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西沅陵:一个美得令人心痛的地方

2023-12-13郭晓勇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23年11期
关键词:沅陵县沅陵

□郭晓勇

一江碧水映沅陵 熊志刚摄

人,归来了,心,却还留在那里,留在沅水两岸。那里的故事、那里的山水、那里期许的目光,总是萦绕脑海久久挥之不去,使我久久沉醉其中。

8 月下旬的湘西,依然在经历秋老虎的余威,早晚的微风里带着闷热和潮湿,白天的日头烘烤着,把滚烫从头顶倾洒下来。初来乍到,在这陌生而又迷人的景致面前,来自天南地北的一行人,一个个在聆听讲述中精神抖擞,似乎天气与己已经无关了。因为,这里已准备好了彩云让人采撷,这里已准备好了山歌让人赏听。

如诗如画的湘西门户

沅陵,古称辰州,是湖南省怀化市所辖县,地处湖南省西北部,怀化市北端,沅水中游,素有“湘西门户”“南天锁钥”之称。沅江,又称沅水,是长江流域洞庭湖的支流,属洞庭湖湘、资、沅、澧四水中的第二大水系,也是湖南省内第二大河流,干流全长1033 千米,流域跨贵州、湖南、重庆、湖北四省(直辖市)。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沅江两岸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如今,当地人在向客人介绍自己的家乡时,都少不了这样一段开场白:这里,是诗仙李白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中的“夜郎西”、李白的神往之地;战国时楚秦置黔中郡,汉高祖五年(210 年)置县,历为郡、州、路、府、道和湘西行署治所,曾是大湘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的中心;是成语“学富五车”“书通二酋”“夸父逐日”“马革裹尸”的出典处,是中国传统龙舟之乡,世界巫傩文化发祥地。

这里,是林则徐笔下“一县好山留客住,五溪秋水为君清”中的福地,处于中国地势从第三阶梯迈上第二阶梯的台阶上,上扼川黔、下蔽湖湘,是湖南省面积最大的县,是全国十大水电基地、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有色金属之乡、中国黄柏之乡。

这里,是沈从文的第二故乡,是他心中美得令人心痛的地方。这里有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五强溪国家湿地公园、沅陵国家森林公园三张国家级生态名片,森林覆盖率达76.2%,绿意盎然,风光无限;有沅江、酉水两大水系,911 条溪河。

当然,令沅陵人引以为傲和念念不忘的远远不止这些,还有那些曾经发生在沅水两岸的一个个感人故事和人们口口相传的凄美传说。

藏书洞与焚书坑儒

乘车前往县城西北15 千米处的二酉山,这里的“二酉藏书洞”是我们此行首站。语出南朝·宋·盛弘之的《荆州记》:“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相传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朝廷博士官伏胜冒着生命危险,从咸阳偷运出书简千余卷,辗转跋涉,藏于二酉洞中,在秦灭汉兴时献给汉高祖刘邦,使春秋诸子百家不致断绝,先秦文化典籍得以流传后世,为延续中华5000 年文明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刘邦在获得伏胜所献大量秦前书简时大喜,亲自将二酉藏书洞封为“文化圣洞”,将二酉山立为“天下名山”。此后,二酉山的二酉洞就成为天下圣迹,成为读书人毕生向往和追求的地方,历朝历代文人墨客前往二酉山拜谒的更是络绎不绝,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文章。山上一度建院立阁,修堂造亭,为纪念伏胜修建的伏胜宫和为保护二酉洞修建的藏书阁就是典型的建筑代表。在石洞下方,留有京师大学堂总监督、湖南督学使张亨嘉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二月所立的榜书碑刻“古藏书处”4 个大字。

在当地人看来,二酉藏书不仅成为文人墨客竞相传颂的历史典故,而且成为古辰州的文化符号。

导游介绍说,多少年来,附近乡民每到家中学子开学之前,便纷纷带着孩子前往二酉山焚香祭拜文化先祖,进行读书成才教育,历朝历代的二酉山下因此人才辈出。据《沅陵县志》载,这里在明清时期出了400 余名举人、进士,新中国成立后出了1000 多名教授。其中,仅二酉村就出了60 多名教授,由此成为著名的“教授村”。

目前,投资5000 万元的二酉山提质项目即将完成,主要包括游客集散中心、展览馆、盘山公路、观景平台、藏书馆、蜀山码头扩建及二酉古村民宿改造、伏胜堂修缮等。项目立足“中华书山,文化福地”的总体定位,确立了“发蒙启智、勤学笃行、朝圣祈福”的总体思路,打造“中华第一书山”。据介绍,这次提质工程不但改造了景区设施,修缮、保护了古迹、景点,还对周围的古村落、码头进行了提质改造,修缮了道路,增设了安全设施,让当地百姓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项目提质后,将吸引更多游客来此观光朝圣,带动周边的观光、餐饮、住宿等业态的发展,为百姓带来更多经济收入。

借母溪与寄母溪传说

沅陵县以北50 多千米处,有个地方有两个名字:“借母溪”和“寄母溪”。两个名字背后有着一段凄美而感人的故事。

借母溪一名源自“借母生崽”。相传,很久以前,地处穷乡僻壤的沅陵,男多女少,很多男人娶不到媳妇,即便是不择手段从山外被哄骗来结婚的女人,最终都因不堪贫穷而逃出山外,丢下只有男人、没有女人的家庭。因此,大部分男人没有子嗣,只好孤单一生。为了传宗接代,村里人想了个办法,就是筹集资金到山外困难家庭“租赁”一个有生育能力的女人进村、生孩子。女人生了孩子、拿了钱再回到山外自己的家里生活,或又去别的人家继续为人生孩子。不过借母生崽有很多规矩,比如被“租赁”的女人必须蒙住眼睛进村,生孩子后又必须蒙着眼回去,让她认不得这是什么地方,认不得孩子,也不让孩子知道母亲是谁。当地将这种女人叫作“狃花女”,做这种生意的人叫“狃子客”。

另外还有一种传说:许多年前,永顺知县调任长沙府任职,知县奉母赴任途经此地,这里山高林密,行走艰难,树枝、藤刺不时挂住轿子和轿夫的腿脚,轿夫时而摔倒,时而受伤,终于,他们精疲力竭,再也走不动了,于是放下轿子,倒在了路边。知县在束手无策、进退两难之际心生一念,既然母亲身体孱弱,无法行走,何不将她暂时寄养在此呢?他看到这地方风景优美,一道色彩斑斓的绝壁耸立西北,屏风般围出一个翠绿的山谷,山谷里有参天古木,也有茵茵绿草,鲜花盛开、锦鸡啼鸣,还有一条溪水潺潺流过,不正是一个赡养老人的好地方吗?于是,知县花了一笔银子,找人在溪边的山坡上修了一栋小木屋,将老母亲暂时安置好之后,就独自到长沙府赴任去了。知县之举被轿夫传开,这蛮荒之地便破天荒地有了一个自己的名字“寄母溪”。知县一走,就没有了音信,独居深山的老母亲思儿心切,时常以泪洗面。附近山上有一所茅屋,住着一个孤零零的土家汉子,他看在眼里、怜在心上,要拜老母亲作自己的干娘,一来代替知县尽孝道,二来自己也有了母亲。老母亲欣喜万分、满口应承,从此,土家汉子便与老母亲相依为命,恪守孝道,直到为老母亲养老送终。

后来,此地就有了“寄母溪”“借母溪”两种说法。

现在的借母溪也成了著名的游览景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湖南九寨沟”之誉。借母溪的山水有独特气质,清幽如伊人般洗尽铅华、尘埃不染。我们穿行林深秘境,沿几年前修建的步道拾级而上,千年的古藤老树、神奇的沟谷溪流让人流连忘返,在这天然大氧吧中呼吸着清新空气,十分惬意。

此刻,站在这里聆听导游阿妹声情并茂的讲述,听完这两个故事,百感交集。

回程中,走进借母溪村头的一家院子,一位80 多岁的老妇人正在自家宽敞的庭院里晾晒玉米和辣椒。蓝天白云下,明媚的阳光洒满整个院落,黄澄澄的玉米、红灿灿的辣椒,映衬着老妇人红润的脸庞,一幅幅喜悦的画面进入镜头。

向宗彦与莲花池村

从沅陵县城向西行20 多千米,就到了二酉苗族乡莲花池村。这里曾经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的武安军节度衙前兵马使与前溪州左厢都押衙的军事与行政双重机构驻地,也是湘西名人向宗彦的故里,是周边多地向氏家族的祖源地,是古辰州与古溪州等地多元文化的交融地。

当年,莲花池村及其周边一带到处是大森林,人口稀少。酉水水道两岸高山耸立、森林密布。当时的莲花池村是古溪州与古辰州之间驿道的必经关口,受命于朝廷、领军到溪州平叛的向宗彦看好这个地方。向宗彦本是江西南昌府丰城县人士,自幼熟读兵书,曾与后晋平卢节度使杨光远、大将军杜重威共学。后晋天福四年(939 年)至天福五年(940年),向宗彦被封为武安军节度衙前兵马使,领兵平定溪州之乱,被溪州百姓尊称为“向老官人”。

王家大院 郭晓勇摄

在向宗彦故居,我们见到了向宗彦第36 代孙向邦德先生,今年68 岁的他曾经是当地一所学校的校长,退休后一直在这里做文物搜集整理和现场讲解工作。

说起先人向宗彦,向邦德满脸的崇敬和自豪。在他看来,向宗彦最主要的功绩包括:一是他作为第一次溪州战争的前线指挥官员,英勇善战,率领官军取得溪州平叛大捷的军事胜利;二是他促成交战双方的停战和议,成功劝导对方首领在溪州大战失败后面对现实、放弃反抗、争取和议,使溪州土司在政治上得到自我拯救,百姓免遭再战屠戮,既维护了朝廷的权威、国家的统一,又缓解了朝廷与溪州土司、汉族与溪州少数民族、中原与溪州等多层面的尖锐矛盾,为溪州地区近800 年的和平安宁奠定了可靠的政治基础;三是促进了溪州的经济发展,劝人农桑,打破“汉不入苗、苗不入汉”的区域封锁陈规,倡导溪州与辰州百姓跨区域开展商品贸易,发展溪州经济,使百姓免遭饥寒交迫之苦;四是打破苗汉不通婚的陈规,带头娶苗族姑娘为妻,促进了社会上层与平民之间、地区之间、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实现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

向宗彦为向氏家族遗留下在千余年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向氏家风、家规和家训,将一代代向氏后裔团结在一起,使向氏家族如大树般根深叶茂、郁郁葱葱。

身处莲花池村这座千年古村落,面对眼前的明、清和民国三个时期的苗汉特色鲜明的建筑群,犹如在历史的时空里穿梭。如今的莲花池古村落,每天都有游人来这里探寻过往。据介绍,目前这里有村民45 户,共计370 余人,90%以上为向姓。现存建筑20 余栋。该村于2016 年11 月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9 年2 月,村落中的14 栋古建筑被公布为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强溪水电站 缪宜江摄

王家大院与凤凰寺

汽车沿盘山公路行驶,身旁是茂密的森林和满眼的绿色。位于沅陵镇白岩界村的王家大院,就在此山的高处。

王家大院是一座有着200 年历史的民居建筑,始建于清代晚期,共有房屋58 间。这座宅子的主人是王成藩,又称“王百万”,靠着祖传的粮田,仓中常年积有百万担粮食、谷物,因而得名,为当时当地的首富。

1934 年12 月,为策应中央红军长征,发动“湘西攻略”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贺龙、关向应、萧克同志率红二、六军团主力攻打沅陵县城。王家大院就是当时的指挥部所在地,为配合主力红军长征立下功劳,现为沅陵红色革命遗址,是革命老区湘鄂川黔沅陵苏区县的历史见证。王家大院内的西厢房是当时贺龙司令部的指挥部。站在这里,可以想象贺龙元帅当时在此指挥若定、挥斥方遒的场景。

2023 年1 月23 日,红二、六军团进袭沅陵县城指挥部旧址纪念碑揭幕暨沅陵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授牌仪式在王家大院举行。矗立在路旁的纪念碑,在阳光下巍峨挺拔、熠熠生辉。

离开王家大院来到凤凰山森林公园,站在高处俯瞰,整个县城尽收眼底。凤凰山上的凤凰寺是个有故事的地方。1938 年3 月,因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而被蒋介石囚禁的张学良将军,被秘密从郴州苏仙岭辗转押送到沅陵,幽禁于凤凰寺内,直到翌年10 月转押贵州修文。

凤凰寺西头是张学良当年的书房和卧室。卧室小而简陋,书房比卧室稍宽敞一些。在这间书房中,张学良曾两次写信给蒋介石请求参加抗战,写有题壁诗《自感遗憾作》一首:“万里碧空孤影远,故人行程路漫漫,少年鬓发渐渐老,惟有春风今又还。”张学良写在凤凰山望江亭上的这首诗后被编入沅陵乡土教材,当地人无论老少都能吟会诵。

现在山上遗留有张学良与赵四小姐活动过的放生池、钓鱼台、网球场、防空洞、船亭子等场所。为纪念张学良将军的爱国赤诚,沅陵县政府拨款对古寺进行了维修,内置张学良将军塑像,恢复原有建筑物船形亭和水池。1988 年,凤凰山森林公园利用凤凰寺的古建筑,建立起了张学良将军陈列馆,开辟4 个陈列室,展出的内容让参观者充分感受到张学良将军忧国忧民和威武不屈的大无畏爱国主义精神。

守一江碧水创幸福河湖

近年来,沅陵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大力实施长江“十年禁渔”,以创建安全河湖、健康河湖、美丽河湖、幸福河湖为目标,加强河湖综合治理,全县水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目标。沅陵县6 万多库区养殖移民和1200 多名专业渔民由养鱼人、捕鱼人变成了护鱼人、护河人、致富带头人。

2018 年以前,沅陵县有网箱养殖户4 万多户,拦网99 个,出鱼2 万余吨,形成了国家地理标志五强溪鱼,销往长沙、常德、重庆、贵阳等地。其中,陈家滩乡产的五强溪鱼就占一半以上,年产值1.5 亿元。后来,全部实现网箱退养上岸和禁捕退捕。

邓富国是陈家滩乡驮子口村地地道道的养殖户,20 岁出头就开始在怡溪流域摸爬滚打,涉足养殖、售卖鱼饲料等行业,一年下来不少挣钱。后来发现,附近水质越来越差,鱼类患病频率逐年增加,由于无序养殖规模的增大、季节性缺氧造成死鱼的现象时有发生。禁捕退捕政策实施后,政府对邓富国的网箱、饲养棚等进行政策补偿、拆除上岸。2020年,邓富国利用补偿资金,创办了一家小型电子厂,主要经营充电器加工,解决了10 多名渔民转型后的就业问题,每人月收入将近2000 元。近几年,由于疫情原因导致市场不景气,今年年初,邓富国的电子厂停产停业。他毅然决定前往怀化市区开店,主要经营餐饮、土特产售卖。他说,今后的生活能不能更有滋味,那就要看自己的本事了。

乘船巡江而下,微雨朦胧中的绿水青山从眼前掠过,令人心潮澎湃。眼前掠过的不仅是秀美的景色,还有沅水两岸人民舍小家、为大家的付出,及多少人为“守一江碧水,创幸福河湖”所作出的奉献和牺牲啊!

行至五强溪水电厂大坝下游时,前面拐弯一侧有几只小船在游动,当地人告诉我们,那是护河员在清理从上游冲下来的漂浮物。此外,平时本地还招募“河小青”青年志愿者开展巡河、护河活动。

近年来,沅陵各行各业都有了长足发展,但由于交通问题,当地的旅游业受到了一定影响。无论乘飞机还是坐火车来这里,都要先到怀化,再转乘两个小时的汽车。用一位当地人的话说,这里是“领先2000 年,落后30 年”的地方。不过,明年高速公路通车后,从怀化到沅陵就只需要一个多小时,那时,从外地到沅陵就方便多了。我们期待着,有机会再来“巡沅水”,再来“看沅陵”。

离开前写了一首小诗《沅水两岸写满传奇与期待》,就用诗中的最后几行作为此文的结尾——

文韵水韵谱写时代华章

绿韵茶韵演绎未来豪迈

河湖长总督导任重千钧

河小青接力棒子孙万代

再见啦,沅陵

再见啦,湘西

阿哥阿妹山歌对唱

唱醉了山河情深似海

阿妹轻唤哥心动哦

留下来,留下来,你说

是不是留下来

梦中来哦,做梦来

猜你喜欢

沅陵县沅陵
沅陵:挥洒笔尖,展示风采
怀化市沅陵县部署教育信息化工作
沅陵县跆拳道项目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沅陵县稻田养鱼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沅陵“学治”文化价值探析
论沅陵县借母溪旅游业中狃花文化如何定位
沅陵传统龙舟竞渡的发展
湖南沅陵一中芸庐文学社作品展播
从沈从文作品中的“辰州符”管窥沅陵巫傩文化
湖南沅陵县:土壤有机质提升——地力综合培肥项目实施进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