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垂体瘤术中发生低体温患者危险因素及术后并发症分析

2023-12-04樊文剑颜小荣王圣进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32期
关键词:垂体瘤激素水平垂体

林 琳 樊文剑 颜小荣 王圣进

(1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滨海院区国家医疗中心护理部、手术护理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5;2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滨海院区国家医疗中心神经外科,福建 福州 350005)

垂体位于脑深部,是人体的神经内分泌中枢。人群发病率高达3.9~7.4/10万[1]。非计划性术中低体温是指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发生的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的体温下降,特征表现为机体中心体温(core temperature)低36℃[2]。垂体肿瘤是一类特殊疾病,因为垂体本身的神经内分泌功能,以及位于调节体温及水电解质平衡的下丘脑中枢下方的特殊解剖位置,术中低体温可能更容易发生。目前缺少术中低体温的专病研究,与下丘脑关系密切的垂体瘤患者的术中体温变化更值得临床关注。本研究探讨垂体瘤患者术中低体温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低体温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降低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做好相关预防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22年11月至2023年6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70例瘤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术前MRI或CT诊断为垂体瘤;②采用单纯神经内镜手术方式;③术后病理为垂体腺瘤。排除标准:①库欣病患者;②采用显微镜手术或开颅手术方式;③患有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原则,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①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接受1.5 T、3.0 T超导MRI扫描,确诊垂体腺瘤的存在;②内分泌检查: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完善激素全套检查,包括血浆游离皮质醇、血浆ACTH、甲状腺功能、激素五项、生长激素;术前肾上腺皮质轴、甲状腺激素轴、性腺轴低下被定义为垂体功能减退症;③手术方式: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内镜(0°和30°,德国Storz)下经鼻蝶入路的手术方式;④体温监测:控制手术室室温在23.0℃,麻醉插管后利用一次性食道体温传感器术中每隔5 min监测一次体温并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多次重复测量采用F分析并通过SNK-q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术中低体温的相关因素,将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导致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70例患者,男性37例(52.9%),平均年龄为(48±15)岁。术中发生低体温患者为37例(52.9%),当同时出现甲状腺轴、肾上腺皮质轴低下时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高达83%。低体温组与正常体温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见表1。性别比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率在两组中无统计学差异。低体温组的低体质量指数(BMI)率、术中输液>2000 ml的比例、出血量>200 ml的比例、术前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比例高于正常体温组(均P<0.05),低体温组发生术后电解质紊乱、尿崩、新发垂体功能低下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体温组(均P<0.05),低体温组平均住院时长大于正常体温组(P<0.05)。

表1 低体温组与正常体温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2.2 垂体瘤患者发生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分析 将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有统计学的变量(排除术后住院时间指标、术后并发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甲状腺激素低下、低BMI指数是术中发生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3 讨论

既往研究显示垂体瘤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约为40%~50%,发生低体温可能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术后感染率增加、凝血功能紊乱、心血管事件及住院时间延长等不良后果[3-4]。本研究纳入70例垂体瘤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为52.9%,高于2017年一项全国横断面研究报道的发生率[5]。其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垂体瘤对于正常垂体、垂体柄甚至下丘脑的压迫可能导致术前甲状腺激素、皮质醇激素的降低,而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通过降低心肌功能及代谢水平从而使患者更加容易在麻醉中发生低体温[6]。另一方面,下丘脑通过体温感知、调节热产生与热散失、控制汗液分泌控制体温,当术中下丘脑被牵拉可能会导致术中体温变化[7]。

结合既往低体温相关研究[8-9],本研究纳入BMI、术中输液量、术中出血量、术前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BMI指数与术前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是发术中低体温的独立风险因素。术前甲状腺功能低下被视为相对手术禁忌,术前甲状腺激素水平低导致属术中代谢低,对寒冷刺激敏感度下降,产热减少,从而发生低体温。值得一提的是,本研究中当同时出现甲状腺轴、肾上腺皮质轴低下时,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高达83%。人体通过辐射、对流、传导、蒸发等方式散热,手术时间过长时,大量体表热量丢失,体内热量向体表传导时,发生低体温。BMI偏高的患者身体脂肪有一定的保温作用,体表热量不易散失,发生低体温的概率小。随着手术时长的增加,术中出血量的增加,则是导致热量直接丢失[10]。本研究发现尽管术中输液量、术中出血量与术中低体温发生有关,但并非危险因素,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不同。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另一方面本研究只纳入垂体瘤手术患者,相较于其他手术,垂体瘤手术时长和术中出血量相对稳定,不同患者间差异较小[11]。

本研究发现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垂体瘤患者出现颅内感染、电解质紊乱、尿崩、新发垂体功能低下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术中低体温与垂体瘤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本研究通过对术中低体温的风险因素分析得出术前甲状腺激素低下、低BMI可能导致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增加,因此应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同时术中减少输液量、控制出血量,以减少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此外,对于垂体瘤择期手术患者,关注患者术前激素水平尤为重要,当术前甲状腺激素低下时应在术前进行补充,并动态监测,当激素水平补充至正常水平时进行手术是更佳的选择。另一方面,当患者发生术中低体温时,术后颅内感染、术后电解质紊乱、尿崩、新发垂体功能低下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可能会升高,此时应加强对患者术后体温、尿量、电解质、炎症因子等指标的监测,以帮助临床医师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猜你喜欢

垂体瘤激素水平垂体
侵袭性垂体腺瘤中lncRNA-mRNA的共表达网络
针药结合改善肾虚痰湿型PCOS激素水平的90例患者的临床观察
甲功正常T2DM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DKD的相关性
鞍区巨大不典型室管膜瘤误诊垂体瘤1例
路雪婧教授补肾养阴法治疗垂体瘤术后视野缺损病案1例
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大子宫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
益母缩宫颗粒对药流者激素水平的影响
孕妇血清激素水平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垂体瘤经鼻切除术患者护理路径的应用探析
垂体腺瘤MRI技术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