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外伤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3-12-04韦成相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32期
关键词:三维重建肋骨螺旋

韦成相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 淮安 223100)

肋骨骨折属于胸外损伤疾病的一种,在胸廓骨折中占比为90%,绝大多数见于外部暴力事件中,骨折后患者多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局部疼痛等症状,因骨折的断端刺激肋间神经而引起疼痛,且在呼吸、体位变换时疼痛加剧,对其工作及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对于创伤性肋骨骨折临床治疗方案需根据骨折具体部位、数目等决定,因此早期准确诊断病情及明确骨折类型的临床意义重大。X线检查是临床诊断肋骨骨折较为常用的一种手段,但由于人体肋骨行走较为特殊,再加上肋骨形态的干扰,故该检查无法获取骨折部位形态和具体位置的清晰图像,漏诊概率极高。多层螺旋CT是临床骨科常用诊断工具,其优势有高图像分辨率,强大的后期处理能力,快速扫描等,用于肋骨骨折诊断中可以获取骨折具体位置、程度、周围组织等准确骨折信息,解决了X线检查的组织重叠问题,多角度反映出骨质细微损伤,得到骨折三维形态和空间结构,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可靠影像学支持[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60例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及评价。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病例采集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入组对象为洪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

纳入标准:①参与研究对象均结合症状、病史,并通过X线检查得到确诊。②发现明显的胸部外伤,且存在肋骨压痛等伴随症状。③患者认知正常,沟通顺畅。④此研究征得患者认同及知情,积极配合。排除标准:①重要器官功能不全。②并发恶性肿瘤疾病。③特殊阶段女性,如妊娠及哺乳。④凝血功能异常、血液系统疾病。⑤并发腹部脏器、颅脑损伤,需实施急诊手术。⑥精神性疾病、认知不正常。⑦病理性骨折。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检查方法 共纳入60例患者,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至入院时间和受伤原因等一般资料。对患者分别实施X线检查、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选择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临床工作年限至少3年),根据双盲原则,由2名医师独立阅片,如果两人诊断意见不同或存在异议,需在双方沟通下统一结果。

X线检查:使用岛津型号的DR诊断仪,设置曝光参数:65~85 kV电压,12.5~25 mAs电流,检查位置为胸部外伤处。指导患者站立于胸片架前,进行正位片的拍摄,或者根据具体疼痛情况选择平卧于摄影床上,以合适的体位进行拍片,指导患在拍摄过程中正确屏气。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设备选用飞利浦128排256层螺旋CT机,扫描参数设置:512×512矩阵,管电压120 kV、管电流为100 mA,螺距0.75。在仰卧体位下进行,维持屏气状态,扫描在10~15 s完成;以锁骨上缘至髂骨翼上缘为CT扫描范围,扫描后以0.625 mm层厚、0.625 mm间隔完成图像重建,获取数据传向工作站。根据诊断要求完成多方位三维重建,得到三维立体图像。通过图像观察患者肋骨,在软件支持下过滤肩胛骨数据,获取双侧肋骨数据,旋转图像,重建图像,综合分析,获取诊断结果。

1.3 观察指标 对比X线检查、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的诊断准确率及检查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4.0,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均统一表示为±s,通过t检验计算差异,计数资料均统一表示为n和率(%),通过χ2检验计算差异,最终统计学有意义的判定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对比 共纳入患者60例,男性38例(63.33%),年龄范围30~82岁,均龄(56.08±8.67)岁;受伤至入院时间2~18 h,平均值(9.21±3.56)h;受伤原因:意外交通事故20例、高空坠落15例、重物击打10例、跌倒撞击15例。手术证实,60例患者肋骨骨折共计268处,错位性骨折163处(60.82%)、凹陷性骨折19处(7.09%)、线性骨折58处(21.64%)、粉碎性骨折28处(10.45%)。

2.2 X线检查与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的诊断准确率对比 60例创伤后性肋骨骨折患者,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错位性骨折、凹陷性骨折、线性骨折、粉碎性骨折的诊断准确率均高于X线检查(均P<0.05)。见表1。

表1 X线检查与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的诊断准确率对比[n(%)]

2.3 两种诊断方式的检查用时比较 应用X线检查所需时间为(32.58±5.63)min;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所需时间为(20.35±4.26);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检查用时明显低于X线检查(P<0.05)。

3 讨论

肋骨形态特殊是胸廓主要骨性结构组成部分,可以发挥稳定胸廓完整性、维持呼吸节律的作用。肋骨骨折有单发性、多发性肋骨骨折之分。患者往往合并肺挫伤、血气胸等并发症,骨折后会极大影响呼吸及循环系统,严重时可造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对患者生命构成严重威胁,故临床需及早实施治疗。部分肋骨骨折患者胸部会凹陷或凸起变形;部分患者存在胸肺部症状,如骨折断端刺激胸膜、肺组织、肋间血管,引起皮下气肿、气血胸等并发症,气血胸为胸腔内进入气体或血液,患者出现痰中带血、呼吸困难等表现,而皮下气肿者会出现局部皮肤肿胀情况[3]。在病情严重时肋骨骨折可导致呼吸及循环障碍,一般是因多发性骨折,导致胸壁失去肋骨支撑而下陷,引起呼吸异常运动,从而影响呼吸功能,或者发生肺部挫伤而引起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进而发生低氧血症,在无法控制且持续进展下引起呼吸及循环衰竭,导致呼吸急促,另表现为口唇发紫、四肢颜色发紫、血压下降等。为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及提高患者预后,准确评估骨折情况、明确具体骨折部位和数目是临床制订合理治疗方案的关键。对于肋骨骨折的诊断临床首选X线检查,此技术的主要应用优势在于价格低廉、操作快速、暴露视野广等,但也存在明显的应用局限,如分辨率较低,在检查时所投射的角度、方位及X线曝光均可影响结果,尤其对于轻微隐匿性骨折诊断效果不佳,极易发生漏诊情况[4]。此外,基于人体胸骨特殊结构,在发生肋骨损伤后,容易在肩胛骨、前后胸骨部位出现重叠影,无法准确定位肋骨骨折的具体位置,且肋骨较薄,人体胸骨具有特殊的结构形态,骨折损伤后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肩胛骨和胸部处重叠影现象,从而无法得到清晰的骨折图像,且肋骨厚度小,骨折线不易被发现,故漏诊风险较高,不仅影响患者早期疾病救治,且容易引起医患纠纷。

多层螺旋CT检查并未规定患者采取特定的体位,采用仰卧体位进行全身各个部位的扫描,且能实现多平面、多角度的三维图像重建,得到清晰的、立体的结构图像。本次研究结果:60例创伤后性肋骨骨患者,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不同类型骨折的诊断准确率及总诊断准确率均高于X线检查(P<0.05);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检查用时短于X线检查(P<0.05)。究其原因,多层螺旋CT可快速完成扫描,患者仅需屏气一次,防止肺部呼吸造成伪影干扰,同时,检查时患者无需更换体位,通过轴位扫描能够获取多角度多平面的图像。对以上图像利用三维重建技术进行处理,可以避免肩胛骨对其他结构的遮挡,更为清晰地显示肋骨骨折情况,包括发生位置、范围、骨折数量。此外,还可以明确判定周围组织及器官损伤情况,该种方法所取得图像的空间立体感强,可以将不易发现肋软骨和隐匿性骨折等检出,诊断结果更为准确。容积扫描后所获取的数据向工作站上传处理,应用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等技术进行薄层重建,基本实现各向同性,可以随意各方向各个角度进行旋转观察,进一步降低漏诊风险[5]。

在创伤性肋骨骨折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其中容积再现可以随意角度旋转均可得到清晰骨折图像,观察骨折的位置、数目、移位,掌握骨折部位血管、软组织、骨骼等损伤信息,空间层次清晰,但无法清晰明确地诊断微细骨折[6]。多平面重建技术主要利用横断面容积数据,能实现矢状位、冠状位及任意斜位的肋骨断层二维成像,全面观察肋骨情况,经过调整窗宽窗位获得的骨折线的全貌和周围软组织的清晰图像,在骨窗下,可以重点观察疑似骨折的局部,并放大观察,以便于发现细微的骨折。利用窗宽窗位的调节,还能判定肺组织、骨折周围软组织是否受到累及,但此技术在不规则骨、短骨细微骨折等方面的诊断效果不理想。作为多平面重建技术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曲面重建技术可以在一个平面获取一根肋骨进行全貌重建,将不在同一平面上的弧形肋骨在一个平面上整合,观察骨折的细微情况,对细微骨折诊断优势较为明显,可以用于前肋骨折、非完全线性骨折中,精准度较高[7]。最大密度投影技术具有较高的对比度,主要反映密度变化,能获取细微骨折的骨密度改变,可以对特定感兴趣区域实施多平面多角度成像,显示骨折的空间结构,对明显移位骨折诊断效果较好,而在微小骨折漏诊率较高[8]。多层螺旋CT可以对关节韧带、骨小梁结构、肌腱进行清晰显示,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具有较高的检出率[9],对隐匿性肋骨骨折可以直观观察隐匿性骨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参考[10]。本次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因开展回顾性研究,纳入的样本容量总体较少,在对象选择方面有一定偏向性,且仅与X线检查比较,故后期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联合多中心深入研究,以确保研究数据的可靠性及准确性。总结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创伤性肋骨骨折的优势。第一,骨折部位快速扫描,避免呼吸疼痛影响图像质量。第二,可以薄层扫描骨折部位,观察骨折微观变化,对肋软骨和胸椎周围骨折具有一定的诊断效果。第三,在诊断骨折的同时,还能观察心脏、肝脏、肺部等重要器官,以便于临床医师尽早发现骨折合并症,予以患者及时治疗,避免病情延误。第四,可实现对骨折部位的多样化、立体、清晰成像,显示骨折移位和骨折形态,信息全面[11]。

综上,对于创伤性肋骨骨折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漏诊率较低,可为医师制订治疗方案提供有效影像学支持。

猜你喜欢

三维重建肋骨螺旋
基于Mimics的CT三维重建应用分析
旋风“螺旋丸”
螺旋变变变
基于关系图的无人机影像三维重建
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迷人肋骨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美容中的应用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
肋骨带外固定加外敷万伤接骨膏治疗单纯性肋骨骨折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