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的建设和风险防范

2023-12-09李佳函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财务管理

李佳函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 河南安阳 455000)

事业单位作为服务性公益组织,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改革开放深化发展,为更好地适应我国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更好地解决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及内控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质量,加强对其内控体系及风险防范管理的研究至关重要。

一、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一)规范事业单位财务行为,促进其健康发展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财政财务规章制度,严肃财经纪律,推进依法理财,财务管理作为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加强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建设,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实现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收支行为的规范。同时,加强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建设,有利于降低单位运行成本,从根本上防范和遏制财经违法违规问题的发生,实现从源头上预防腐败、遏制腐败的管理目标。

(二)防范事业单位经济风险,实现其控制目标

内部控制本质上是为了实现财务管理控制目标,事业单位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执行程序,进而对经济活动潜在风险进行防范管理的一种行为。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建设的目的,在于充分保障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保障单位财产安全与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性,进而在提高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效率与水平的同时,有效防范舞弊行为与贪污腐败。总体来说,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实现组织目标管理流程的规范发展。

(三)缩小财务预决算差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建设,强化财务支出管理责任,加强支出源头控制和支出精细化管理,强化新出台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及专项预算的事前绩效论证,保证各项支出的规范、安全、有效。同时,通过对财务管理内控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对相应的预算事项严格控制,在推进财务管理业务与财务相统一的基础上,有效缩小预决算差异,减少财务管理内控风险,有效提高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发展现状

(一)内部控制意识淡薄,风险防范能力不强

内控意识作为单位建设内控环境的重要内容,也是健全、实施内控制度的重要保障。在部分地区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管理人员内控意识淡薄,缺乏内控理念,重发展轻管理的情况,严重影响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水平。同时,受多种因素影响,财务管理人员往往将实施内部控制视为会计人员的业务范围,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事业单位内控意识淡薄及防范风险能力不足,在内部控制制度机制建设方面尚不健全,没有建立相对完备的责任追究制度。在事业单位内控管理中,内部审计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实现内控目标的重要方式。鉴于单位内部对内控会计认识程度不够,部分事业单位内部与内控会计相关的制度体系尚未健全。尽管有的单位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在具体管理工作中制度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甚至形同虚设。出现上述情况,往往会对部门直接领导及主要负责人进行追责,如果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问责制,必然会导致单位财会人员缺乏相关防范意识。除此之外,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部门事务中的应用,运用信息化工具进行财务管理成为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部分管理人员由于内控意识淡薄,在运用信息化工具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隐患,因缺乏安全意识与内部监督措施,造成对网络风险防范不足,给单位带来巨大损失。

(二)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财务管理秩序混乱

在部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易出现财务管理秩序混乱、财务会计核算不规范等问题。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要实现对内部控制的有效管理,需要建立相对完善的会计记录系统,以便实现对财会数据的整理与汇总。但在实际情况中,部分事业单位由于缺少完善的会计记录系统,在日常工作中常会出现会计核算与原始凭证管理不规范的现象,甚至在部分单位内部因原始凭证管理不规范,造成部分票据丢失、损坏,出现票据记录与实际经济活动事实不相符的情况。同时,部分单位内部还出现没有正式发票的情况,借用其他单位名称开具发票,造成开票单位与票据单位名称不一致情况,甚至部分事业单位出现使用资质收据与内部收据作为报销依据的现象,严重影响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在上述情况的影响下,部分事业单位在年终进行财务汇总整理时,现有结余科目未能完整准确反映单位在本年度的财务结余状况,也不能对财务状况有清晰的了解和认识,进而影响下一年的决策制定。除此之外,在部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还出现两项会计核算制度同时运行的状况,造成单位内部支出核算混乱,出现账外资产的情况,最终导致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秩序混乱,不利于单位健康发展。

(三)财务管理人才短缺,专业化管理不强

在信息化发展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面临海量数据。这就要求相关管理人员要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状况的精准预测与评估,进而将其作为管理者制定决策的有效支撑。同时,这也意味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要有所提升,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但就目前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而言,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技能与相关建设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现有财务管理人员对现代化信息化工具的了解不够深入,缺乏相应的应用技能,加之单位内部相关专业培训缺失,造成多数财务管理人员不具备处理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的综合能力。部分事业单位还出现财务管理人员短缺及专业人才配备不达标等情况,财务管理人员队伍整体业务素质偏低,对内控体系建设认识不透彻等问题,严重制约单位内控体系作用的发挥。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建设路径

(一)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

事业单位在建立完善现有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中,要充分遵循全面性、制衡性、适应性、有效性等基本原则,在充分保障事业单位内部经济活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强化对管理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在单位内部安排重大项目或进行集体决策时,可以采用专项资金审批制度、专款专用,这明显区别于单位日常经费使用审批管理制度。与此同时,应进一步明确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内审部门及相关业务部门职责,在分配资金、前期论证、过程审核、绩效管理等环节明确责任边界。根据事业单位实际运行情况,还可在原有部门基础上单独设置内控职能部门,实现对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策、评价等预算内部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财务部门、内审部门、纪检监督部门、后勤部门及资产管理等部门在单位内部控制的作用。除此之外,就单位内部议事决策制度、审批授权制度及分离制度等核心内容而言,可以通过完善部门预算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收支管理及采购管理等其他管理制度规范,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日常业务朝着精细化、科学化发展。

(二)加强并完善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培训

针对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人员内控意识薄弱、专业技能不强等问题,要在今后的人才培养中注重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培训,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深化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与基层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通过聘请专家授课培训等方式,组织事业单位内部人员学习内部控制相关政策制度,深入了解实施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意义,在单位内部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单位职工长期在这种氛围影响下,能够实现自身观念转变,以便更好地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管理工作。事业单位实施财务管理的目的在于合理控制单位预算,实现对单位决算报告、财务报告的科学编制,更好地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支出,有效提高资产利用率与使用率,减少资产流失。基于此,在信息化背景下,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对现金管理理念的宣传,不断增强管理人员内控意识,积极转变传统局限性思维,善于运用系统思维实现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如通过搭建信息化系统实现对现有资源的优化整合与数据信息的共享,便于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加强对财务管理的监督。除此之外,在完善现有人才培养制度的同时,还要注意开辟新的人才培养路径,为实现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提供人才保障。尤其是要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为其提供良好工作学习环境的前提下,注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最大程度激发人才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三)完善内部控制考评体系和监督机制

在我国出台的与内部控制相关的规范中明确指出,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针对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不得干涉或拥有超越内部控制的权限。基于这一规范,对于部分事业单位中随意选用会计人员,或因个人原因造成内控事故的要追究相应责任,这也给事业单位内控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为了更好地激励单位内部人员做好内部控制工作,事业单位需要在日常考核制度基础上完善考评制度,通过对现有考评指标的细化,提高考评制度的科学性。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要在其财务部门与管理部门之外单独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并配备相应的内审人员,充分保障事业单位内控工作的独立性,增强内控工作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实施,防止形式主义盛行。除此之外,为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中“一审二帮三促进”的推动作用,还要在完善考评体系的基础上加强日常监督。通过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薄弱环节及潜在的风险点的调查与把控,积极采取针对性与连续性强的跟踪审计监督,使其发挥应有作用,不断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与质量。

四、增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的有效举措

(一)强化风险评估和问责机制,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为进一步有效防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风险,事业单位要对其经济活动风险进行定期评估,建立相应的评估机制。特别是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经济活动、管理要求等发生重大变化的,要及时对其存在活动风险进行重新评估。但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风险评估时,要充分考虑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及日常业务层面常见的风险及潜在的风险点。例如,要重点评估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是否完善、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是否符合相应标准及财务信息编报情况是否真实有效等。与此同时,还要重点关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收支管理、资产管理、合同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及采购管理等情况。另外,财务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指导和内部审计,根据实际情况对下属单位财务工作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财务检查与监督,有计划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应该对单位预算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及项目资金使用情况、重点建设项目及合同等内容,进行定期评估和风险排查,制定并进一步细化财务管理风险防范与管控措施。针对财务管理人员而言,要牢固树立有权必有责、权责受监督、违法必究的工作理念,在履职尽责方面做到权责分明,严防因个人疏忽造成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其他个人组织利益受损。在日常风险评估工作中,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始终坚持权责一致、依法有序等基本原则,按照实际情况、基本事实对事业单位内部出现的违法乱纪行为进行追责问责。

(二)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内控管理信息平台

在信息化背景下,为提高事业单位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首先应在单位内部积极构建内控管理信息平台。这样便于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各职能部门财务资源的分配动向,有利于实现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在充分调动现有资源的同时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当前,多数事业单位开始实行预算一体化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相较传统管理模式而言,不仅仅是信息系统的建设,更多体现的是一种预算理念与管理方式的变化与革新。传统预算管理模式在对财务预算管理上往往不够细化,在相应的预算支出标准上不够健全,使得在实际运行中对财务预算的刚性管理不强。通过在单位内部应用预算一体化管理模式,能够在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系统数据存储、管理的基础上,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便捷,实现单位财务管理的创新发展。除此之外,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搭建的内控管理信息平台,能够实现对单位年度预算的精准编制,对预算项目库建设进行完善,不断提升单位财务预算执行效率。在这种优势下,还可通过管理信息平台实现预算单位数据共享,实现单位财务报销申请、审批流程等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促进财务管理规范化、透明化、便捷化、高效化。

(三)建立风险控制体系,有效规避内控风险

为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风险防范能力和水平,要积极建立并完善单位风险控制体系。首先要立足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内容,在健全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上,强化对财政资金的管理。对此,事业单位要遵循统一标准、分类核定、分级应用及动态优化等基本原则,对事业单位内部资金管理功能进一步细化,不断完善现有资金审核监督流程,推进单位财务资金管理科学化发展。在此基础上,还要实现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两者之间的有效衔接,将各职能部门资产采购、盘查等数据信息共享同步,充分保障资产数据信息与部门实际情况相一致,有效规避潜在的管理风险。除此之外,为有效规避单位内控体制风险,事业单位要从内部管理实际情况出发,将审计部门、纪检部门作为单位的核心机构,通过制定相对完善的内部监管程序,如审计重大项目、编制审计报告、反馈审计意见等。充分发挥审计部门事前预测、事中监管、事后追责等职能,进一步加大单位内部监管力度。除了内部监管之外,还可采用信息披露、第三方机构审计等外部监管形式,充分保障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工作的公开性与透明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就事业单位发展现状而言,加强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建设和风险防范,既顺应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也是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举措。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完善内控机制和风险控制体系、优化财务管理队伍素质、搭建内控管理信息平台等方式,不断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建设发展目标,促进事业单位又好又快发展。

猜你喜欢

事业单位财务财务管理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财务管理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水利财务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