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前胃镜活检诊断胃癌的效果分析

2023-12-10杨杨朱瑞萍夏妍李建华吕伟朋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20期
关键词:腺癌胃镜胃癌

杨杨 朱瑞萍 夏妍 李建华 吕伟朋

胃癌指的是胃黏膜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 属于发生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数据显示, 全球癌症发生率中胃癌排名第四。在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生率中占比最高, 疾病导致的死亡率在恶性肿瘤致死率中排名第一[1]。胃癌的发生原因尚未明确, 多认为与生活及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家族遗传、地区和存在癌前病变等因素密切相关。由于胃癌早期并不具备明显临床症状, 因此极易被忽视, 大多数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已经发展到进展期, 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疼痛、食欲不振、萎靡乏力、黑便及呕血等, 甚至会引发贫血及消化不良, 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并降低其生活质量。相关研究结果证实[2],胃癌的早期诊断并接受外科手术治疗, 对于癌细胞扩散具有良好抑制作用, 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并改善远期预后情况。现阶段, 由于胃癌发病率逐年增加, 因此提高疾病临床诊断准确度和可行性对于疾病控制意义重大[3]。诊断胃癌的金标准为手术病理检查, 但是检查有创, 不具备重复操作性, 临床应用受限。现阶段, 临床利用术前胃镜活检能够详细了解胃癌发病情况, 也能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更多参考。本次研究将本院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术前胃镜活检诊断胃癌与术后病理的差异, 为疾病临床诊断优化提供更多参考依据。详情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9 年1 月1 日~2021 年8 月1 日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4 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 男76 例, 女28 例;年龄37~89 岁, 平均年龄(67.35±10.12)岁。纳入标准:患者均经临床综合检查确诊为胃癌, 具备手术指征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均依据疾病情况接受必要临床检查, 且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和家属详细了解研究流程及检查措施后自愿签署文件入组。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肿瘤患者;手术及麻醉禁忌证患者;接受过腹部手术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恶性肿瘤远处转移患者;腹腔粘连患者;肺功能严重异常患者;接受化疗治疗患者;精神疾病患者;意识障碍无法配合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首先接受术前胃镜活检检查:置入胃镜后, 细致观察胃黏膜情况, 并接受胃黏膜活检。具体活检方法需要依据患者疾病情况合理进行选择。隆起型胃癌患者, 首先需要清除隆起位置后, 再获取胃黏膜基底部位和顶端组织, 将其作为活检标本。凹陷型胃癌患者, 需要收集溃疡周边组织, 将其作为活检标本。针对黏膜下病变患者, 活检标本需要选择中央凹陷组织。临床检查后, 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疾病情况、病灶特点, 具体选择定位活检或是组织活检。获取活检组织时需要利用活检钳, 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确保活检钳和黏膜保持45°, 组织取出后需要将其放置于吸水纸上, 同时置于甲醛溶液(浓度10%)中保存, 待检。之后接受外科手术病理检验, 具体方法为:做好术前准备, 手术过程中综合考虑病灶位置、面积等情况, 切除可疑病灶后合理保存(置于甲醛溶液浓度10%)并送入病理科, 进行石蜡切片制作, 制成切片后将其置于显微镜(低倍镜及高倍镜)下进行观察。准确评价肿瘤组织形态学变化、肿瘤浸润程度、肿瘤分化程度、脉管及神经侵犯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切缘是否受累,详细记录并进行细致核对, 确保结果准确性。所有病理检查均由2 名医师来根据结果进行诊断, 如果存在出入, 必要时进行二次检查。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以术后病理检查为金标准, 观察分析术前胃镜活检诊断结果及对胃癌类型的检出情况。疑似胃癌诊断标准:如果术前活检样本切片样本分化程度和细胞学形态等方面与术后病理诊断具有一定差异或是较大差异, 则判断为疑似胃癌患者[4]。胃癌类型包括管状腺癌、黏液腺癌、乳头状腺癌、印戒细胞癌[5]。胃癌分化程度:检查结果提示癌细胞分化和正常细胞较为相近, 提示为分化良好;如果癌细胞分化不成熟、异型性明显, 提示为分化不良。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分析 术前胃镜活检的诊断准确率为93.27%(97/104)。术前胃镜活检的分化良好检出率29.81%(31/104)低于术后病理检查的45.19%(47/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术前胃镜活检诊断胃癌类型的结果分析 术后病理检查显示胃癌类型:黏液腺癌11 例、乳头状腺癌41 例、管状腺癌31 例、印戒细胞癌21 例。术前胃镜活检检出胃癌类型:黏液腺癌1 例、乳头状腺癌52 例、管状腺癌10 例、印戒细胞癌34 例。术前胃镜活检对黏液腺癌、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印戒细胞癌检出符合率分别为9.09%(1/11)、85.37%(35/41)、32.26%(10/31)、85.71%(18/21)。见表2。

3 讨论

现阶段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水平的变化, 胃癌的发病率近些年呈现逐渐上升与年轻化趋势, 该疾病也属于国内发病率较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6]。根据国际癌症机构统计, 胃癌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在整个癌症比例中排名分别为第5 名与第3 名, 而且超过50%的胃癌患者都集中发生于中国[7], 对大众健康及生命安全存在严重影响, 因此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对胃癌患者临床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及研究, 结果证实,早期胃癌多发生于胃窦和胃体, 特别是小弯侧发生率较高[8]。发病患者中老年群体中男性占比较高, 分析其原因为男性长期吸烟喝酒及接触致癌物质几率较高。非老年患者中, 女性例数占比多于男性, 原因多考虑为女性体内具有较高的雌性激素水平[9]。

由于胃癌早期并无明显临床表现, 患者通常仅有胃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通常被认为是消化不良等问题,极易被忽视, 未能及时到院接受诊断和治疗。通常已有明显临床症状就诊时, 如腹部剧烈疼痛、黑便、呕血、食欲不振、乏力等情况时已经发展到晚期阶段[10,11]。此阶段由于错过了最佳手术治疗时期, 因此治疗难度大且患者预后情况不佳, 导致疾病死亡率居高不下[12]。相关研究结果证实, 尽早发现并采取有效治疗及干预措施, 对疾病控制具有积极作用, 可提升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针对胃癌诊断主要选择生化检验、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超声和X 线检查虽可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但是存在一定局限性[13], 主要表现为鉴别病理类型或是肿瘤性质方面。生化检验主要包括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 通常会依据指标变化而评价是否存在严重感染, 并不能为疾病确诊提供准确依据。手术病理是胃癌临床诊断的金标准, 其准确度最理想, 但缺点为具有一定创伤, 需要接受手术后获取病变位置病理样本, 及时送检后接受显微镜观察,能够详细了解浸润情况、病变位置形态以及细胞学特征、分化情况等, 进而综合判断疾病情况。此外, 此种方法无法多次进行检查, 临床应用受限, 应用于疾病造成鉴别中临床价值不高。

现阶段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 胃镜活检也可以作为诊断胃癌的方法, 利用胃镜观察病灶情况, 可以获取组织进行检验, 能够判断肿瘤大致形态、预测浸润程度和分化程度。其优势为操作安全便利, 创伤小, 目前在恶性肿瘤筛查和性质鉴别中应用广泛。但是相关研究结果证实, 由于胃镜能够观察的范围有限, 另外操作空间有限且封闭, 因此取样量可能存在一定不足, 并不能够确保取样对病灶周围进行准确覆盖, 从而会降低活检准确性。临床实践结果证实, 即便是相同的患者,由同一位医师进行操作, 2 个月内不同胃镜活检标本的诊断结果也存在一定差异。临床研究认为[14], 胃癌接受胃镜活检检查准确度可达80%~85%, 鉴于此, 临床中需提升操作医师专业能力, 尽量实施多点取材提升准确度。另外, 针对溃疡患者, 需要将取材区确定在溃疡隆起边缘内侧, 而通过检查确定为疑似癌变患者, 取材时组织样本不得少于3 块, 进而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能够为疾病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现阶段, 考虑到癌症患者年龄化发展, 因此对于胃癌早期诊断多选择胃镜活检技术, 且随着窄带内镜技术的应用, 可大大提升检查结果准确性。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术前胃镜活检的诊断准确率为93.27%(97/104)。术前胃镜活检的分化良好检出率低于术后病理检查,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胃镜检查结果和病理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但是术前胃镜活检检查对于疾病诊断具有积极作用, 其优势在于能够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详实依据, 可以和外科手术病理结果同时作为疾病评估依据。但是需要注意, 诊断结果仍存在一定差异性, 主要是因为部分年龄较低患者疾病在早期阶段仅接受术前胃镜活检, 其特征性并不明显, 同时, 部分检验人员素质不一, 会影响疾病诊断准确性。同时, 病灶区域较为特殊, 例如发生于胃体、胃底或是贲门, 胃镜检查范围有限, 其原因为胃镜倒入获取影像, 另外取样难度大无法获取足够组织, 会影响结果准确性。另外, 术前活检收集病灶组织, 无法确保取自病灶聚集位置, 降低病情评价客观性, 需要引起注意。现阶段, 考虑到癌变患者年龄化发展, 因此对于胃癌早期检测多选择胃镜活检技术, 且随着窄带内镜技术的应用, 可大大提升检查结果准确性。对于具备条件者, 可以接受新型胃镜检查, 提高疾病判断准确性。

综上所述, 胃癌患者选择术前胃镜活检进行检查,能够详细了解疾病情况, 可为胃癌类型鉴别和手术方案制定提供可靠参考, 但诊断准确度上还存在一定不足, 临床中还需要综合判断。

猜你喜欢

腺癌胃镜胃癌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益肺解毒方联合顺铂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影响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HIF-1a和VEGF-A在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GSNO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作用
老年胃腺癌中FOXO3a、PTEN和E-cadherin表达的关系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