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作业设计 夯实学科知识 促进思维生长

2023-12-04张立铄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

教育 2023年34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作业数学

张立铄 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

“双减”政策的实施,不仅能够做到将学生的预习、学习、复习、巩固过程放在课堂上,作业设计也要进行创新改革。高质量的减负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负担”改进,由此,形式简化、内容丰富的作业将成为当前小学教师选择的方向。“双减”政策的实际目标是学生,因此,教师在优化作业设计时,可以仔细考虑学生的实际数学能力,结合他们的数学学习需求,设计多元化的作业,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提升自我激励能力,最终培养核心素养。

一、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小学阶段学生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养成学习习惯,但是年龄小、性格活泼的学生不能完全按要求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相反,过于枯燥、数量过多的数学作业可能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仅如此,如果教师在安排数学作业时不能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征、学习能力的差异,最终可能会取得相反的教学效果。

其次,“双减”政策提出后,得到了许多小学数学教师的响应,但实际政策支持和实际教学能否真正实施仍不得而知。受传统数学作业的影响,虽然教师会有意识地提醒自己进行作业改革和再设计,但会仍使用过去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大纲,或者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有意识地为学生安排大量的计算问题,这与“双减”政策的要求是相违背的。

最后,由于小学教学的性质,一个班的学生太多,教师无法根据数学作业的完成情况来充分掌握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和学习问题。教师在实际作业安排中只能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会忽略一些学习能力强或弱的学生。因此,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数学作业效率就是比较低效的,从而影响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发展。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策略

(一)丰富作业的形式和内容

1.设计项目化作业

项目化倾向于以学生学习的内容展开锻炼式的数学作业,既是对课堂内外作业的双向探索,又是对学生知识学习效率的双重探索。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以现实生活为出发点,丰富数学作业内容,设计项目化的作业,让学生完成数学作业,体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积累数学认知和经验,有效提高作业质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授“小熊购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场景,设计亲子购物的项目化作业,让学生在购物过程中解决数学问题。如教师通过家长微信群发作业,家长带领学生去超市购物。家长可以为学生规定购物金额,比如5 元、10 元、20 元等,让学生在规定金额内独立选择商品。购物时,学生需要计算商品价格,可以有剩余,但不能超过规定金额的总数。购物后,学生需要记录他们购买的商品和价格,如学生A:“这次妈妈给了我10 元,我买了一块橡皮花了2 元,又买了一包薯片花了6 元,列出算式:10-2-6=2、10-(2+6)=2”;学生B:“这次是我爸爸带我去超市购物,我爸爸给了我20 元,让我帮妈妈买酱油和盐,剩下的钱是我买零食的钱。酱油8元,盐3 元。我又买了一块巧克力,花了5 元。列出公式:20-8-3=9元,9-5=4元。”

2.设计调查性作业

调查性作业主要反映实践和探索的基本特点,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是实施“双减”政策和要求的有效方案。因此,在新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师应注意掌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结合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设计调查性的数学作业,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利用课堂所学内容,进行现实生活调查,让学生充分发挥智慧,体验数学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例如,在教授“节约用水”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安排调查性作业,如让学生组队调查社区或小区的用水情况,调查水费以及如何收取水费。在调查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一个社区的大概用水量。中国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在这个庞大的数据中,学生可以感受到生活用水的消耗非常巨大,从而培养学生爱护水资源的观念。

每个学生的认知、思维发展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存在一定差异,不考虑学生差异盲目设计统一性作业,将导致学生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优秀学生难以得到拓展提升,差生则将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和热情。在这方面,小学数学教师应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并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特点,相应完成分层作业设计,突出作业水平,优化作业难度和形式,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自由选择作业,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实现适应性的发展和进步。

例如,在教授“秋游”这一课时,学生课上掌握了两位数除法的方法,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由于学习能力的差异,面对不同难度的练习题时,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应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并据此来设计和布置作业。如教师可以设置基础作业和拓展作业,基础作业难度相对较低,如填写量大于、小于或等于,32×4()120;180÷6()3。拓展作业主要是应用题,不仅要求学生完成算式计算,还要准确判断题干信息,列出正确的公式。如某公司组织郊游,有大巴车、小巴车两种可以选择,大巴车可以坐30 人,小巴车可以坐22 人,公司有126 人,那么选择哪种车最合适呢?拓展类作业的难度显著提高,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3.灵活假日时间,设计弹性化作业

弹性作业的设置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课余时间,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玩结合,在轻松中快乐地学习。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程教学完成后,不仅要设计和安排相关的、少量精简的课后作业,也要考虑周末、节日、寒暑假等时间段,实现作业的弹性化。具体来说,教师要考虑节假日的长短,设计项目化、跨学科、综合性作业,让作业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让学生在合理的规划和安排下来探究作业、完成作业,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素养。

例如,在教授“小数乘法”时,本单元共有6 个课时。教师可以在周一至周五的作业设计中,适当减少作业总量,选择作业内容,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如“节约用水”的作业设计:本班共有40 人,假设每人每天消耗饮用水1.6 升,那么班级每天消耗多少升水呢?一个月消耗多少升水?“小数点搬家”作业设计:小明在写1.23时,忘了写小数点,那么得到数是多少呢?把0.5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现在的数是多少?在双休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整合单元内容,选择周一至周五作业中学生容易出错的例题作为作业,巩固学生一周内学到的东西。此外,在节假日,教师还可以围绕学习内容设计一些实践性作业。如让学生陪父母去超市购物,试着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需要将购买过程制作成数学问题,并列出计算公式。

4.关注学生兴趣,设计趣味化作业

在“双减”政策的要求下,教师需要考虑如何通过作业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和成长。在这方面,小学数学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需求和兴趣,避免机械重复的计算、抄写,丰富作业的内容,增加各种趣味元素,突出作业的趣味性,让学生面对数学作业时不再有巨大的心理压力,也可以自然参与作业的探索和完成,最终达到减轻负担、提高效率的根本目的和要求。

例如,在教授“淘气的作息时间”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手工绘画作业,让学生围绕之前学到的知识制作时钟,并结合时钟来计算时间。这个作业需要家长的帮助。家长可以帮助学生剪纸、制作表盘,学生裁剪指针。根据指针的特点,裁剪成三个不同长度的指针,分别代表时针、分针和秒针。裁剪好后,将指针与表盘融为一体,形成一个简单的时钟。家长可以用时钟调整指针,让学生说出时钟上的时间。比如时针指向9,分针指向15,学生需要正确说出9:15。通过这一计划,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时间的认知,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家长与学生的互动。

5.注重变式练习,设计思维化作业

从表面上看,“双减”政策是为了解决学生的学习压力,但“双减”政策也涉及传统教学中无法改变或修订的“题海战术”。在小学数学中,有些计算可以通过“题海战术”来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应更加注重数学作业的层次性,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作业设计技能,还可以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例如,在教授“圆”这一课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圆的相关概念,如半径、直径、圆的相关计算,如面积、周长或了解圆的相关性质。教师只能绘制一个圆,通过给出的圆的相关参数的不同,学生可以进行不同的计算练习。通过圆的辅助线连接,学生可以掌握圆的相关性质。因此,在作业设计中,教师不需要给出很多图形,只需要根据其中一个不断变化。然后,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圆有更深的理解,知道如何总结不同的参数和实际计算、性质和图形变换的相互联系。在“双减”的背景下,数学作业的设计需要特别注意减少题目的数量,提高题目的质量,然后学生不会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扩展延伸其中一个题目,最终掌握最基本的解题思路。

(二)改进作业的评价机制

评价是对学生作业的直接反馈,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在完成作业时的优势和问题,从心理层面减轻学生的负担和压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改进作业评价,善于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使评价语言更加友好、具体,肯定学生的亮点和优势,明确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学生可操作性和改进的具体意见。学生可以从评价中得到鼓励、激励,满足学生的心理体验,以更积极的态度对待作业,不再以作业为负担,以满足“双减”的基本要求。

例如,在教授“分数除法”这一课时,学生在完成分数除法计算作业时总是会犯一些错误,这些错误是由粗心造成的,也是由计算方法和计算思维错误造成的。传统的作业批改通常会标记学生的错误,并返回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修改。这种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基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改进作业评价的模式。例如,在发现这些错误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分析学生的问题:“你的计算结果是错误的,但老师知道你很快就能完成家庭作业。今后,老师希望你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更加细心,提高计算的正确性。”通过这样的评价,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也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做到喜欢作业、主动完成作业。

(三)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而不是采用僵化的教学方法,注重传统教学思维的先进性。因此,适当的教学反思也是教师教学进步的重要过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依据“双减”的内容和要求来设计多元化的作业,并在作业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包括反思自己在作业过程中所运用的知识点、解题方法和思路以及所遇到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反思来完善自己的知识漏洞,让学生最终提升作业能力和水平。

以“位置”这一章节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转变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走到操场上,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排列不同的队形,这既迎合了学生的个人喜好,又有利于融入教学知识点。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通过单一的画图方式来确定方位,不仅僵化刻板,而且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课堂效率低下。新的作业模式使学生的作业时间安排更加合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课外作业时间完全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对自己选择的位置做出新的判断。在玩耍的过程中,学生完成了课堂知识的复习。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同时将学生放在课堂中心,提高效率,满足当前“双减”政策下的新教学要求。又如,在教授“观察物体”这一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想带的东西带到课堂上,然后全班进行观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引导,特别是以问题的形式进行讨论,这很容易吸引学生的课堂兴趣。如“同学们,你们是怎么观察物体的?”“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你找到别人没有找到的关于物体的细节了吗?”这些问题可以起到引导作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学习的方向。同时,这些问题也可以设置为学生的课后作业,学生可以选择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带回家完成。不仅题量少,而且充分尊重学生课后的休息时间,真正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满足当前教育模式的需要。

综上所述,作业是数学教学的延续和改进。目前,小学数学作业存在作业量大、作业形式单一、作业内容淡薄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作业功能的发挥,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学习压力和负担。“双减”政策的提出能够有效改善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转变观念,探索创新作业设计、布置的方式和方法,提高作业的效率和效果,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最终成功实现数学教育目标,落实“双减”的基本要求,夯实学科知识掌握,实现思维生成与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作业数学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