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障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2023-12-19黄灵

检察风云 2023年21期
关键词:农用地条例上海市

文/本刊记者 黄灵

土壤作为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近年来,上海市高度重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综合监管机制。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关于“深入推进净土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结合上海市防治实践工作有益经验举措,为全面提升沪上土壤环境监管水平、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海市人大及时制定了《上海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

深入推进净土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上海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实际情况,就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予以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以保障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据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介绍,该条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细化管理职责,严格责任落实。条例在强调上海市政府和区政府加强领导、生态环境部门是统一监管部门的基础上,完善了管理职责——明确市政府派出机构、街镇发挥属地优势,按照职责做好相关防治工作;明确农业农村、绿化市容部门对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实施监管,规划资源部门对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土壤污染防治实施监管,其他有关部门协同做好防治工作。

第二,坚持从源头协同预防,明确工作原则。条例明确上海市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污染担责、公众参与的工作原则。同时,针对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等各种污染物的叠加影响,条例坚持源头协同预防和水土一体防治原则,明确提出加强土壤与大气、水、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的统筹协同,实行土壤污染与地下水污染一体防治及相关工作一体部署、一体推进。

第三,建立综合监管平台,加强联动监管。近年来,上海市在提升土壤污染防治信息化监管水平方面做出先行探索,着力打造土壤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为实现依法联动监管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对此,条例予以固化和完善:明确依托“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建立上海全市统一的土壤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明确生态环境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加强相关信息的共享和利用,实现全过程、全覆盖监管;明确各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将信息归集至综合监管平台并予以动态更新,确保实现能用、管用。

第四,完善规划要求,强化详查和监测。条例在上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关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及编制上海市土壤污染防治规划等规定的基础上,提出两方面细化要求——其一,农业农村、绿化市容等部门编制的有关行业规划,应当包括土壤污染防治内容;其二,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时,应当充分考虑土壤环境质量因素,合理确定土地用途。同时,条例结合上海市工作实际情况,对辖区内的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监测作出细化规定,明确开展详查的具体实施部门以及应当查明的具体内容;进一步细化明确由相关部门分别制定上海市建设用地、农用地重点监测地块清单,提升监测实践工作的规范性。

第五,聚焦污染隐患点,完善预防举措。条例从实践中易发的风险隐患问题出发,针对工业面源污染预防提出相应措施——对加油站、储油库等的地下油罐及附属埋地管道,明确提出防渗漏措施要求;对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进行隐患排查、自行监测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产业园区管理机构应当将土壤污染防治纳入产业园区环境保护责任制度,督促园区内企业落实污染防治措施;要求加强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新污染物的治理。

在农业面源污染预防方面,条例也形成了相应的规范举措——通过实施农业投入品调查核算,加强农药、化肥等使用总量控制;加强农业固体废物回收网络建设,对回收站点的合理布设、维护管理、回收台账的记录以及规范贮存农业固废和送交无害化处理或者资源化利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强化畜禽养殖产生的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要求;明确农村土地发包方依照承包合同监督承包方合理利用和保护农用地。

第六,结合地方特点,健全风险管控和修复机制。条例结合上海市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具体情况,以实现安全利用为目标,提出完善风险管控和修复机制——加强对污染土壤转运的实时监管;明确应当开展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情形;加强对纳入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内地块的监管,建立街镇协助巡查机制;强化涉及深基坑的土壤修复施工安全监管。同时,条例从专业能力、质量管理、报告出具等方面对受委托从事风险管控和修复活动的单位提出了具体要求,并明确应当按照有关技术规范从事活动。

第七,完善保障措施,实施全方位监督。条例以专章形式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保障和监督作出规定——在上位法有关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制度的基础上,细化基金的出资要求和具体用途去向;要求街镇发挥网格化管理作用,加强所辖区域巡查、风险隐患报告以及科普宣传教育等工作;明确人大监督的具体要求;强化社会监督,畅通公众举报渠道;对从事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实行信用管理。

如何贯彻落实好条例内容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向媒体表示,条例生效后,相关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所涉及的各部门管理职责已经清晰和明确,这有助于各部门形成条块结合、分工明确、联动监管、齐抓共管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首先是在农用地管理方面,农业农村部门、绿化市容部门将会同规划资源部门、生态环境部门完善农用地分类管理,加强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及地力监测,强化复垦农用地检测并分类管理。

其次,在建设用地管理方面,生态环境部门将会同规划资源部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等,严格重点建设用地再开发利用准入,强化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管理,加强重点监管单位源头预防等。

再次,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将依托“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建立上海全市统一的土壤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加强各部门国土空间管理和土壤污染防治基础数据共享和利用。

土壤环境质量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居住环境和粮食安全,条例的实施将为上海市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沪上相关各部门表示,将根据条例要求“勤修内功、齐练外力”,确保人民群众“住得安心”“吃得放心”,并从以下方面入手展开工作——

首先,强化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相关活动监管。为推动产业园区强化土壤污染防治管理工作,相关部门将定期开展土壤及地下水监测,加强关闭搬迁企业拆除活动、残留污染物安全清理处置活动监管。依托街镇属地力量发挥网格化管理作用,加强对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内地块的遥感抽查、无人机巡查、现场核查,严格管控重点建设用地再开发利用行为。

其次,加强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新污染物的治理。通过开展本市高关注、高产(用)量、高环境检出率的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筛查,完成一批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持续推进新污染物治理试点,逐步建立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体系和环境管理信息系统。

再次,强化农用地土壤保护。通过采取种养结合、轮作休耕等农业耕作措施防止土壤污染;通过采取土壤改良、土壤肥力提升等措施加强土壤养护和培育;通过完善农业投入品及废弃物管理,加强对土壤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最后,规范第三方服务单位从业行为。相关部门将建立污染土壤转运联单机制,强化污染土壤外运跟踪管理。对从事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实行信用管理,对未按照技术规范开展相关活动的予以处理处罚,引导行业企业规范从业,形成良性市场氛围。

猜你喜欢

农用地条例上海市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新版党纪处分条例修订要点
新修订的党纪处分条例干货全在这里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上海市制冷学会四专“双·阳”行
住建部:城市大数据已覆盖400个城市
龙海市县域农用地整理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