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角度下乡村博物馆设计方法与运营策略的研究

2023-12-13吕家新疆艺术学院

艺术品鉴 2023年29期
关键词:包容性参观者房屋

吕家(新疆艺术学院)

一、引言

1978 年以来,中国的城市快速发展引入了大量的农村人口。大量的农村人口从农村迁至城市导致农村房屋常年空置和废弃。这种现象是人与建筑的关系被割裂的体现。本文主要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乡村老旧房屋改造成博物馆的设计方法与运营策略。

二、阻碍乡村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原因

乡村老旧房屋可以改造成乡村博物馆,乡村餐饮店和乡村民宿等设施,这些改造可以为乡村发展旅游业提供场所。这里本文主要探讨乡村博物馆在改建过程中以及改建完成后运营期间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乡村老旧房屋改造成乡村博物馆后,房屋的利用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下降,最终很有可能再次面临被拆毁的结局,这依然无法达到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文中将从文化的角度进行探讨乡村老旧房屋改造成博物馆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其原因。

柯布西耶曾经在他的《走向新建筑》中表达了建筑是人居住和工作的机器。虽然这个观点有时代的局限性,但是也反映了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对建筑的依靠,建筑也承载了人们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农村人口脱离乡村融入城市,映射出其经济来源从乡村生产转变成城市生产。因此,乡村经济发展的方向不明确,前景不明朗和动力不足是问题的根源。1978 年后中国城市高速发展为部分农村人口提供了进城发展的机会。同时,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城市的基础设施也日趋先进和完善,人才储备也日趋充足。

反之,乡村的基础设施因常年无人管理而日趋落后。城市的基础设施比乡村的基础设施先进且完善,农村人口迁居于城市可以获得更高的工资待遇,且享受到比乡村更好的医疗资源和教育资源。这种反差加剧了农村人口迁入城市的现象,进一步加深了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被割裂。在城市工作和生活期间,进城务工的农村人口逐渐地适应了城市的生活方式,也逐渐地淡忘了农村的生活。这种对农村生活的淡忘实质上是人与(乡村)环境之间的关系被割裂的体现,也是迁入城市人口经济上逐渐脱离乡村的体现。这种现象会影响到下一代,他们对乡村文化的认知就会产生断层,这不利于乡村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如何通过乡村博物馆的建设加强乡村与外界的文化层面的联系,进而赓续乡村文化,让乡村文化蓬勃发展。

三、乡村博物馆的设计方法与运营策略

乡村的老旧房屋是有生命的建筑,它们既不应该被无情地拆毁,也不应该被盲目地翻新直至再次老化。阿摩斯·拉普卜特在他的《文化特性与建筑设计》里表达了建筑是一个地方在某个时期的文化印迹,它不仅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空间,而且是一个时代的文化载体。它饱含了一个时代的印迹,承载了当地居民的感情和回忆,它体现了一个地方的文化特性,也映射出当地居民在某个时期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筑的文化特性应当被尊重,如果贸然地拆毁乡村空置和废弃的老旧房屋,那么很有可能造成一个乡村的文化损失。这种破坏会抹去一种文化的印迹,更会伤害当地居民的感情。设计师在构思前需要找寻建筑内含的历史文脉,从历史文脉中萃取建筑的生命。柯布西耶认为建筑是供人使用的机器,人们在这个机器里生活和工作。而凯文·凯利在他的著作《失控》里也表达了机器是有生命的机器。建筑的生命体现在它的周期性中,一个建筑从它被建造出来必将经历“老化-翻新-老化”的过程。建筑的老化是必然的,直至消亡,然而,有的建筑拥有再次赋予它“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给老旧房屋赋予新的生命,不是单纯地翻新,而是赋予它新的经济价值和文化内涵。这里主要从文化的角度探讨把乡村老旧房屋改造成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运营策略。

(一)寻找文化基因,打造文化品牌

寻找当地的文化基因,让建筑重新寻回生命。阿摩斯·拉普卜特在他的《文化特性与建筑设计》里表达了在改造一个地方的建筑时需要考虑当地的历史和风俗习惯,这些文化范畴的内容不光要了解,而且还要把这些物质文化的教育考虑进来,不能孤立地研究建筑物,或者是了解当地的历史。设计师需要把当地的建筑与当地的历史和文化结合起来分析建筑的选址,空间布局和结构的原因。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到了人的行为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且这种相互作用需要多次经历才能确定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蕴含着文化的基因。

乡村的老旧房屋作为建筑是有生命的,凯文·凯利在他的著作《失控》中将机器比喻为生物,对此,他认为这种充满诗意的隐喻正在逐渐变成现实,并对这种趋势持积极的态度。因此,老旧房屋作为历史文脉的载体,寻找它的生命则是全社会需要共同努力做的事。这种生命一直存在,它不需要借鉴,更不需要重塑,我们需要做的事就是从历史文脉和风土人情,以及人们对未来的展望中寻找到老旧房屋的文化基因和价值。相关单位可以根据乡村文化的精髓为其打造一个有生命的乡村品牌,用品牌效应带动乡村的旅游业和农业等产业的发展,这有利于乡村的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二)多渠道调研,统筹规划与设计

相关单位需要充分动员基层力量,深入了解村民和村外民众的需求,根据这些意见和建议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相关单位对村内需要收集村民对自己所属乡村的意见和建议,对村外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外界对于乡村旅游的看法和需求。相关部门需要整合这些意见和建议,并筛选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乡村振兴项目的调研和策划需要考虑基层信息获取与信息处理的问题,凯文·凯利认为大到国家,小到团体,运用这种中央计划的组织模式进行管理存在不稳定的因素。因为任何一个复杂的工作,都是由多个简单的工作组成的。中央指挥系统很难在第一时间准确地应对基层发现的问题,而基层能第一时间准确无误地处理简单的工作。当这些简单的工作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简单的问题就会变成复杂的问题,第二层级组织才能像基层一样,准确无误地工作。然而,一直致力于培育中枢头脑系统的专家布鲁克斯在他的论文里也表达了自下而上的自主组织模式也有弊端。基层的个体无法准确系统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可能缺失逻辑性和系统性,面对复杂的问题时需要一个可以至上而下统筹协调的层级去管理。凯文·凯利的部分观点与“群众路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现如今网络发达,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在改造乡村博物馆前设计师可以运用互联网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多渠道进行调研。这有利于项目前期的需求分析和市场定位,为乡村博物馆的运营模式的规划和空间设计提供了实践依据。策划团队可以根据调研的信息分析市场需求,精准地完成市场定位,即评估项目完成后能带动的产业类型,产业规模以及能创造的经济效益,甚至为风险管控提供参考依据。市场定位决定乡村博物馆在乡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的作用,这个作用是乡村博物馆的选址的重要参考因素。市场需求决定功能,因此乡村博物馆的空间设计需要根据需求来规划空间的功能;从文化上看,这有利于当地文化能更准确地保护,宣传和发展。其价值具体体现在设计师可以准确地对当地需要保护的历史遗址和文化传统进行统计和分类。这也是乡村博物馆的选址的重要参考因素,例如:江苏省镇江市的古运河老城区,在给商业区选址的时候绕开了具有纪念意义的古建筑,转而在运河的两岸设立商业区,其原因是运河两岸从古至今就有商业文化。其次,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对乡村博物馆的空间布局,空间结构,展陈内容和展陈方式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包容性的网络结构运营模式

乡村博物馆运营模式可以采用包容性的网络结构,在这种运营模式的管理下乡村博物馆依靠基层和新兴科技自主学习与进化。乡村博物馆的空间设计与运营模式可以采用包容性结构和嵌套层级的概念,以及可以参考布鲁克斯对包容性结构的解释。

布鲁克斯认为包容性结构是一种并行分布式计算,它是一种包容性的网络层级架构。这个概念可以运用到乡村博物馆的运营模式中,博物馆的空间布局和空间结构也会根据这种运营模式进行设计。在博物馆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将展示内容准确地传达给参观者,并且与参观者进行互动以达到让参观者对展示内容产生共鸣的效果。这是个复杂的系统,运用包容性的网络结构理论我们可以将这个复杂的系统功能分解成一个个小块的单元模块并以层级的形式组织起来。这样有利于将参观者的需求信息及时地自下而上地传递,同时参观者的需求信息可以在这个包容的网络层级架构中得到信息上的互补,提高了底层处理问题的效率。

凯文·凯利认为必须从已有且运作良好的简单系统中衍生出复杂的系统。这就需要改造前大量且精准的调研和改造完成后参观者对博物馆的参观体验的反馈予以支撑复杂的系统运行。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仅存在于改造前的调研,而且一直伴随着博物馆的发展。在学习与进化的方面,艾克利和利特曼的观点是如果一种生物,能够将学习和进化融为一体,那么这种生物将会存活得更长久。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兴科技的运用辅助参观者体验博物馆展示的内容,这些内容包括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习俗。参观者也可以把自己的体验感受再反馈给博物馆的管理系统,这些体验感受也可以分享给博物馆内其他的参观者,以及分享给外界不同平台的人。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间接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这样的运营模式让乡村博物馆像一个“活系统”一样不断地学习和进化,即促进展陈内容的更新和展陈方式改善来适应新时代的变化。

(四)共享创造机遇

互联互通,共享创造机遇。当包容性的网络结构运营模式建立完成时,每个参观者在博物馆中作为一个接收信息和输出信息的单元,将会了解到博物馆的展示信息,以及其他参观者输出的信息,甚至还有其他乡村博物馆的信息,并将自己的感受反馈给他们。在这种包容性的网络结构运营模式的管理下,乡村博物馆展示的内容和形式将会多元化,这与传统的乡村博物馆有着本质的不同。

凯文·凯利在他的演讲《谈未来5000 天后的网络世界》中阐述了他对“共享”的理解。他认为信息只有在单元与单元之间互联互通才能产生价值。这种价值产生的过程就是共享。参观者在博物馆中接受到展示信息时会有不同的体验感受,而体验感受可以分享给其他的参观者,也可以反馈给博物馆的管理系统,甚至可以将体验感受分享给其他博物馆。这些信息的共享不仅有利于文化的宣传,而且能促进贸易往来,有利于乡村经济的发展。

凯文·凯利在他的著作《必然》中提到了共享能将民众连接在一起,这能提高效率,从而产生社会效益。这里他举了医疗领域病历共享的案例,在PatientsLikeMe 这家网站上,患者们将治疗结果汇聚在一起,医生通过这些病例改进了治疗方法。这可以证明在包容性网络运营模式下“共享”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假设一个乡村博物馆如果能将它的展示内容和参观者的体验信息能分享给不同的平台或不同的人,这将会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发展,让乡村在文化层面与外界始终保持联系。这也能间接提高经济效益,以及让基层组织更为精准地管理乡村。

四、结语

本文从文化的角度进行探讨乡村老旧房屋改造成博物馆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了乡村的老旧房屋改造成乡村博物馆的设计方法与运营策略,以及它们的价值与意义。此次探讨尚有不足,今后还需要学习更多的案例和理论去完善本文的观点。

猜你喜欢

包容性参观者房屋
最美的蝌蚪
UMAMMA历史房屋改造
房屋
夜经济要有“包容性”
脑洞大开
转租房屋,出现问题由谁负责?
数说InnoTrans 2018
Diversity:Driver of Innovation and Growth
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内涵及实施
场馆学习中的参观者研究:进展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