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崖州五孔砖桥与崖州守御千户所武校场的前尘往事

2023-12-10郑辉敏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崖州护城河桥墩

郑辉敏

崖州五孔砖桥遗址位于州城西门外城根西北角护城河上,今存其桥墩,桥面铺路石板早已荡然无存。此桥墩和同病相怜的武校场遗址一起,默默地诉说着它们此前的辉煌过往与如今的落寞寂寥。

三亚市第三次文物普查时,五孔桥获列为古建筑,定名为“遵道五孔砖桥”,属古代桥涵建筑。经丈量,该桥长约40米(这可推测为当时护城河的宽度,因桥两端架在陆上,实际河床可能小于40米),宽1.2米,设有五个孔,故曰“五孔桥”。桥墩两端呈菱形,用以减缓水流对桥的冲击力,起到保护桥梁的作用。

古代中小型城池,护城河的宽度多为7至20米左右,深3米至7米左右。崖州属小城,有近40米宽的护城河,已是够宽,北京紫禁城的护城河的宽度也只不过52米。

洪武十七年(1384年),朝庭为了防御需要,旨准设立崖州守御千户所,儋州千户李迁奉海南卫特派来崖拓址。洪武十八年,崖州守御千户所正千户李兴在李迁原拓址的基础上复加砖石,并在城内西北兴建千户所军署、百户所列署等诸多军事设施。还在城外西北面近城地带建校场(俗称校场坡,是旧时操练士兵、比武、检阅军队的场地,其旧址在今崖城畜牧场范围),并且在校场内建筑演武亭(又称演武厅,是建在校场内的厅堂式建筑,为供高官演示武艺的场所)。

据《中国古代城池史》考,校场是每一座城池必须建立的设施,有的设在城内,大多数设在城外,都是在城外贴近城边的空旷地建设。崖州城配置的校场,是为守御千户所城的设施,靠近城边,符合规制。

建校场不久,李兴又开挖了护城河(见《正德琼台志》)。在未开挖护城河前,從崖州守御千户所出西门,折向西北,沿城根走,有小路通往校场,也就那么几百米远。护城河开挖后阻断了通往校场的路,千户李兴于是命令工匠在护城河上建造五孔砖桥(由此可见,五孔砖桥为筑崖州守御千户所城同期所建,是明洪武时期建筑),它是一条通往校场的军用桥道,其目的是方便军士日常到校场操练。

到了明末,崖州守御千户所被裁撤,校场和演武亭遂被废弃。清初,将校场设在城东南,并建演武厅(见光绪《崖州志》)。

明校场废弃后,城外西北角往日严肃紧张的军旅氛围不再。到了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为暂厝外地来崖官员和商旅行人灵柩的万善祠,在五孔桥北桥头边创建,给沉寂多年的校场带来了热闹的人间烟火:哭声,爆竹声,车马辐辏声,锣鼓声,黄纸漫天,旅魂依依!民国三十年代初,崖县中学名望很高的教师罗迪夫在崖中教席上病逝,其灵柩就曾暂厝于此。

到了咸丰三年(1853年),城外东南的校场由于靠近宁远河,因河水冲决,不得已又迁回到原明崖州守御千户所校场旧址。

从此,五孔桥和校场又重新并肩携手,重拾重任,再续它们从前的辉煌,为一方百姓保驾护航,尽了它们守土安民的职责。

五孔桥上,军士含枚;军旅营中,号角声壮;晨曦里,兵士吼声震天;夕照下,崖州黎民过着安稳宁静的生活……

猜你喜欢

崖州护城河桥墩
崖州民歌的演唱特色分析
——以《送别歌》《梁生歌》《审情》的研究为例
崖州民歌的音乐形态分析
崖州何处在
中轴线上的护城河
记住穷壤僻岭中枝繁叶茂的风景
“老干妈”的商标护城河
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坚决当好首都政治“护城河”先锋
桥墩加固方案分析研究
轨道交通预制拼装桥墩设计和施工
预制节段拼装桥墩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