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阳:体育,点燃特殊孩子生命之光

2023-12-02李佳玲

科教新报 2023年46期
关键词:特校麻阳体育

李佳玲

在麻阳苗族自治县(下简麻阳县),一条小径深处传来阵阵书声,一群特殊的孩子在这里学会生活自理,看书识字,并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在全国残运会、特奥会等各大体育赛事中,麻阳县特殊教育学校(下称麻阳特校)学生共获43 金13 银11 铜!

改变:让特殊孩子不特殊

让特殊孩子不特殊,麻阳一直在努力。11 月9 日,立冬已过,气温渐冷。麻阳特校内,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孩子们跳圈圈、打乒乓球、跳绳,他们的生命,也因体育而散发光彩。

“体育,可以是爱好、技能,也可以是职业。但对特殊儿童来说,体育是一种康复,可以让他们更快融入正常生活。”麻阳特校校长曾令苏告诉记者,课堂上的文化知识,即便老师反复教授,能真正理解的孩子也不多。面对现实情况,学校意识到教育不能止步于课堂,必须先让孩子动起来。因此,学校开足开齐体育课,坚持“三课、两操、一小时”方针,即每周三节体育课,每天广播体操、眼保健操,每名学生每日至少花一小时进行体育锻炼,从而达到健身、健智、健美的目的。

傅照萌是一名智力障礙孩子,刚入校时,他口齿不清,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上学和生活。3 年后,他通过该校体育课程,成功在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获得8~11 岁组跳远金牌、400 米金牌,从此迎来新生。今年,他还考入湖南省特教中等专业学校学习中西面点专业,并被授予“ 体育道德风尚运动员”。“ 体育,让我的身体素质得到提升,也让我获得社会认可,最终帮助我改善了家庭经济条件。”傅照萌说。

在体育的持久滋润下,麻阳特校越来越多的孩子与家长摆脱焦虑,坚定地靠近、走上正常生活轨道。

历程:构建特色体育课程

聋哑学生陈梦玲在水上运动中表现出类拔萃,该校专职体育教师廖志军认为她在游泳方面极具天赋,于是为她量身定制教学计划。果不其然,不到5 个月,顽强拼搏的陈梦玲在省级赛事中,捧回3 块金牌。如今,她已成为湖南省残疾人游泳队的正式队员,正积极备战下一届亚残运会与残奥会。

与普通教育不同,特殊教育的成效不会立竿见影,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教师投入更多耐心。在廖志军眼中,孩子是独一无二的,他会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分类分层地教给他们不同的身体活动能力,通过将动作拆分、再组装,一对一重复演示,让孩子掌握技能。尽管孩子们学得慢,但只要有进步,廖志军就格外欣喜。

“我校体育训练采取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共性是制定对所有学生体能的常规训练,如耐力练习、跳跃练习、四肢协调练习等。个性是针对学生的体育优势方面展开训练。”麻阳特校副校长段迎春告诉记者,学校建立了“课内体育+课间体育”必修体育课程,未来还计划进行“课后服务体育”选修课,确保体育课程落实。

近年来,为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学校自主创编韵律操《听我说谢谢你》,还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兴趣精心设计趣味体育运动项目,开设篮球、乒乓球、田径等体育专业课,力争让每个孩子都能掌握1 项运动技能。

目标:根系沃土发新枝

其实,傅照萌、陈梦玲只是麻阳特校数十年来“潜心育人桃李芬芳”的一个缩影。为了让特殊儿童过上普通生活,该校在麻阳县教育局的指导下,提出以“铸造健全人格,练就生存技能,融入主流社会”为办学思想,以“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为工作思路,努力把这些孩子培养成“兴趣广泛,自食其力,残而有为的合格劳动者”。

7 年来,该校课程紧扣“生活化”主题,开设常规教育课程、基础性课程、职业教育课程、特奥体育课程、康复训练课程。为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与社会生存能力,学校还以班级为单位划分出学农基地,让学生在教师、家长的指导、帮助下学会种菜、除草、施肥等农活,在自然场所里进行自然训练,在不经意间提高学生感知运动的能力。

发展特殊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麻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特殊教育,为麻阳特校建设投入近370 万,配备律动室、感统室、康复室、情景教室、塑胶跑道、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各种场馆,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后,孩子们上体育课和开展体育活动的热情越发高涨。

“未来,我们还会加大特殊教育投入,配强专业教师队伍,成立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和资源中心,全面指导我县特殊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强化特色体育课程建设,走出一条苗乡融合教育发展特色之路。”麻阳县教育局副局长黄生军信心满满地说。

猜你喜欢

特校麻阳体育
麻阳:织牢反腐倡廉“防护网”
创特色品质特校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在科研支持下的特校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索
“5W模式”理念下麻阳花灯保护发展现状分析
浅谈听障儿童的融合教育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丰富特校校园生活
浅谈麻阳县抗旱应急水源建设管理