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4个数字看九三学社青岛地方组织初创期的社会影响力

2023-12-12张俊杰

民主与科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筹委会九三学社分社

张俊杰

本文主要通过青岛市档案馆馆藏九三学社档案,记述1952年青岛产生第一位社员到1955年九三学社青岛分社成立全过程,展示早期社员[1]爱国、民主、科学的精神,弘扬九三学社的光荣传统。以期在青岛九三学社创建70周年之际,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九三学社先辈的家国情怀,激励一代又一代九三人,不忘初心,励志前行。

“1”:青岛的第一位社员张玺

青岛九三学社组织的建立要从青岛第一位九三学社社员张玺说起。

1950年10月,张玺受中国科学院委托,到青岛和童第周、曾呈奎一起组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以下简称海洋生物室)。当他得知他的弟子、时任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昆虫研究室副主任朱弘复是九三学社社员时,他积极靠拢组织。在1951年9月16日,九三学社招待出席中国科学院第二次院务会议代表的茶话会上,张玺积极诚恳地向九三学社中央(以下简称社中央,亦称总社)的领导表达了加入九三学社的心愿。10月15日,时任中国科学院办公厅主任兼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社中央常委严济慈写信回复给张玺:[2]

张玺先生:

在九月十六日九三学社招待出席中国科学院第二次院务会议代表的茶话会上,我们听到你和许多科学界朋友的宝贵意见,一致认为,科学与政治不可分离,每一科学工作者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认识,参加组织生活,才能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工作。这一正确的结论,在我个人是一个重大的收获。

九三学社是学术性的民主政团,它的任务是团结文教科学工作者,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之下,为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建设新民主主义新中国而努力。今天我以九三学社社员的立场,诚恳地热烈地欢迎科学界的朋友参加九三学社,共同奋斗,完成上述伟大的任务,希望你考虑我这一建议。附奉入社申请书及登记表各一份,请赐覆为荷。此致

敬礼

严济慈敬啟

从这封信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九三学社是学术性的民主政团,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应当加入适合自己的民主政团,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当时的社中央已经认识到,只要是科技人才,都诚恳地热烈地欢迎加入九三学社。

收到信后,张玺按照寄来的表,自己先绘制了一张表,[3]并按要求填写,经检查无误后,再填正式的《九三学社社员登记表》,10月20日递交了入社申请书、社员登记表和个人自传[4],在社员登记表中可以看到张玺的入社介绍人就是严济慈和朱弘复。经过半年多的组织培养和考察,张玺于1952年5月17日在九三学社中国科学院支社(北京)加入九三学社。张玺当时就已是著名的科学家,在科技界威望很高,他的入社对青岛市九三学社组织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先驱的作用。

“13”:直属小组奠定主界别特征

组织的建立和发展需要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和组织基础。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的山东只有青岛的山东大学(以下简称山大)这一所综合性大学(此时齐鲁大学已取消),此时的青岛还有新建的青岛工学院、农林部水产试验所和海洋生物室,这样,青岛拥有了一批教育、科研、医卫院校的中高级知识分子,因此,山东的九三学社组织最早萌芽必然产生在这里,这就为九三学社在青岛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基础。1952年底张玺应邀参加山大举办的晚会,山大的老师得知他是九三学社社员时,纷纷要求加入九三学社,张玺重读了严济慈写给他的信,认识到在青岛发展社员的必要性。1953年1月他回北京探亲时,请示社中央并受其委托,按照九三学社界别的特点积极发展社员。到4月底,在山大、青岛工学院和海洋生物室发展了7名社员,他们是:陆侃如、徐佐夏、成庆泰、陆光庭、宋金声、唐世凤、周怀生。这批社员为青岛市九三学社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按照社章规定,此时的青岛已具备建立九三学社组织的条件。为此,社中央决定在1953年第二季度成立九三学社青岛直属小组,并指定张玺、陆侃如、徐佐夏3人负责,开始筹备成立青岛直属小组事宜。5月24日,召开筹备小组全体会议,邀请中共山大党委会的张学铭出席,会议主要商讨了成立直屬小组的具体事宜。在青岛直属小组成立前的6月3日,社中央又批准了在青的5位同志入社,他们是:赫崇本、蔡良琬(女)、徐杏贞(女)、贺玺贞(女)、殷焕先。

1953年6月28日,在得到社中央批准后,九三学社青岛直属小组在山东大学工会俱乐部[5]成立,出席会议的社员12人,社员发展对象李冠国、何森、徐振东和刘鸿宾也参加了大会。时任山东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华岗在会上作了时事报告,报告中不仅强调了九三学社作为民主党派的必要性,而且提出九三学社社员要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会上,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及入社积极分子(历史上亦称“所联系的群众”“发展对象”)李冠国副教授作了发言。山大、山大党委会、工学院及党委会都送了锦旗,民盟山大区分部送了立轴[6]。在成立大会以后,社中央同意直属小组由陆侃如任组长,张玺、徐佐夏任副组长。13名社员中,有10位来自山大的老师,2位来自海洋生物室的研究员,1位来自青岛工学院的老师,还有一对社员夫妻(宋金声和贺玺贞),其中4位来自医学界,4位来自海洋科技界,3位是文学语言科,2位是理工科,基本上健全了组织形式,也体现了九三学社界别特色。

九三学社青岛直属小组的成立,标志着山东省第一个九三学社组织的诞生,也标志着九三学社在全国第12个城市里建有了九三学社组织,这也是在青岛成立的第四个民主党派。从此,青岛九三学社成为山东省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广泛参与了青岛市和山东省的政治生活,为后来的九三学社在山东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22”:社员稳增筹备青岛分社

青岛直属小组成立后,按照社中央要求,积极着手青岛分社筹备委员会的建设工作。

在1953年8月14日组织生活会上,将13名社员分为三个互助小组:文科组(召集人徐杏贞);理科组(召集人赫崇本);医学组(召集人蔡良琬),这是青岛九三学社基层组织的雏形。9月20日与青岛科联、科普和青岛民盟联合举办哥白尼逝世410周年纪念会,外地社员赵九章、葛庭燧参加了纪念会,这是外地社员首次参加青岛九三学社举办的活动。

截至1954年5月2日共召开16次小组全体会议和组织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制订月份计划;2.阶段总结,交流工作经验;3.学习社章,参与宪法草案讨论,传达社中央会议精神;4.多联系群众,发展社员,新社员谈入社感想,扩大九三学社影响;5.加强组织建设,健全组织形式;6.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7.认购公债;8.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做好岗位工作。

以上这些组织活动的开展和基层组织形式的建立,在当时都具有探索性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同时,也为以后的组织建设积累了经验,得到了社中央的赞同和认可。

在组织发展方面,根据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的方针,采取极谨慎和严肃的态度,以稳步发展为原则,吸收社员。社员人数由直属小组成立时的13人增加到22人,建立九三学社的地方组织已成为客观需要。1954年5月26日,在九三学社青岛分社筹委会成立之前,受社中央指派,北京分社社员贺净宇调入青岛,任青岛分社筹委会专职干部,这是青岛九三学社历史上第一位专职干部(当时青岛分社筹委会只有两个编制名额,贺净宇为专职干部,修深为通讯员)。此时的直属小组已为分社筹委会的建立创造了必要的思想和组织条件。

1954年4月,社中央批准了青岛直属小组提出的筹委会委员候选人组成名单。6月20日,九三学社青岛分社筹委会在海洋生物室礼堂(莱阳路57号)召开成立大会,包括全体22名社员(陆侃如、张玺、徐佐夏、唐世凤、周怀生、成庆泰、陆光庭、宋金声、赫崇本、蔡良琬、徐杏贞、殷焕先、贺玺贞、何森、徐振东、刘鸿宾、傅宝瑞、许继曾、谢震亚、王节尧、王祖农、孙自平)和若干入社积极分子及中共青岛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林一夫,山东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华岗和各民主党派负责人等来宾共计6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陆侃如致开会词,徐佐夏作关于“九三学社的历史和任務”的报告,张玺作关于“九三学社青岛直属小组工作总结”的报告,林一夫、华岗及市政协、市文教委、民革、民盟、民建、青年团市委、青联、学联的代表、工商联的代表都在会上讲了话。九三学社北京分社发来贺电。会议选举产生了九三学社青岛分社筹委会,主任委员:陆侃如;副主任委员:张玺、徐佐夏;委员(7人):陆侃如、张玺、徐佐夏、赫崇本、许继曾、蔡良琬、孙自平。6月23日《青岛日报》刊登了九三学社青岛分社筹委会成立的消息。

九三学社青岛分社筹委会的成立是经过直属小组的组织形式,在稳步前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使青岛的九三学社组织在规模上向前迈进了一步,大大推动了九三学社在青岛的工作进展。

“29”:九三学社青岛市第一次社员大会召开

青岛分社筹委会经过一年来的发展,各项工作有序而规范,主要工作有:1.不断加强和充实组织生活;2.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社员政治思想水平;3.推动社员做好本职工作,进行社员思想改造;4.推动小组建立正常组织生活制度;5.通过组织生活,引导社员参加各种社会政治运动和进行一些时事政策与社务的学习讨论,如参加宪法草案的修改建议、举办五四运动纪念会等;6.积极参加民主党派联系会议,发出九三声音。1955年4月4日组织社员到湛山春游,这是青岛九三学社第一次组织社员外出活动。在组织发展方面,按照“发展与巩固相结合,质量并重”的方针和“以中上层为对象,积极分子为骨干”的原则,进行了组织发展工作。筹委会在青岛市科技界、文教界、卫生界中发展了9名社员,这些社员都是在社会上有影响和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中上层人士。这些工作的开展为今后组织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及组织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得到社中央领导的认可。

1955年6月,张玺前往北京出差,得到社中央的指示,青岛应从速成立分社。7月31日召开青岛分社筹委会第十四次全体会议,会议决定青岛分社委员名额为7人,青岛分社筹委会委员留任。召开会议时正值山东大学拟迁郑州,[7]到时将有一半的社员调到郑州,会议临时决定增加两名委员,拟从可能去郑州社员中挑选,这样对未来成立的郑州分社有所帮助。确定了青岛分社委员候选人名单:陆侃如、张玺、徐佐夏、许继曾、赫崇本、蔡良琬、殷焕先、王祖农。根据社章规定,增加委员须社中央审批。在这次会上拟定9月3日召开青岛分社成立大会。社中央回函同意青岛分社筹委会的意见。8月14日召开的青岛分社筹委会第十五次全体会议上又拟定11月份召开青岛分社成立大会,报请社中央批示。9月1日社中央回复,同意延期成立青岛分社。

至此,青岛分社筹委会在社中央的领导下成立九三学社青岛分社的条件基本成熟。

九三学社青岛市第一次社员大会于1955年11月20日在青岛市政协礼堂(太平路29号)举行。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政府、青岛市政协的领导及各兄弟民主党派、共青团市委的负责人到会祝贺。[8]全市29名社员认真听取、讨论了陆侃如代表九三学社青岛分社筹委会的工作报告。大家一致认为:

分社筹委会成立一年多来,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的中心工作,组织社员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宣传唯物主义,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积极参加肃反斗争,提高了社员的社会主义觉悟和政治鉴别能力;稳步进行组织发展工作,社的队伍不断壮大;推动社员做好岗位工作,为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贡献力量。

大会通过了《九三学社青岛分社第一次社员大会决议》。陆侃如在会上代表九三学社全体社员宣读向毛泽东主席发的致敬电文:

敬爱的毛主席:

九三学社青岛市第一次社员大会在今天召开,我们全体社员谨以无限热烈的心情,向您致以崇高的敬礼。

在您和中国共产党英明正确的领导下,六年多来,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各个战线上和保卫和平的伟大事业上,都获得了辉煌的胜利。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公布,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公布,祖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进程中,已进入了新的时期,有了明确的方向。作为民主党派的成员,我们坚决保证在您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更进一步加强团结,努力学习,提高警惕,划清敌我界限,坚决肃清一切暗藏的反革命分子,努力做好岗位工作,改造思想,认真钻研业务,提高科学水平,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为完成和超额完成五年计划,为实现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

九三学社青岛市第一次社员大会

一九五五年十一月二十日

大会选出了陆侃如、张玺、徐佐夏、许继曾、赫崇本、蔡良琬、侯岳西、殷焕先、王祖农为九三学社青岛分社第一届委员会委员,陆侃如当选为主任委员,张玺、徐佐夏当选为副主任委员。会议推选了陆侃如、张玺为九三学社第一次全国社员代表大会代表(此次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四届中央委员会,张玺当选为社中央委员;陆侃如当选为社中央常委,这也是迄今为止青岛九三学社历史上唯一的社中央常委)。至此,全国已有12个城市建立了九三学社地方组织。会议闭幕后的当晚,在中苏友好馆电影场举行电影招待会。11月21日晚举行了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会议进行了分工,主任委员:陆侃如;副主任委员:张玺、徐佐夏;组织委员:蔡良琬、侯岳西;学习委员:赫崇本、王祖农;宣传委员:许继曾、殷焕先;秘书处长:陆光庭。

资料显示,九三学社青岛分社成立时共有社员29人,分五个小组(山大理科小组7人,山大文科小组7人,山大医科小组6人,工学院直属小组5人,海洋生物研究室直属小组4人),女社员4人,40岁及以下13人,40岁以上16人,教授、研究员12人,副教授、副研究员9人,11位社员当选为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11月23日《青岛日报》头版刊登了九三学社青岛分社成立的消息。自此,九三学社青岛分社正式纳入地方组织建制。

从张玺于1952年5月17日在九三学社中国科学院支社(北京)加入九三学社,并在1953年1月回北京探亲时,请示社中央并受其委托,按照九三学社界别的特点积极发展社员,到九三学社青岛市第一次社员大会于1955年11月20日举行,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青岛市九三学社的社员总量实现了从1到29的跨越。在这背后,是九三学社先贤们在专业领域的精湛水准和在品格层面的高尚呈现,让眾多知识分子以加入九三学社为荣,汇聚一起,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这些20世纪50年代早期社员历经考验与磨练,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紧紧追随共产党,在跌宕起伏的历史环境中,为发展祖国的科学教育事业作出了难能可贵的贡献,也为青岛市乃至山东省九三学社的创建与发展创立了重要而稳固的组织基础和思想基础。

九三学社青岛分社早期社员的人格魅力、民主追求、严谨治学,为我们所敬佩、所敬仰!

注释:

[1]早期社员是指20世纪50年代在青岛加入九三学社或调入青岛的社员。

[2]信的原件存放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3]原稿现存放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4]从1956年开始,新社员就不写个人自传了,全国统一按照社中央发放的《九三学社入社登记表》填写,表内有“思想转变过程”一栏,相当于今天的入社申请书。

[5]青岛九三学社发源地,现中国海洋大学鱼山路校区六二楼。

[6]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也称挂轴。

[7]1955年8月11日,中央教育部正式下达有关山东大学迁往河南省郑州市建立新校等各项问题的通知。

[8]社中央在55总联字第328号文中提到:“在京中央负责同志现正出发视察,你分社成立时,社中央不派人去青。”

参考文献:

1.青岛市档案馆馆藏九三学社档案。

2.青岛市图书馆馆藏《青岛日报》。

3.薛原、胡修江:《张玺传》,学苑出版社,2012年。

4.王世铎:《九三学社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

5.陈锋:《湖北省九三学社史》,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

6.山东大学校史编写组:《山东大学校史(1901—1966)》,山东大学出版社,1986年。

(作者为九三学社中央社史研究中心研究员,九三学社青岛市委会社史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马莉莎

猜你喜欢

筹委会九三学社分社
冷向阳当选九三学社吉林省委员会主任委员
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运行机制和工作成效探析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筹委会财政能力分析
中国船级社举办第五届检验业务技能比武大赛
雄安新区筹委会领导带队到河北省地矿局进行工作对接
法新社进入朝鲜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到CCS雅典分社调研指导
大连及时调整夏季达沃斯论坛 召开筹委会
九三学社社员绘画作品选登
九三学社社员绘画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