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央企法治建设新标准

2023-12-16法人李辉

法人 2023年9期
关键词:法务一流法治

《法人》特约撰稿 李辉

前不久,国务院国资委政策法规局组织召开的粤港澳大湾区中央企业法治建设工作调研座谈会强调,要发挥法治引领、支撑、保障作用,提升依法治企效能,为切实发挥中央企业在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和安全支撑作用贡献法治力量。要按照“世界一流”的法治工作标准和要求,进一步细化工作举措,落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不断提高履职能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提供更有力的法治支撑保障。今后一个时期,价值创造成为国资央企的工作导向。

建立基本完善的国资央企价值创造体系

2022年12月27日,国务院国资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国有企业价值创造体系基本完善,实现诊断科学、执行有力、评价有效、保障到位;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的价值创造活力动力不断增强,目标方向更加精准,能力水平显著提升,理念文化深入人心,部分国有重点企业价值创造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通过价值创造,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更加强固、转型升级的动能更加充沛、国有经济的战略支撑作用更加凸显、长期价值的实现能力更加强劲、国有企业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更大。

2023年3月3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会议,对国有企业对标开展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进行动员部署。会议要求,国资央企要强化改革攻坚,着力构建有利于企业价值创造的良好生态。要把价值创造理念贯穿于企业经营决策全过程,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治理,加强董事会建设,在准确判断市场、准确预见产业长远发展的基础上科学决策、理性决策;把价值创造融入到企业管理运营诸环节,以对标促达标、以达标促创标,增强集团化管控、集约化运作能力,加强成本管控、管理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精益运营和精益管理;把价值创造导向体现到有效激励约束各方面,加快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更大力度实施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中长期激励,营造人人想价值、人人创价值的良好氛围。要强化分类改革,针对不同类别企业,建立更加科学精准的考核工作体系,指导推动企业提升价值创造的整体功能。要加强组织领导,逐级落实责任,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整体目标、重点任务、主要措施精心组织实施。

法治建设聚焦创新驱动开展价值创造

法治建设工作如何加入到企业提升价值创造的整体功能中来?从企业视角,加强管理创新,不断完善制度化、标准化、流程化的企业管理体系,适应信息化变革趋势,将价值创造理念有效融入现代企业管理。积极探索商业模式创新,充分发挥国有企业数据和应用场景优势,加快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培育价值增长有效动。

从法治建设的视角,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开展价值创造。

一方面,要追随企业进步,持续提升法务管理与合规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化水平。信息化以业务流程化、标准化为前提,用信息技术将线下的业务流程搬到线上,交给信息系统管理,以提升企业内部的管理效率、运营效率。目前,很多大型企业都实现了合同在线管理,诉讼管理、规章制度管理、合规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仍需提高。但是,数字化时代已经来到,中台建设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物理基础。数字化是要实现业务在数字世界开展,实现业务数字化,使得企业能在一个数字化的商业环境中发展出新业务、创新商业模式。数字化通过数字技术改变原有的业务流程、经营模式,这是开着飞机换引擎的高难度动作。

这意味着,法务管理与合规管理要在提升信息化水平时,同步开始数字化转型的探索。其实,法务管理与合规管理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一种业务,同样需要通过数字技术改变原有业务流程与管理模式。法治建设要通过数字化转型打造软实力开展价值创造。

另一方面,企业商业模式在创新,先进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需要结合新的商业模式开展法律研究,厘清法律关系,辨识法律风险,制定法律解决方案。由新技术支撑的新业务带来新挑战,法务人员要不断扩充知识结构,知晓新技术、理解新业务,不仅具备法律知识与技能,还需要具备一些跨界知识。如果不能深入了解服务对象及标的,又该如何提供服务?只有提供高质量服务,为企业经营发展赋能,法治建设才能体现存在意义。法治建设要通过提供硬核服务开展价值创造。

法治建设转型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牛津大学教授理查德·萨斯坎德撰写的《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中提到:“关于法律服务本质和法律过程本质的基础假定,会因为技术和互联网的到来而受到挑战,并被其改变。”国务院国资委的要求恰逢其时,为法治建设的转型指明了方向。对于企业的法务部门来说,有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就是法务部门是企业内设部门,是企业组成部分,依托企业而生存。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法治建设工作可以直接调用企业核心能力,复用企业不同职能部门已经探索出的先进工作方式,站在企业的肩膀上,汲取企业实力提升法治建设能力。

《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一书中还提到一个观点:“法律工作的大宗商品化。”从量身定制的服务转化为外部化产品,就是法律服务的“大宗商品化”。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再迈进一步,做到系统化。法律管理工作要点与清单全部数据化,内嵌于信息化系统,工作流程设置为自动化递进,法律服务提供链接推送。将企业常用的法律服务进行产品化分装,利用模型与算法自动生成法律解决方案,即法律服务的外部化。这种做法也是当下流行的知识管理的一种应用方式,可以萃取企业法治建设工作中的集体智慧,沉淀为企业的知识资源,锻造企业法治建设能力。

开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中,法治工作与经营管理深度融合。法治建设,要聚焦创新驱动、开展价值创造,与企业共同进步。一流的企业,不仅要有一流技术、一流产品等“硬实力”,也要有一流的法治工作这样的“软实力”作为支撑保障。

猜你喜欢

法务一流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如何加强企业法务管理体系建设陈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我国法务会计的发展现状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给法务新员工的入职书单(1)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本刊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