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反思性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23-12-04上海市川沙中学南校

教育 2023年34期
关键词:反思性数学教师双减

倪 莉 上海市川沙中学南校

“双减”政策的提出,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造更加高效、更高质量的课堂,是“双减”政策落地的一个必然要求。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凸显出来,教学过程片面强调按部就班的知识讲授,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经验积累,学生不具有良好的反思性学习能力,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缺乏主动性、探究性和创造性,因此不利于打造高效率高水平的初中数学课堂。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看到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重要性,针对学生反思性学习现状进行剖析,并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双减”的目的在于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与负担,但这并不意味着“减学”,而是要真正地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之内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双减”背景下,“灌输式”“填鸭式”这些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弊端愈发凸显,急需探寻适合新时期教育要求的教学模式。

教学的本质在于教会学生掌握与运用知识。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思维与方式,采取有效的数学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反思性学习模式下,学生通过反思总结学习经验,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从而使数学学习获得质的改变。

一、“双减”背景下培养学生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意义

“双减”政策的提出,对当前的教育工作有着非常深刻的启示意义,学生课余时间的学习负担过重,必然不利于其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才是最为重要的,也应是学校教育的本质。而要达到高效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目标,就需要摒弃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法。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更新教学观念,重视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传授,更要重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教育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学生是否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否能够成长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教师在育人过程中应更具责任感与使命感,关注学生全方位能力的培养。从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来看,很多学生在学习中都是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不能对学习过程中采用的方式以及学习中获得的经验进行有效的自我反思。因此,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不到质的提升。在此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反思性学习,通过反思实践,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反思性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指的是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过程的一种反向思考,但是它不同于一般的学习回顾,而是对数学学习过程中涉及的知识方法以及思路等进行深入的探究,也就是说,不仅要将学习数学看作是知识学习的活动,更是知识研究的过程。学生反思学习过程的习惯与能力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提高初中生的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能够使他们更好地进行自我评价,把握学习心理,强化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参与性,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与帮助下,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架构起数学学科知识体系,并不断实现知识的再创造。通过反思性学习,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大大提高,扩展了有限课堂的知识容量,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都有了全面的发展,学生学习数学更加轻松,学习氛围更加愉悦,体现了“双减”背景下数学教学改革的意义。

二、初中生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从初中生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教师对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学生的反思意识较为淡薄。一些初中数学教师将教学重心放在了知识点的讲授方面,而不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也不懂得如何去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课堂教学活动都是集中开展的,所以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而对于学生课后是否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反思缺乏足够的关注,很多学生并不具有良好的反思性学习能力,在学习方面自觉性比较差,对一些重要知识点理解不透彻、掌握不全面;第二,在反思性学习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反思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从许多初中课堂教学实际来看,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学生接受知识僵化被动,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提高;第三,学生的反思性学习习惯比较差。很多初中生并没有主动反思的习惯,即使教师有强调反思性学习的重要性,但很多学生没有引起重视,也缺乏良好的反思性学习习惯,对数学学习能力造成了负面的影响。虽然在教师的强调下,一些学生会对学习过程进行一定的反思,但是这种反思是被动的,如学生在教师要求下整理错题本,但是只是当时对于错题有较为深刻的印象,如果不进行长期性、连续性的反思,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将逐步淡化,因此也达不到反思的效果。第四,师生之间缺乏高效互动。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师生之间缺乏高效互动是一个普遍的问题,由于学生和教师之间似乎有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导致课堂教学氛围非常严肃,学生即使对教学过程有疑问,也不会积极主动地向老师进行询问,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全面关注到每一位学生,从而导致教和学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衔接。

数学本身就不是一门死记硬背式的科目,是一门讲究知识活用的学科,所以,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使死气沉沉的数学课堂更加活跃,师生之间共同进行问题探讨,使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则要循循善诱地进行引导,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才有益于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逐步提升。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反思性学习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意识与习惯

为了使反思性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自然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策略,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意识。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整理思维过程,并明确分析解题的关键,回顾解题思路,提炼解题方法,使数学问题探究的过程更具条理化、概括化。初中数学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还要对学生在课后的学习情况引起关注,使学生能够通过反思建立起与课堂之间的有效联系。在“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要重视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认识到教学应当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师应该明确自身在教学中的组织者以及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反思,并通过反思实现对学习状态的调控、对学习过程的自我约束等。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意识与习惯,要以提高学生的反思性学习技能为基础,可采取以下几个策略:

1.使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是一种经历,只有注重反思,才可能使这种经历转化为经验,在经验的积累中,学习才可能更上一步。在教学活动中,预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初中数学教师要让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数学各部分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加强预习是十分有必要的。例如,在七年级上册“轴对称”这一课的学习之前,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预习,引导学生去体会“轴对称”的含义和特点,并通过反思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思考有哪些轴对称图形。在这样的预习和反思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主动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将会得到提升,在进入新知识的学习时,学生将会减少对于知识点的陌生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探讨活动中来,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2.通过小结设计激发学生的反思兴趣

课堂小结是对一个阶段所学知识点的总结,这个部分设计得是否合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初中数学教师可通过科学合理的小结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反思兴趣、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过程的概括总结能力、检验质疑能力等,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反思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得失,明确自身在学习中的不足。例如,在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完成之后,教师可抽出几分钟时间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可向学生进行提问:“对于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这节课令你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你对于这节课还有哪些疑问?”等,这些问题一是可以使学生对这节课的所学内容有一个完整的回顾,二是可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得失有更加清楚的认知,通过反思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反思行为是不可割裂的,只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才能够优化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双减”背景下教学思维调整以及教学方式改革的趋势。

3.给予学生反思的机会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涉及大量的数学练习,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常常直接指出学生的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对自己存在的错误并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可能下一次依旧会再犯同样的错,在课堂提问或做练习题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反思机会,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所在。例如,在讲授九年级上册“二次函数的概念”时,因为学生已经学习过一次函数,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与回顾,期间对学生进行随机性提问。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错误或者正确的示范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使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对教师所呈现的内容的正确性进行准确判断,在这样的训练下,学生将逐步养成反思的好习惯。

(二)创设有利于学生反思性学习的教学情境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往往得益于教师的引导,反思性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习惯,同样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引导与培养。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反思性学习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能够得到充分体现。新时期的数学课堂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为了使学生踊跃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教师应当结合教学目标的设置以及教学内容的安排来创设对学生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在培养学生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时,教师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大胆发言,在数学课堂上数学教师应该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反思,鼓励学生进行质疑与推测。

例如,在讲授了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反思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与教训。当学生在知识的学习或运用中出现错误时,教师不应一味地批评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去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学生通过反思,会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寻求有效的改进策略,这样一来就达到了反思的真正目的。

又如,教师在为学生安排课堂任务时,可鼓励学生通过集体讨论、交流的方式互相提供思路,个体思维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讨论往往能提出许多新颖的观点,互相交流、分享意见,从而更有利于反观自身存在的不足。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能够看到同伴思考过程中的优点,进一步反思自身的思考过程,从而不断增强知识迁移能力,丰富个人思维方式,这也是引导学生通过反思实现自我创新与进步的良好路径。

(三)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反思方法

反思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多样的反思方法,提高反思效率,体现反思的效果。

1.比较反思

比较反思方法在数学学习中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反思方式,因为数学学科是一门知识点联系紧密的系统性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之中,新旧知识之间往往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因此可以对比进行思考,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对于数学学科有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多边形的内角和”这个部分内容时,数学教师可以先引出有关三角形内角和的相关知识来展开对比教学。要求学生动手用量角器量出四边形和五边形的内角和度数,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在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过程中去发现规律,从而使学生增进对于这一个部分知识点的理解。

2.质疑反思

学生学会反思的第一步,就是要勇敢质疑,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数学问题探讨与解决的过程,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勇敢提出质疑,提高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了勾股定理之后,学生都知道“勾三股四弦五”这个定律,那么,教师可向学生提问:是否所有的直角三角形,只要给出两边是3和4,那一边的长度一定是5 呢?学生只有带着问题思考,才能够逐步发现数学学习的真谛,才能够养成大胆质疑的数学精神,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不要怕犯错,只有不断质疑,加强反思,才能够逐步拓宽数学思维,对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体悟,从而实现知识点的查漏补缺。

猜你喜欢

反思性数学教师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