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五育融合路径探索

2023-12-13尹祥佳

成才之路 2023年32期
关键词:五育融合双高计划实践路径

尹祥佳

摘要:“三全育人、五育融合”是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高职院校要注重党建引领固本强基,优化组织育人“新理念”,注重有效课堂同向同行,体现心理育人“新特色”,注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呈现实践育人“新局面”,注重文化强校润物无声,打造网络育人“新阵地”,注重平安校园保障有力,促进服务育人“新发展”,将“五育融合”贯通到人才培养过程中,突出“十大”育人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双高”计划实施,助力“技能甘肃”建设。

关键词:双高计划;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五育融合;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C961;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32-0001-04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基于双高计划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办公室聚焦治理与三全育人研究”(项目编号:GS[2022]GHB1790);甘肃省教育厅高校教师创新基金项目“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室服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探究”(项目编号:2023B-450);2022年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先导基金项目“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项目编号:2022XYXD-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1]作为类型教育的高等职业教育要进一步凸显面向人人、面向终身、面向未来的职业教育特色,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体现出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落实“三全育人、五育融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要求高校充分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通过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推动形成“三全育人”工作格局[2-3]。“三全育人、五育融合”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作为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学说,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核心组成部分,并深度契合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在方法论层面生动体现唯物辩证法[4]。

“三全育人”理念能够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进行有机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学生,服务学生,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优良的环境[5]。从教育行动研究的角度看,其具有实践理性的理论基础。实践理性能够创新和拓展行动研究的实践范式。马克思的实践理性有两层含义:一是理性是实践的理性,理性不是永恒不变的,它来源于实践;二是实践是理性的实践,实践活动需要理性的指导。马克思实践理性可以理解为社会实践主体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科学认识,正确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有效指引和规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关系的实践行为,使实践活动合理化的能力,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6]。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将“三全育人”融入人才培养过程,突出“五育融合”,实现“五育”之间相互渗透和融会贯通,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提高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与水平。

笔者所在的学校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是甘肃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甘肃省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群建设计划(A档)建设单位。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深入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以全面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关键,突出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坚持德技并修、五育融合,构建职教特色“十大”育人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

1.完善“五位一体”学生管理模式

学校通过党建引领学生管理工作,不断完善“五位一体”学生管理模式。一是学校统一领导学生管理工作;二是学生工作部、宣传统战部、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共同负责学生管理、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是各二级院系党总支具体负责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突出教育教学特色;四是将团学组织作为学生管理的重要补充力量;五是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班级团支部和班委会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相互配合,努力打造良好的成长成才环境,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和专业教学工作协同开展。

2.优化组织管理育人工作体系

学校依据省级“双高”建设方案,加强二级院系党组织建设,修订学生管理制度体系,选优配强学生党支部书记,创新“党建+”工作格局,开展“党建+育人平台、党建+教师团队、党建+专业群”建设,实现党建工作和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学校还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使其贯通于专业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

3.形成“三全育人”质量文化氛围

学校梳理各类管理岗位的育人元素,编制岗位职责书,明确管理育人的具体内容和实施路径,奏响“全员参与、全程融通、全方位协同”的校园育人“三部曲”。学校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开展数字化转型,不断健全内部治理体系质量监督机制。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在五个横向层面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扎实开展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作,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三全育人”质量文化氛围。学校的《数字校园助力双高建设诊改体系保障人才培养》成功入选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成果典型案例,学校被评为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

1.打造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课堂

学校不断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落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三教”改革,紧密结合学生学情分析,加强课堂教学设计,高质量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学校定期开展课堂质量督导检查,建立课堂质量学生评价机制,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效度,打造学生喜爱的“金课”。学校还开设丰富多彩的线上和线下素质任选课,使学生能够泛在学习。学校18门课程获评甘肃省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8门在线课程入选教育部社区教育“能者为师”特色课程,学校教师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三等奖2项。

2.筑牢课程思政铸魂育人根基

学校大力推进以“课程思政+思政课程+红色文化教育”为目标的思政教学改革,建设思政育人实践基地,丰富学校红色教育资源,累计接待校外80多家单位2万余人的观摩学习,同时教育引导全校学生赓续甘肃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学校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三全育人”工作,实现两者同频共振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的现实要求[7]。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以“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学校还以“课程思政微课教学资源库”建设为抓手,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制作课程思政微课500余门,其中获评省级课程思政微课279门。学校充分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保证育人成效,有力推动各门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协同发力,奏响思政育人最强音符,成为甘肃省“课程思政”示范校。

3.促进学生心理育人护航成长

学校建立健全校级、院系、班级、宿舍、学生“五级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路径,配齐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建立心理健康课教研室、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和心理互助协会。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组织开展“心理咨询与专题心理辅导讲座”“最美微笑摄影大赛”“心理情景剧大赛”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系列特色活动,扎实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工作。

1.创新学生专业实验实训教学

学校建成24个“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与省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建立双主体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厚植工匠文化,培育技术技能人才。学校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发挥省级众创空间平台优势,建立创新创业学院,打造特色双创课程、双创实践项目、创业项目孵化等工作路径,构建以赛促学的创新创业服务模式,实现“课程、实践、平台、孵化、文化”的五维贯通。学校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打造职业品德、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三位一体”职业教育特色实验实训模式,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教育厅级教学成果奖11项。2022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7%,951名毕业生升入本科院校。学校获评甘肃省大学生就业工作示范性高校、甘肃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甘肃省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

2.开展劳动教育促进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开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8-9]。学校积极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倡导“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时代精神,组建劳动教育教研室,组织开展学生劳动教育教学,以及校内外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学生选修劳动教育学分。学校尤其注重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教育引导学生体会劳动实践过程中的“知行思创”,使学生在劳动创造中获得“做中学”的实践经验与缄默性知识,帮助学生养成有规律的学习生活习惯,树立珍惜和爱护劳动成果的生活理念。

3.收获各级各类竞赛优异成绩

学校积极推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通过竞赛带教风、促学风,弘扬团队协作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上,学校5名学生的4个项目获得大赛“优胜奖”,3名学生入选国家集训队,并获得甘肃省唯一一个“西部技能之星”称号。学生还获得首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铜奖,全国3D大赛13周年精英联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艺术表演类甲组一等奖等多项国家级荣誉。2022年省级及以上大学生学科专业竞赛中,学校学生获奖200余项,400余人次。

1.凝练校训文化,彰显育人内涵

学校秉承“公诚勤勇,精严专工”校训精神,不断加强校园精神文化的凝练,培育具有职教特色的“德技并修”育人文化。学校通过建立党建文化学习走廊、校园文化改造工程等项目建设符合自身发展的特色文化体系,使学生在校园环境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实现以文化人,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学校还不断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将“扶困”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加强诚信、感恩和自强教育,重视培养学生争先创优的奋斗精神。

2.弘扬非遗文化,提升学生素养

学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美育特色育人,率先在西北高职院校中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建成甘肃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面向全校学生开设“非遗”素质任选课,让学生学习洮砚、剪纸、彩陶等民族文化技艺,传承非遗文化,加强学生对非遗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实践。学校打造的《依托非遗专业优势助力甘肃乡村振兴》案例荣获全国职业院校巩固扶贫成果服务乡村振兴优秀案例,增强了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行动自觉,铸牢了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推動网络文化育人,形成合力

学校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进一步提高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构建联动机制[10],建成融媒体中心,不断强化对校内各类网站和媒体平台的规范化管理。建设一批智慧教室,提升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开发在线精品课程和云教材。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同时,学校积极开展“云端读书”“四史教育”“线上毕业典礼”等深受师生好评的网络育人活动。还大力报道和宣传学生实习实训、艺术社团、文体活动、项目竞赛、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的育人成效。

1.探索法治宣传教育特色

学校不断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制定年度法治工作要点和内部控制实施方案,完善内部治理机制,不断提升依法治校治理效能。学校曾以纪念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为契机,强化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学校有学生荣获第六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甘肃赛区一等奖。学校还通过校政联合组织法治宣传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

2.構建平安校园,保障校园安全稳定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平安校园及安全稳定、安全生产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以师生为中心的安全发展理念。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反电信诈骗知识宣传、新生入学教育等活动,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全力保障学生安全,维护校园教育教学和生活环境持续安全稳定,努力让师生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3.丰富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健康体魄

学校开展校园文化节、运动会、宿舍文化月活动,大学生社团文化节、趣味线上运动会等学生喜欢的文体系列活动,不断增强班级组织的凝聚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第25届中国大学生篮球三级联赛(西北赛区)比赛、省运会等高水平赛事,引导学生科学进行体育锻炼,积极投身到全民健身活动中,形成健康的生活学习方式。学校还通过开展学生公寓“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引导学生走出网络、走向操场,帮助学生树立终身锻炼的理念。

近些年,学校还成功获批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获得2个世赛国家集训基地,每年接待各级各类计算机无纸化考试10余万人次。学校办学实力、人才支撑度、社会贡献度、办学多方满意度得到大幅提升。学校通过“三全育人”体系建设,有力落实“十大”育人工作体系要求,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为“技能甘肃”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01).

[2]冯萍.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现状及创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5):77-79.

[3]吕达.新时代高职院校“十大”育人体系“量质共变”构建的探究[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0(15):28-30.

[4]陈兆军.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看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与“五育”关系[J].教育与考试,2022,95(05):89-96.

[5]纪守峰,李印福.新时代高校构建“三全育人”模式的有效途径研究[J].大学教育,2022(07):159-161.

[6]周春晓,高金岭.论马克思实践理性的三重维度及其旨归[J].肇庆学院学报,2023,44(01):37-41.

[7]王永志.“三全育人”视域下伟大建党精神的培育与弘扬[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6):35-37.

[8]解海.“三全育人”格局下高职劳动教育实施路径探析[J].职业技术,2022,21(09):36-42.

[9]唐海涛,张立昌.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及当代价值[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08):8-11.

[10]陈金强,侯瑞宏.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三全育人”理念的融入[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09):94-95+98.

Explor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Path of Thre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and Five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ouble High Plan"

Yin Xiangjia

(Party and Government Office, Lanzhou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Gansu Province, Lanzhou 730070, China)

Abstract: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five educations" is a concrete manifestation and vivid practice of Marx’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in the field of higher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guidance of party building, strengthen the foundation, optimize the "new concept" of organizational education, pay attention to effective classroom collaboration, promote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focus on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novate the "new situation" of practical education, pay attention to the silent nourishment of culture, create a "new battlefield" of online education, pay attention to the strong guarantee of safe campus, and strengthen the"new development" of service education, integrating the "five education integration" into the process of talent cultivation, highlighting the "top ten" education system, implement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talents,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assisting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double high" plan, and ass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killed Gansu".

Key words: double high pla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s; integration of five educations; practical path

猜你喜欢

五育融合双高计划实践路径
“五育融合”与中国基础教育生态重建
五育融合理念下体育在中学的新发展
“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打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多元通道①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