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创新思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培养

2023-12-04黄克华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琯头中学

教育 2023年34期
关键词:三角形情境教学模式

黄克华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琯头中学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成长期,他们的学习思维是相对活跃的,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把握这一点,积极主动地设计各种教学方案,引导学生思维创新,实现教学优化。一般来说,针对初中生的抽象思维与逆向思维培养是必要的,结合这两点展开教学创新,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创新教学模式,这才是初中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有效强化的源泉,伴随当前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也开始研究并应用新模式,如“三主一体”创新教学模式,它就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来展开学科教学过程,构建高效生本课堂和构建学生成长共同体,帮助学生在充分的课堂互动交流过程中领悟知识要点,达到开发拓展创新逻辑思维、提升创新能力的目的。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

(一)数学创新思维训练不到位

初中学生的思维模式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也就是大部分学生展现的是具象思维特征。学生未接受过系统的数学思维训练,以至于很难形成创新思维的特点,即不具备流畅性和变通性,学生虽然偶尔会表现出创新思维的特征,但是主体还是以形象思维模式为主。

(二)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扎实的数学知识基础是学生能够接受数学思维训练的前提。但是,不同学生的数学基础自然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小学开始就没有扎实的数学基础,随着年级的升级,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也开始变得参差不齐,如有的学生概念掌握不好,有的学生解题分析能力差,都导致学生无法紧跟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三)创新思维培养时机不对

人的思维形成发展是具有一定规律的,初中学生在初二时期就是思维发展的高峰期,学生的知识接受转折期也是初二年级,因此,教师如果在错误的时机盲目开展创新思维培养很难取得实效。部分教师则由于教学方法不科学等原因,如一味采用固化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影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形成。

二、基于“三主一体”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一)初中数学“三主一体”创新教学模式的基本背景

为有效培养初中生良好的数学创新思维与能力,教师应该为学生推出全新创新教学模式,如“三主一体”创新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非同于传统教学模式,它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所产生的新教学模式,在解决学生的学科制约方面效果突出,其中,更多优秀教法能够有效改善初中生的数学学科学习体验。在国内,传统初中数学教师多作为主体出现于课堂中,他们借鉴了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的“五环节课堂教学法”教学理论,在课堂教学上强调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激发,配合旧课复习+新课讲授的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学习、巩固知识,同时做好课后评价。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出现,课堂教学过程生硬刻板。学生处于持续被灌输知识的状态,师生之间难以形成有效互动交流,难以形成相对自主的探究性学习氛围。为了有效解决这一弊端,在新课改背景下提出了“三主一体”创新教学模式,该创新教学模式对于初中生数学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效的,它在培养当前学习型、探究型、创新型数学人才方面贡献颇大,是师生都颇为青睐的优秀教学模式。

(二)初中数学“三主一体”创新教学模式实践应用

初中数学“三主一体”创新教学模式在实践应用过程中追求对初中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有效培养,同时丰富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学科学习能力。下文详细谈谈“三主一体”教学模式对于初中生数学创新思维以及能力的有效培养过程。

1.创设课堂情境

在“三主一体”教学模式中,针对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是有必要的,这能够帮助他们完全融入数学教学中,结合情境创设学生课堂主体教学模式,展开教学过程。创设课堂情境教学模式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引导学生融入一定的学习情境过程中,达到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效果。此外,情境教学模式还能够使课堂内容更简单,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因此,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趣味性的数学教学活动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与情感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他们深入到数学教材知识中。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情境设置过程中应合理选择情境内容,需以便于学生理解为前提,通过将游戏和生活相互结合的方式来让学生学会从现实生活中挖掘数学知识,进而促进学生相互交流。例如,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设置了别开生面的游戏情境场景,来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内容。上课时,教师给学生分发写有不同数字的卡片,让每位学生将自己手中卡片上的数字乘以8再减去2,把得到的结果告诉老师,老师很快就可以知道这个学生手中卡片上的数字是多少。如果有位学生计算出的结果是22,教师很快说出这位学生手卡片上的数字是3;如果有位学生计算出的结果是86,教师很快说出这位学生手卡片上的数字是11;这时学生会感到非常的好奇,老师是怎样既快又准确地知道卡片上的数字的,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此时教师引出了本节课的课题。教师引领学生投入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有意识地强化数学解题思路,一举多得。

考虑到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在多个方面存在的不同,所以围绕教学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方面效果突出。整体来讲,教学过程中还要确保学生能够“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配合情境引发学生直接进入问题情境中。实际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是希望能够打破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某些格式化的问题,结合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来帮助学生深入学习数学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就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而言,教师要为学生设计一些有开放性问题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三角形”一课教学中,教师主要围绕“三角形”的基本知识点为学生再次创设游戏情境,利用卡牌游戏设计不同种类的三角形,并让学生找出这些三角形之间区别和联系,鼓励学生自主联想了解不同类型三角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则完全放开学生学习思维,通过知识内容联想帮助他们学习全新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思维是完全放开的,主要利用新知识内容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确保学生能深层次感知数学知识内涵,体现数学教学有效价值。

2.创设问题提出环节

在“三主一体”创新教学模式中,教师要为学生展现更多技巧内容,如提问技巧,在发挥教师自身主导功能的基础上来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过程,通过提问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体来讲,就是希望学生能够通过主动提问来进入课堂教学环节中,确保学生从被动逐渐转为主动彰显初中数学教学的启发特性与互动特性。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一课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设置了如下问题:“已知三角形三条边分别为AB、AC、BC,其中AB=m2-n2,BC=2mn,AC=m2+n2,请问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

结合上述问题,教师告知学生该数学问题要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实际上,教师希望学生能够深刻学习、领悟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实际内涵。有时,学生对于学习某些数学内容可能存在一定困难,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某些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刻领悟所学习知识点的本质内涵,进而实现对教学知识内容的全方位有效渗透。

考虑到初中数学知识本身就非常抽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时必须客观正确导入问题,利用相对直观的问题配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容,优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一定的抽象性创新思维,提高数学教学过程的有效性,降低数学知识学习难度,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导入问题。比如,某些生活化问题可以吸引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有效培养抽象性思维。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一次函数”的教学中,教师希望针对某些知识点为学生讲解教学内容,结合数学知识点来讲解一次函数,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利用问题引导学习过程,教师需要结合题目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引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升。

例如,“乐乐有100元钱,她买了每本单价为10元的笔记本,那么剩下的钱y(元)与购买的笔记本数量x(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函数关系呢?x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呢?”问题中创设的情境具有生活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师要基于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引导学生创新,让学生结合生活化内容思考数学问题,将抽象思维循序渐进地转化为直观形象的生活内容,在转化知识以后并学以致用,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意识,在这一过程中锻炼他们的创新、发展能力,为学生营造相对良好的、自由开放的数学学习环境。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建了一套完整的平等互动交流课堂环节,用聊天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课堂教学中。例如,教师提出如下问题:“等腰三角形最大角能有多大,最小角能有多小?”这个数学问题是相当新颖的,其中包含了新课知识点,瞬间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好奇心。此时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探寻问题答案,并鼓励学生动脑创新思路并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后提出问题:“等腰三角形是否能够转换为等边三角形?”学生所提的这一问题同样非常新颖独特,在活跃课堂氛围方面非常出色,获得了教师赞扬。在这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学生的抽象思维瞬间就被转化,进而实现了对问题答案的准确深入探索过程。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也学会了问题创新,与教师共同参与到教学中,共同思考等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点变化问题,非常有趣。

3.创设自主探究环节

自主探究环节是“三主一体”教学模式中的关键环节,它最能体现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用自主探究的态度深入到数学教学模式中,不断创新教学理念,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并学会独立学习。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展示了幻灯片课件,全面解析了构建全等三角形的整个过程,建立了教学知识框架。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在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全等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实际应用条件,为学生设计相关数学问题。

问题1:“如果两个三角形中的6个元素中只有一组对应边或一组对应角相等,两个三角形还是全等三角形吗?”

问题2:“如果两个三角形中的6个元素中有两组对应边或两组对应角或一组对应边和一组对应角相等,两个三角形还是全等三角形吗?”

问题3:“如果两个三角形中的6个元素中有三组对应边分别相等,两个三角形还是全等三角形吗?”

问题一经提出,教师就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创新数学学习过程,明确创新思路,促进他们结合各种计算验证、测量过程来思考解题方法并提出问题。在动手动脑寻求问题解决方法过程中强化师生课堂上的数学学习活动互动机制,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探索能力与创新能力。

总之,教师除了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还要适当掌握一些心理学和大脑发育的科学常识,在学生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正确插入创新思维训练内容。教师可以在具体的教学环节和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展现创新思维内容,如一题多解、问题启发等。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设计一些创新思维教学情境,围绕生活现象科学设置教学情境,同时可以设定一些难度逐级提升的任务,让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学会自主解决遇到的问题,允许学生自主探索,并能够结合自身的知识经验水平,不断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4.教学评价

教学平时是教师通过系统收集的方式进行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结果进行价值方面的判断,教师进行数学教学评价的目的是确保教学目标能够正确的实施,并且能够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整个过程,因此,教师应在教学完成后对学生进行评价,并在评价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进行激励,进而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利用“三主一体”创新教学模式就是希望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在特殊教学模式中循序渐进地渗透知识内容,深化教学知识点,帮助学生一点点完善知识结构,进而取得相对良好的学习体验成果,发挥创新教学价值作用,同时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意识的新一代初中生,全方位提高他们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三角形情境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画一画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