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游戏化的科学教育价值

2023-12-13江燕

小学科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科学教育课程游戏化幼小衔接

江燕

〔摘    要〕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幼儿教师应开展多样化的课程游戏化活动,以此强化幼儿的学习意识与认知能力,使他们得以更好地接受科学教育。本文立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科学教育价值,从注重幼儿发展需求、开展多种户外游戏和强化幼儿学习体验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与阐述,以期能为幼儿教师提升授课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幼小衔接;课程游戏化;科学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01    118-120

幼儿阶段的孩子,往往对有趣的事物保持浓厚的探究兴趣,因此,他们比较喜欢游戏。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幼儿园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围绕幼儿的学习需求,设计相应的游戏化课程,以此激发他们学习课程的兴趣,最终获得学习效果的明显提升;应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创设多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课程游戏活动,以此提高授课水平,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为他们日后学习更多文化知识、掌握更多生活技能提供重要的支持。

一、幼小衔接理念

幼小衔接是指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教育的过程。考虑到幼儿园与小学之间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生活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幼儿可能会因为适应能力较弱,而在面对新问题时,呈现出手足无措的状态,而这势必会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使幼儿顺利度过这一时期,教育部门提出了幼小衔接理念,即要求幼儿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的生活,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重要的支持。这意味着幼儿教师在开展各项活动时,都要将其内容與幼小衔接理念相融合,以此提高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切实推动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为他们能够掌握较多的文化知识、获得综合素养的不断提高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科学教育价值

(一)强化幼儿的学习意识

学习意识不够强烈的现象在幼儿园中很是常见。一方面,幼儿缺乏应有的学习基础,对于他们而言,一切都是陌生的,加之他们年龄较小,尚未形成良好的自控能力,因此,在遇到困难时,会产生退缩的念头;另一方面,则是幼儿教师授课方式较为单调,部分教师喜欢按部就班地讲授知识,由于不符合幼儿认识世界的规律,以至于幼儿出现抵触情绪。对于这种现象,教师并没有重视,只因现阶段的幼儿教育尚未有严格的考核内容。殊不知这种枯燥的方式,会影响幼儿对学习活动的认识,不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这势必会影响他们日后学习的效果。而游戏活动的开展,则可以改善这种情况。它要求教师将文化知识与游戏元素进行巧妙融合,并以幼儿较为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课程学习是有趣的,轻松的,这符合幼儿喜欢玩耍的心理需求,便于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最终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便于幼儿在没有压力的游戏化课堂上,理解文化知识的含义,掌握生活技能的要领,从而实现“在玩中成长”的目标;便于幼儿的个性发展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从而在游戏中获得探究欲望的激发,最终拥有强烈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为此,在日常授课中,幼儿教师应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学习水平,选择与学习内容较为相符的游戏元素,以此创建简单、有趣的游戏化课堂,从而有效缓解幼儿害怕学习文化知识的紧张、焦虑等情绪,使他们得以专注、积极地投入课堂学习中,最终获得个人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二)强化幼儿认知能力

幼儿阶段的孩子,对于周围的世界有着较为强烈的好奇,而游戏元素的融入则可以为幼儿更好地认识世界、获取更多信息提供重要的支持。游戏元素本就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将其与幼儿园的课程进行深入融合,则可以让幼儿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中认知生活,了解世界。比如教师可以开展“我来做家务”的游戏活动,让幼儿扮演父母,利用抹布、扫把等完成相应的任务。其间,幼儿会因为生活经验不够丰富,而遇到许多困难,例如没有擦干净桌子,这时,他们会跟随教师所唱的做家务儿歌,再次擦拭,并进行多次的调整,直至完成擦桌子任务,这便于他们更好地掌握擦桌子技能,对于他们掌握更多的生活技巧是非常有帮助的。大多数情况下,游戏本质上是社会活动的缩影,它可以借助简单、有趣的形式诠释社会行为的内涵,使幼儿轻松掌握社会规则,最终获得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幼儿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游戏元素融入的价值,在组织幼儿开展各项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选择较为适宜的游戏元素,帮助幼儿理解文化知识,从而推动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课程游戏活动的实施策略

(一)注重结合幼儿的发展需求

幼儿教师应在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能力等因素的基础上,对游戏活动进行科学的设计,以此提升活动的实效性与科学性,使之成为幼儿消化文化知识的重要工具;应以幼儿为中心,对新课程游戏形式进行科学创新,对游戏材料进行精心选择,对游戏场景进行高效布置,对游戏时长、内容等用心设计,以便能唤醒幼儿的参与热情,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他们在游戏元素的引领下,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获得学习效率的明显提升。

比如,在学习与“交通知识”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让他们扮演“交警”,指挥“路人”与“车辆”过马路。为了增加真实感,教师可以将交通信号灯摆放在合理的位置上,然后让扮演“交警”的幼儿,根据信号灯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动作。其间,部分“路人”与“车辆”可能想要快速穿过马路,而做出错误的动作,对此,“交警”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向他们普及交通规则。为了能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交警”可能会通过多种方式记忆交通规则,这样一来,他们就通过这种生活化的场景与游戏化的方式,对交通知识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与传统的理论讲授的方式相比,这样的游戏活动更为符合幼儿的发展需求,它充分利用幼儿爱玩的天性与他们愿意帮助人的强烈愿望,使他们在生活化情境中通过相应的探索,掌握交通知识,这便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游戏活动中融入奖励元素,例如奖励“小红花”,以此提高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跟随教师的指导,获得更为深刻的课堂体验。

(二)开展多样化的户外游戏活动

为了提高课程游戏化的开展质量,幼儿园在授课过程中,还应紧抓幼儿喜欢户外活动的特点,根据他们的学习需求,适当设计一些户外游戏活动,使幼儿在接触与拥抱大自然的过程中,既完成学习目标,掌握更多的技能;又可以充分享受大自然的天然馈赠,获得身体素质的不断提升。此外,在设计户外游戏活动时,教师还应考虑幼儿的兴趣爱好、幼儿教育的根本目标等,譬如联系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设计一些美育活动,使户外教育游戏资源得以最大程度挖掘,成为助力幼儿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路径。

值得注意的是,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弱,在组织幼儿开展户外游戏活动时,教师还应制定一些预防幼儿受伤的方案,比如增加教师的数量,选择一些相对安全的游戏元素,提前向幼儿介绍游戏规则等,以便课程游戏化的作用得以有效发挥,成为幼儿高效完成学习目标的重要动力。

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开展粘贴画活动。其间,教师可以改变以往为幼儿直接提供粘贴画的方式,而是组织幼儿去户外寻找他们比较感兴趣的素材,例如花草树木的叶子、小石子等或者让幼儿从家中搜集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废旧物品,然后带到幼儿园,进行粘贴画创作。这种实践活动可以拓展幼儿的思路,给予他们较为深刻的学习体验,从而使粘贴画突破千篇一律的局限,呈现出百花争春的状态。譬如有的幼儿会将叶子当成蚂蚁的床,有的幼儿会用白纸拼出天鹅的身体,这对于他们思维灵活性与广阔性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

又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以“观察春天”为主题探究活动,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领会到春天的美好。例如在天气晴朗的时候组织幼儿去户外寻找春天的影子,对于“春天的影子”,幼儿是难以理解的,但是当他们看到樹木枝条的嫩芽、绿油油的小草、盛开的鲜花等场景以后,他们将会对其有更为深刻的理解。通过这种观察活动,幼儿可以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譬如知道树叶在不同的时间段的样子是不同的。例如在初春,树叶还很小,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慢慢长大,及至春末,叶子已经完全长开;例如不同的树木,其叶子的形状、花朵的颜色是不同的,甚至同一棵树,由于日照、风等原因,其大小也是不同的。这些从生活中得来的经验,对于幼儿更好地理解春天是较为有利的。此外,在参与户外游戏活动中,幼儿对于大自然的探究欲望更为强烈了,对于事物的观察更为细致了,这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观察能力与热爱自然的态度。

(三)强化科学体验

幼儿园开设课程的目的,不仅要促使幼儿吸收更多的新知识,获得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确保他们具备良好的文化基础;还要强化幼儿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等,使其思维能力得以高效发展,从而获得个人综合素养的不断提高。作为幼儿接触文化知识的铺垫阶段,幼儿园所开展的游戏化课程应着重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使他们形成科学的思维。这要求教师从游戏活动入手,以文化知识为要素,设计多种体验活动,使幼儿在有趣的实践中,掌握知识的含义,形成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打下牢固的文化基础,为他们日后学习掌握更加深奥的知识提供重要的支持。

比如在开展“笼中小鸟”的游戏活动时,为了让幼儿熟知动画片的制作原理,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幼儿的学习体验。第一,在纸上画出小鸟和鸟笼的模样,并将其分别粘贴在硬纸板的正反面,同时,借助一根塑料小棒完成相应的固定任务。然后,组织幼儿轮流搓动小棒,使硬纸板旋转起来。此时,幼儿通过认真观察,就会发现鸟与鸟笼似乎重叠在一起。对此,他们觉得甚是好玩、甚是神奇。幼儿教师趁机可以请幼儿探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对于幼儿而言,这个问题相对困难,为此,在幼儿分析期间,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语言,带领幼儿归纳出正确的原因,即这是视觉残留效果。这种由幼儿亲身参与,然后引导他们总结原因的教学方式,其教学效果要比直接告诉幼儿要好。最为重要的是,借助这样的实践活动,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有所提升,这对于他们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是较为有利的。

值得注意的是,幼儿学习能力较弱,在参与游戏化实践活动中,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从而延长探究的时间。对此,教师一方面要认真设计游戏活动的内容,尽量不要太多,留出幼儿总结知识的时间;另一方面应注重耐心引导,通过鼓励性语言,指导幼儿进行相应的尝试,从而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

总而言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理念的渗透,可以充分满足幼儿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它既能促进幼儿发散思维、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使其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又能使幼儿在实践参与中,获得探索、合作等方面的强化,从而开发幼儿的智力与情商,推动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应围绕幼儿需求,对课程的内容、呈现方式等进行巧妙设计,从而提高授课质量,推动幼儿教育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崔俊,何立,刘华.基于量化视角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现状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3(1):38-43.

[2]宋瑜.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2(6):11-14,37.

[3]杜雪珂.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实施策略[J].河南教育(幼教),2019(11):54-57.

[4]王文文,徐娟.浅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施策略[J].山西教育(幼教),2023(1):70-71.

[5]石宗鑫.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教育价值与实施策略研究[J].教育观察,2021(16):57-59

猜你喜欢

科学教育课程游戏化幼小衔接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重视“幼小衔接”幼儿教育更出彩
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思考
一日活动中课程游戏化的探索与反思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克服小学化倾向
STEM对我国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