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由地写诗

2023-12-19韩东刘天远李冠男谢晓莹徐全

青春 2023年11期
关键词:韩东工整用词

韩东 刘天远 李冠男 谢晓莹 徐全

工整的诗

韩东:大家没有什么问题的话,我们就进入具体的作品。

理发

刘天远

推子嗡嗡响

理发师正漫不经心地

收割我的头发

我不怪他

一颗头颅有十万根头发

一百颗就是一千万

这枯燥的数字,堆成

一个个黑色的山包

死神果真身穿黑袍

手执镰刀?

漫无止境地收割啊

再勤勉的农夫也难免疲劳

我想他也有一把

嗡嗡响的推子

漫不经心间

而我们成片地倾倒

韩东:大家可以先讨论一下,说说自己读完这首诗以后的感觉。

李冠男:我发现他押韵了,你是有意识的押韵,还是写完才发现的?

刘天远:我现在再看这首诗,才注意到一些地方押韵。

李冠男:那你是自然的还是有意的?我也好奇,有时候我看自己的诗,也会突然发现押韵了,但我没有意识到。是不是从小学习古诗,会有下意识。我在想押韵是好事,还是一种阻碍。我们是需要顺一点的诗,还是有阻碍的诗歌?

刘天远:我不知道,我觉得押韵只要不是故意可能就没什么问题吧。

韩东:是的,没有必要刻意注意。可以先写完,放到修改阶段再解决其他问题。写诗刚开始不用那么谨慎,好诗是修改出来的。

在这首诗里,你把理发师和死神进行了类比,我觉得这个类比没太大的新意。语言还不错,只是大的想法弱了一些。开始读,我以为你是在写实,写一个理发的过程。“推子嗡嗡响理发师正漫不经心地收割我的头发”,刚想问你为什么用“收割”这个词,然后就读到“死神果真身穿黑袍手执镰刀漫无止境地收割啊”,才明白你的呼应在这里。当时我在“收割”这个地方愣了一下,觉得用得不好。

为什么你不直接说“剃去我的头发”呢?我明白你的意图,你是要前后呼应,和死神的收割呼应。但如果你不玩花样,剔掉收割的意象,核心内容仍然是存在的。如果我们剔除“收割”,再看这首诗,它就没什么意思了,问题就暴露无遗了。如果是个小学生,将理发师和死神进行类比,涌现出对死亡的恐惧,应该说想象力还不错。可你是个博士生(我开玩笑哈),这首诗里的想法缺少一个孩子因天真带来的反差,就不成立了。

这首诗比你上次那首也短了很多,看来你拘谨了。上次你觉得你不会写,但那种敏感性、直觉上的触感,我觉得非常好。不要放弃自己的优势,也不要讲太多的道理。这次的诗不仅押韵,韵还押得不很自然,四行一段,就跟《再别康桥》似的。这首诗排列很工整,和上次的完全不一样,上次的比较恣意妄为。

你可以放开来写,有的段落一行,有的两行或者三行。不是说诗不能写得工整,我也写过很工整的诗,只是在初学阶段不要去刻意约束自己。太注意工整,形式要求上会带来一种压迫,那种最原始的活力难免就被舍弃了,上次那首诗里体现出的才华就被“收割”了。至少在目前阶段我不建议你写得很工整。这首诗其他都不错,就是被拘住了。你可能一直在思考怎么写,想着要有变化,转向了一种控制性的写法。这种控制这种工整限制了你,字里行间畏首畏尾。

你现阶段写诗,心里大概有一个想法,有了冲动就开始,不需要计划好。这样,在写的过程中才会有灵感进来。目前不宜采取自我约束的方式。

刘天远:其实您现在看到的形式确实是结构过的。我去理发店,突然有一些联想,然后把它记下来,本来是很顺畅从头到尾写完的诗歌。后来想了一下,会不会太普通、太随意,不像诗了。我考虑是否应该分行,就把它截成这样,我可能以为,每节课都要有一些改变,诗歌应该有一些合理的分行,不应该和我以前交上来的作业一样。

韩东:我知道,你是修改过的,但改得工整不太好。你应该写上次的那种诗,写前面不知道后面,顺着感觉往下写。写完了再修改,但不是往工整的方向修改,说不定是相反的方向,比如残缺一些。我们再来看你下一首。

按自己原来的方式写

毕业酒

刘天远

深夜的烧烤摊

我们和老师围坐小桌前

喝毕业酒

老师不无深沉地

讲起他这一代人的际遇

我们听着,有时候也说

两代人各有各的激越

却总在黯淡处相接

他倾吐经验,像蜘蛛吐丝

在推杯换盏间凝结

必然性缠绕成茧

谁也再伸不开手脚

午夜过了

他看了一眼手机,说

“靠,今天就高考了”

远处传来另一代人的呐喊声

韩东:这首不错。“深夜的烧烤摊我们和老师围坐小桌前喝毕业酒”,虽然写得很简单,我觉得相当不错。“老师不无深沉地讲起他这一代人的际遇我们听着,有时候也说两代人各有各的激越却总在黯淡处相接”,这些也不错,用词有点问题。你可以考虑一下,“际遇”是否需要修改。还有其他一些用词。任何词语都可以用,但需要考虑是否合适,用词要谨慎。比如,“两代人各有各的激越却总在黯淡处相接”,意思是很好,有诗的感觉,但应该有比“黯淡”更好的用词。

“他倾吐经验,像蜘蛛吐丝在推杯换盏间凝结”,换成“他吐出的蛛丝”,不要“他倾吐经验,像蜘蛛吐丝”不是更好吗?这样比较直接,语言也干净利落,就写成“他吐出蛛丝推杯换盏间结成一张网”就可以了。我这是举例。你的意思虽然有了,但句子之间的衔接还是太工整。很多人写诗,把所谓的诗意看得太重,一定得修辞一下。这没错,但找到精确贴切刚刚好的修辞,其实是很难的。有时候少就是多。你可以说一下,为什么写这首诗?

刘天远:它是纯粹的纪实过程。这段时间我研究生毕业,前几天和我们的老师一块儿去喝酒,他给我们讲他们那代人的故事,我们也讲讲我们这代人,就是说这几年的经历,聊到最后很感慨。十几年前那代人的求学经历和现在的求学经历比起来,两代人牛的地方不一样,但是吃亏的地方都差不多。老师讲了很多他的感想,他的经验,避免我们走他们的弯路。这些经验就好像一种陷阱,在限定的生活里面,我们只能按限定的方式在这个圈子里打转,非常巧合地犯着同样的错。

韩东:你看你刚才说话,里面就有两句很好,“牛的地方不一样,吃亏的地方都一样”。这两句不就是诗吗?这样说话就是诗,你明白吗?不需要太多地进入诗意,也不需要说太多。我们绞尽脑汁地去表达一些东西,但有时候你会发现,生活中的一些言谈,里面就有天然的诗。

刘天远这首诗有个地方要表扬。你们看结尾这段,这之前这首诗一直在说和老师的交谈,如果始终纠缠在老师、同学毕业酒的场景里,就一般化了。来了这一段,“午夜过了他看了一眼手机,说‘靠,今天就高考了’远处传来另一代人的呐喊声”,一个转折,就走出来了。不是说每首诗都需要转折,只是说,当你沉浸在某件事或者某个场景里的时候,诗的余地就会变少,所谓的诗意会停留在原地打转。

谢晓莹:我好像有点理解这个话题,以前一直执着于写什么,去删减笔下的句子,围拢一种核心。之前看电影《白日焰火》,全片的线索是调查案件,检查一个谜团,调查过程中有一个非常不相关的细节,警察在居民区询问可能的知情人,他们同时注意到,楼道里有一匹走丢的马,它的脑袋快要顶着房顶了,目光很胆怯。但这个片段本身和破案没有任何联系,可能只是马走丢的那种无措、奄奄一息的眼神和电影氛围相关。包括台湾老电影拍青春,有时候突然出现的少年暴力行为,可能和剧情无关,只是一种让人停留的氛围。

韩东:“远处传来另一代人的呐喊声”,这句有意思,从师生毕业酒的叙述里出来了。但单独来说,我并不喜欢这句,“远处传来一帮孩子的叫喊”,都比“一代人的呐喊”要好。上一代、下一代,不用刻意地说明这些,意思到了就可以了。

再就是一些修辞,“际遇”“蜘蛛吐丝”,比较文学化的东西要慎重使用。文学化的表达不是不行,但需要用出新意。在原有的意思上很文学,诗歌就会落入俗套。写诗需要注意说法和用词,如果和我们平时读到的东西没有区别,就很难调动读者的审美体验。

总结一下,这首《毕业酒》开头不错,最后一段有意义,走出了前面的场景。总体说来,刘天远更会写了,但失去了上次讲课那首诗里的特有的敏感,一些超出了一般经验的东西。你还是要放开了写。以后,我们会讲到诗歌的修改。好诗都是改出来的。

你不用管我这两堂课讲了一些什么,写的时候还是要按你原来的方式写,先写下来再说。写的时候不要想太多,哪一句拿掉,哪一句需要斟酌,哪一段不能用。在修改的时候再去考虑这些事。修改也有方法,最好不要当时改,过一天或者过一阵,觉得陌生了,再拿来改。你修改的时候,我们讲的那些东西再考虑不晚。我不知道你的初稿是什么样的,更长还是更短?

刘天远:第一稿更长,后来第一段缩减,把第二段做工整一点,改的时候主要做了这两件事。

韩东:我比较喜欢有意外的东西。你现在写得比以前更自觉,也更会写,但是太拘谨,潜意识没有出来。写诗需要进入潜意识,所谓的潜意识就是,我不知道怎么写,但我有冲动和感觉,模模糊糊有一个想法,然后就这么写了。回去你再写的时候不要想太多,写初稿的时候尽量随心所欲。再就是你这次的诗比上次的短了很多,你还是按照以前的方式写长一点,然后再修改。

刘天远:我能不能理解为写第一稿,可以像我以前写随笔那样,不管任何的东西,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徐全:你要把你潜意识里面的东西带出来。

韩东:这不是必须的方法,对症下药,目前你可以这么写,但前提是你不能硬写,你必须要有写的冲动。没有具体对象,你特别想写诗,读了一些诗之后特别想写,并且觉得可以写出一点什么来。在这样有冲动的情况下,放开手脚,甭管有什么天马行空的想法,把脑子里的一些句子写下来,不要纠结于成稿时才需要考虑的完成度。

不要马上去改,马上去改你看不清楚,会着急上火,判断力会受到干扰。至少隔一天,你读一遍或者读几遍,再修改不晚。

刘天远:知道了。

猜你喜欢

韩东工整用词
强化诗词用词的时代性
一匹马
拼写小明星
可爱的叙事者——读韩东短篇小说《素素与李芸》
悯农二首
苍凉又喧嚣:《我与地坛》中的用词
迎额头崩出的字
为什么因纽特人要住冰屋
重新做人
写话妙计之用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