)[2023-05-09].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2007/t20200715_472808.html.

[3]肖绍明,扈中平.新时代劳动教育何以必要和可能[J].教育研究,2019,40(8):42-50.

[4]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N].人民日报,2016-09-10(1).

[5]张铭凯,王潇晨.师范生劳动教育:价值诉求、核心内容与基本方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12):17-21.

[6]曲霞,刘向兵.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辨析与体系建构[J].中国高教研究,2019(2):73-77.

[7]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2):82-84.

[8]张海生.高校劳动教育的意涵、价值与实践:一种本体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的解析[J].大学教育科学,2021(1):53-59.

猜你喜欢

师范师范生劳动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