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政治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2023-12-04宋佳倩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天汾初级中学

教育 2023年34期
关键词:政治课堂教师

宋佳倩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天汾初级中学

新时代教育对教学提出了诸多要求,如学生主体性的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课堂形式等,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学习,使其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初中政治课堂具有较高的育人价值,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政治素养等诸多方面具有教育意义,需要学生能够从思想上、行为上真正汲取其中的教育元素,实现思想政治素养的切实提升。对此,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则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部分问题,需要教师深入分析,积极探索更加科学的新策略,促使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质量的逐步提升。

一、小组合作学习对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

合作学习模式是现代教学活动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模式,形式上是以学生相互合作的方式,经共同思考、讨论、合作探究,从而完成目标学习任务。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其中,实现思维的有效运转,为课程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而言,一方面,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转变了过去教师的课堂教学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学生小范围的组织能够营造更加轻松的教学环境,满足学生交流的基础,使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更高。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有效参与,能够真正实现主体地位,切实满足新时期教育理念,调动主观能动性,在主动思考中探索知识内容,理解知识。另一方面,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合作交流的方式体现,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也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获得进一步开拓与发展,有利于学生更高效地掌握课程知识点。除此之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能够从不同角度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提供锻炼机会,包括动手实践、学习能力、团结合作等。

二、当前政治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困境及问题

(一)小组划分不合理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在前期做好人员的划分工作,让学生能够在特定的合作圈中共同完成合作学习任务。目前,教师普遍在这一环节的重视度不够,小组划分的形式多表现在前后桌四人一组,而学生座位的调整往往是以身高为依据,或有部分教师将优等生安排在一起、学困生安排在一起,如此形势下,小组内学生的学习情况倾向化过于严重,或是不能满足合作的基本需要,学生之间的学习实力呈不均衡状态,不仅会影响合作学习进度,还会影响整体合作学习效果。

(二)合作学习形式化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变,小组合作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能够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建议更多的教师在课堂中采用这一教学方式。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虽也逐渐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但在合作学习的实际应用上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是:在实施期间未能使用正确的方式组织这一活动,包括合作学习的方式、合作学习的任务内容、合作学习的时间安排等,导致合作学习的优势并未充分发挥。加之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本身不高,合作学习过程更是动力不足,无法真正融入合作学习状态当中。此外,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小组内学生性格各有不同,学习能力亦是千差万别,学生在合作交流时常会出现部分人没有发言机会,而整个合作环节由其中一两人主导,不仅无法使小组内每个人获得学习效果,更使整个合作活动无效化,失去了合作的本质意义。

(三)教师引导性不强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虽是以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方式呈现,但教师仍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性作用,给予学生适时的引导与点拨,确保合作学习顺利展开。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则呈现“放任型”教学,甚至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合作学习就是要自主合作,自己不需参与其中。如此一来,教师不仅不能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无法为自身教学活动的继续开展提供有力依据,亦是难以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体质量。在此过程当中,未能获取学习成果的小组则难以跟随教师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导致学生后续的学习质量不佳,影响学习进度。

三、初中政治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策略

(一)合理划分学习小组

科学划分学习小组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基础条件,只有当小组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学习实力相当且各有所长,才能实现合作共学,使学生有效参与到合作小组当中,发挥自身的价值。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合作小组的划分,全面地了解班级中每一个人,围绕政治教学特点及教学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思维、学习态度等各个方面予以了解,进而在此基础上合理分组,在保障学习小组的有效性基础上,立足整体视角,平衡各小组之间的学习能力,科学地划分各个合作学习小组。期间,针对不同教学目的及知识点等方面,还需要灵活调整小组内部组员,充分考虑学生的特长、个性、性别等其他因素,确保合作小组与知识点的学习相适应。同时,在合作人数的建立与划分上,一般而言,以4~6 人为宜,但并不唯一。对于特殊情况,教师亦可对小组人数进行调整,如组织项目式合作活动、游戏式合作活动等,这就要求合作人数相当,才能推进合作学习活动,促使合作学习顺利开展。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模式

过去一段时间里,合作学习因其教学成效,使之广泛应用于现代教学课堂当中,但就目前合作学习模式来看,形式上较为单一,普遍表现为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讨论出结果。而事实上,合作学习模式存在多种形式,不仅具有探究性,还具有趣味性、实践性、情境性、体验性等,因而教师在政治课程教学中,还需结合具体教学需要,灵活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模式,促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高效地参与其中,达到较好的合作学习效果。

1.问题探究式合作学习

初中政治课程知识体系涉及多方面内容,虽具有一定的理论性,但在实际生活当中,学生需要深入理解,从而更好地将之转换为自身思想意识,切实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对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开展中,教师则可设计探究式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合作讨论。例如,在学习八年级“网络生活新空间”中,教师可以以“网络的利弊”为讨论主题,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共同分析网络的利弊。期间,教师还可让学生将讨论的结果以图表的形式体现出来,如倡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对讨论内容进行梳理。同时,为各小组提供相应学习工具,如较大面积的白布、彩色水笔等,让学生创意地绘制知识图表,分析网络的利与弊。这样的讨论方式是在过去常规问题讨论的形式上进行的优化处理,融合了思维导图与创意绘制的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为有效把握课堂合作学习时间,教师还可设定相应的时间限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绘图任务。这样,学生的紧张感则能够被激起,从而更加高效热情地展开讨论学习,使整个合作学习活动更具活力、高效。另外,问题探究的合作学习模式旨在对问题的深入探索,因而在学生完成合作交流学习之后,教师还需进一步对班级范围内各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统一梳理,进而引出课程知识的中心内容。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对这部分知识深入了解,也能够在教师的统一带领下建立和完善知识结构,从而形成更具逻辑的思维体系,提高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成效。

2.学习任务式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核心在于学生自主展开学习,借助小组团队的力量,提高学习成果。因而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活动时,可从这一角度出发,设计明确的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共同完成知识点的合作学习。例如,在学习“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则可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即通过查找资料、梳理整合、交流讨论、课件制作等方式,完成课程知识学习任务,进而在课堂中展示各自的学习成果,以知识输出的方式完成合作学习任务。简言之,就是让学生以合作的形式承担教师角色,通过自主合作完成“备课”任务,进而在课堂中将知识讲解给学生。这样的合作任务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责任感,提高其合作学习的认真程度,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给予学生表现的舞台,使整个学习过程更具趣味性。在此期间,学生还能够真切体会到教师备课的不易,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认同,使之在角色转换与体验中提高对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并能够在后期有意识地配合教师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具有较好的培养效果。当然,除课前任务式学习活动的组织开展之外,教师亦可在课堂环节设计合作学习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理解权利义务”部分的知识点时,教师可设计如下任务要求:明确权利与义务的概念,将教材中提及的相关权利与义务梳理出来;结合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体现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具体事例;就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谈谈你的个人观点;围绕课程知识内容设计问题。为进一步提升任务性的学习价值,教师则可在学生完成合作任务的基础上,结合其合作学习成果,开展新一轮合作学习活动。比如,在要求各小组设计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则可将学生设计的问题进行整合,并将整合后的问题随机发布给各个小组,要求各小组在限定的时间内回答问题。以此实现对小组任务式合作学习成果的检验,同时还能够达到提高合作学习趣味性的效果,使合作学习的价值成效得以实现。

3.情境参与式合作学习

政治源于生活现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智慧,也是人格品质塑造的关键。在政治课堂的教学中,情境体验式学习能够使学生的情感有效激活,在特定的情境现象中,生成不同的情感,做出不同的思想及行为反应,这对于学生政治理解、政治认识以及政治素养的培养具有较好的效果。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下,教师可借助情境构建合作学习活动,丰富合作学习的形式,给予学生更具趣味、真实的合作学习情境体验,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合作参与中更好地实现情感上的认识,对政治形成理解、认同政治,切实发展并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例如,在学习九年级“建设美丽中国”一课时,教师可将各小组学生划分为中国几大省会团体,如各个小组代表北京政治团、上海政治团等,要求其依据现阶段中国的建设发展,发挥“城市”力量,做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工作安排,并让各小组将建设美丽中国的实际行动表演出来,深化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在此过程当中,教师亦可适当缩小范围,让学生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制定方案和计划,并将方案表现出来。在这样的合作活动下,学生能够更投入地融入其中,在角色的扮演中深入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在表演活动中深化对政治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政治学习效果,使学生的政治素养得以提升。

(三)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合理把控合作学习过程

教师在整个合作教学活动过程当中承担着重要的引导者角色,既是对合作小组学习的引导,亦是整体把控合作学习进度及有效性的关键,从多个角度保障合作学习的质量效果。

首先,教师在自身主导者作用的基础上,需做好课堂监控工作。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由于具有充分的自由时间,因而难免会交流其他话题、存在自主学习讨论困难等现象。这就要求教师适时介入其中,给予引导与监督,确保各小组能够切实围绕知识内容展开合作交流和学习。同时,及时发现学生合作学习期间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有效解决问题,确保合作学习的顺利展开。在此期间,教师要对合作学习全过程进行监管,对学生的不同学习状态及表现做出明确指引,维系良好合作学习课堂秩序,保证学生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合作学习任务。

最后,教师还需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合作学习的目的不只是对学生知识问题的理解与解决,更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参与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认知能力、探究实践、创新精神等。

在新教学模式的不断涌现中,教师在应用任何教学模式时,都需要深入研究,切不可肆意使用,避免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无法有效发挥。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期间,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需重点分析当下教学存在的不足,重新审视小组合作学习的科学实施办法。在组织开展这一活动时,教师要注重合作队伍的科学建立、合作形式的多元组织,并做好相应的引导,对整个合作环节给予全方位的有效把控,确保合作学习能够高质量、有序展开,促使学生的政治学习效率逐渐提升,有效培养其政治素养。

猜你喜欢

政治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