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问有答

2023-12-12责任编辑陈珂

中国报道 2023年10期
关键词:隐形教育部办法

责任编辑:陈珂

校外培训违法行为如何处罚?教育部明确了

日前,教育部颁布《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简称《办法》),自2023 年10 月15 日起施行。《办法》提出了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总体要求。规定适用对象为面向社会招收3 周岁以上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违法开展校外培训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围绕《办法》,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Q1关于擅自举办校外培训机构,有何处罚规定?

A擅自举办校外培训机构(民办学校)是民办教育促进法明令禁止的违法行为(第六十四条),一些“黑机构”搞恶性竞争,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扰乱行业生态,损害家长和学生权益。

《办法》第十七条根据行政处罚法授权(第十三条),列明了擅自举办校外培训机构的认定情形,规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未经审批开展校外培训,同时符合线下培训有专门的培训场所或线上培训有特定的网站或者应用程序、有2名以上培训从业人员、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分工的,即构成擅自举办校外培训机构,责令停止举办、退还所收费用,并对举办者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

Q2如何处罚“隐形变异培训”?

A未经审批擅自有偿开展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存在培训环境安全风险、培训内容危害风险、“超标超纲”违背教育规律风险、从业人员侵害学生风险、“退费难”风险等各种隐患,既容易损害家长权益和学生身心健康,又可能使全社会陷入“教育内卷”无益竞争的泥潭。

《办法》第十八条根据行政处罚法授权(第十三条),明确了擅自有偿开展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的情形,列举了“转线上”“转地下”“换马甲”等三种隐形变异行为及兜底条款,规定了警告直至10万元以下罚款的法律责任。同时,《办法》第十六条规定对中小学在职教师擅自有偿开展学科类培训的行为,依法从重处罚。

Q3如何应对拒不执行预收费监管有关规定的行为?

A“退费难”“卷款跑路”是人民群众最为痛心疾首的商家无良行为,一些校外培训机构拒不执行校外培训收费价格、收费行为、预收费管理等有关规定,违规收取大额预收费导致“卷款跑路”风险。

此前,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已出台有关政策,明确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收取超过3个月或60个课时的费用,学科类培训收取费用不得超过政府指导价限额标准,非学科类培训一次性收费不得超过5000元。《办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管理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相关部门有关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有违法所得的,退还所收费用后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招收学员、吊销许可证件。

猜你喜欢

隐形教育部办法
隐形人
最好的办法
我变成了一个隐形人
教育部召开座谈会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我们有办法
“0感无暇” 隐形妆
想办法抓住水
教育部:高考地方性加分项目2018年减至35个
我校两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开题
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