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整合探讨

2023-12-09高孟威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3年10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财务会计事业单位

高孟威

烟台市人民政府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引言

事业单位是我国公共服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财务管理对于保障公共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下,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作为事业单位的两大管理工具,如何实现有效整合,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已成为学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然而,整合过程中往往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何妥善应对并找到最佳整合策略,对于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和实现经济、有效的公共服务具有重要价值。

一、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整合的意义

1.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事业单位,作为我国公共服务领域的一个核心部分,其经费来源、使用都涉及大量的公共资源。如何更加高效地配置这些资源,一直是财务管理上的难题。当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整合时,资源配置效率得以显著提高。首先,整合能够使得事业单位对于资源需求的判断更为准确。传统的财务会计主要关注过去的数据和信息,而预算管理主要关注未来的需求和计划。当两者结合时,事业单位能够基于历史数据对未来的资源需求进行更为准确地预测,从而确保资源的有序配置。其次,整合有助于提高资源使用的灵活性。在单一的财务管理或预算管理体系中,资源使用往往是固定和僵化的。但是,当两者整合时,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的财务状况和预算目标灵活调整资源使用策略,以确保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最后,整合还能够加速决策过程。在传统的体系中,预算制定和财务报告往往是分开的,这使得决策者需要分别考虑预算和财务的因素。而在整合后的体系中,决策者可以基于统一的信息体系进行决策,大大加速了决策过程。

2.加强财务监控与透明度

事业单位在其日常运营中,财务监控和透明度始终处于核心位置,它们是事业单位稳健发展与公众信赖的双重保障。将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无疑为这一目标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这种整合意味着财务会计中的历史数据与预算管理中的计划数据可以相互印证,形成一种内部的互相验证机制。这种机制使得数据误差或异常情况难以隐藏,大大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准确度和可靠性。与此同时,这种紧密地整合也意味着管理者和决策者可以得到更为深入和详细的财务报告。这种报告不仅反映了事业单位的过去和现状,还为未来提供了有力的预测和指引,这无疑加强了单位内部的决策效率和精准度。但透明度的真正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对外部的沟通和公开。当事业单位的预算和财务状况被整合在同一份报告中时,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或是普通公众,都能更为直观、简便地洞察到单位的财务健康状态。这种公开的态度增强了公众的信心,更有可能为事业单位带来更广泛的合作与支持,成为其长远发展的坚实后盾。

3.优化经费使用与成本控制

事业单位的经费使用与成本控制直接影响其服务质量和效率。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的整合可以为事业单位提供更为精确和高效的成本控制手段。首先,整合后的体系能够提供更为详细的成本数据。传统的财务会计主要关注总体的财务状况,而预算管理关注的是具体的项目和活动。当两者结合时,事业单位可以得到关于各个项目和活动的详细成本数据,从而进行更为精确的成本分析。其次,整合体系有助于事业单位实施动态的成本控制策略。在传统体系中,事业单位往往采用固定的成本控制策略。但在整合体系中,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的财务状况和预算目标灵活调整成本控制策略,以确保经费的合理使用。最后,整合体系还能够提高事业单位对经费使用的监控效率。由于预算和财务数据都包含在同一体系中,事业单位可以更为容易地追踪经费的使用情况,从而及时发现并纠正任何不合理的经费使用。

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整合问题

1.预算制定与执行脱节

在事业单位尝试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整合的过程中,一个常见的问题是预算制定与执行的脱节。首先,制定预算时,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当预算制定者缺乏对部门或项目实际运营状况的深入了解,很难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预算。此外,即便预算制定得当,如果执行层面的员工对预算的理解存在偏差或者没有充分理解预算的重要性,也会导致预算执行的偏离。其次,事业单位内部的沟通机制不完善。在预算制定与执行之间,需要有一个有效的沟通桥梁,确保预算的每一个环节都得到了清晰的传达和理解。如果沟通机制存在漏洞,那么预算制定与执行的脱节问题就会发生。最后,外部环境的变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例如,政策调整、资金流动性变化等都会导致事业单位的预算制定与执行脱节。

2.财务数据与预算数据不一致

财务数据与预算数据的不一致是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整合中另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种不一致性会导致误导管理决策,误判机构的财务健康状况,甚至影响到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财务数据通常来源于事业单位的日常经营活动,包括收入、支出、资产等各种数据。而预算数据则是基于预期的活动来制定的。由于这两类数据的来源和制定依据存在差异,导致它们在某些情况下难以保持一致。此外,计算和核算的方法存在差异。不同的事业单位采用不同的财务会计和预算管理方法。当这些方法没有得到统一或标准化,那么即便是同一数据,经过不同方法的计算和核算,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再者,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和控制机制也是导致数据不一致的原因。例如,如果预算管理部门与财务会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同,那么它们在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报告上存在差异。

3.人员培训与能力不足

首先,在很多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历来是两个独立的部门,职员分别在各自的岗位上有深入的经验和知识。但当这两大领域合并时,他们往往发现自己缺乏跨领域的知识和经验。而且,新的整合管理系统涉及的软件和工具也需要时间学习和适应。其次,即使事业单位决定对人员进行培训,也面临培训质量不高、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等问题。有时候,培训课程只是简单地介绍了新系统的操作方法,而没有深入到如何真正实现财务与预算的整合。最后,事业单位在进行系统整合时,需要吸引和留住具有相关经验和能力的人才,但由于薪酬、职业发展等问题,这些人才选择了其他的工作机会,导致事业单位在整合过程中人才短缺。

4.预算编制责任不明确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和预算管理中,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是预算编制的责任不明确。首先,当责任定位模糊时,使用部门可能会对预算编制的主导权感到困惑。这种困惑常常会导致相关部门在预算编制中的消极态度。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只需要按照财务部门的指示来行事,而不需要主动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规划和提出预算建议。这样的态度很容易导致预算与部门的真实需求脱节,无法满足部门日常运营和发展的需要。其次,由于财务部门对具体的业务运作了解有限,如果完全由其来主导预算编制,预算内容可能会偏离实际,导致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种种偏差。例如,一个具体的项目可能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但在财务部门看来,这个数字过高,因此可能会压缩预算。这样,在项目实际执行中,可能因为资金短缺而无法完成预定目标,导致效果大打折扣。最后,预算编制的责任不明确还可能导致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摩擦和误解。使用部门可能会认为财务部门过于“吝啬”,而财务部门则可能觉得使用部门的预算请求过于“浪费”。这种摩擦和误解会降低整个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影响团队的和谐与合作。

三、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整合策略

1.建立动态预算调整机制

在事业单位中,预算制定往往是一个年度性的任务,但随着环境的快速变化和实际业务需求的调整,固定的年度预算很快就显得不适应。为此,建立一个动态预算调整机制显得至关重要,它可以使财务与预算更加灵活,更能反映事业单位的实际运作情况。首先,事业单位应明确动态预算调整的触发条件。这些条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项目资金的大幅度超支或不足,重大的经营决策变更,宏观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等。当这些条件出现时,预算部门应及时进行预算的调整。其次,事业单位可以考虑采用滚动预算的方式。也就是说,每当一个月或一个季度结束,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运作情况和未来的预测,对接下来的预算进行调整,从而保证预算始终与实际业务需求保持一致。再次,在进行动态预算调整时,事业单位还需要确保整个过程的透明性和参与性。这意味着,不仅预算部门,还有其他相关的部门和业务单位都应参与到预算调整的讨论和决策中来。这样可以确保预算调整更加全面和合理,更能反映事业单位的整体利益。最后,动态预算调整也需要一套完善的评估和反馈机制。事业单位应定期评估预算调整的效果,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是否有需要进一步调整的地方,从而不断完善和优化动态预算调整机制。

2.统一数据来源与核算标准

对事业单位而言,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是优化管理和决策的关键。为此,首先需要强调的是确立统一的数据来源。所有的财务和预算信息,不论其细节或范围,都应该源自一个集中、可靠的数据源。建议事业单位建设一个集中的数据仓库,这不仅方便于数据的存取和查询,同时也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在这个数据仓库中,所有与财务和预算相关的数据都可以得到统一、标准化的管理,为所有部门提供了一个数据真实性的保障。接下来,确保数据的标准化和准确性也同样重要。借鉴国家和行业的先进标准,事业单位应对这些核算方法进行定制,形成一套完全符合自身需求的核算流程。而要确保这套流程的执行,对员工的持续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他们需要深入了解和熟练应用这些核算规则,确保日常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此外,数据质量的维护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事业单位必须确保从数据的生成、录入、更新到最终的存储和使用,每一个环节都是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的。其中,数据的定期审计和验证尤为关键,它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的错误,进一步提高数据的质量。再者,无论是数据的来源还是核算的标准,都离不开上层管理的大力支持。当高层管理团队认识到这个工作的关键性,并投入相应的资源和注意力,整个数据管理工作才能得到真正的推动和落实。这不仅是对内部流程的优化,更是对外部利益相关者信任度的提升。

3.开展财务与预算管理培训

在事业单位中,对于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的整合,培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第一,确定培训的目标群体至关重要。不只是专门从事财务和预算工作的员工,所有与财务和预算工作息息相关的部门员工都应包含在培训计划之中。这种全方位的培训方法确保了每一个涉及财务与预算流程的人员都具备均衡且准确的知识和技能。如此,当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面对财务和预算相关的决策时,可以确保从各个层面上都是基于同样的理解和背景。第二,对于培训内容,必须是层次分明、由浅入深,确保涵盖所有必要的财务与预算领域。从基本的财务和预算的理论框架开始,逐步深入到日常工作流程和操作方法,再进一步到实际的操作和应用中,每一步都要确保员工有深入且全面的理解。第三,为了确保培训的专业性和前沿性,事业单位可以寻找外部的专业资源。邀请行业内的领军人物或权威学者举办讲座,或者与其他事业单位、学术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员工参与更广泛的培训项目。这样,员工不仅能够学到最新、最前沿的知识,还能通过与其他单位的员工交流,拓宽自己的视野,更好地理解整个行业的趋势和发展方向。第四,培训不是一个一次性的活动,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财务和预算领域的不断进步和变化,员工需要持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事业单位应该有系统地、定期地组织这样的培训活动,确保员工始终保持与行业同步的步伐。

4.明确预算编制的责任分工

在事业单位中,预算编制经常被视为一个模糊不清的过程,其中涉及多方的责任。要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首要的策略是明确预算编制的责任分工。为实现这一策略,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做法。第一,组织一次跨部门的工作坊或研讨会,邀请所有涉及预算编制的相关部门参加。这不仅包括财务部门,还有所有的使用部门。在会议中,首先明确每个部门在预算编制中的角色。例如,业务部门应主动提供对其业务活动的预测和需求,财务部门则应对这些数据进行审核和整合。第二,在此基础上,为每个部门设计一个明确的预算编制流程图,指导他们如何参与预算编制过程。这样的流程图可以为每个部门提供一个清晰的操作指南,确保他们在预算编制中的每一个步骤都知道自己的责任所在。第三,设立一个跨部门的预算审核小组。这个小组由来自各个部门的代表组成,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进行协调和沟通。他们会定期召开会议,确保所有部门都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确保预算的准确性和可执行性。第四,针对预算编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事业单位可以提供培训和指导。这种培训应该不仅限于财务技能,还应该包括跨部门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每个部门在预算编制中的效率,还可以提高整个事业单位的协同工作能力。第五,为确保责任明确的策略得到有效执行,可以采用一些激励机制。例如,为那些在预算编制中作出杰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设立奖励。同时,可以为那些未能按照预算编制的责任分工执行任务的部门和个人设立一些惩罚措施。第六,建立一个反馈机制,确保预算编制的责任分工策略得到有效实施。每个季度或每年,都应对预算编制过程进行评估,了解各部门在预算编制中的表现,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对策略进行必要的调整。

结束语

事业单位在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整合过程中,面临众多挑战与机遇。通过确立明确的策略,加强培训,以及引进先进的管理系统,单位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提升财务透明度,并更好地控制成本。未来,随着更多的实践经验和技术进步,整合的过程将更加完善,为事业单位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财务会计事业单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思考
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研究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ERP在企业财务会计中的应用及价值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