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如何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12-09武玲玲

山西农经 2023年20期
关键词:高质量农业农村

□武玲玲

(襄汾县委党校,山西 临汾 041500)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业发展、农村治理、农民收入也搭上了发展前进的快车。然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各种新的问题也开始不断显现,成为制约“三农”高质量发展的不利因素。2017 年10 月,党的十九大报告立足于历届国家领导核心有关农村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思考和实践,第一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将乡村振兴战略写入《宪法》。2022 年10 月,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行了深刻论述与全面部署,明确指出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

1 转型时期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1.1 农牧畜经济的主体地位弱化

城市化与城镇化发展的加快,导致广大农村地区的转型经济发生偏差,许多农村“空心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部分乡村为实现经济的快速提升,盲目地尝试引入旅游、文化等非农产业,导致传统农业与现代化农业产业的地位弱化,改变了本应以农为主的农村产业结构,造成农村与城镇分工差异和收入差异。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镇,进一步加大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困难。此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城镇工业化等,不仅改变了传统乡村的布局,也使乡村整体“风格”发生偏移,传统的特色农业、特色畜牧养殖业等逐渐减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转型发展[1]。

1.2 环境污染加重,贫富差距加大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农村地区的环境问题更应得到重视。从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一些传统的工业企业逐渐从城市迁移到农村地区,给农村地区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此外,现代化农村转型发展中的化肥、养殖、农药等,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村地区水土环境的破坏。农村地区的工业化、现代化农业的转型发展不仅对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也给区域间的利益分配带来影响,尤其是农村经济转型发展带来的优势资源差异,导致农村地区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利益分配矛盾、优势资源差异、贫富差异加大等因素,都给农村经济转型发展增加了难度。

1.3 人才缺失,资金短缺

城镇化建设不仅造成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外流,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造成了农村经济转型发展中的专业人才缺失。对于现代农业转型与新农村经济发展而言,青壮年是主力军,专业人才是核心,资金支持是保障。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近年来,虽然政府在不断加大普惠金融支持,但其支持力度在一部分农村地区尚不足以支撑经济的高质量转型发展。缺少社会资金的支持,也缺少更多的融资渠道和更有效资金管理经验,无形中降低了投融资成功率,进一步影响了社会资本投资农村经济的信心,对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了人才与资金双方面的阻碍。

1.4 产业结构单一,农业科技水平低

虽然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经济普惠金融制度等不断深入推进,但农村地区产业结构与城市相比,依然存在较大的缺陷,其中产业结构单一是最大的困境。一直以来,农业是农村经济的“第一产业”,林牧渔等产业也占有一定比例,但是规模较小,不具备产业集聚优势。产业结构单一使农村经济缺乏市场竞争力,市场风险的抵抗能力较差。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以及青壮年的流出,也导致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农业科技是要通过“人”才能实现价值的,但目前农村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群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运用新型农业技术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欠缺,也不可避免地导致农村地区农业科技化发展进步的整体水平比较低,在很大程度上对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了限制作用[2]。

2 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

无论从字面上还是内容来看,乡村振兴与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二者都是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在实际操作的层面上来说,乡村振兴并不仅仅是推动经济发展,而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并不是孤立地推动经济发展,还要联系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生态的相关影响。《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及《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3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指明了中国特色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为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应从粮食和农业安全生产、农业科技与装备支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农业资源保护与环境治理、培育壮大乡村产业、改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深化农村改革、落实乡村振兴各项任务等几个方面进行。乡村振兴战略也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五个振兴”的条件,即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由此来看,乡村振兴战略无论是从纵向还是横向,都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面、可行的发展条件,从多维度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发展。

2.1 产业振兴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产业振兴”位于“五个振兴”之首,符合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要振兴产业经济,首先要着手于振兴农业产业。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振兴农业产业实质上含有三层含义,一是巩固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人民应该坚持自己的工作,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二是大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农业发展必须利用地理、资源和市场优势,在农村地区深入探索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潜力和价值,促进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三是打造独特的农村特色产业。农村产业的振兴,应摆脱质量不高、存在安全隐患的粗放式生产。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农业区域的优势资源,创造具有独特特色的产业。从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生产发展”到党的十九大的“产业振兴”,深刻体现出社会对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期待。一方面,加速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从而构建出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另一方面,加快工业、农业以及相关第三产业的融合,不断延长以农业经济为主的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创造更为丰富的经济价值。在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让农民得到切实利益[3]。

2.2 人才振兴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主体依托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内容的主体支撑。现代化农业建设做强做大,现代科技的推广和应用尤其需要高精尖、懂技术的专业化人才。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农村、农业相关人才的振兴。目前,由于城乡差异造成的人才科学流动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仍有大量农业、农村人才流向城市而无法回流农村。要促进农业农村的人才振兴,必须通过相关政策的实施来保证。一是加强农民职业教育。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农业生产从业人员进行教育培训的力度,让真正的农业生产从业人员能够掌握科学的农业生产技术。二是建立完善的外来技术型人才的引进和激励机制,加强对引进外来技术型人才的工资待遇等方面的投入,激励人才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三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渐破除城乡之间的户籍差异,促使由于城乡差异而造成的人才流动不畅逐渐灵活,从而激发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活力。

2.3 文化振兴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支撑

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农村经济的物质文明发展,同时也是农民文化素质的精神文明发展。“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一是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农村文化。要留住乡土文化气息,保护乡土文化资源,在可持续发展的范围内加以创新和发展。二是强化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现阶段,部分农业生产区域仍旧存在着比较封建落后的陈腐思想以及从事农业生产人员文化水平低的问题,这些现象的存在其实一定程度上深刻阻碍着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农民群众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要想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农民在现代农业思想意识和科学技术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帮助他们从思想认识方面发生转变,从而带动行动上的改变,帮助他们提高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真正成为符合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主体力量[4]。

2.4 生态振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本质需要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本质上就要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在这一点上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同时也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本质需要。一是加强农业农村比较突出的环境问题的综合性治理,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提升人们生活质量。不断完善农村在饮用水、电力、道路等方面的基础性设施建设,尤其是要从加强对农村污水处理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投入来解决这个大难题,而对于农村垃圾的处理要不断的去创新方式方法,让农民更好地去自愿接受制定的垃圾处理方式,开展农村电网的改造升级等。二是打造一个更好的比较符合乡村生态的产业体系。结合某一个农村生态的发展实际,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绿色产业体系,合理地开发利用生态资源带来的价值,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发展,实现生态宜居与百姓富裕的统一。

2.5 组织振兴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身处农业生产一线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业生产和其他农业经济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管理者,是领导广大农业生产从业人员进行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的关键力量。只有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决策的科学性和公开性,扎实推进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才能形成良好的乡村治理环境,不断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不断推进和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整顿纪律不严、软弱涣散的基础上,针对基层党组织的整体素质不高、服务群众能力较弱、落实实践能力不强等方面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比如通过学习培训和引进年轻有为人才提高整体素质和各项能力,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发挥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基层领导力量,二是完善乡村治理的结构体系。在健全德治、法治的同时,大力发掘农民群众的自治意识,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推进乡村的治理有效[5]。

3 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些建议

3.1 优化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激发乡村振兴战略作用

从实践调查发现,部分农村地区农业“空心化”的重要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信息不对称等,因此优化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对于改善农业“空心化”的问题,激发乡村振兴战略作用具有较高的价值。一是转变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倡导促进农业领域生态化发展的理念,践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二是提升农村市场的信息化服务水平,均衡农业生产与市场发展、农业经济转型与乡村振兴、现代化农业与农业科技等信息对称关系,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农村市场信息,确保农业发展与市场发展处于一个方向。

3.2 引导农业组织发挥作用,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关于农业组织建设的号召,开展农业行业协会、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组织,借助农业组织拉近政府、涉农企业、农民之间的距离。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加大农业组织的扶持与引导,以这些农业组织为桥梁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政府要针对农业组织的实际发展情况制订相应标准,明确农业组织的职责。将农业组织作为推广农业新科技的主体,加强农业科技的创新和推广,从农民、农业科技、农机等方面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政府主导,农业组织参与,积极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指导,并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3.3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拓宽农业资金融资渠道

政府通过加大对农村人才的引进力度,倡导与鼓励大学生返乡活动。不仅是人才引入,还应从“走出”与“合作”两个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组织农村各行业带头人“走出去”参加专业培训,寻求与高校、农业研究机构、大型涉农企业、农业科技协会等机构的合作,构建一个“引入—走出—合作”的人才模式。加大对涉农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重视投融资和资金的投入,联合银行制定灵活的贷款制度。深入挖掘农村特色优势资源,吸引第二、第三产业入驻[6]。

3.4 优化农业结构,促进产业融合

深入解读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文件,通过优化农业结构来解决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制定相关土地制度,灵活调配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确保农民土地权益,建立土地各项权益的责任主体与权利主体制度。结合脱贫攻坚战略,提高农田建设与管理标准,提高“粮、油、果、菜”等生产效益。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升农产品产出和质量。深入挖掘和利用农村自身资源优势,拓展与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促进产业融合。围绕市场需求,促进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产业链上的多产业融合,形成覆盖面更广、结构更合理的现代农业产业结构。

4 结束语

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发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最高位置,在顶层设计上已经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政治保障,并且在关键领域已经初见成效。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指引下,农业经济在向现代化农业方向发展转型的过程中必定会遇到诸多问题,积极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步上一个新的台阶,因此十分有必要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

猜你喜欢

高质量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