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脉诊实训线上线下多元融合教学模式的探索 *

2023-12-13周雪梅李玲秀董昌武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23期
关键词:脉象教学资源实训

汪 莉 周雪梅※ 王 朔 李玲秀 吴 凡 董昌武

(1.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2;2.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安徽 合肥 230038)

脉诊是中医诊断学特色诊法之一,脉诊技能的传承历来备受重视,培养学生的脉诊技能、提高脉诊教学效果尤为重要[1]。古人言:“切而知之谓之巧”,脉诊作为一种技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功。然而在脉诊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感到知识点多、操作不熟练、缺乏有效练习,短期内想较好地掌握脉诊技能有一定难度。为了解决初学者“心中了了,指下难明”的诊脉困惑、提高学生辨脉识脉的能力,作者从教学实际及实践教学经验出发,探索脉诊实训教学方法改革和发展思路,提出脉诊线上线下多元融合的教学模式[2]。

多元化教学模式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学生的智能类型是多种多样的,那么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多样的,对知识讲授的方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再结合课程本身的特点,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自身智能的发展、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3]。近年来,课程组积极探索,提出基于“理论-实训-实验”的线上线下多元融合教学模式,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中医脉诊技能实训,将课程组脉诊技能实训的方法和经验进行总结,以期提高脉诊实训的教学水平。

1 丰富线上教学资源 突出自适应学习 助力学生自主学习

1.1 慕课对于课前预习,既往多数学生仅会在自习时回顾课本知识,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实践性;而脉诊内容较为繁杂,学生缺乏积极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线上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慕课作为一种优质的教学资源,深受师生喜爱[4]。

近年来,课程组也录制了中医诊断学慕课课程,其中脉诊的慕课作为中医脉诊技能学习的有效补充,由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们观看,帮助学生回顾理论知识,并通过情景式教学拍摄的规范的脉诊操作视频、虚拟仿真动画等将脉图相关知识生动呈现。学生在观看慕课视频中不会的或者不熟练的技能操作要领时,还可以选择暂停或者重播,可以多次学习,增强信心,有利于对技能操作的掌握[5]。慕课作为一种新颖的形式,为学生的课前准备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脉诊的方法、脉象要素、正常脉象和病理脉象等相关知识的掌握[6]。

1.2 自适应学习系统随着教育大数据的发展,自适应学习概念被提出。自适应学习是指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总结并最终自主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课程组前期研发的应用核心算法的自适应引擎技术和基于自适应引擎技术的线上实训与考核系统,能够精准捕捉学习数据、预测学习趋势、规划学习路径、推荐个性化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实现自适应学习。其教学过程划分为“知识状态监测-学习路径规划-智能推荐教学内容-学情分析-教学内容调整”五个环节。在脉诊技能实训前,学生可以登录系统,对脉诊章节的相关知识点自适应学习,按照自动规划的学习路径,进行教学训练。系统可以实时广泛地采集具有学生个性特征的教育大数据,长时间大容量地存储,并深入精细地挖掘;同时,线上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空间和时间得到极大延伸,形成个性化自适应学习环境,助力学生自主学习。

2 引入多元线下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 强化脉诊技能操作

2.1 集中示教课上由带教老师集中示范式教学。教师选择一位健康的学生作为受诊者,边讲解边示范如何诊脉,重点讲解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脉诊操作的动作要领。通过边讲解边提问的方式,设问让学生集体作答,以检查学生课前对理论知识的回顾情况,了解学习效果。

2.2 分组训练集中讲解示范后,学生分小组相互诊脉,每组3~4名,分别扮演医生和患者的角色,进行脉诊操作。教师巡视指导,观察学生对寸关尺的定位是否准确、手心是否在同一水平上、布指运指是否准确等,并一一纠正不规范的脉诊操作;同时回答学生的提问,确保学生掌握脉诊的正确方法。学生通过分组训练,仔细感受脉象,注重体会正常脉象和生理变异之间的差别,记录脉象,完成脉诊技能实训单,计入实训课程的平时成绩。

2.3 体验式教学教师课上在巡视过程中,如发现学生中有感冒、胃痛等不适症状者,可让其作为受检者让其他学生接受体验式教学。此外,在脉诊方法训练中,筛选出脉象典型的学生4~6名;带教老师先确定几名受检学生的脉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依次体会受检者脉象。学生着重体会指下感觉,充分把握,加深对脉象要素的理解。

除了学生间的体验式教学外,课程组早在2015年就引进了可以模拟平脉和病理脉象的脉象模拟手。布置学生首先体会平脉;然后采用对举法体会相反脉象:浮脉与沉脉,迟脉与数脉,虚脉与实脉,滑脉与涩脉,洪脉与细脉,长脉与短脉,紧脉与缓脉;最后采用类比法体会同一类脉象:浮脉与濡、虚、芤、散脉,迟脉与缓脉,数脉与滑、涩脉,实脉与洪脉,细脉与微、弱、濡脉,结脉与代、促脉等。让学生通过脉象模拟手体会脉象,特别是病理脉象部分,使学生在见习和实习之前就可以系统学习病理脉象,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脉诊的兴趣。

通过体验式教学,学生对脉象特征有了更强的体会,理论与实践互补,有助于系统、规范地训练学生的脉诊技能,对学生掌握和熟练运用脉诊技能有明显的提高作用[7]。

2.4 中医脉象分析系统实验随着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的不断进步,脉诊客观化有了新的研究成果。课程组于2018 年购置了中医脉象分析系统,并应用于脉诊教学。该系统运用的信息处理软件综合使用了时域、频域、时频域以及参数建模等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对脉诊特征的稳健提取;同时采用了数据挖掘等模式,对脉诊信息进行合理、有效地识别与分析。近年来在中医学、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实验实训课中运用,效果良好。

在操作系统过程中,需要准确定位关位。将换能器的触头对准关位,固定腕带,旋转加压,点击“采集”按钮采集脉象;分别采集左手和右手脉象后,点击“保存”按钮。系统对换能器传入的脉象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得出脉诊结论,同时提供脉位、脉率、脉力、脉形、流利度、紧张度等脉象要素信息,供学生参考。中医脉象分析系统实现了对脉象的实时采集、存储和智能分析,是现代仪器设备运用于教学的有益尝试,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深入学习脉诊实训操作,加强了学生脉诊操作能力。

3 结语

任何单一的教学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凭借一种教学方法不能在教学过程中解决所有问题,将各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能够取长补短,避免单一教学模式的不足[8]。多元化教学是一种在多种元素的参与下完成教学活动的方法,其中包含了多个主体、媒体以及路径,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教师应该尝试不少于三种类型的教学,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自我素养[9]。课程组通过慕课、自适应学习系统丰富线上教学资源,采取集中示教、分组训练、体验式教学、中医脉象分析系统实验等方式,开展多元线下教学,提出了基于“理论-实训-实验”的线上线下多元融合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有利于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小组协作、师生互动”的教学形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认识自己在知识掌握中的不足,有针对性地练习,提高学习效果,对提升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有重要的意义[10,11]。

对初学者而言,脉诊不是一朝一夕能掌握的,需要日积月累,在实践中不断历练、积累经验[2]。这就需要学生多总结、体会,以期有效地将脉诊运用于临床。教学模式的探索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基于“理论-实训-实验”线上线下多元融模式合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应用了先进教学手段,有利于在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脉诊技能,其进一步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12]。

猜你喜欢

脉象教学资源实训
基于时间序列和时序卷积网络的脉象信号识别研究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瞬时波强技术对人迎、寸口脉象研究的意义探讨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105例弦脉的“计算机脉象仪”脉图参数分析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