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TEM理念下提升幼儿自主计划能力的支持策略

2023-12-04翁雅莹福建省漳州市机关幼儿园

教育 2023年34期
关键词:计划游戏幼儿

翁雅莹 福建省漳州市机关幼儿园

STEM 教育是当今国际学前教育公认的重要内容,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将STEM 教育理念渗透到游戏中,支持幼儿在游戏中通过实践探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寻求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落实于新的实践当中。本文提出在幼儿游戏中培养幼儿自主计划能力的策略,在游戏计划的制定及调整中,促进幼儿自主能力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STEM教育的重要意义

STEM 代表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是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教育。STEM 教育理念与传统的教育方式相比,注重多学科融合,使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探索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让被动式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幼儿有着天生的好奇心,这使他们会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探索,他们喜欢通过提问和直接的实践操作,获得有关周围世界的新知识。在STEM 理念下开展游戏活动可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为科学的、自主的学习打下基础。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早期的STEM 体验在改善幼儿的知识、技能、态度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对幼儿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有重要作业。

二、幼儿自主计划能力发展的意义

计划能力是指根据具体项目或者事项统筹规划的能力。一个有效的计划,可以使事情省时省力,少走弯路,提高工作的效率。对于幼儿来说,从小培养他们的计划能力,不仅可以提高游戏和学习的效率及质量,还可以更好地培养思维习惯和工作能力,从而受益终身。

STEM 教育的核心是问题发现→设计解决方法→知识解决→理性方法验证解决效果。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事情,通过游戏让幼儿学会计划、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寻求的解决方法落实于新的实践中,让幼儿进一步认识到计划比做事更重要,多思考能够让事情事半功倍,这正是“以游戏计划的形式促进幼儿自主能力的发展”。

将STEM 教育理念渗透到幼儿的游戏中,师幼共同创设“多元化、问题化”情境,规划游戏方案。教师可提供多种材料,支持幼儿“自主式、探究式”学习,鼓励幼儿运用现有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究,逐步形成“计划游戏—问题发现—问题分析—信息收集—游戏验证—共享交流—新问题发现—再计划”的高质量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制定计划的习惯,促进幼儿自主计划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自主计划能力的支持策略

幼儿由于年龄较小、缺乏经验、计划能力差,在实践过程中往往依赖于成人。那么,如何让幼儿有意识地明确活动目标?如何使他们的计划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如何让他们在游戏活动中提高计划能力,循序渐进地学会自主计划,使他们养成做事有计划的习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幼儿提高自主计划的能力。

(一)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做计划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的活动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从幼儿感兴趣的活动着手,激发其主动探索实践的意愿,在活动中体验、感受计划的重要性,从而学会做计划。例如,在幼小衔接“走进小学”的活动中,我们将幼儿分成两组进行对比实验。一组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制定了“参观计划表”,根据自己的知识需求,有计划地安排参观时间、参观内容、需要采访的问题、随身携带的物品等,并以表格绘画的形式进行展现。另一组幼儿没有预先制定计划,直接进小学参观。活动结束后,幼儿进行比较,充分探讨和分析了两组参观情况。他们发现,有制定计划的小组在进行参观、采访后,不仅参观、了解了小学的不同功能的课堂,对于他们迫切需要了解的小学的学习、生活问题,也通过采访小学老师、小学生哥哥姐姐得出了答案,他们还从容地和小学的哥哥姐姐一起玩了一个愉快的游戏,充分了解了小学的学习生活,并且提出了再次参观小学时他们所要进行的活动。而没有制定计划的小组,对小学的环境仅限于对建筑的了解,对于小学也有很多想了解的事情,但由于没有计划好,不知道该如何向哥哥姐姐们提问。比较体验后,幼儿体验到了做计划带来的好处,这激发了幼儿参与计划制定的兴趣,让幼儿感受到计划活动的重要性,感受到制定计划的好处。

幼儿的学习是一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引导幼儿学习制定计划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又要注重个体差异。刚开始学习制定计划时,幼儿对“计划”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教师可以先把自己的计划告诉幼儿,次数多了,幼儿就会逐渐理解“计划”的含义,慢慢学会自己做计划。小班的幼儿在做计划的时候,只要鼓励他们能用语言简单地表达出自己想做的事情即可;中班的幼儿不需要做复杂的计划,可以鼓励他们把想做的事情画下来,大班的幼儿可以提供一份表格,用于对不同事项进行分类和布置。

如小班的幼儿在户外活动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让他们说一说:“今天想玩什么游戏?先玩什么?后玩什么?和谁一起玩?”引导幼儿进行口头计划,初步感受计划的意义。

中大班的幼儿可以在各种游戏活动中,渗透计划的制定。如科学活动“一分钟”,我们提供了一份计划表,该计划表可以呈现幼儿多次的实践结果。幼儿活动前开始计划自己一分钟能完成哪些任务,有的幼儿计划一分钟剥了多少个花生;有的幼儿计划一分钟夹了多少颗珠子;有的幼儿计划一分钟跳绳多少次。制定了计划之后,他们开始实践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幼儿发现实际的结果和他们的计划不符,他们开始思考如何调整计划,重新制定计划,再次实践。最后,幼儿发现每次自己调整计划后,他们完成的任务都有所提高,这让幼儿更有自信,做计划的兴趣也有所提高。

(二)教师有效性指导能提升幼儿计划能力

在游戏活动当中,教师应以引导、支持为主,鼓励幼儿自己做计划。在幼儿做计划时,鼓励幼儿将自己的计划以语言表达、照片、符号、绘画等多种形式记录下来,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师引导幼儿将实施过程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并建议幼儿记录下日期和完成的时间,帮助幼儿建立时间概念。实操后,幼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操作过程,然后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进行反思:哪些地方合理?哪些地方需要调整?帮助幼儿梳理出有用的经验,发现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幼儿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鼓励幼儿重新调整计划和重新实施计划,从而将有效的经验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

例如,在大班的户外运动中,有多个不同运动类型的区域,每个区域都是独立进行活动的。我们让幼儿思考,如何将不同的区域结合起来同时进行活动。幼儿观察、思考后,决定利用操场上的木质积木搭一座“桥”,把分开的区域连接起来。初建时,三三两两的小朋友分散搭建。建成后,幼儿发现桥面不是完全联通的,有的积木竖着放,有的积木横着放,非常散乱,甚至圆柱形的长杆积木都立在地上,极其危险。于是,老师让幼儿思考:“如何让‘桥’更好地连接两个区域?如何使连接的‘桥’更安全呢?”幼儿思考后,决定从人员安排、搭建的材料、搭建的地点、搭建的方式上进行计划的调整。幼儿自己分组合作,自己设计表格,以绘画的形式展示计划,重新搭建。重建时,幼儿的合作不再分散,各组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分工,搭建的“桥”已经能将两个不同的运动区域连通起来。“桥”连通以后,我们又让幼儿思考:这是连通运动区的桥,如何设计才能使其更适合运动区呢?这一次,幼儿已不再需要老师的指导,他们自己又开始了计划。例如,将某个部分搭高,可以运用跨越的动作通过;也可以站上去,再跳下;有的地方可以设计得窄一点,可以像走平衡木一样走过去等。

在幼儿制定计划时,首先要让幼儿确定目标,然后引导幼儿思考需要哪些构成要素,比如时间、地点、合作的人、需要什么材料、需要多长时间完成等。例如,在大班的毕业典礼中,一开始他们只针对自己想要进行的毕业典礼的形式,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表达完之后,当他们去寻找同伴合作时,同伴已经记不清之前提出的想法了。我们让幼儿思考如何解决这种情况,幼儿提出可以画下来、写下来,于是计划的制定初步形成。幼儿画了一个计划,但是出现了零散的画面,他们看不清要表达什么。为了使幼儿的计划能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条理性,我们通过不同的计划比较,帮助幼儿梳理出做计划所需的基本要素,即时间、地点、对象、任务和注意事项。在幼儿学会制定计划之后,我们与他们分享了各种计划表、计划图,拓宽幼儿的思维。幼儿的计划制定,是需要教师适时的介入指导,通过技术支持帮助幼儿厘清和掌握相应的探究思路和方法,并给予充分的时间实践和探索,借助交流和共享,推动幼儿不断掌握制定计划的能力。

在引导幼儿制定计划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使用拓展性提问来帮助幼儿。拓展性提问指的是根据幼儿现有的思路,提出新的拓展性的问题或建议,帮助幼儿进行更深入的计划。例如,在上述的大班户外活动中,可以提出拓展性的问题,如“你进那个区要做什么呢?”“怎样能够把‘桥’搭得更好呢?”“如果搭起了桥,我们还可以添加些什么呢”等,我们拓宽幼儿的计划,使计划更加丰富,步骤更清晰、明确。

教师以STEM 理念为指导,鼓励和评价幼儿学会在活动后回顾→评价→再计划→再调整→再实施,使幼儿体验到成功计划的乐趣,从而提高其自主计划的能力。

(三)整合资源,多学科融合,拓展幼儿计划能力

当幼儿制定计划的水平越来越高,体验到计划性活动给他们的游戏带来更多帮助时,他们会对计划制定表现出更高的热情,潜移默化地会在各个活动中自主地尝试制定计划。

首先,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当中,教师可以从入园到离园的各个环节中引导幼儿制定计划,让幼儿自己安排活动。如果幼儿的计划合理,我们表示肯定,给予鼓励;如果幼儿的计划不当,我们帮助他们分析,调整计划;如果幼儿的计划在可操作范围内,尽量按照幼儿的计划进行,这样有助于幼儿检查自己的计划是否恰当、准备得是否全面、时间安排得是否合理。

其次,在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自主计划活动内容。如区域活动是幼儿自由选择、主动探索的一种自主学习活动。我们可以鼓励幼儿自己计划区域项目、区域规则、区域人数、区域内容等,让幼儿在自主制定的计划中进行区域游戏。如在建构游戏中,幼儿可能碰到建构过程中材料不足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拿出之前制定的计划,商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进行调整,调整的方法是什么,可以是材料的补充、其他材料的替代,也可以是建构方式的改变等,通过问题的自主解决,提高他们计划的自主性以及游戏的创造性。

此外,以STEM 理念为核心,融合多学科,开展游戏活动,让计划更丰富。如在建构游戏当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的学习体验。幼儿应用学过的数学和科学知识,应对建构活动中的问题,如“如何建构才能进行合围?需要几块积木?积木要如何摆放?”等,让幼儿创造、设计、建构、发现、合作解决问题。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得知识,还能获得知识的社会性、情境性及迁移运用的能力。

(四)家园合作,提供更多机会,鼓励幼儿自主计划

家长应给予幼儿参与计划制定的机会,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幼儿的意见合理,则给予肯定;如果不合理,可以和幼儿一起分析。通过父母与幼儿的互动,让幼儿了解做什么需要有计划,在制定计划的同时,让幼儿体验合作计划的乐趣,获得自信。例如,去超市之前,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先做计划,并和孩子进一步讨论计划的制定情况,如“需要购买些什么?你为什么要购买这些物品?必需品是哪个?不需要的东西是哪个?”逐步深入,让幼儿了解计划的重要性。父母可以让幼儿分清事情的先后,让幼儿知道什么是要先做的,什么是要后做的,这样做事就会有条理。学会了自主计划,幼儿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计划做事,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做事、学习、游戏的自觉性。

要加强家园之间的互动,使幼儿制定的计划在日常生活中获得有效的延伸。帮助幼儿树立计划意识,促进自主计划能力的发展,提高幼儿执行计划的能力和习惯的养成。

通过STEM 教育理念的渗透,提升幼儿自主计划的能力,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形成良好的习惯,让幼儿意识到计划与效果密切相关。有计划的生活虽然紧张,但井然有序;有计划的工作即使繁忙,也会变得充实而有效率;有计划的人生即使艰辛,但也能泰然处之。

猜你喜欢

计划游戏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