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加强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2023-12-12袁鸣

中国商界 2023年10期
关键词:财务人员风险管理事业单位

◎文/袁鸣

内部控制工作是事业单位的基础工作之一,其内容庞杂涵盖甚广,对精确度和科学性的要求也极高。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对单位的整体规划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对财务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职业要求。任何一项自上而下的统筹工作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内部控制工作也不例外,严格规范的内控流程和科学有效的实施规范才更进一步地强化对风险的预判和管控,保障各事业单位长久、稳定、有序的发展。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概述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基础是对国家政策有十分详尽的了解,这不仅要求财务人员具有过硬的专业能力,也对管理者的眼界和思维有很高的要求。内部控制工作不是财务管理部门内部的独立工作,它直接牵涉到整个单位的管理机制,如何协调全单位的力量来完成这项工作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完善和优化现有的制度是这项工作开展的重中之重。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推进,科学合理地建设内部控制体系刻不容缓。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内部控制意识欠缺 消极情绪重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与国家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但部分事业单位存在一些对国家发展政策认识不到位的情况,忽略了对内部控制的规划,单位负责人财务管理意识欠缺、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单位的整体发展模式出现了漏洞,这可能会直接造成单位内部运作不协调的严重后果。一些单位财务信息数据模糊,统筹规划方案落后,内部协调问题严峻,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内部管理的混乱及单位经济效益的下滑。近年来事业单位改革工作一直在有序的推进中,事业单位作为非营利组织,其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显得尤为重要,这也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提出了重大的挑战。大部分事业单位仍然是依靠政府全额拨款的形式存续,在不产生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如何节约日常成本就成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也愈加凸显。如果因为单位内部对于国家财政政策的认识不清晰,导致单位内部出现腐败消极的问题,将会极大程度影响该单位未来的长期发展,也会为其他各类工作的开展带来阻碍。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运作机制落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需要十分完备的内控制度来作为支撑,但许多事业单位还存在制度不完善或存在明显缺陷的问题,长期不对现有制度进行优化更;或者照搬其他单位现成的旧制度,不根据本单位的性质进行改良;单位负责人和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跟不上制度更新的脚步等等,这些问题都会使内部控制系统出现严重的缺陷、短板,十分不利于单位内部工作的开展。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同时还会影响单位的整体运作机制,浪费大量的人力成本在基础工作上,这样的局面不仅会影响财务部门的整体积极性,也会使其余各部门人员感到疲惫,降低整体的工作效率。同时,内部控制系统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单位内部的监察管理工作。内控和监督是密不可分的两项工作,高效的监察管理机制不仅可以杜绝不可控因素对单位运作的影响,也可以为单位未来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内控人才极度匮乏 整体环境较差事业单位内部的工作协调需要各岗位人员都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如果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工作的操作流程不够了解,或是自身业务能力欠缺并缺乏专业的指导,那么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将备受限制。若是单位负责人没有相关的管理经验,对国家政策的理解不透彻,财务管理人员也不积极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没有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深层次的解读,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内部控制工作开展过程中的绊脚石,也会影响各部门间的协调统一。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只依靠过去的知识来进行管理是远远不够的,部分事业单位的管理理念较为陈旧,工作人员积极性低,单位不重视对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各岗位人员自身也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终将对单位的发展产生颇多影响。

内控制度约束力不强 风险评估能力弱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牵涉最广的问题就是对资金的约束,这也对预算编制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单位预算编制的目的就是希望可以更科学有效地使用资金。但多数事业单位为了加急完成任务,忽略了对资金的严格把控,导致整体约束力不足的局面。内部控制也同时伴随着风险评估,若没有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那么就会影响到后期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是对单位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活动的全面分析,也是紧急预案。风险评估的到位与否直接影响到的是内部控制工作是否能落到实处,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最大程度地杜绝问题的发生。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

培养内部控制意识 强化风险管理事业单位正在深化改革,培养单位负责人的风险意识、增强财务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是关键。财务人员应熟练掌握国家的政策法规,将本单位未来发展方向与政策法规相结合,在风险出现的初期就立刻将其识别出来,以此来达到提前规避风险的作用。国家税收政策的条款多且复杂,作为纳税人来说科学合理地解读相关政策是工作开展的前提。让内部控制的思想扎根于单位内部,将内部控制系统的优化作为单位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事项,自上而下地传达内部控制思想,培养全员内控的意识,以此来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强化风险管理。

优化内部控制模式 提高人员基本素质首先,我们应从观念的转变入手,管理人员应该对单位的整体发展方向负责,改变传统的管理思路,适时引进部分人才来进行专业部署;其次,应加强各部门间的联系,整合协调各部门间的工作,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统筹规划;另外,可以组织定期培训学习,利用专业指导来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内部控制模式的优化应建立起风险管理“防火墙”,从内部开始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坚决杜绝内忧的出现,内部监管的力度越强产生不可控因素的可能性就越低。同时也要注意外患的侵袭,合理地运用国家审计力量,对单位整体税收筹划部署进行外部审查,以达到进一步优化系统的目的。

完善内控风险管理制度 建立评估机制内部控制需要的是规范化的管理和高效率的运作。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我们应该学会利用信息模式来完善内控风险管理制度。自动化办公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工作负担,也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是完全贴合内部控制要求的。建立起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后,就应该将目标锁定在如何完善管理制度上。事业单位负责人不仅要有较强的风险管理意识,也应该学会如何将好的意识量化成评估标准,让工作真正的落到实处。内控风险评估机制首先应从责任落实到人入手,将每项工作的责任落实到个人头上,真正地做到践行制度。要制定严格的内控流程,逐一排查,将风险管理细化到各个环节。要将各类型数据整合成报表的形式进行存档,既方便后续对数据的查漏补缺,也可以及时地为上级部门提供查阅服务。

事业单位正处在改革转型的关键时期,快速地跟上国家税收政策变化的脚步,如何将落后陈旧的管理观念转变为适应事业单位未来发展的全新理念,是事业单位现阶段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事业单位的身份定位复杂,在合理、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优化内部控制机制,积极学习和提升专业水平,根据本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提前规避好各类风险,扎实有序地推进工作,才能让本单位获得更加有利的发展。

猜你喜欢

财务人员风险管理事业单位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外派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与绩效激励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