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说蔬菜主要虫传病毒病及其防治

2023-12-15李明远

蔬菜 2023年12期
关键词:介体传毒持久性

李明远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097)

在蔬菜病害中病毒病是其中的一大类。据笔者于1985年在北京市郊区开展的蔬菜病害调查结果,在报道的402种病害中,病毒病有78种,仅占全部病害的19.40%[1];但是,近些年来随着蔬菜流通的发展,病毒病的种类有所增多,其中不乏危害严重、防治难度大的一些种类。尤其是一些虫传的病毒病,还因涉及到传毒昆虫的防治,一般防治难度较大,带来的损失也十分严重。

哪些害虫可以传播病毒病?

可以传播病毒病的害虫种类较多,主要是昆虫、螨类和线虫。据报道,20世纪末昆虫介体就有387种[2],其属于双翅目、半翅目、鞘翅目、缨翅目、直翅目等5个目(早年的文献中记载同翅目的一些昆虫可传病毒,目前的分类系统已将其并入半翅目)。常见的可传播病毒的昆虫包括蚜虫、粉虱、蓟马、叶蝉、飞虱、粉疥、潜叶蝇和甲虫,各种昆虫可传病毒的种类多少不同,其中以蚜虫最多。有文献报道,仅蚜虫可传播的病毒病就达200种以上,特别是桃蚜,可传播170种病毒[3]。据《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第三版)统计,在十字花科蔬菜、瓜类及番茄、辣椒、豇豆、大蒜、芹菜、菠菜上的50种病毒病中,除了18%是非虫传的病毒外,其余的82%均为虫传;其中,以蚜虫传播的病毒种类占比66%[6]。

介体昆虫传播病毒病的主要方式

为防治蔬菜病毒病,了解其传播的方式十分重要。概括起来介体昆虫传播植物病毒的方式大体可分为3种,包括:非持久性传毒、半持久性传毒和持久性传毒。

非持久性传毒的特点是介体昆虫获毒后,病毒存在于口针里;再取食时,病毒随昆虫的唾液传入寄主植物的体内。由于该种方式昆虫获毒的时间较短(约5 s),过长的取食时间反而降低传毒的效率;而且昆虫获毒后离开带毒的寄主介体,会逐渐地丧失传毒的能力。

半持久性传毒的特点是随着介体获毒时间的延长,传毒介体传毒力增加,但病毒在昆虫体内没有巡回期,介体脱皮后不再保持传毒能力。

持久性传毒的特点是昆虫介体在获毒后,病毒随唾液进入肠道里,渗透过肠壁进入血淋巴,然后巡回到口器的唾液腺里,再取食时随唾液进入植物体内,即病毒在介体的体内有个巡回期,介体脱皮不影响传毒。此外,有的病毒在介体內能够增殖,有的还可以通过昆虫的卵传给子代。

一般同一目的昆虫传毒的方式基本相同,例如:蚜虫多以非持久性的方式传毒;叶蝉、粉蚧多以半持久性传毒;飞虱、烟粉虱、蓟马、网蝽多以持久性的方式传毒;但是,也存在同一目的昆虫传毒的方式不相同的情况,例如:半翅目的蚜虫主要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毒,但也有少数种类以半持久性的方式传毒,甚至还有个别的以持久性的方式传毒。

几种主要虫传介体在蔬菜上的传毒特点

蚜传非持久性病毒

在蔬菜上经常发生的蚜传非持久性病毒包括黄瓜花叶病毒(CMV)、芜菁花叶病毒(TuMV),前者(CMV)寄主范围极其广范,在葫芦科、茄科、藜科、伞形科、十字花科等蔬菜上都可发生,如在番茄上,引起花叶、卷叶或蕨叶症状;后者(TuMV)主要发生在十字花科蔬菜及芹菜上,如为害大白菜时,引起皱缩花叶、抽缩或蚀纹斑;为害芹菜时,引起花叶。蚜传病毒主要靠有翅成虫(封底图1)的迁飞进行传播。蚜虫的非持久性传播,并非仅靠口针的机械传播,它必须有介体昆虫唾液中辅助成分的存在才能传播。蚜虫获毒后,单只蚜虫可传播的面积不大、传毒时期较短,但因其发生时数量较大,仍会给蔬菜带来很大的损失。

蚜传半持久性病毒

在蔬菜上,花椰菜花叶病毒属于蚜传半持久性病毒,可引起甘蓝类、芸薹类蔬菜病毒病。在甘蓝上的症状一般为系统明脉、沿脉变绿或斑驳状病斑,在芸薹类(如大白菜)上引起系统明脉及褪绿斑驳,但高温时有时隐症。以该种传毒方式传播时,蚜虫在带毒的寄主上叮咬几分钟到几小时即可获毒,获毒后病毒在介体口针与前肠中,持毒时间为几小时到几天。一般无潜伏期,病毒可随着不断的取食得到积累,也不存在于蚜虫的淋巴中,所以不能经卵传播。蚜虫脱皮后则不具有传毒的能力。

烟粉虱传播的持久性病毒

烟粉虱在蔬菜主要传播双生病毒,虽不如蚜虫传播的寄主广泛,但危害十分严重,例如:烟粉虱传播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和番茄褪绿病毒,都会给番茄产量带来极大的损失。烟粉虱分多个类型,传播该类病毒的一般多为Q型烟粉虱(封底图2)。烟粉虱更喜欢在番茄的幼叶上取食,一般为若虫获毒,到成虫才可以传毒。实际上被传播的病毒在烟粉虱的体内有个巡回期,它可以从头部到中肠,再到血淋巴、唾液腺,通过唾液腺在取食时将病毒传给新的寄主。实际上也可以说,烟粉虱在传毒时,自身也有个被感染过程,带毒的烟粉虱的寿命较短,带毒后5~7 d死亡率可达50%,比非带毒的死亡率高1.5~1.7倍。烟粉虱传毒的效率还受到其自身数量、性别、龄期的影响,单头烟粉虱在寄主上取食24 h即可有少量植株被传毒。随着虫量的增多,传播速度的加快,在烟粉虱增到5~15头/株时,24 h可100%传到植株上;雌性的烟粉虱传毒能力要比雄性高5倍;但随着烟粉虱龄期的延长传毒力不断下降,一般28 d龄期的烟粉虱已不能传毒。被传的病毒一般经寄主表皮进入薄壁细胞,再进入韧皮部,沿导管传至番茄的叶片、茎秆和果实。由于烟粉虱携带的病毒可传给下一代,如果不及时防治,会造成整棚番茄均匀的发病[4]。

蓟马传播的持久性病毒

蓟马传播的病毒种类远不如蚜虫多,但其中也有些种类的危害性十分大。例如:番茄斑萎病毒通过蓟马能传84科1 000多种植物。仅笔者见到的蔬菜上发生的斑萎病毒即有番茄、辣椒、莴笋、芫荽等。据报道,能传播番茄斑萎病毒的介体昆虫有12种之多[5],其中以西花蓟马比较常见。西花蓟马为害寄主时,以锉吸式进行,一般可分3种方式:非摄取式、短摄取式、长摄取式,有研究表明,它们主要通过非摄取式传毒[6]。据观察,蓟马获毒主要在1龄若虫期(封底图3),此时未获毒的蓟马不能获毒,但获毒后进入传毒期的蓟马可终生传毒(也有报道可保持22~30 d),只是不能通过卵传给下一代。实际上,番茄斑萎病毒能在蓟马体内自行复制,通过口腔、中肠、韧带进入唾液腺时不断复制,再次取食时,传给无病寄主。蓟马的传毒能力是随着龄期的增加逐渐减弱的,但成虫可以迁飞,活动的范围较大,在病害扩展中的作用比若虫大。一般雄虫传毒的能力强于雌虫,但雌虫成活的时间长,具有更持久的传毒效率。此外,蓟马感染了番茄斑萎病毒对其发育也有影响,使其发育的时间变长、成活率及产卵量下降。

传播病毒昆虫介体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对非持久性病毒来说,常使用的防治方法是间作非寄主的高秆作物,如防治辣椒、番茄的黄瓜花叶病毒病,可间作玉米等高秆作物(封底图4),若有带毒的蚜虫迁飞到辣椒或番茄田,一般都会先在高秆的玉米上试探取食,因其持毒期很短,就将黄瓜花叶病毒丢在玉米上,当它再飞到辣椒或番茄上,就不能传毒了。人们就利用这种方法减少了黄瓜花叶病毒对辣椒、番茄的侵染。

物理防治

(1)利用尼龙纱网阻隔传毒介体。这种方法一般只在保护地使用,可防治的传毒介体包括:蚜虫、烟粉虱和蓟马传播的一些病毒病。用这种方法阻隔介体昆虫,可在温室的入口(包括缓冲间的两道门)、通风口(包括上下通风口及后墙的通风孔)加盖合格的尼龙纱网(封三图5)。由于传毒介体的大小不同,对纱网的孔径要求不同,如防治蚜虫,可使用孔径为0.85 mm(20目)的纱网,防治烟粉虱应使用孔径小于1.70 mm(40目)的尼龙纱网,防治蓟马需使用细丝的孔径小于2.55 mm(60目)的纱网。此外,在选纱网时应注意网孔形状,以正方形的效果更好。实际上,使用此法比较困难的是如何避免操作人员出入时将介体害虫从掀门帘时带入,即出入时一定将纱帘复原,特别是不可为了方便将纱帘长时间地卷起。此外,在育苗时为了培育无虫苗,有的在塑料大棚里做几个畦,全程扣上纱网,并在纱网中育苗,这样十分保险。

(2)利用色板诱杀。目前多使用塑料薄板涂布不干胶的色板来诱杀介体昆虫。研究发现,蚜虫和烟粉虱对黄色、蓟马对蓝色的趋性较大,可以使用带黏胶的色板将介体昆虫粘住杀死。在用此法防治时,如果使用面积为A4复印纸大小的带色黏胶板,每667 m2悬挂30块以上,且悬挂在植株上方约20 cm处即可(封三图6)。值得注意的是,使用这种方法时必须在虫量少时(包括在使用药剂防治后),配合覆盖尼龙纱网使用,以杀灭残余传毒介体,以免在虫量大时色板很快被虫体盖满,使粘胶色板失去粘虫的作用;另外,色板需随着植株的长高不断地上移,使其始终处于粘虫的最佳位置。也有人在露地栽培田间放置黄色的性诱器(黄盆),同时诱杀迁飞来的有翅蚜,以减少病毒的传播(封三图7)。

(3)利用银灰膜条避蚜。这一方法是利用蚜虫对银灰色的负趋性,阻止介体蚜虫的入侵。一般是将银灰色的塑料膜剪裁成15 cm宽的条,并悬挂在棚室的通风口处,以阻挡蚜虫的入侵(封三图8),若能同时将棚室周围的杂草除掉,防效会更好。此外,有人在露地番茄和辣椒田隔一段距离挂1条银灰膜(封三图9),也可起到避蚜的作用。

(4)种植日光温室里的蔬菜可以利用冻棚或高温闷棚来杀灭介体昆虫。这些介体昆虫在我国北方除了桃蚜的卵外,一般不能在露地越冬,安排茬口时,不可太满,利用冻棚或夏季高温处理棚室里的介体昆虫比较有效。例如,防治蓟马和烟粉虱时,可利用12月-翌年1月的低温阶段将覆盖物打开,利用低温处理棚室1~2周,可将已孵化的虫体冻死。此外,在6-8月高温阶段利用换茬空闲时段,可将棚室内的土壤翻耕或旋耕后(清除掉杂草)闷1~2周,从而利用高温和饥饿杀灭棚室内残留的昆虫介体。

生物防治

目前提倡“绿色防控”,可利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来消灭传毒介体,如利用丽蚜小蜂防治烟粉虱,利用瓢虫防治蚜虫,利用捕食螨防治螨虫或蓟马。不过笔者认为,这样做在理论上是合理的,但在实际防治时有些问题,即:放入的寄生性或捕食性的天敌,如果是依赖传毒介体自我繁殖来扩大种群,可能对防治病毒无效。例如,笔者有一次在烟粉虱极少时放入丽蚜小蜂,因棚内烟粉虱数量太少,丽蚜小蜂在温室里形不成种群而逐渐消亡,对防治病毒无效。另外,在烟粉虱数量极大时(封三图10),尽管寄生率高到90%以上(封三图11),残留下的烟粉虱足以传病,仍可以逐渐使全棚室的植株都被病毒感染。

化学防治

一般来说使用对介体昆虫有效的化学药剂在其传毒前将其杀死,是十分有效的防病方法。能够防治蚜虫、烟粉虱和蓟马的农药品种很多,以蚜虫、烟粉虱为例,对其有效的杀虫剂可分以下7大类。(1)有机磷类:40%乐果乳油2 000倍液;(2)氨基甲酸酯类:50%抗蚜威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10%唑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3)菊酯类:2.5%溴氰菊酯乳油、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氰戊菊酯乳油;2.5%氟氯氰乳油2 000倍液;(4)烟碱类: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吡啶类:5%啶虫脒悬浮剂4 000倍液;(6)季酮酸类:24%螺虫乙酯悬浮剂4 000倍液;(7)抗生素类:阿维菌素乳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酸盐4 000倍液、浏阳霉素乳油1 000倍液等。上述农药有些对防治蓟马也是有效的。目前认为对蓟马防效较好的农药品种有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2 000倍液、10%虫螨腈5 000倍液等,在未出现抗性的地区可以使用。

此外,在夜间温度下降到15 ℃以下时,可利用20%异丙威烟剂(667 m2用250 g),在夜间闭棚熏杀棚室中的蚜虫、烟粉虱和蓟马(封三图12)。

但是,随着使用化学防治次数或时间的推移,多数传毒介体会对其产生抗药性,在使用浓度和复配上一般都应当根据使用情况进行调整,有的厂家为了保护农药的药效,提出了使用量限制,在使用时应加以注意。

猜你喜欢

介体传毒持久性
湖北省持久性有机物(POPs)产排特性分析
缨翅目蓟马研究状况的文献计量分析
具有授粉互惠关系的非自治周期植物传粉系统的持久性
介体不同投加方式强化低温污水生物反硝化脱氮
漆酶介体催化的研究进展
无介体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生物膜传质分析
一种基于电荷转移的电催化氧化还原系统
冷冻法处理带毒灰飞虱研究初报
一类离散Schoner竞争模型的持久性
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