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光发电企业夏季高热环境下的劳动防护问题案例研究

2023-12-13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3年18期
关键词:防暑降温津贴劳动者

叶 爽

(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四川 成都 610041)

一、防暑降温相关政策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于2012年6月29日联合发布《关于印发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的通知》,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当日发布的预报气温,调整作业时间。同时分别对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达到 37℃以上、40℃以下以及达到 40℃以上的情况,作出具体规定;同时对健康检查、高温津贴等作出具体规定。

2022年,针对高温天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全国工商联联合发布《关于做好高温天气下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高度重视高温天气下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督促企业履行劳动保护主体责任,切实保障劳动者劳动报酬权益。

二、S公司针对高温天气的应对措施

目前,风光发电企业大多分为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其中行政部门主要包括办公室、党政部门,业务部门主要包括前期、基建、生产运维部门。S公司行政部门主要设在四川省成都市,工作场所均为写字楼内;业务部门人员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内高海拔光照、紫外线强烈地区及个别省外市县,工作场所大多为室外。

2022年,四川盆地出现罕见高温,室外气温高达45℃,体感温度甚至高于45℃,且高温持续不退,同时由于降水减少,而四川省夏季的电力来源主要为水力发电,因此遭遇了罕见的电力负荷不足的情况。为了维持电力稳定,大范围实施了限电政策,位于成都的办公点无法开启空调。位于凉山州高海拔地区的员工同样面临了高温工作的问题。在四川省普遍高温的情况下,室外工作面临工作环境紫外线强、气温高的困境,检修岗位的员工也面临机舱高温的问题。面对上述情况,S公司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开展高温防护及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一是发放高温津贴。S公司员工主要分布在四川及山西,2022年该公司为员工按照当地标准发放高温补贴,发放时间为6-8月。二是开展年度职业健康体检。每年定期开展在岗员工职业健康体检,体检项目根据员工工作的工种确定,主要职业危害为高原作业、工频作业、噪声作业、视屏作业等。三是减少在高温、紫外辐射条件下作业。对于在不高于40℃的室外工作的员工,S公司主要采取减少工作时间,提高轮休频次的方式来降低工作强度;对于室内工作的员工,则采取轮休、居家办公,每个部门轮流值守的方式,减少员工在高温条件下的工作时间,降低员工中暑的可能性。四是定期采购防暑降温药品。各部门根据需求,均按照规定标准定期采购、配置应急药品。

三、目前工作存在的隐患

虽然S公司就积极应对高温天气,保障员工劳动权益实施了一些积极的防护措施,但仍存在一些隐患及不足,主要为以下几点:

(一)不同岗位类型人员均面临高温或紫外辐射,容易引发职业病危害

在高温夏季,不同岗位人员面临室内高温、强烈紫外辐射或机舱高温的情况。一是室内高温。由于罕见高温,四川省2022年自8月21日零时起启动了突发事件能源保供应保障一级应急响应,S公司本部所在区域写字楼暂停开启中央空调。本部员工工作时间为8∶30~17∶00,工作环境均为温度达到33℃以上的室内,即员工需要在超过33℃的高温环境下工作休息超过8小时。二是强烈紫外辐射。高原地区有强烈的紫外辐射,基建部员工主要负责项目建设期间的土建、安全、监督等工作,在项目建设期间需在现场开展工作,工作环境为室外露天作业。而目前S公司项目所在地年均日照时长均达2200小时以上,紫外辐射十分强烈。三是风力发电机组机舱温度高。S公司风力发电机组大部分位于平均海拔超过2100米的高原地区,虽然高原地区气温较为适宜,但由于检修人员的主要工作为风力发电机组的设备检修维护工作,机舱温度在夏季通常接近40℃。同时由于四川的6-8月为小风季,为减少发电损失,S公司通常将风力发电机组的定检工作安排在6-8月,因此在6-8月,检修人员的高温下工作时间及工作强度会有所增加。在上述工作环境下长期工作,容易引发职业病,既损害了劳动者权益,又对公司运营造成了一定影响。

(二)缺乏高温、紫外辐射防护方面的职业健康培训

S公司员工入职培训的内容包括了职业健康、应急救护相关内容,但职业健康的内容多针对高原作业、高空作业相关因素带来的职业危害等内容,应急救护的内容多为心肺复苏、伤口包扎等,并未针对高温、紫外辐射等环境因素及时开展相关培训,普及热射病、高温防护、中暑急救等职业卫生知识。且由于S公司项目分布广,人员分布相对分散,培训组织难度大,多数培训通过线上会议方式开展,存在部分员工对线上培训的重视程度较低,应急救护等需要现场演示的内容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问题,因此部分员工未能实施正确的、全面的高温防护,在中暑等高温疾病情况下,部分员工无法正确、及时地开展急救。

(三)防暑降温应急保障措施、设施不完善

对于高温天气下,写字楼关闭中央空调的情况,未配备足够的低功率的降温设施,导致部分办公室在下午阳光直射,室内温度升高后无法有效降低,温度高达37℃以上。对于关闭中央空调的情况,未及时实施有效的降温措施。这可能导致员工在高温情况下,情绪烦躁,无法正常开展工作,甚至出现中暑等情况,严重的甚至患上高温疾病。同时,在目前投产较早的机舱未安装风扇等降温设备,无法有效降低机舱内的温度。

(四)未提供全面的个人防护用品和药品

目前,S公司为员工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主要为针对防寒的护具,尚未统一配备应对高温、防护紫外辐射的劳动防护用品,特别是部分长期在室外工作的员工,暂未配备齐全专业的防护紫外辐射的劳动防护用品,在长期高温条件下工作或遭受长时间阳光直射,可能导致中暑、患上皮肤疾病。针对室内工作的人员,也应配备足够的防暑药品以应对紧急情况。目前个别地方配备了应急药品,但对配备的药品种类并未统一要求,也未设置专人对药品种类、数量等情况实施检查。

(五)高温津贴标准不统一

目前S公司员工因分布在不同省份,而高温津贴标准各省市均依照省级机关颁布的标准执行,暂无全国统一的标准,导致同一岗位在不同工作地员工的高温津贴标准不一致,可能引发高温津贴标准较低员工的不满,降低员工工作积极性。

四、高温天气下劳动防护工作的应对策略与注意事项

(一)应对策略

1.前期预防。(1)做好高温作业分级管理。对工作场所高温作业的健康危害、环境热强度、高温接触时间、接触方式、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等进行全面评价,并根据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接触高温工作时间、WBGT指数和服装的阻热性确定高温作业分级,确保其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2)改善工作条件,配备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S公司员工主要工作的环境包含行政人员所在的室内写字楼、项目部人员从事的露天工作及检修人员检修风机时所在风机机舱。在室内工作的员工,除环境中的空调等降温设备,需提前备好足够数量的风扇等低耗能降温电器,避免限电时无法使用空调,也可以购买一些便携风扇、扇子等物品作为储备;在露天工作的人员,可通过在临时工作地使用风扇,搭建临时工棚等方式,相对改善工作条件;在机舱环境工作的,如有条件,要在机舱增设风扇等降温设备,如实在无法增设降温设备的,应为室外工作的人员配备随身携带的降温用品、药品,如便携风扇等,防止在机舱温度过高,造成中暑。(3)及时购买工伤保险。及时为存在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及包括在编人员、劳务派遣人员、实习人员、临时工等购买工伤保险,并通过书面、文件等有效方式告知劳动者工伤范畴、工伤申报程序及工伤保险待遇等情况。如发生因高温引发的职业病,也应及时为员工办理工伤保险相关手续,承担单位相关责任、义务,调离并妥善安置发生职业损害的劳动者。(4)加强职业健康知识培训。定期开展职业健康知识培训,加大劳动防护知识普及。在入职或上岗前,对劳动者进行岗前职业健康培训;在岗期间,定期开展职业健康培训。培训中,要确保内容包含高温防护措施、热射病等高温疾病及中暑等应急救护等方面知识普及。同时由于线上培训效果欠佳,应多采用现场授课、应急演练等便于实操的方式进行培训。

2.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1)建立应急预案,配齐配全防暑降温药品及劳动保护用品。企业应提前制定高温天气下防暑降温工作应急预案及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同时根据从事高温天气作业人员的数量和作业条件等情况,做好劳动防护用品采购、储备。一是在本部、项目部、集控中心、检修中心配齐配全符合卫生标准的防暑降温应急药品、饮品,由专人负责,做好定期检查、更换、补给工作,保障应急情况下药品、饮品充足;二是要为室外从事露天环境工作的人员配好防紫外辐射以及防辐射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墨镜、防晒帽、防晒衣、防晒霜等用品。(2)定期开展职业健康检查。一方面,做好常规的岗前、在岗、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根据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建立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另一方面,在高温天气来临前,组织员工开展职业健康检查,要将职业健康体检措施落实到人,确保员工应检尽检。在检查后,及时跟进体检结果,将体检结果及时告知劳动者,对有职业禁忌的员工及时调整岗位,特别是对患有控制的高血压、慢性肾炎、未控制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未控制糖尿病、癫痫等不适合高温作业环境的劳动者以及患有活动性角膜疾病、白内障、面部、手背和前臂等暴露部位严重的皮肤病、白化病的紫外辐射环境的劳动者,合理调整其工作岗位及工作任务,降低罹患因高温天气引起的职业病。高温天气结束后,也可增加一次职业健康检查,避免后续造成职业疾病隐患。做好高温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3)发放高温补贴。企业应首先保障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工作的劳动报酬权益。鉴于员工分布在四川、山西,高温津贴标准不一致,可征集员工意见后,通过签订集体合同或制定规章制度等方式,明确发放高温津贴的具体岗位、工种及标准,及时按照制定标准为员工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管理。需要注意的是,制定标准应不低于包干发放地区的标准。(4)调整工作时间。通过调整工作时间、加大班次轮换等方式,降低工作强度。本部限电期间,可通过调整工作时间、居家办公、轮流值守等方式,降低高温下工作的强度。例如,可采取将上班时间调整为每天上午,其他时间居家办公的方式,避免室内高温下勉为其难地工作,也可采取每个部门派一个人值守办公室,部门内员工轮流值守的方式,缩短单一人员在室内的时间,降低工作强度及患病概率;室外工作员工,可通过加大轮换频次等方式,降低员工在机舱停留时间,一旦气温超过40℃,应立刻停止室外作业。另外,长远来看,加大智能化设备开发力度,减少人工作业,亦是有效减轻员工高温天气下室外作业强度的有效措施。

(二)注意事项

第一,高温津贴应列入工资总额,但不应计入最低工资标准收入,与计时/计件工资并行发放;同时因高温津贴纳入工资总额,企业应将包含高温津贴的工资作为缴费基数,缴纳社保、公积金。第二,劳动者因高温作业或者高温天气引起中暑,经诊断为职业病的,可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第三,单位不得以货币方式替代提供防暑降温饮料,同时防暑降温饮料也不得充抵发放高温津贴的金额。第四,高温天气指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气温以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发布为准。第五,不得因高温天气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而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

猜你喜欢

防暑降温津贴劳动者
劳动者
夏天除湿邪和防暑降温同等重要
公示制度让村干部津贴更“明亮”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图表
社会保障基金发放情况
烈日炎炎养殖场如何防暑降温?
在云端
农资人防暑降温,你准备好了吗?
劳动者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