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发展困境及对策

2023-12-12热依汗古丽依沙克

中国商界 2023年10期
关键词:监管客户金融

◎文/热依汗古丽·依沙克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市场地位也得到社会各界认可。在此背景下,互联网企业在金融产业中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从业人员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信心也在不断增强,金融产业发展也得到极大促进。但是,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过程依旧面临很多难点,相关部门与企业应积极采取更有效的应对策略,消除互联网金融存在的发展桎梏。

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网络安全问题网络安全问题始终是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的首要难点,其不仅关系到用户信息安全,也同样影响金融产品购买与售出,由此产生的支付安全问题更是广受消费者关注。首先,客户信息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国家信息办公室也极为重视。其次,支付安全问题主要来自各类服务的支付环节,如支付宝,其不仅可为线上购物提供支付服务,也可以支持银行与银行,银行与支付宝之间的转账服务。近些年,支付服务种类持续增加,部分支付服务在支付安全保障层面仍存在很多不足,客户信息泄露事故也时有发生,因此,如何借助技术手段处理客户信息安全问题及支付安全问题已成为困扰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首要难点。

社会认知问题依照我国互联网金融体系发展趋势,众多互联网金融产品主要依靠大型互联网商务平台实现生存与发展。大型互联网商务平台拥有足够稳定且数量庞大的客户群,因此,与其绑定的互联网企业在上线金融产品后,可快速赢得关注与支持,如此也为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但是,大型互联网商务平台需经历漫长且残酷的市场竞争,方可积累足够量的客户群,并非一蹴而就,这也造成市场内部大型互联网商务平台数量很少,而消费者对其他影响力相对较弱的商务平台认可度不足,这也造成消费者本身无法得到足够多的选择空间,互联网金融产业规模也受到极大限制。

互联网金融产品管理问题调查研究表明,互联网金融产业与互联网企业之间依旧存在极为牢固的依赖关系。互联网企业在互联网营销管理层面拥有足够经验,但金融产品本身与传统互联网经济存在很大差异,而传统金融行业的发展已历经数十年,这就造成互联网企业对金融行业整体的影响力不足。面对庞大且相对成熟的传统金融产业,互联网金融本身无法有效维持其产品市场,相关金融产品本身也难以得到科学管理,互联网金融产品尚不具备与传统金融行业一较高下的整体实力。

法律规范问题互联网金融是一种复合型产品,因此,行业内部及相关部门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界限判断仍存在很大差异,与其相关的法律规范也不够明确。结合当前互联网金融市场现状,一旦互联网金融产品出现问题,客户群体利益能否得到保障犹未可知,消费者本身能否得到法律规范的保护也存在争议,而这也让很多客户对于互联网金融产品不信任。此外,互联网金融主体界定存在先天限制,主体权利义务不够清晰,这也造成监管主体不够明确,金融监管部门无法有效处理,监管范围与措施均无法有效定义。

金融监管问题现阶段,传统金融产业的监管工作已十分成熟,与金融产品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更是在大量实践中得到优化与完善。但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速度过快,这就造成行业监管始终未能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与把控机制,加之互联网金融产品本身不受空间与时间限制,客户分布广泛且复杂,这就造成互联网金融产品无法合理监管,一旦发展秩序失衡,则互联网金融产品将快速失去客户信任。

互联网金融问题的对策分析

网络安全问题处理针对互联网金融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相关产品应努力实现风险控制后台化。例如,互联网企业可在后台设置必要的安全管控措施,针对客户的支付行为进行有效监管,结合支付场景、支付习惯等要素信息落实实时跟踪,一旦发现异常,则立即提升其安全等级。同时,互联网金融企业也要加强金融信息安全建设,全面评估各类网络攻击及常见的安全支付隐患,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满足不同终端的电子认证问题,从而消除资金交易风险。通信运营商也要对现有通信网络实施全面改造,注重网络环境的可靠性与高安全性,针对可能存在的客户信息泄露现象进行处理,进而确保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有序发展。

社会认知问题处理现阶段,很多网民对互联网金融产品持有怀疑态度,对此,国家相关部门应积极出台各项鼓励与监管政策,合理引导国有企业参与到互联网金融业务之中,具体分析国外互联网金融产品建设经验,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其中,进而形成更为和谐的竞争局势,促进互联网金融市场健康发展。部分互联网金融产品额度过大,多数投资者无法有效接纳,对此,互联网金融企业可结合客户群体需求,适当降低投资下限,广泛吸纳更多客户参与到互联网金融产业,让更多客户受益。

互联网金融产品管理问题处理针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管理现状,相关企业可学习传统金融产业的成功经验,加大产品宣传,并以合适的手段,优化风险监测,做好风险隐患应对工作,进而吸引更多客户参与投资。同时,企业应充分借助互联网经济带来的便利条件,精准把控客户群体,精准定位,进而形成更加稳定的产品资金来源,有效规范金融风险。

法律规范问题处理首先,完善互联网企业征信管理。金融监管部门应积极应对互联网金融市场风险,加快落实互联网金融企业征信管理,面向P2P融资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相关参与人及利益方,建立更完整的交易数据分析模型,并同时要求互联网金融机构与银行建立合作关系,以资金三方代管的方式,最大限度避免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违法行为。

其次,完善业务许可证管理。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快实施互联网金融业务许可证管理,有效评估互联网金融企业自身的整体经济实力与专业化程度,尤其是P2P融资平台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应具体监管其每一金融产品的运作机制,分析其每一笔资金流向。

最后,建立金融纠纷管理体系。金融风险难以彻底规避,对此,监管部门应借助法律体系,为投资者提供投诉渠道,设置受理投诉的专业委员会,并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业务行为进行强制监管,若出现因风险揭示及业务信息披露不足而导致的投资者损失,应赋予其追偿的权利。

金融监管问题处理首先,明确互联网金融监管主体。监管部门应具体明确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主体、监管对象与监管范围,具体分析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业务机制,针对其交易特点,建立更有效的信息安全风险监测措施,针对可能存在的交易风险进行报警。针对跨国互联网金融行为,监管机构应积极开展监管合作与协调,及时发现不法行为与不法产品,消除互联网金融产品发展隐患。

其次,完善立法。金融监管部门应结合传统金融产业监管工作实施要点,进一步明确互联网金融交易主体权责,评估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现状,找到更合适的行业准确门槛,规范交易行为,监测交易过程,全面落实互联网金融犯罪的追究法律,进而为互联网金融交易活动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环境。

最后,注重经验教训积累。为进一步规避互联网金融市场风险,监管部门应注重金融产业发展经验积累,不断强化互联网金融监测作业,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与此同时,监管部门也要积极借鉴传统金融产业发展经验,针对国内外金融产业发展过程出现的成功与失败案例,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从而找到更稳定的监管方案与机制。

猜你喜欢

监管客户金融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为什么你总是被客户拒绝?
如何有效跟进客户?
做个不打扰客户的保镖
监管
P2P金融解读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