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3-12-19王丽娜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30期
关键词:育人知识点思政

王丽娜

[摘           要]  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是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深挖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目前存在的痛点问题,秉承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教学设计为支点、以课堂教学和育人成效为落脚点的理念,通过改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提高其课程思政能力;通过多学科交叉联动,积极探索课程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提出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课程思政之路,实现“课程教学”向“课程育人”转变,助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    键   词]  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30-0069-04

“课程思政”最早是由上海市委、市政府在2014年提出来的一种教育理念。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2],课程思政成了教学改革的热点。如何将课程思政的理念和思维贯穿到高等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实现高等数学课程和思政的交叉融合,以期实现教书与育人同向同行协调发展,培养国家真正需要的人才,成为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

一、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现状

高等数学是理工科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多元化人才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高等数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其中的知识与方法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了基础 [3]。

为了实现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高校积极开展课程思政。通过相关文献调研并结合本校课程思政的实施,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从教学主导来看,部分高等数学教师缺乏课程思政的意识。一方面,某些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育人理念认识不足,导致教书与育人割裂、立德与树人分离[4];另一方面,高等数学教师缺乏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理念和新方法,课程思政元素“如何挖”和“怎么融”困惑着高等学校的数学教师,部分教师缺乏思政资源的挖掘能力,也缺乏思政元素融入课堂的能力,极大地损伤了“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效果。

从教学主体来看,学生缺乏全面发展的认识,对课程思政认识不足。由于高等数学抽象性高、理论性强等特点,很多学生存在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等问题。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到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将大量的时间花在如何学习理论知识中,从而导致对课程思政的抵触现象。

从教学过程来看,思政元素如何有机融入课程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思政内容只是停留在表面形式和流程,生硬地进行嫁接,层次感不强,多元性不足,并未真正对学生起到内化作用;另一方面,思政元素与课堂融入的适度欠佳。部分教师忽视高等数学的教学特点和规律,导致课堂“思政化”[4]。

二、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改革思路

高等数学是理工科院校大学生必修课之一,内容多、学时长、系统性强,授课对象是在思想及行为习惯方面具有很強可塑性的大一学生,利用高等数学课程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一)基点——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

以高等数学为载体,在遵守课程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培养科学、严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总体设计思路如图1。

(二)支点——以教学设计为重点

修订教学大纲、开发教学资源,将理论内容和思政元素有机融合。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材知识内容,以节为单元,对标具体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思政要素切入点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在教案中设置课程思政单元,做到理论简洁、注重实践、精通操作、提升技能。

(三)落脚点——以课堂教学效果和育人成效为标准

我国大学的根本职能是培养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人才培养指标体系包含思想品德、能力素质和社会评价三个方面,因此,立德树人是课程思政培育的最终目标。课程思政的评价指标要不同于以往的“一刀切”的考核方式,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改进人才评价指标的多元性和综合性,提高课程思政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作用。

三、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改革举措

基于以上思路,初步确定了以下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和实施路径。

(一)转理念、培能力,改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并提高课程思政能力

2020年5月8日,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

1.转变教师的育人观念,强化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

一方面,教师要自身主动强化立德树人的育人意识。高校教师要认真贯彻执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理念,按照“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身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良好的政治素养才能更好地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另一方面,学校要通过开展教师会议、讲座等形式学习相关政策和文件,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引导教师树立思政信念,拥有思政情怀,坚定地将课程思政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2.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

首先,需要切实提升教师的思政素养。建立健全优质资源共享机制,与思政课教师结对子,建立知识点、思政元素的映射关系,帮助教师提升课程思政能力。其次,搭建教师思政能力提升平台。将经验交流会、教师教学培训会等项目纳入高校教师常规培训中,邀请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显著的教师“传、帮、带”;积极开展并鼓励教师参加各种类型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在比赛中发现不足并进行改进和提高。最后,充分发挥教学团队作用,积极开展教学研讨解决思政资源挖掘难、思政元素融入难等问题。

(二)多学科交叉联动,探索课程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

依据高等数学的学科特点科学挖掘思政元素。具体来说,一要遵循知识逻辑。高等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教师要遵循高等数学的知识逻辑,从课程知识点本身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二要遵循历史逻辑。在高等数学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将数学知识的起源与发展、相关科学家引入课堂,利用科学家艰苦奋斗、精益求精、自强不息等精神润物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三要遵循需求逻辑。结合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和社会进步需要挖掘课程所蕴含的相关社会热点问题和重大事件,突出价值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等思政元素与课程知识点有机融合,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和学有所乐。

依据以上逻辑准则,从课程内涵和外延两方面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并将其与课程知识点有机融合,见文末图2。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学科基础扎实,具有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人才[5]。高等数学A(上)课程思政建设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开展教学设计和实施,着力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具有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优秀的科学品质。

2.讲好中国故事

阐述中外数学发展史,尤其是中国数学家的伟大成就和贡献,讲述中国在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方面的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自信心。

3.将中国古典文化与课堂有机融合

在讲解导数应用时可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考查函数的极值,用“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考查函数的最值。将数学与古诗词结合,展现数学美的同时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并达到提升数学课堂文化内涵的目的。

4.课后作业+数学相关竞赛

引导学生在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并积极参加数学竞赛和数学建模竞赛,体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能力。

(三)建构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课程思政之路,实现“课程教学”向“课程育人”转变

课程思政是高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体现马克思指导地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要想落实好课程思政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环节的作用,教师要在思政元素融入教案、教法、评价三个方面下功夫。

1.教案

修订教案,列出包含思政元素的任务目标及实施方案,构建适应度更广、影响范围更大的科学体系。遵循教学育人观、教学民主观、教学学术观和教学协作观进行教学设计,通过课前启化、课中内化,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并进行课后转化,体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见图3)。

(1)课前启化。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给学生布置相关视频作业,通过相关案例设计问题,让学生进行自学和分析,将相关问题和分析思路在课前准备好。

(2)课中内化。通过课堂知识点的讲解和相关作业与讨论,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积极性,并逐步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课后转化。教师根据教学效果进行教学设计调整。此外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知识竞赛。

2.教法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政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6]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任务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采用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线下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增加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精神。在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改变知识的表征方式,利用微课、录课将数学相关知识点实现可视化、情境化、模型化,学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完成预习和相关重点、难点问题的学习与复习。设置“思政园地”模块,细分出单独的思政培养目标,将思政元素和课程知识点的有机融合案例展现给学生,全方位立体式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通过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文理学科交叉与融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融合、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全过程,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育人任务。

3.评价

將课前、课中和课后纳入考核范围,利用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班级群等了解学生课前学习情况、课后学习达成度情况、平时成绩,包含网络教学平台任务点完成情况、测试成绩、课后学习达成度测试、作业、课堂表现、考勤等多元考核内容,实施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监督与考核。

四、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改革案例

下面以高等数学课程中导数的概念为例,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将课程思政与课程知识点有机融合,用科学理论培养人、用正确思想引导人,提高高等数学课程思想性,实现教书育人的教学实效性。

首先, 利用实例引入课程。观看世界高速铁路速度排名的视频,中国上海的磁悬浮列车和中国的和谐号动车组分列前两名,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科技的高速发展,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通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乘坐高铁时观察到的两个细节入手,给出高铁瞬时速度的考查和曲线的切线考查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的共性,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对两个问题进行观察分析,采用连续启发式、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兴趣。

其次,追溯问题来源并解答问题。考查两类问题的共性,引导学生思考,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得到两类问题的共性,从而从抽象到一般得到导数的定义。

最后,针对导数的定义,引导学生搭建新旧知识的桥梁,继续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发现变化率的极限和导数关系,得到多种形式的导数公式。“学而时习之”,复习旧知识,掌握新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的作用。

本次课程,结合世界高速铁路排名的实例引入课程,中国的和谐号列车代表了中国速度,中国科技的快速发展体现了国家的强大,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了文化自信。在核心概念的得出和典型例题的讲解中进行科学人文素质教育,学生通过思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束语

在“大思政”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成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渠道。高等数学作为高等院校的一门基础课程,承载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重任。教师要切实改变育人理念,提高课程思政能力,利用多学科交叉联动,探索课程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的最佳结合点,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线上线下教学融合,提升课程教学的思想性、人文性,最终实现课程的全面育人功能,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育人任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3]田进凤.高等数学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施:以《定积分的概念》为例[J].高等数学研究,2022,25(6):87-90.

[4]蒲清平,何丽玲.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趋势、堵点、痛点、难点与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2(5):105-114.

[5]黃海鹏,孙淑彩.大学生网红群体价值引领的困境、反思与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4):67-69.

[6]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N].人民日报,2017-02-13(7).

猜你喜欢

育人知识点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