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沅水沅陵沅陵人

2023-12-13冷莹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23年11期
关键词:沅陵沅水

□冷莹

晨曦 缪宜江摄

沅水

眼前的沅水辽阔宁静,两岸峰峦连绵深幽。游船在山的护卫中轻行,盛绿中偶尔掠过山脚脉络整齐倾斜的灰色风化岩,枫杨和竹子临水的低枝迎风在江面轻颤,与水轻语着微澜。自然的造化美得让人忘却言语。在游船激起的白色浪花里,渔人出身的土家族导游清越的棹歌声逐风远扬。

如果你了解沅水,那么,站在沅水前,你的胸腔定然会不能自禁地流淌着感慨。因为你知道,这是一条从历史辰光中迤逦而来的长河,你知道这一曲长河曾流经多少辉煌、战火、文明与情思。二酉山洞在秦焚书坑儒时藏下的书简千卷为中华文明保存了秦前文化火种,屈原忧愁的舲船从这里驶过,刘禹锡的诗意与情歌在这里遗珠,岸畔世界最古老的书院龙兴讲寺的晨钟漾开清晨江面的薄雾,王阳明在虎溪书院讲学的身影被流水不倦诉说,寡妇链扣住了妇人一生的悲壮眷恋……

沅水的故事,岸边的山民在代代相传的闲话间也熟稔于心。坐在江边一户村民家门口歇脚,随意聊侃,那对老夫妻脑海中的沅水故事多如星辰,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到王阳明龙场悟道,都略知其故。说到寡妇链,夫妇脸上更有了厚重相通的民间悲喜。

千里沅水多险滩,而险滩最为聚集的地方便在沅陵境内。尤其清浪滩一带,滩险流急,江边悬崖峭壁,旧时纤夫在此处常因过滩失足失了性命。一位张姓寡妇,其公公、丈夫、儿子皆因险滩拉纤而亡。悲痛之中,她以乞讨卖唱为生,集数十年风雨艰辛之银,聘石匠在江岸绝壁上开凿石路、镶嵌铁链,给过往的纤夫打造一条生命链。人们感念她,将此链称为“寡妇链”。一位痛失爱人与家人的沅水畔寻常妇人,未悲痛沉息于命运的残忍,而是用她的半世艰辛,庇护了这沅水岸众多乡邻家中的父与儿。她领受过的痛苦,她不肯让命运再肆虐加诸他人。她伸出的瘦弱手臂,在噩运从嘲弄到目瞪口呆的目光中有力地挡住了它暴虐的步伐。沅水啊,就是养育出了这样恩深义重的子民,哪怕她只是一个乡野间走出来的妇人。

身边同伴聊及刚才船上土家导游所唱的棹歌,老大爷朗声笑着说那是劳动号子。

历史上,沅江是大湘西连接大千世界的主要通道,山货远销,食盐布匹等物资进来,都靠行船拉纤。沅江湍急滩险,礁石林立,汉子们用号子激励斗志,也用号子排遣水上漂泊的寂寞。号子声声,在漫长的时光里宛若沅江上绽放的渔火。今天,劳动号子已作为文化符号,留在故旧的时光里,只偶尔为一些老人遣怀。

今天,再没有险滩上生离死别的故事了。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航运等综合功能的国家“八五”重点工程——五强溪水利枢纽巍然矗立于沅水之上,将奔流的沅江水梳理得平阔井然。五强溪大坝抬高了沅江水位,整个库区水深面广,浮光跃金、潮平岸阔。从五强溪码头顺水而下,北岸经明月山、顺母桥、象鼻岩、夸父山、寡妇链、十里画廊、海螺山,到达打卦岩;南岸经大伏角、瓜瓢湾、柳林汊……一路都是人间桃花源。五强溪和凤滩、高滩一江碧水三梯次的有序开发利用,共同奠定了沅陵“全国十大水电基地”的稳固地位。

吃一口老大妈热情递上的当地清甜西瓜,暑意立消。之前在江畔果园尝到当地的葡萄和黄桃,也是甜过别处。大妈说,这是沅水浇灌出来的,这一处水土才能种出来这个味儿,这瓜果种到了别处,总得不出这味儿。大妈的眼神里是掩不住的骄傲。沅水,已是这一方人亲入骨血的乡魂。

大妈说,这些年里,沅江比以前更清了,山水比以前更好看了。除却沅水,“酉水拖蓝”等诸多沅陵特色水景都在今天显示出比以往更美的景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在沅陵时常可见的标语,也是沅陵人看在眼里的画面。很多普通居民并不全然详知沅陵在10 年全面禁渔上的铮铮铁腕,在河长制全面落实上做出的艰辛努力,但他们看到了母亲河沅江和沅陵境内其他910 条河溪年胜一年水清岸绿,美如画卷。他们看到了很多政府工作人员和穿红马甲的护河队伍时常走在水边。“他们很辛苦。”大妈感慨地说。

不远处,沅水面上正成群飞掠而过的白鹭,如同风颁给这带绿水青山的勋章。风中那一串不知从哪重山间传来的隐约号子声,将沅水江面的时光拉得悠长。

这是沅水,护佑着代代沅陵人,也被今天的沅陵人用更多行动与作为深沉爱着的沅陵之水。

沅陵

沅陵很静,静得像一场故梦。

我是入夜时分到达沅陵的。在怀化出芷江机场,三四个小时车程,大巴车一路轻轻摇晃着,将白昼渐摇入夜色的星光。进了沅陵县城,棵棵香樟树站在路灯底下投下温柔树影,一江穿城,江风湿润,桥底下大片的紫茉莉在夜色中绽放熟悉的芬芳,所有细节都唤起我的乡愁。这景象与我在江西的故乡小城何其相似。与我的小城不同的是,沅陵的城中有山,山廓抱城。山水间的沅陵,塔寺丛立,自有别处不可复制的山水之美与厚重人文韵味。

一千里沅水从容,两千年沅陵人文。

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 年)立县的沅陵,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距县城20 千米的窑头村古墓群遗址,先是商周时的濮国都城,后为秦黔中郡址。城中虎溪山古墓出土的“吴阳”印章,佐证了沅陵是西汉的王侯封地。

沅陵著名的二酉山在中华文脉的传承历史中举足轻重。秦扫六合,天下归一。为去六国之杂音,灭六国之异心,始皇帝推出焚书坑儒之举。时有儒生伏胜,偷运书简藏于二酉山洞,保留下诸多先秦的珍贵史料。二酉山也由此成为“学富五车、书通二酉”的典出之处。这里的文脉传承担当激励着沅陵的后人们。二酉山所在的二酉村,在新中国成立后先后走出了67 位教授,被称为“中国教授村”。二酉山不只是沅陵人的骄傲,也是很多中华学者心中的朝圣地。被欧美学者称作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学史家之一的胡应麟,就将自己的藏书楼命名为二酉山房;清代著名学者张澍将自己的书房取名二酉堂,并将花费自己一生心血整理编辑出的甘肃古代地理辑轶类书籍20 多种,定名为“二酉堂丛书”。二酉山,是中国学者气度与根骨的一截脊梁。

在沅陵县城中,至今屹立着唐王朝为大西南设立的高等学府——龙兴讲寺。自唐贞观二年(628年)李世民敕建,距今已有1300 多年。明正德六年(1511 年),王阳明途经沅陵,在龙兴讲寺讲授“致良知”,开沅陵一代学风,立国学一门新学,更成为沅陵不朽的荣光。后人在他讲学的地方建阳明学院(今虎溪书院)以示纪念。今天,在沅陵县城徐步而往,学院深学雅静之氛围犹然可感。

沅陵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伐蛮”兵败、“马革裹尸”一词出处,是乾隆亲题“天下辰龙第一关”的要塞辰龙关所在处,也是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长征过沅陵、湘西剿匪的烽火岁月印证处。红色文化,曾在此如同喧天焰火,照亮了沅陵的山水与人心。

羁押过张学良的凤凰山上,则铭记了这位爱国少帅的无奈与哀愁。以囚徒之身,对壮志难酬。一腔报国心,空对烛影佛光。木鱼声中但望江水东流,报国不能,有家难归。命运的洪流裹挟之处,又有谁能轻言英雄豪迈。

屈原、王昌龄、刘禹锡、王阳明、薛瑄、杨慎、林则徐、沈从文、林徽因等先贤名流,都与沅陵有着深刻的缘分,留下了与之有关的故事与篇章。

提到沅陵,就不得不提起沈从文。沈从文先生所写作的三部散文长卷:《从文自传》《湘行散记》和《湘西》,其中的大量篇幅,都直接或间接地写到了沅陵。他一生都视沅陵为第二故乡。

沅陵民间的传承更为精彩纷呈。古曰辰州的沅陵,自古是一个苗族、土家族夹居,“巫傩文化”盛行的“神秘王国”。沅陵巫傩文化流传几千年,蛊术、辰州符、做道场、唱土地、还傩愿、打醮等法事及上刀山、下火海、滚油锅等诡异绝技,至今在民间可寻。如今,沅陵辰州傩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同样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还有沅陵赛龙舟。“中国传统龙舟之乡”沅陵,为赛龙舟起源地。此处龙舟赛事源于远古,早在屈原之前就已存在,相传是为纪念五溪各族的始祖盘瓠。盘瓠后,其子孙按照当地巫祭习俗,划龙舟游弋沅水为其招魂。沅陵传统龙舟赛历经几千年,已形成博大精深的湘西沅陵传统龙舟文化。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曾前来沅陵进行全程录像的辰河高腔、以歌定情的情侬山歌,24 个少数民族的各异民风民俗:苗家的蜡染、土家的花帕、吊脚楼、拦门酒等,共同构建起沅陵这个多民族交融区独特的风情。

但这些,并不足以概括今天的沅陵。在沅陵的这些沉雅与循古之外,你会留意到,那些正从沅陵各个细节角落溢逸而出的蓬勃时代锐气。从环保举措的细致、生态全面治理层级分明有序的落实、“红色引擎”对乡村振兴的强劲驱动力、城市更新的细节在街头巷尾的藏影、当地在各类自然与人文资源强力保护基础上的积极整合开发、绿色能源及科技创新等新兴产业链在县城的安家落户与风生水起……这一切让人对这个目前尚称为县城的沅陵完全不敢小觑。这是一座新与旧奇异融合的小城。这是一座让人展望之城。

沅陵县城全景 缪宜江摄

沅陵人

沅陵人的故事,其实已经全然书写在了沅陵的山水和今天的沅陵城里。

沅陵的山水与地域历史风云铸就了沅陵人,沅陵人又以他们的脾性与热血书写着今天的沅陵。

沅陵人好客直爽。到沅陵街头小馆吃粉,店里年轻的老板娘擦着额上汗,将一碗米粉的浇头堆到冒尖,还指着旁边自助小料的台面催促我:“看看喜欢什么小料,自己加啊,我们的酸腌菜刚加出来的哈。”在果园刚夸句黄桃甜,两个圆滚滚的黄桃便立刻被不容推辞地塞进了手里。

沅陵人口味重,和脾性来得一样爽利。尚辣,满桌红椒里,松枝熏出的柴火腊味、劲道的晒兰肉、野劲十足的蕨菜干配上当地的沅陵大曲,菜和当地人一样底气十足,掏心掏肺。沅陵的朋友笑道,走到哪里,这味道都是他们的乡愁。

沅陵历来为汉蛮交界之地,征战屯兵重地,很多沅陵后人骨血里流淌着悍勇秉直。行走在沅陵,你会发现这里的人身上鲜明的楚风让人感动,慷慨侠义,壮勇豁达。

高亢的辰河高腔,冲出喉嗓,便天高云阔地游走。原本只在山中唱的山歌,随着下山城居的沅陵山民入了城,江畔的公园树下,三五成群地对唱接腔里,散荡着自由愉快的落拓地方风情。

沅陵人以自己的乡土为荣。沅陵街巷,人们茶碗里的绿茶时常都是那一碗当地的名茶碣滩茶。“一枕暗香听橹声,寻梦无痕到碣滩。”碣滩茶出自险滩碣滩,唐时曾为贡茶,由官府每年派人监制。若得知你来自外地,热情的沅陵人便要向你推介他们的碣滩茶:这是世界名茶,获过米兰世博会中国名茶金奖。又常有人要给你泡上一杯,满目期待等你的赞许,仿佛是等你夸耀他珍爱的儿女。

翻开下榻酒店赠送的当地报纸,见到某某人携资返乡支援家乡建设的报道,便想到一位沅陵导游闲聊时所言的:沅陵人总是思乡的,在外面混好了大多都要回来的,把外面的新点子、新路子、新机会带回来成就他们的沅陵。

走访沅陵时,接触过几位当地的政府人员,大都是温和中可见锐气的类型。他们的对话中,对文化元素敏感,对新政策和文化理论敏锐,时刻在探索着沅陵更好的前路。这增添了我在沅陵那几日对这座城的好奇。

沅陵一程,触动颇多。但触及我内心最深的,还是沅江边一位素不相识与之连一句对话也未曾有的大姐。

那日晚饭后在江畔广场散步的时候,见到一位大姐与熟人打招呼,精神爽朗,完全不似病人。对方问:“医生说还有多久?”大姐大咧咧地伸出一根手指:“一年多吧,大概不到两年。”听了数句,才得知她原来患了癌,所剩时日并不长久。大姐那坦然无谓的言语里,似乎死亡只是一趟返乡的旅程。那一晚的沿江路,我天马行空地想了很多。我想起了诸多文学和影视作品里这带人们在面对敌军和湘西悍匪时不留退路的激烈抗争,也想起了在沅陵山间走访的时候,发现村民们供在家中的亲友遗像总是彩色的,而不像其他地域多是黑白的。我自然也难免想起了自己人生中一些无谓的悲喜。最后,我的思想长久地停留于一个想法:能轻快正视死亡这关的人,他在这世间的生途上,一定是恣意而热烈的吧!这是我对沅陵这片地域上的人们一个极深的印象,当然,它也许出自我部分偏执的认定。

此时,我坐在电脑前,想起沅陵的江畔和江岸青山的绵延轮廓,想起诗人车延高的一句诗:两岸青山越绿,人越怕白头。是的,美好,总是与羁绊相生。但我想,对沅陵的沅陵人,和沅陵人的沅陵来说,这羁绊,值得。

猜你喜欢

沅陵沅水
采砂对沅水典型采砂河道影响初步分析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展示之窗
邅吾道兮
夜晚,在诗墙边读友人诗
沅陵“学治”文化价值探析
沅陵传统龙舟竞渡的发展
湖南沅陵一中芸庐文学社作品展播
沅水干流安江水文站年径流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从沅水7.17洪水看常德的堤防建设
从沈从文作品中的“辰州符”管窥沅陵巫傩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