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熊向晖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辨治冠心病PCI术后经验

2023-12-15张玉姣彭婷婷熊向晖

中医药通报 2023年8期
关键词:阳化胸痹气虚

伍 瑶 张玉姣 彭婷婷 熊向晖▲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病变,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见致病因素有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1]。冠心病早期的治疗常以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斑、抗心肌缺血等为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一种极为高效的治疗手段,可快速改善血流灌注,挽救濒死的心肌,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急性期和远期的死亡率[2],但术后并发症也常有发生,比如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痉挛、再灌注心律失常、术后焦虑等[3-5]。

熊向晖教授(以下简称“熊教授”)从事心系疾病的诊疗及教学工作20 年,对诊治胸痹心痛、心悸、心衰等疾病的临床经验丰富,效如桴鼓,尤其是对心血管介入诊疗及介入后再狭窄防治颇有心得。熊教授认为在防治PCI 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运用中医药进行辨证论治,不仅能弥补西医治疗的缺陷,而且能改善远期预后,提高生存质量。笔者有幸侍诊左右,现将熊教授治疗冠心病PCI术后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 冠心病PCI术后的中医病名

冠心病PCI 术后患者多表现为胸闷、胸痛,因此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为“胸痹”“心痛”范畴。“胸痹”之名最早出现在《灵枢·本脏》:“肺小则少饮,不病喘喝;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心痛”一词源于《五十二病方·足臂十一脉灸经》:“足少阴温(脉)……其病……心痛,烦心。”继而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记载“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等,论述了“胸痹”之症为胸背痛、喘息、短气,严重者可致“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及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基本符合。

2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分析冠心病PCI术后病机

2.1 “阳化气,阴成形”的基本内涵“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源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阳气温煦,主化气;阴气柔静,主生成。二者相辅相成,协调着自然界万物之间的转化。明代医家张景岳在《类经·阴阳类》云:“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阳主动,使生命物质发散,有形变无形;阴主静,使发散物质凝聚成形,从而无形变有形[6]。《中医基础理论》[7]中论述,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命活动依赖于气的运动不息,气正常的升、降、出、入运动维持着人体正常有序的新陈代谢。而“气机调畅”离不开阴阳平衡。阳气足,促进万物的气化,使凝聚、阻塞之物消散;阴气足,气化转为凝结,形成精、血、津液,供给生命生长的需求。“阳化气,阴成形”是世间万物动与静、无形与有形的理论基础,是生命物质正常有序存在的根源,只有“阳化气”与“阴成形”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维持动态平衡,机体才能达到“阴平阳秘”的理想状态。

2.2 气虚血瘀乃冠心病PCI术后的核心病机“气”属阳,具有温煦、推动作用,机体内的精、血、津液等精微物质皆依赖于此,从而周流诸身。“血”属阴,若人体气虚,则温化、推动作用减弱,血液运行无力、失于温煦,使血液凝固,导致血瘀。阳气充足,推动机体的生长代谢;阳气受损,失其温煦推动之力,“阳化气”不足,气、血、津液等凝滞而成,从而导致“阴成形”过盛,有形之邪壅阻于脏腑组织之间,杂病丛生。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灵枢·五邪》指出“邪在心,则病心痛”,皆说明胸痹多为正虚邪盛,故冠心病PCI 术后当为本虚标实之证。熊教授认为,该病之本为气血阴阳亏虚,以气虚为主,究其原因:其一,PCI 手术乃金刃刀伤之外邪,易使人耗气;其二,PCI术后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年岁已高,脏腑功能衰退,阳气衰微;其三,冠心病为慢性疾病,病程日久,久病耗气。气属“阳”,气虚则“阳化气”功能受损,血瘀、痰浊等阴邪有形之物凝聚而成,此乃“阴成形”,为病机之“标”。其“标”以“血瘀”为主,胸痹心痛实乃血脉壅塞不通,瘀血渐生所致。瘀的形成多由气虚而失温煦、推动之功,不能温化血液,使气血凝结,脉道中血液难以运行,久则成瘀。由此可见,气虚血瘀证是PCI 术后患者的常见证型。也有学者研究发现气虚血瘀证是冠心病核心证候,并贯穿着病程的始终[8]。

3 益气活血为主要治疗方法

PCI 术虽然开通了血管,但主要是针对罪犯血管进行治疗,只解决了心脏局部的严重狭窄病变,而且支架作为异物,可使血管的炎症反应依然存在,导致术后血管修复缓慢甚至难以修复,诱发血栓再次形成[9];血栓的形成往往易造成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慢血流或无复流等情况,现代医学治疗需要患者术后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且服药后常可出现多部位出血,如消化道出血、脑出血尤为严重。PCI术后患者常需承受手术带来的心身双重压力与打击,同时慢性疾病本身对人体也是一种消耗,该类患者多有气虚,因此在治疗上需着重补益心气。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的角度来看,PCI 术后患者因机体气虚而失温煦推动作用,“阳化气”功能下降,阴阳失调,此消彼长,“阴成形”过盛,血瘀凝结形成,故其病机当以“气虚”为本,“血瘀”为标。现代医学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术后血管内血栓仅从“治标”而论,忽视了疾病之本。而中医常可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益气活血,整体调节,标本兼治。治疗上,熊教授基于“补虚”之法,兼顾活血化瘀,通补兼施,临床常用补阳还五汤进行加减。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是气虚血瘀证的代表方,具有益气活血通络之功效,最开始用于中风后遗症之正气亏虚、脉络瘀阻,现代临床上也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肺纤维化、周围神经损伤等疾病的气虚血瘀证[10]。补阳还五汤由七味药组成: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原方重用黄芪补气,气旺以促血行,取其“补”之功;同时配伍当归尾补血活血,地龙通经活络,川芎活血行气,红花活血通经,赤芍和桃仁活血祛瘀,小剂量大队伍活血药物,取其“通”之用。大剂量的补气药物与小剂量的活血药物相配使用,活血而不伤正,气旺血行,活血药物剂量虽小,但种类较多、覆盖面较广,化瘀通络作用较强,二者共同起到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效。

现代药理学研究[11-12]表明,补阳还五汤组方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胸痛症状,减少心肌耗氧量,还可以抗血小板聚集和改善血液流变学,对心绞痛疗效显著。大剂量黄芪能够增加心肌收缩功能、扩张冠状动脉血管、降低血脂,有强心、护心之功效[13]。川芎与当归的有效成分中均含有阿魏酸,其可以扩张冠状动脉血管,减少心肌耗氧量,同时还能降低血脂水平,预防血栓形成[14-15]。赤芍、红花、桃仁等也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等功效[16]。地龙能降低血脂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其道地药材还具有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作用[17]。PCI术后患者虽多为本虚标实,以气虚血瘀为主,但不可一概而论,仍需严格辨证施治,方能收到良好的疗效。

4 验案举隅

刘某,男,70 岁,2021 年10 月21 日初诊。主诉:冠心病PCI术后5个月,胸闷痛、乏力1月余。患者自诉5 个月前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行PCI 术,术后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等药物。1 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痛,呈刺痛感,疼痛尚可耐受,持续十余分钟后缓解,乏力懒言,易疲倦,易汗出,活动后气促而喘,纳寐欠佳,二便调。查体:BP 138/78 mmHg,HR 70 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舌暗红,苔白,舌下络脉中度迂曲,脉沉细。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服用降压药治疗,血压控制在130~140/80~90 mmHg。西医诊断:①冠心病PCI 术后;②高血压病3 级(很高危)。中医诊断:胸痹,辨为气虚血瘀证。处方予补阳还五汤加减,药用:黄芪45 g,当归尾10 g,赤芍10 g,红花10 g,川芎10 g,桃仁10 g,熟地黄15 g,五味子6 g,茯苓10 g,白术10 g,党参20 g,柴胡12 g,茯神15 g,百合15 g,大枣3枚,甘草6 g。10剂,每日1剂,早晚温服。

2021 年11 月1 日二诊:乏力减轻,胸闷痛症状明显缓解,发作次数较前明显减少,睡眠大有改善,但仍感活动后气促而喘,双下肢轻度浮肿,纳可,二便可,舌质稍暗红,苔薄白,舌下络脉轻度迂曲,脉弦细。考虑气虚日久损伤阳气,治疗时应兼顾利水平喘、助阳化气。在原方的基础上去茯神、百合、大枣,加法半夏10 g、桂枝8 g、红景天15 g、陈皮15 g、桑白皮15 g。7剂,服用方法同前。

2021年11月8日三诊:胸闷、乏力基本缓解,活动后气促而喘明显减轻,下肢浮肿已基本消失,舌质稍暗红,苔薄白,舌下络脉轻度迂曲,脉弦。为求巩固治疗,要求再服中药。予二诊方去桂枝、陈皮、法半夏、桑白皮,红景天减至10 g。14剂,服用方法同前。

按 熊教授认为,该患者为冠心病PCI 术后,平素常感乏力、易汗出,偶有头晕,此乃气虚之表现。患者胸闷痛乃气虚无力不能推动血液正常运行,温煦失司不能温化血流,瘀血形成闭阻脉道所致,当辨为气虚血瘀证。该类患者应重视补益心气,以扶正为主,增强“阳化气”,以鼓邪外出,并减弱“阴成形”,使瘀血生成减少。同时,久病、重病患者多伴情志不舒,PCI术后患者普遍存在以“焦虑”“抑郁”状态为主的心理障碍[18-19],且患者术后不足半年便再发胸痛,难免产生担忧,故熊教授认为治疗时应兼顾疏肝解郁,这也同现代医学所讲述的“双心学说”相吻合。治以益气活血,兼以疏肝、宁心,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方中用大量黄芪联合党参共奏益气之功,气旺则血行;当归尾既能活血,使瘀化,又能补血,使活血而不伤血;赤芍、川芎、桃仁、红花、熟地黄与当归尾合成桃红四物汤,具有养血活血之功;白术益气健脾;茯苓健脾宁心,促进气血化生;茯神、百合、茯苓皆入心经,养心安神;大枣补中益气安神;合用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条达,肝心同治;五味子既能收敛固摄,固气防脱,又能敛汗生津;甘草调和诸药。全方以益气活血为主,兼顾疏肝与养心。

二诊时,患者最痛苦的症状为活动后气促而喘、双下肢浮肿,乃水饮失于温化之故。原方加用红景天有益气活血、通脉平喘之效;桂枝则助阳化气,温化水湿;陈皮、法半夏、桑白皮并行利水化湿、消肿平喘之功,同时,方中益气助阳之药得以陈皮理气,则药效益甚;患者睡眠大有改善,故去茯神、百合、大枣等养心安神之品。

三诊时,患者症状已基本缓解,下肢浮肿基本消失,故可减少利水平喘、助阳化气之力,故予二诊方去桂枝、陈皮、法半夏、桑白皮,减少红景天用量。如此,则“气”得以不断生成,有形之瘀血无以得生,终而“形气相得”。

5 总结

《素问·宝命全形论》阐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阴阳是事物之间相互对立的两种基本形式,是世界万物运动变化的纲领和根本。“阳化气,阴成形”是《黄帝内经》对阴阳关系的总结,人体是“气”“形”和“神”的统一体,“阳化气,阴成形”的过程使生命周而复始、生生不息。“阳化气”“阴成形”太过或不及,人体则会进入疾病状态,生命的稳态依赖于“阴阳自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熊教授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临证指导治疗PCI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体现了以“阴阳为纲”的辨证思路,可以此为鉴,用于指导人体多种疾病的诊疗。

猜你喜欢

阳化胸痹气虚
通阳化浊方与四妙勇安汤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家兔的粪便代谢组学比较研究
“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在骨伤科的临床应用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软组织肉瘤的发病机制及治法
张艳治疗胸痹临床经验
活血化瘀法论治胸痹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气虚了,病多了
“阳化气,阴成形”与中医肿瘤关系探究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