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意文明交流互鉴

2023-12-17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中意德利古罗马

文|本刊记者 周 琳

2023年6月12日,“古罗马文明之光: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珍藏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办开幕仪式

展览搭建了东西两个古代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让中意两国观众更好地理解两个不同的社会体系、两种不同的权力结构,以及两个社会中权力的不同表现形式。

2023年9月26日,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的“古罗马文明之光: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珍藏展”夜间导览活动现场,一座公元2世纪的大理石雕塑——斜倚的女神阿佛洛狄忒吸引观众久久地驻足观赏。雕塑中的女神头戴连帽斗篷,半遮着头部,为雕塑增添了一丝神秘的韵味,表现出古罗马人对古典美的推崇。

意大利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意大利文化中心主任菲德利克现场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他介绍说,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是意大利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该博物馆建于18世纪末,以其庞大的古罗马艺术遗产收藏而闻名于世。此次在华展出的包括绘画、雕塑、马赛克、青铜和玻璃器皿等69件艺术作品都是在庞贝和赫库兰尼姆古城出土的艺术珍品。

穿越时空的绝美之境

“我们在西方博物馆里见到的,往往是纯白的大理石雕塑。但实际上,这些雕塑最初是涂满颜色的,丰富的颜色正是罗马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色彩。”菲德利克说,展览让人们穿越时空,回到那个绝美之境,感受罗马人生活的五彩斑斓。

这些文物只是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收藏的300多万件藏品中的一小部分。据记载,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繁极一时的庞贝及其周边海滨城市赫库兰尼姆一夜之间被摧毁。大量堆积的火山灰却将两座城市的遗迹完整保存了下来,也为后世的考古学家与历史学家提供了极为重要且丰富的研究资料。

图1 智慧和战争女神雅典娜

图2 俯身的阿佛罗狄俄与厄洛斯—爱与美的女神和小爱神

展览包括用一整面墙绘制的罗马-中国古代文明大事记。此次展出的艺术品创作于公元1世纪和2世纪左右的罗马帝国,这一时期对西方艺术界至关重要,因为正是在这一时期形成了影响后世美学的观念和原则。当这些展现地中海文明的文物被创造时,中国正是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古老的丝绸之路将相隔万里的中国和古罗马联系了起来。

展览的策展人、意大利考古学家马里奥·格里马尔迪介绍说:“希望通过这次展览,搭建东西两个古代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将古罗马时期的社会和文明,与古代中国的社会和文明连接起来。让中意两国观众更好地理解两个不同的社会体系、两种不同的权力结构,以及两个社会中权力的不同表现形式。”

他进一步指出,这诸多的不同都可以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示出来,比如古代皇帝和神像的雕塑,古罗马住宅的壁画,城市生活中的日常器皿,借此也可以深入理解那个历史时期的普通人生活。

以博物馆交流为桥

“中国有一句话叫‘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它完美地描述了中意两国之间的源远流长的友谊。”菲德利克说,“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文化交流与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必要。因为它们不仅是灵感的源泉,也是了解不同国家基本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菲德利克表示,意大利有很多博物馆,珍藏着从史前时代到如今的各种工艺品和艺术品。不论是现代艺术,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或者是考古文物,都能在意大利的博物馆中找到。他认为中意两国之间的博物馆交流可以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学习,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联系,为意中关系注入新的活力。

菲德利克介绍说,意大利是古罗马文明的发源地和文艺复兴的摇篮。以这两个时期的璀璨文化为灵感,意大利文化中心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多座中国城市为广大的中国观众策划和举办了十几个意大利主题展览。比如今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心影传神——乌菲齐美术馆藏大师自画像展”,以及在北京来福士中心乙十六艺术展厅举办的“达芬奇、拉斐尔、但丁与意大利设计制造”展览。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展览特别还推出了光影体验部分,通过全息投影融合技术,打破传统的静态“画框式”观看方式,将乌菲齐美术馆收藏的文艺复兴时期经典作品进行“解构再创造”数字化高清重现,使名作栩栩如生,带给观众走入文艺复兴时期画中世界的感官体验。

菲德利克表示,这些新技术手段的运用旨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为历史、文化、人文和技术领域的对话创造一个平台,希望聚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促进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

“中意两国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都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拥有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在这一历史性时刻,意大利从其独特的文化身份中汲取灵感,并向中国发出了在文化领域开展跨文化合作与对话的强烈信息。我们坚信,艺术和文化是一种通用的语言,可以将不同文明、国家和人民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菲德利克说。

图3 “古罗马文明之光: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珍藏展”展出的部分雕塑、青铜和玻璃器皿等艺术作品

文明交流互鉴之光

中国和意大利是东西方文明的杰出代表,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两国是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地最多的国家,还拥有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

菲德利克表示,2019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意大利进行国事访问前夕在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指出,“双方要加强两国世界遗产地结好,鼓励两国文化机构和个人互办高水平文物和艺术展,联合拍摄影视作品,加强语言教学,促进人员往来,为世界文明多样性和不同文化交流互鉴作出新贡献。”

根据意大利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意大利共接待中国游客535.6万人次,成为当年中国游客到访最多的欧洲国家之一。2020年是中意建交50周年,两国举办的2020中意文化和旅游年是中意友好交往史上首次以“文旅融合”为主题举办的大型活动。

“即使遭遇全球疫情,中意文化和旅游年活动也从未中断,从2020年到2023年,中意双方策划推出了形式多样的精彩活动,涵盖表演艺术、视觉艺术、文化遗产、旅游、创意设计等多个领域。”菲德利克说。

菲德利克还特别指出,2023年5月23日,新任意大利驻华大使安博思在到任致辞中强调,意大利和中国两国的友谊有着深厚的根基:两个国家、两国人民,以及我们的千年文明之间都留下了对话与合作的伟大财富。见证两国友好交流的代表人物包括沿着古代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意大利航海家马可·波罗,以及将西方几何和地理知识带到中国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

菲德利克期待以将于2024年举行的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纪念活动为重要契机,继续将这份财富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中意德利古罗马
丰收时刻
澳科中意
雪上加霜
曲中意 (外一章)
《囍》
古罗马艺术从何而来?
赢了“半场”德利赛车队挥别澳门战
古罗马祭品搬运队
隆力奇遇见古罗马
古罗马最负盛名的统帅——凯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