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构建及评价研究
——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3-12-04周钦青陈小艺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顺德区顺德全民

周钦青,陈小艺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333)

202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推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为深入贯彻“总体方案”精神,推动教育评价改革落实落地,2021 年广东省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率先制定《广东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任务分工方案》,并在全省开展“广东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部署,开展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工作,确定广州市等9 个地市、县(区)、镇为试点市、县(区)、镇,确立中山大学、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等39 所学校为试点校,确立华南师范大学“学生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等293 个项目为试点项目[2]。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成为项目库“率先探索类”中“探索开展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情况评价”试点主题全省唯一试点单位,“探索开展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评价”项目获2021 年立项。2022 年,在“广东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中期评估”中获评“优秀”。本文进一步探索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评价体系纵深发展,挖掘教育数字化转型下教育资源融通共享的更大潜力,以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

1 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是时代必然选择

终身学习是指人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需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通过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或非正式学习等形式,持续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新技能和新经验的过程。终身学习超越了传统的教育阶段,将学习视为一种持续的生活方式和个人发展的核心价值。新时代科技进步迅猛,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层出不穷,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不断演变[3],只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职场变化、提升自我认知和个人素养、培养公民的意识和参与能力,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发展,全民终身学习已成为实现个人、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

2020 年,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4];2022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提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战略任务[5]。建设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对教育事业提出的新要求,也对高校提出了新的要求[6]。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并向大众化推进的时代背景下,要实现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飞跃,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平等地关注各个群体的学习需求。高校处于国民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层次,聚集高素质人才资源、现代化场地设备资源、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是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重要力量,必将在全民终身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于2008 年成立继续教育学院,并先后挂牌成立“顺德区社区学院““顺德开放大学”“顺德老年大学”“顺德区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目前实行五块牌子一套人马的运行机制,合力构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一体化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继续教育学院作为学校服务社会窗口,依托学校优秀教育教学资源,面向地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近年来,利用数字技术开展线上加线下、面授与远程教育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通过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已为粤港澳大湾区培养4 万多技术技能型人才;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每年服务近11 000 人次;此外,自2014 年起,每年承办顺德区全民终身学习周启动仪式,近10 万市民通过线上线下参与到全民终身学习活动,活动已成为顺德区具有影响力的终身学习品牌,为宣传终身学习理念、推动全民终身学习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 年,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被评为广东省第一批“示范性继续教育基地”及“老年大学示范校”。

2 覆盖全龄的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构建路径

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构建(如图1 所示),主要有7 个建设目标: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与技术服务、产业工人技术提升与学历提升、助力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老年教育学养结合与老有所为、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与文化传承、城乡待业人员就业培训与创新创业、社区居民素质与综合素养提升。顺职院围绕7 个目标经过多年建设,搭建起了职业教育、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覆盖全龄的教育体系,实现从学历提升、技能培训、社区与老年教育等全民终身学习多元发展新局面;形成以高校为牵引、各级各类教育齐参与、社会力量为支撑的学习型社会,实现高校与区域建设互促共生。

图1 高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构建路径图

1)提高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服务重点人群的能力。

一是扩大服务人群覆盖面。推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历提升,鼓励更多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接受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自2019 年高质量完成高职百万扩招“社会人员学历提升计划”。二是大力发展老年教育。于2019 年成立“顺德老年大学”,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建立“顺德区老年教育(社区教育)师资库”,成立本土学者+艺术家+非遗传承人+优秀工匠等“四位一体”专业化师资队伍,目前已有230 多位教师入库,共同推进老年教育“学养结合”。三是积极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利用高校教育资源、社区乡土文化、区域产业发展等软硬件资源建设社区教育基地,截止2023 年5 月,顺德区社区学院在顺德区教育局指导下已评选顺德区社区教育基地56 项,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实践环境,增强青少年责任感与使命感。四是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重点面向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和退役军人,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等方面的技术培训,提升工作岗位技能。五是重视社区居民的社区教育活动。以提高居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和职业技能为宗旨,每年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以“终身学习品牌”评审为依托,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传承岭南优秀乡土文化。近年,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顺德区社区学院)在全区范围内挖掘培育项目获得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3 项、广东省终身教育品牌项目5 项、广东省社区教育示范基地24 项。

2)丰富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内容和形式。

为加快终身学习体系建设,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于2019 年,先后上线顺德最大公益性终身学习平台——“顺德终身学习平台”与基于“互联网+终身教育”的“职成融合终身学习信息化教学与管理服务平台”两大数字平台。依托平台优势推进资源整合,利用高校师资、学生社团、教育教学成果、课程建设资源、场地实训设备等,充分发挥“全民学习、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育优势。具体做法为:

一是丰富全民终身教育内容。利用高校教学资源优势,进课堂、进企业、进社区,广泛开展公民素养、诚信教育、人文艺术、科学技术、职业技能等教育活动;积极开展面向社区居民、老年人群、社会管理者等的普适性教育培训。二是创新终身学习教育形式。挖掘培育一批优质终身学习项目品牌,积极开展游学研学、读书沙龙、文化调研、文化讲堂、农耕体验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建立方便快捷的居民学习生活圈。三是推进终身教育数字化。实现全民终身学习需求多样化,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自2021 年,开展校级继续教育精品在线课程评审;连续多年举办“顺德区社区教育优秀微课评选活动”,制定线上资源评价标准,评选出“顺德烹调技艺”等7 300 多项乡土文化教育数字化资源,实现区域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互联互通。

3)丰富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内涵。

顺德区已形成由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牵头、12 所中职学校、10 镇街社区学校为一体的“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三教协同创新发展格局,“十四五”期间,将继续推进全民终身学习教育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具体做法为:

一是促进形成终身学习理念。培养学生德技兼修,将学校教育从传统学历提升,向职业技能、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综合型教育转变。二是加强课程资源建设。组织建设一批终身学习课程体系,鼓励引导能工巧匠、技术专家、非遗传承人等共同参与课程开发,建设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本土特色技艺、美食文化、生产工艺、智能制造等课程。三是提高终身学习教育工作者队伍专业化水平。积极开展面向社区服务人员、志愿者、村居两委等成员的职前教育培训;开设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相关课程进校园,鼓励引导相关专业毕业生从事终身教育工作。

3 覆盖校内外的全民终身学习评价体系研究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7]。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存在供需不匹配、参与度低、持续性短、定位不准、缺少激励、资源整合度低等诸多问题,高校亟须从管理层面、制度层面、保障层面、认识层面提升服务能力,推动终身学习提质增效。引领教师、鼓励学生参与,并探索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如图2 所示),通过服务成效进行定级和诊断,持续反馈与完善,不断优化形成评价体系闭环,从而推进高校在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实现教育资源融通共享、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图2 高校全民终身学习评价体系构建图

1)构建“需求导向”的评价目标,解决全民终身学习多元需求问题。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试点项目将制定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3 级评价体系(图3),围绕办学理念与管理体制、资源建设与制度保障、师生参与区域全民终身学习活动质量与实施频率、终身教育活动所取得社会效果与影响力及终身教育活动示范与特色品牌推广等5 个评价维度;设定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与技术服务、产业工人技术提升与学历提升、助力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老年教育学养结合与老有所为、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与文化传承、城乡待业人员就业培训与创新创业、社区居民素质与综合素养提升等7 个评价目标;考核开展社区、老年、青少年、家庭教育等活动市民关注度、参与度的受益人数;各社会开展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参与人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数量,专业建设横向到帐经费;开发高质量适应市民需求的线上、线下课程、教材数量;积极参与培育社区基地,获评国家级、省级示范性基地数量;获得省级及以上终身学习品牌奖、百姓学习之星等数量;政府简报、专报对此项工作的介绍;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工作载体等创新;对学校、企业、区域经济产生的影响等9 个量化考核指标;形成动态的考核评价体系,不断收集反馈数据,持续调整和完善,旨在形成具有示范影响力的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评价体系。

图3 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评价体系

2)构建“灵活多元”的评价内容,解决全民终身学习成效不足问题。

学习方式灵活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表现之一。教育数字化发展为新时代构建终身学习带来全新体验,学习变得多样化、终身化、个性化和泛在化。终身学习意味着每个人在人生不同阶段都可以开展学习教育,更具包容性、协同性、灵活性[8]。坚持需求导向,根据民众不同需求提供多样化终身教育服务。一是树立“整体智治”服务思维,通过“顺德终身学习平台”等数字化管理平台的数据分析,精准高效回应全民终身学习的需求,提高并满足全民学习需要的能力,减少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打通数据孤岛;二是强化数字服务能力,创新学习方式,注重融媒体语境,充分利用顺德终身学习平台、职成融合终身学习信息化平台、顺德学分银行等信息管理平台,制作小视频、AR、VR、虚拟仿真等数字资源,提升学习者体验感、参与感、收获感;三是由“教育”转向“学习”,提升全民主动学习意识,建设学习型大国;坚持以人为本,提升人的生存能力、学习能力和追求幸福的能力;坚持问题导向,完善城乡社区教育网络体系,满足广大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9]。

3)构建“三维多元”的评价主体,解决全民终身学习师生社会参与缺位问题。

突出质量导向,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一是学生层面,产教融合深化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将终身学习理念、社会服务能力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建设目标,改革单一学习评价方式[10],多元考核学生企业实践能力、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学生终身学习的素养与动力。二是教师层面,围绕教育教学、社会服务、科研技术等三个评价维度,强化教师参与企业科技、生产研发,参与文化传承、社区建设,参与技能培训、老年教育,汇聚教育、科技、人才的强大合力。三是学校管理层面,围绕学校重点工作,明确新时代学校服务宗旨、提高学校参与“全民终身学习服务”认识、制定全民终身学习服务保障制度、纳入学校年度考核目标。发挥高校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资源共享、投入机制、队伍建设、资历框架学分银行建设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区域终身教育服务能力和水平[11]。

4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不断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全面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2]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以新使命、新定位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促进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形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发展合力,做市民终身学习理念的“倡导者”、社区终身学习活动的“策划者”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先行者”。学校紧紧围绕建设国家级示范性继续教育基地和社区教育示范基地的发展目标,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为广东教育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为全国教育评价改革提供新经验,更好地支撑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顺德区顺德全民
探究圆锥曲线中的存在性问题
全民·爱·阅读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君兰中学
7.1声道定制影院+KTV案例 顺德华侨城
世界美食之都——顺德
3KC佛山市顺德区展翼家具有限公司
可持续全民医保
顺德糖厂改造策略研究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顺德区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