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护理干预在肝硬化患者护理中的实践研究

2023-12-04刘红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32期
关键词:肝硬化穴位肝脏

刘红霞

(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江西 赣州 341000)

各类慢性肝脏疾病在病程进展中,到了后期都会演变成肝硬化,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蜘蛛痣、黄疸、腹胀、腹水等,而且肝功能出现不同程度衰竭,部分患者还会继发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从而加速患者死亡[1]。现阶段,临床治疗的方法包括抗病毒治疗、营养支持治疗、西药保肝治疗等,由于患者需要长期进行治疗,部分药物容易引发不良反应或是产生耐药性,而难以达到理想的长期疗效[1-2]。另外,经过长期调查显示,很多患者需要忍受病痛折磨,心理负担严重,且存在严重的消极情绪,会明显降低生活质量。如果配合科学的护理干预,对改善疗效有一定帮助,尤其是近些年来中医护理越来越受到青睐,在国际上也逐渐获得认可。与常规的临床护理有所不同,中医护理以“辨证施治”为原则,本身的护理内容有着独特的特色,患者实际病情不同,护理方案也会有所不同,能提高护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为了研究在肝硬化患者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干预的实际效果,选取112例于2022年1~12月入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为对象进行对比研究,详情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22年1~12月期间在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肝硬化患者中随机选出11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诊断标准:①早期肝硬化诊断:无明显肝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腹水症状,但有轻度腹胀、食欲下降、乏力等症状,还可伴随轻微食管静脉曲张;凝血酶原活动度超过60%,胆红素超过35 μmol/L,血白蛋白超过35 g/L;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均高于正常值,且AST值大于ALT值,谷氨酰转肽酶不同程度升高[4]。②中晚期肝硬化诊断:可见失代偿征象,且肝功能明显异常,可见明显的黄疸症状,伴随不同程度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腹水等症状;凝血酶原活动低于60%,AST和SLT明显升高,胆红素超过35 μmol/L,血清白蛋白低于35 g/L,A/G小于1.0[5]。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对肝硬化的诊断标准。②年龄超过18周岁。③患者和家属对本次研究有充分认识,自愿加入研究。本次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排除标准:①合并全身恶性肿瘤患者。②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或有精神病史者。③伴随肾脏、心脏等重要脏器病变者。④中途失联或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者。

1.2 护理方法 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112例患者分成常规组和试验组两组,各56例。

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化的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结合患者病情、治疗方案进行护理观察;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度、减轻心理负担,以改善依从性,在治疗和护理中能积极的配合;根据医嘱正确给药,并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告知长期用药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叮嘱患者进行自我监测,并定期复查,以保证用药安全。

试验组患者接受中医护理干预,如下:中医心理干预:①祝由法:也就是围绕疾病展开知识宣教,讲解疾病的中医机制、辨证分型特点、治疗现状等,同时为患者讲解中医心理护理的机制,让患者能主动的进行自我心理状态探索、找到原因及解决方法,从而建立战胜病魔的信心。②情志疗法:首先,引导患者进行自我提问,分析心中的具体顾虑和烦恼,清除各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改变以往错误的心理认知。其次,为患者讲解“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恬淡虚无、少私寡欲”等中医理论,帮助患者慢慢的建立正面思维方式[6]。最后,针对不同类型患者进行主动干预,如果患者是因为肝失疏泄导致肝气郁结,需要在护理中保持热情的态度,表现出亲切和蔼,有耐心的为患者说明疾病发生、发展以及预后情况等,并劝导患者放松精神,避免给自己太多的心理压力,逐渐的减轻悲观、多疑、抑郁等症状;如果患者是因为肝疏泄太过导致肝气上逆,需要在护理时为患者介绍中医辨证和情志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医“五行相克”理论,引导患者通过移情易性法、发泄解郁法、释疑解惑法等改善情绪状态,减少易怒、烦躁不安、精神紧张等状况[7]。

中医辨证干预:根据患者体征、临床症状的不同,实施不同的干预措施,①气滞湿阻型:患者不仅要常规用药,还需要使用利水祛湿、行气通滞类中药,比如:冬瓜皮、陈皮等[8]。②气滞血瘀型:血液流通障碍是此类患者的主要病因,所以在常规用药治疗的同时,可以使用化瘀止痛、滋阴补血类中药进行辅助治疗,比如:三七、延胡索等[9]。③肝脾不和型:肝气乘脾是主要病因,所以在常规用药治疗的同时,可以使用具有健脾功效的中药,比如:大枣、莲子、山药等[10]。

中医饮食干预:肝硬化患者在日常饮食中不宜进食咖啡、乙醇、胡椒、辣椒等刺激性大的食物,应该多进食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另外,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患者在饮食方面有所差异,①脾肾阳虚证:避免使用寒凉的食物,可以多进食土豆、黄鳝、板栗、生姜等温热之品。②肝肾阴虚证:可以多进食滋阴养血之品,比如:冬虫夏草、枸杞、木耳等。③肝郁脾虚证:积极戒烟戒酒,防止病情加重或反复,并多进食玫瑰花、赤小豆、山药、陈皮等疏肝健脾理气之品。④湿热蕴结证:为了防止水湿之邪停滞,需进行无盐或少盐饮食,同时可以多进食赤小豆、芹菜、冬瓜、鲫鱼、鲤鱼等清热利湿之品。⑤肝脾血瘀证:禁助火动血,避免食用煎炸、辛辣、质硬的食物,适宜进食流质或软烂食物,同时可多进食山楂、萝卜、桃仁等行气活血之品。

穴位敷贴:若患者存在腹水症状,可以进行穴位贴敷,选择生地、黄芪、桃仁、当归、柴胡、三棱、熟地等中药,研磨成粉末后再调制成膏状,将不吸水的绵纸裁成8 cm×8 cm的大小,将药膏均匀的涂抹在上面;敷贴的穴位是期门、神阙,每次贴24 h,每日更换1次。

针灸护理:若患者肝区胀痛,穴位选择阳陵泉、支沟、肝俞、足三里等;若患者存在腹水,穴位选择足三里、天枢、水分、中脘、复溜、阴陵泉、肾俞、水道、脾俞等;若患者单纯腹胀,穴位选择大肠俞、章门、脾俞、肝俞、气海等。使用毫针消毒后刺入相应穴位,留针30 min,每日1次。

耳穴压豆:将耳穴压豆的方法、原理、预后效果等告知患者,保证患者有良好的依从性。操作方法:使用75%乙醇消毒耳穴部位,将王不留行贴在胰、肝、胃、胆、脾等主要穴位,每个穴位进行螺旋式按压5~7下,按压力度需结合患者疼痛的耐受程度而定;如果患者有麻、胀、痛等不适感,说明有效。每日自行按揉5次以上,每次按揉2~3 min,每日更换1次王不留行籽,一个疗程为7 d,共贴6个疗程。

运动干预:患者可进行慢走、瑜伽、太极等运动锻炼,从而改善身体素质,加快机体新陈代谢效率,调节消化功能。还可以进行气功练习,从中医上讲气功是最佳的运动项目,例如,排肝气功可以促进患者的食管畅通,改善消化系统功能,还能起到疏通气机、活血化瘀的作用[10]。

1.3 观察指标

1.3.1 评估护理后各组的临床效果 ①显效:黄疸、腹胀、食欲下降、乏力等症状基本消失,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②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且趋于正常。③无效:临床症状、肝功能指标水平均无明显变化。

1.3.2 统计各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 常见的有水电解质紊乱、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等。

1.3.3 3个月后评估对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评估工具为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包括4个方面,分别是环境领域、社会关系、情感功能、躯体功能,采用五级评分制,最高100分,生活质量与评分之间呈正比。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 25.0,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使用χ2和t进行组间数据检验,表述方式分别为率(%)和±s,P<0.05说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共纳入患者112例,常规组56例患者,年龄段36~74岁,均值(54.87±2.59)岁,女性患者26例、男性患者30例,患病时长1.5~7年,均值(4.12±0.74)年,疾病类型:17例药物性肝硬化、20例酒精性肝硬化、19例乙肝后肝硬化。试验组56例患者,年龄段38~72岁,均值(54.16±2.72)岁,女性患者27例、男性患者29例,患病时长1~6.5年,均值(4.05±0.88)年,疾病类型:16例药物性肝硬化、21例酒精性肝硬化、19例乙肝后肝硬化。同时各组基线资料间差异极小(P>0.05)。

2.2 两组临床护理有效率对比 96.43%的试验组患者和82.14%的常规组患者为有效,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护理有效率对比[例(%)]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对比 试验组仅有1例(1.79%)的患者出现并发症,常规组共计有7例(12.50%)的患者出现并发症,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例(%)]

2.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对比 试验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肝硬化属于慢性肝脏疾病,主要生理特点是肝脏组织形成再生结节、假小叶、纤维组织增殖[11]。酒精性肝病、病毒性肝炎等多种慢性肝脏疾病,最终都可能会造成肝硬化。肝硬化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直至发展到失代偿期,会出现肝功能损伤、上消化道出血、门静脉高压等并发症,而且这些并发症具有发病率高、预后效果差的特点,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对其心理和生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也会增加其家庭负担,从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2]。患者常常因为对肝硬化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等知识认知不足,极易出现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而且受疾病反复发作、治疗费用高等因素影响,导致患者对待治疗态度消极、配合度不高,不利于疾病治疗[13]。研究指出,科学有效地护理干预措施,对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14]。

中医护理干预模式将中医学理论作为研究基础,在其技术操作和理论体系不断完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中特色的护理模式。本次研究中,实施中医护理干预的试验组患者有着96.43%的有效高于常规组的82.14%(P<0.05);另外,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试验组仅有1.79%低于常规组的12.50%(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试验组患者WHOQOL-BREF量表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说明,与常规的护理措施相比较,中医护理干预能辅助提升疗效,使患者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让生活质量得到提升。经过分析,主要是因为在中医护理的过程中,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情志调节、语言沟通为手段,在各个护理环节中充分调动医师、患者、家属,形成一体化、体系化的治疗方案,将患者的自我修复能力调动起来,提高患者的主动性,从而实现疾病治疗的目的[15]。而且,遵循中医中既病防变、未病先防的理论,了解疾病发展规律,通过中医干预措施进行干预,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另外,中医护理干预措施还包括中医辨证护理、饮食护理等。根据患者的体质特征和临床症状,肝硬化患者可分为肝脾不和型、气滞血瘀型、气滞湿阻型三类,面对不同类型的患者应采取具有不同的辨证干预措施[16]。中医饮食护理主要内容包括:①告知患者日常注意低脂饮食,由于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受损严重,如果食用高脂肪食物会增加患者肝脏的代谢负担,容易引起脂肪肝。②鼓励患者增加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不仅能够补充患者机体运行所需的营养物质,还可以加强对肝脏的保护,以及修复受损的肝细胞[17]。③在中医理论中,肝脏具有疏通气机、保障气机通畅的作用,肝脏可以直接反应患者的心理应激状态[18]。因此,对于肝气上逆、肝气郁结的患者应进行情志护理干预,从而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在中医护理中还会实施特色方法,比如:中药穴位敷贴,可以通过经络传导对机体进行调节,实现疾病治疗的目的,另外中药穴位外敷可以促进肝脏血流,使得改善肝脏血液微循环,加快肝脏的新陈代谢,让肝细胞再生、修复;另外,还能降解已形成的肝纤维、防止肝纤维增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19]。针灸虽然不能起到肝硬化疾病治疗的作用,但是可以缓解因肝硬化引发的乏力、腹痛、腹胀等症状,起到保健治疗的作用[20]。

综上所述,肝硬化患者运用中医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病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还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肝硬化穴位肝脏
七种行为伤肝脏
肝脏里的胆管癌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肝硬化病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
肝脏减负在于春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防治肝硬化中医有方
IL-17A促进肝部分切除后IL-6表达和肝脏再生
活血化瘀药在肝硬化病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