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镜鉴

2023-12-17孟佳鑫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古罗马克罗地亚铜镜

文|本刊记者 孟佳鑫

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克罗地亚考古学者高山与中国结缘,而他的中西古镜研究也进一步推动了中西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

克罗地亚考古学者高山在为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学生授课

在克罗地亚考古学者高山眼中,一面面古镜也能映射出“一带一路”上的文化交流互鉴。

今年35岁的高山是一位来自克罗地亚的考古学者。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高校合作快速升温,中国一些高校开始扩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留学生。2017年身在克罗地亚的高山看到招生消息,立即报名来到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学习。在中国的6年时间里,他一直从事中国汉代铜镜与古罗马铜镜的对比研究。说起镜子的中西典故,高山如数家珍。而中国古老的哲理对他启发很大。他举例说,中国有一个成语形容水和镜子的关系,即镜花水月。在唐代人们认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些都令他对中国文化更加着迷。

追溯历史

来自克罗地亚的高山从小就对历史文化十分感兴趣,19岁时他顺利考入克罗地亚扎达尔大学考古系,学习古罗马历史。克罗地亚在很久以前曾是古罗马帝国的一部分,深受古罗马文化影响。在校期间,高山不仅深入学习了古罗马文化,还接触到了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其中就包括中国。高山了解到,在罗马帝国同时期的东方,有一个强盛的汉王朝。于是,他的研究方向转向了中国汉代历史与古罗马历史的对比研究。

高山常说,“正是‘一带一路’项目的展开让我有机会来到中国学习,这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机会,我对东方的历史以及东西方历史比较研究非常感兴趣。”

攻读博士期间,高山对汉代和古罗马的比较研究逐渐深入,他把中外古铜镜作为研究的切入点。随着研究的深入,高山把他的研究重点,集中在了汉代铜镜的纹饰上。除了大量阅读,高山还亲自前往西安、上海、洛阳等各个地方的博物馆做实地调研。

与镜结缘

高山用4年时间,从多个层面对中西方的古代铜镜做了深刻的对比和解析,以优异成绩获得了博士学位。毕业后他来到了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考古和历史课,同时继续从事中国汉代铜镜与古罗马铜镜的对比研究。“镜子是非常特别的器物。如今我们每个人都会使用镜子,而且镜子很小不贵,很多人用它来化妆,但是镜子的用途可不止这些。当你照镜子时,你可以看到你自己,你自己的表情和状态,这关乎到自我意识的问题,让人有很多的联想。”

高山的研究重点是汉代铜镜的纹饰。他介绍:“研究这些镜子的纹饰和铭文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给我们传递了一些信息。我想探究的是这些信息是如何与人的社会身份相关,如何与美联系起来,这些图案所代表的寓意是如何被发现的,为什么我们会在镜子上发现这些。”

高山举例说,西汉时期的图案大多表现自然这一主题,例如“星云镜”,铜镜上圆形凸起的部分象征着星星,旁边的圆弧状纹饰象征云彩。铜镜上的纹饰常常会和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联系在一起。例如镜子上会刻着“长宜子孙 寿如金石”,意思是使用这面镜子的人子孙后代能长寿顺遂,这样的祝福语,就像当时的广告语,大大增加了商家镜子的销量。到了东汉中后期则出现了一些讲述人物和历史故事的画像镜,这种画像镜大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因为在那个时代,大多数老百姓可能不识字,他们没有阅读能力,所以他们只能通过图像感受信息。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装饰讲述不同的故事,有的讲重要历史人物,有的是神仙人物,还有道家儒家佛教思想,所以镜子便成为这些故事的绝佳背景板。”

高山(左四)在户外观察课后与班上学生合影

民心相通

高山走访过国外的各大博物馆,他发现在古罗马镜子中也出现了一些意为“祝你好运”的铭文,同时古罗马人也会把当地的历史及神话故事雕刻在镜子背后。“罗马文化是基于地中海不同地区混合的文化。虽然两个国家的文化和思想不同,但作为帝国,传播政治和社会信息的方式是类似的。”

西汉的镜子纹饰更多的是装饰性的纹饰,有一些抽象性的元素和几何图案,东汉镜子的纹饰更加形象化,会刻画一些具体人物,或者哲学思想,尤其是道家的思想。他举例,有“T”“L”“V”符号的镜子在铜镜中具有重要地位,也叫规矩镜,在镜子上规则分布着形似TLV形状的装饰,非常的规矩,反映了中国的道家思想。镜子的纹饰圆形套着方形,天圆地方,代表了天与地,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的看法。高山通过研究了解到在古罗马时期的镜子中也能找到相似的信息:“古罗马体现在铜镜上的宇宙观是宇宙包围着大地,我们能看到一个同心圆。我们称它为硬币镜子,镜子是圆的,中间包着一枚硬币。意思是照镜子时你不仅看见了你自己,更看到了整个寰宇。中外的这两种镜子,也反映了两种文化对宇宙的理解。”

除了教学和研究,高山也尝试着向克罗地亚和东南欧的受众介绍中国,高山参与了纪录片《山水人间探北京》的录制,用克罗地亚语讲述北京的胡同、大运河和颐和园,这部纪录片在克罗地亚广播电视台、网站上进行了播放。他表示这是介绍中国和北京的一种方式,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对考古产生兴趣。

高山参与撰写的书籍《丝绸、龙和纸:中国文明、文化、历史和考古学》已在克罗地亚出版。这本书用克罗地亚语介绍了中国的历史文化,高山将中国古代铜镜的知识也加入了书中。目前,这本书已经成为了克罗地亚当地大学历史系、考古系、艺术系学习中国文化的教材。

研究中国铜镜的过程中,高山不仅爱上了中国文化,也因此收获了一份来自中国的爱情。2021年高山结识了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福建姑娘陈雅蓉。陈雅蓉大学时学习博物馆学,后来研究艺术史。对历史文化研究的共同热爱让他们走到了一起。2022年这对跨国夫妻在克罗地亚举办了温馨浪漫的婚礼。如今,陈雅蓉也经常参与高山的古镜研究,帮助高山进行学术资料的中文校对。

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高山与中国结缘,而他的中西古镜研究也进一步推动了中西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

猜你喜欢

古罗马克罗地亚铜镜
克罗地亚HS Produkt公司S5半自动手枪
新乡市博物馆藏铜镜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建平博物馆藏辽宋铜镜简述
克罗地亚Grand Park酒店
克罗地亚萨瓦河河滨创意公共空间
古罗马艺术从何而来?
克罗地亚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
辽宋金铜镜辨识举例
古罗马祭品搬运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