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声乐演唱中发声技巧探讨

2023-12-18

戏剧之家 2023年31期
关键词:假声横膈膜演唱者

龚 宸

(成都文理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11)

民族声乐一直是我国音乐领域重要的表演形式。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民族声乐发展历史悠久,它也是民族特色精神和文化的重要体现。民族声乐的发声具有特殊性,这是民族声乐的重要特色,这要求演唱者在进行民族声乐演唱时,特别重视民族声乐的发声技巧,借助这些发声技巧展现民族声乐的特色,从而提升整体演唱效果。但是,民族声乐演唱发声技巧的练习和提升难度较高,需要演唱者针对发声技巧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更好地掌握发声技巧,在演唱过程中使发声技巧与民族声乐的旋律更好融合,为听众提供更优质的音乐作品。

一、民族声乐中常用的声音

(一)长音和直音

长音是通过稳定的拖长发音达到持续性发音的效果。长音是民族声乐演唱过程中较为常用的声音,它需要演唱者通过调节呼吸来稳定地发音。演唱者长音练习难度大,需要结合不同民族语言开展长音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要重点保证气息的平稳,实现自然发音,从而实现更好的音乐效果。直音是指没有波动的发音形式。直音的应用是气息主导的,在直音演唱过程中演唱者的声带不会出现明显波动,从而形成直音。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直音与其他形式的发音存在明显差异,演唱者必须有效控制自身气息,才能实现好的直音效果。直音发音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并在原生态演唱中得到表现。

(二)嗽音和揉音

嗽音主要是通过颤音来达到真假交替的效果。嗽音更多运用在蒙古族、藏族音乐作品的演唱中,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嗽音是指不通过声音共鸣就实现抖动的声音。嗽音包括鼻咽腔嗽音和开放形成嗽音。嗽音对气息要求很高,它必须通过气息调节来实现音调的协调,从而形成辨识度较高的音色效果。揉音是固定高音,它在民族乐演唱的过程中能在高音区发挥重要作用,形成具有特色的音响效果。演唱者在进行高音训练时,需要加强对揉音的练习,润色声调和音色。揉音能够使作品的演唱更加连贯,在应用时往往与很多假音配合,使作品的高音区更加深沉。

(三)高腔音

高腔音主要在民族声乐演唱的高音区出现,是常见的高音假声技巧,在各类民族声乐作品中都有应用。南方山歌、信天游等知名民间声乐题材中都将高腔音应用到作品的重要部分,进而发挥高音区的引导作用,为观众带来听觉冲击,使其成为音乐作品的高潮部分。在民族声乐演唱过程中应用高腔音需要丰富的表现力。高腔音对演唱者气息的要求很高,演唱者往往需要结合假音来实现真假音的混合和转换,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较高的难度。演唱者在练习高腔音时要避免直接喊唱,这对演唱者的声带损伤较大,因此需要合理运用高腔音才能实现更好的效果。

(四)其他音

在民族声乐演唱中,断腔、甩腔等发声技巧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断腔是断开、停顿的发声技巧,这种技巧在北方民歌尤其是西北民歌中应用广泛。断腔与一些戏曲发声技巧类似,其应用的范围更加广泛。甩腔是指在民族声乐音调下发出的一种短声线的发声技巧,也是一种装饰性的发声技巧,它主要应用在一些地方小调中,用以体现不同民族音乐的地域特色。甩腔包括上甩和下甩两种发音技巧,能在不同的作品中起到不同的应用效果和音乐效果。

二、民族声乐发声特征、影响因素和功能

(一)民族声乐发声特征

一是真声为主的发声类型。真声是指在民族声乐演唱中利用自身声音发声。演唱中的真声也是需要修饰的,演唱者需要在实现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利用发声技巧修饰真声,从而提升演唱整体的艺术性和表现力。真声的主要特征是利用震动发声。真声应用具有代表性的是壮族民歌,在这些民族歌曲中真声的应用使作品情感真实浓郁,使观众形成共鸣。

二是以假声为主的发声类型。假声与真声存在明显差异,假声发声是通过声带的震动形成声音。气息调整是假声演唱中重要的调整形式,借助气息调整使声带振动位置符合发声条件,从而完成发声。假声是一种复杂的发声形式,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应用比较广泛。一些民族的发声特点与假声特征类似,但假声发音需要训练才能保证假声发声的稳定性,从而实现更好的演唱效果。

三是混合声为主的发声类型。这种类型的应用非常普遍,尤其是在高原民族的音乐作品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高原地区的气候与其他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使得演唱者具有音域广、声音亮的特点。在演唱的过程中借助混合发声,能够让音乐作品在真声和假声之间形成循环传递,从而达到良好的表演效果。

(二)民族声乐发声的影响因素

在民族声乐演唱的过程中,演唱者借助发声才能实现音乐的效果。民族声乐的演唱需要发声技巧的修饰,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声乐的发声受很多因素影响,其中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演唱技巧。演唱技巧训练能够使表演者的发声产生较大变化。其中先天条件和后天练习都会对演唱技巧产生影响,从而对民族声乐演唱效果产生影响。二是情感的融合。很多民族声乐作品都是音乐人情感的体现。在这些作品中,作曲家会融入大量的生活内容,每一段乐曲背后都隐藏着丰富的情感。因此,相比于演唱技巧对演唱质量产生的影响,情感的融合影响程度更高,更能反映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三是演唱者的综合素质。演唱者的综合素质包括音乐创作能力、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在民族声乐演唱的过程中,演唱者必须把握作品的内涵,并将民族声乐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充分地表现出来,凸显作品的民族特色,这样才能实现更好的演唱效果。

(三)民族声乐发声技巧的功能

民族声乐演唱需要演唱者使用正确的应用发声技巧并达到更好的演唱效果。这不仅需要演唱者具备优秀的发声条件和综合素质,同时也需要控制发声技巧,在达到能力水准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技巧的应用。民族声乐发声技巧对演唱效果影响显著,演唱者借助发声技巧能够更好地展示自身的音乐条件,使声线、声音等特点能够在演唱中得到更好的体现。发声技巧的运用是保障演唱质量的关键。在大多数民族声乐演唱中,演唱者都需要对演唱发声进行修饰,而不是通过原始的嗓音喊出来。演唱者熟练地应用发声技巧能够使演唱取得更好的效果,演唱者真假音切换、混合高音等演唱技巧能使作品内涵更加丰富,同时让演唱者的声音表现更加完美,并为观众带来更好的视觉和听觉体验,使观众能够更好地感受民族声乐作品的特点和内涵。

三、民族声乐演唱发声技巧的控制

(一)呼吸的控制

民族声乐的演唱需要演唱者深入探究,而不是随意发声,否则会对演唱的整体效果产生不好的影响。在演唱阶段,演唱者需要对气息进行科学控制,保证气息整体由内向外发散。这种呼吸方式与正常呼吸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其气息的持续时间更长。而为了更好地满足民族声乐演唱的音乐需求,演唱者通常选择呼气时间长、吸气时间短的呼吸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演唱者需要科学地保持呼吸的稳定性,从而在演唱中保证气息浑厚稳定,更好地展示民族声乐作品的特点。演唱者需要分阶段控制呼吸,吸气、停止、呼气、放松是呼吸控制的四个阶段,只有在这四个阶段实现科学有效的呼吸控制才能达到发声技巧的要求,保证民族声乐演唱的持续稳定进行。另外,演唱者还应通过动作的配合来更好地控制气息。挺胸、提臀等动作的配合都能使演唱者在民族声乐演唱中获得稳定的气息。演唱者在进行演唱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空气能够匀速地进入肺部并保持身体核心部分的紧绷状态,有效地控制呼吸的速率,达到更好的呼吸控制效果。在呼吸阶段,演唱者应做到肌肉的匀速扩张并保证气息的稳定,这样才能将气体匀速地排出体外。最后,当演唱者的气息控制进入到放松阶段,演唱者不仅需要做好气息调节,同时还应为后面的演唱做好准备,选择更加合适的发声技巧来保持演唱的持续性,确保演唱整体发声的条理性,提升民族声乐演唱的效果。

(二)横膈膜力量的控制

横膈膜力量控制是民族声乐演唱发声技巧控制的重要方式,它的应用能否达到要求直接影响演唱的整体效果。横膈膜力量的控制力度直接反映出演唱者的综合素质,在演唱的过程中只有保持横膈膜力量才能确保气息的稳定,从而有效地控制声音力度,实现发声技巧应用。演唱者在日常训练阶段需要加强横膈膜力量的控制,通过持续性的综合练习掌握控制技巧,确保横膈膜力量能够在演唱过程中得到有效应用。首先,演唱者需要重视横膈膜力量的控制,加深对它的理解,加强横膈膜力量方面的训练,借助科学的训练方法来实现气息控制能力的提升,从而更好地将其应用到演唱阶段。其次,演唱者可以借助吹灰法来加强横膈膜力量。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演唱者可以通过深呼吸来感受气息在腹腔、胸腔的移动,保证呼吸的稳定后尽最大可能将气息呼出。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演唱者的呼吸更加绵长,也能使演奏者更好地掌握横膈膜力量的应用方式。最后,在演唱阶段时,通过控制横膈膜力量,演唱者能更好地实现对呼吸的控制,保证演唱中气息的稳定性,使横膈膜力量能够稳定交替,发音也更加圆润。

(三)喉腔打开方式的控制

在民族声乐演唱的过程中,喉腔打开方式的力量控制也是发声技巧控制的重要内容。喉腔打开方式是否正确对演唱效果能产生深远影响,它也是演唱者发声技巧控制能力的重要体现。当演唱者在高音域演唱时,他们需要使喉腔保持松弛状态,从而达到高音域演唱的效果。演唱者在中音域演唱时,需要保持喉腔的稳定状态,演唱者经过训练才能实现对喉腔打开方式的控制。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对喉腔打开方式的控制要保持灵活,在运用喉腔时不能只进行压舌根等训练,这不仅会影响民族声乐演唱的整体效果,同时也会影响演唱者的整体状态。演唱者应自然地打开喉腔,使下巴保持放松的状态。在演唱时,演唱者要确保喉咙保持稳定状态,在进行演唱发声时能够保证声音自然地发出,使声音达到稳定、圆润的状态,从而更加稳定地演绎民族声乐作品,这也是演唱者发声技巧控制能力的重要体现。

(四)发声部位控制技巧

在民族声乐演唱的过程中,对发声部位的控制也是发声技巧控制的重中之重。发声部位控制的效果不仅会影响民族声乐演唱的整体效果,同时还会对发声技巧的应用产生直接影响。在演唱时,对发声部位的控制主要包括声带发声、腹腔共鸣、颅腔共鸣这三种形式。声带发声是指在演唱阶段演唱者通过控制气息达到声带振动的目的,进而实现更好的发声效果。腹腔共鸣是指在丹田部位进行挤压后使喉咙发出声音。这种控制技巧在民族声乐演唱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非高音部分的演唱中应用最为广泛。颅腔共鸣则被更多地应用到高音部分的演唱中。演唱者在进行民族声乐演唱时要特别注意真假音的使用和切换,通过控制腹腔、鼻腔等部位来找到更加适宜的发声部位,进而达到更好的发声效果。演唱者还需要结合民族声乐的旋律特点来转换发声部位,提升发声效果与音乐作品特点内涵的适配性,从而提升演唱的整体质量。

四、结语

民族声乐的发声技巧具有特殊性,同时民族声乐的常用发声类型非常多。在民族声乐演唱的过程中,演唱者只有有效地发挥发声技巧的作用,才能使音乐发声与作品韵律更好地融合起来,从而达到更好的演唱效果。演唱者需要从多个角度加强发声技巧的练习力度,深化对民族声乐作品特点和发声技巧的认识。本文分析了民族声乐演唱过程中的发声类型和特征,深入研究发声技巧,并从多个角度探索改善民族声乐演唱发声技巧的措施,使演唱者能够在演唱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发声技巧,达到更好的演唱效果。

猜你喜欢

假声横膈膜演唱者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浅谈铜冶炼渣中横膈膜形成机理与消除实践
中医的“气沉丹田”有什么用
谈声乐“真声”与“假声”演唱技巧
假声在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应用
人为什么会笑得肚子痛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中假声的有效利用
论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者的舞台形体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