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腕关节镜结合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效果

2023-12-04阮肇海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32期
关键词:腕关节手部桡骨

阮肇海

(中山市中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临床上通常采用复位后石膏与夹板固定治疗,整体效果相对较佳,但对一些稳定性不足的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则无法满足治疗需求,此类患者一般需要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手术切开桡骨远端中间部位会造成部分肌腱以及其他重要组织损伤,手术创伤较大,尽管术后骨折可以良好恢复,但患者手部功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且整体的愈合速度缓慢,因此临床上针对桡骨远端骨折如果不是必要情况,一般不采用此方案。但传统方案无法满足复杂性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治疗,因此选择一种损伤轻的内固定手术具有重要价值[2]。近年来关节镜技术发展迅速,临床上可以借助关节镜对关节内的骨折进行复位处理,基于此,本研究对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实施腕关节镜下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进行分析,并与传统内固定术进行对照,探讨其临床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我院2018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桡骨管段关节内骨折患者,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审批会已批注实施该研究。

纳入标准:①符合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诊断标准,经X线扫描确诊,均为创伤性骨折;②依从性较高;③为本地区居民,愿意配合进行随访观察。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感染、凝血功能障碍、器质性疾病、传染性疾病;②患者不耐受手术治疗;③特殊类型患者,例如低龄儿童、妊娠期妇女、高龄老人或免疫功能缺陷疾病患者。

1.2 方法 共纳入1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4例。

对照组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患者行常规麻醉,固定患肢,上臂行止血带压迫止血。检C臂X线扫描确认骨折情况,然后行掌侧入路开口,切开肌肉组织暴露骨折处,纵向牵引恢复桡骨解剖长度,清除碎屑,复位相关骨骼与关节组织,保持关节面平整。若观察到关节面下存在骨质缺损无法保持平整,则予以同种异体骨填充,满足关节平整,使腕关节整体符合解剖结构,屈曲度合理后依据骨折类型选择T型钢板固定,吻合螺钉,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在术后予以常规抗感染治疗。

观察组行腕关节镜下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将患者患肢保持与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屈曲90°,予以常规麻醉。手术通路选择腕部背侧第3、4或第4、5伸肌肌腱之间,建立关节镜及机械通路,通过关节镜观察关节骨折情况,对骨折附近的组织及残渣、血块清除处理,基于关节镜及辅助操作器械,对关节进行复位,对发生移位的骨块予以复位,若稳定度不够,予以克氏针临时固定,保证复位后稳定,腕关节整体符合解剖结构,且屈曲度合理后依据骨折类型选择T型钢板进行锁定,吻合固定接口,缝合手术切口。术后予以常规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在术后6个月评价下列指标。

(1)手部关节活动:使用手部关节活动度测量表,测定范围包括腕关节、掌指关节、指关节,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关节活动越好;Gartland-wreley腕关节评分对腕关节功能进行测定,0~21分,分值越高关节功能越差。

(2)骨折恢复情况:在术前及术后6个月予以患者X线扫描检测,观察两组患者的VA桡骨缩短、掌倾角、尺偏角指标信息。

(3)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估手术安全性:并发症包括关节疼痛、筋膜综合征、关节炎、肩手综合征等。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21.0系统软件中进行计算,以±s进行计量统计,以%进行计数统计,分别进行t检验与χ2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共纳入患者168例,每组84例。观察组患者女41例(48.81%),年龄21~55周岁,平均年龄(37.31±8.88)岁,稳定性骨折40例,非稳定性骨折44例;对照组患者女40例(47.62%),年龄18~54周岁,平均年龄(37.81±7.95)岁,稳定性骨折41例,非稳定性骨折4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

2.2 两组手部活动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比较 在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手部各关节活动评分高于对照组,腕关节活动Gartland-wreley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腕关节活动良好(P<0.05)。见表1。

表1 两组骨折术后6个月手部活动及腕关节功能活动比较

2.3 两组骨折复位效果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VA桡骨缩短、掌倾角、尺偏角指标无差异,在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VA桡骨缩短、掌倾角、尺偏角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骨折复位效果比较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术后6个月内,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的15.48%(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属于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是一种易发于中青年的复杂性骨折,主要发生原因为外部高能量冲击、压迫等,此部位骨折影响患者手部关节活动能力,造成屈伸活动与手指协调活动障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活动能力[3-4]。关节处骨骼本身具有高复杂性,在外部高能量作用下关节软骨以及其他骨折很容易造成碎裂,手术复位后予以外部固定方案,骨折稳定性较差,易出现愈合畸形、关节活动范围与活动能力不足等问题[5]。而桡骨远端关节直接关系腕部活动能力,影响患侧手部活动,如果恢复不佳将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6]。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相比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对照组,行腕关节镜下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观察组患者手部恢复效果理想,手部腕关节功能活动恢复较佳,骨折复位理想,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本结果同既往研究结果一致[7]。

针对稳定性不佳或较为复杂的桡骨远端骨折,临床上一般建议实施锁定钢板内固定术,钢板内固定术可以提供固定强度、稳定度,一般可保证多数患者能够正常复位[8]。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会损伤患者手部肌肉、神经等组织,而此部位的肌腱层较薄,损伤后恢复缓慢,会对手部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9]。其次,人工恢复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关节平面平整较为困难,切开复位手术中由手术医师直接恢复关节面平整易出现误差,不同医师技术水平不同,关节面恢复效果也有差异[10]。基于关节镜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加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术则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切开复位手术引起的相关问题,基于腕背的手术入路可以减少手部组织的手术损伤,促进患者术后的创口愈合,减少因为手部组织损伤而出现的手部活动障碍[11]。基于腕关节镜下可以行经皮撬拨关节面平整法,借助关节镜的高精度显像,清晰观察关节面的平整度,提升复位效果[12]。另外在关节镜下手术操作,可直接进行韧带修复、腕关节滑膜修剪,减少关节面修复不佳、桡骨缩短显著的问题,减少关节功能紊乱等复位后遗症。

综上所述,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予以关节镜结合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方案,可显著提升患者术后手部活动、腕关节功能表现,复位效果较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备良好的骨折复位效果和安全性。

猜你喜欢

腕关节手部桡骨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累及腕关节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高频彩超与磁共振成像对类风湿性腕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Y型小骨锁定钛板治疗桡骨头骨折
两种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比较
关于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第三届《腕关节损伤新技术学习班》的通知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
发生于手部的硬下疳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